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杜瑩 通訊員 潘林安)「注意保暖,多喝熱水,值班時候別凍著。」「你上門的時候也要注意,做好防護!」在江寧區麒麟街道袁家邊村,有這樣一對「90後」黨員夫妻,他們已經好多天沒有見面,只能通過微信相互叮囑。因為村裡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他們分別被安排在白天崗和夜間崗,每天「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體會最美的「人工時差」。
據了解,妻子潘源玲是麒麟街道袁家邊村山錦花園小區網格員,丈夫汪麟則是袁家邊村九鄉雅苑小區網格員。大年初一,兩人接到社區疫情防控通知,毅然放棄休假,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與疫情搶時間,每天戴著口罩深入所負責的網格了解最新情況,和其他同事一起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日常巡查排查、入戶數據登記等工作,及時梳理上報相關信息,掌握人員動態,確保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袁家邊村鄰近南京仙林大學城,外來租戶多,很多人開始不能理解政府「隔離14天」的做法,內心十分抗拒。這時,潘源玲主動迎上去,耐心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有一次,社區摸排到一名湖北返程業主,按照要求需送往街道集中醫學隔離點觀察14天,但該業主不願意,潘源玲和同事們就一直待在他家門口耐心解釋、宣傳引導,經過長達4個小時充分溝通,終於打消了這位業主的思想顧慮,在深夜12點多,業主接受安排前往隔離點。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加之袁家邊村工作人員本來就不多,汪麟主動承擔起小區卡口夜班值守任務,每天從晚上12點到早上8點,對進出小區的人員和車輛逐個核查,做好人員體溫檢測、登記上報、防控宣傳等工作。「夜裡氣溫低,又冷又困,但想起老婆的囑咐和鼓勵,仿佛有一股暖流湧進心裡,我就充滿了幹勁。」汪麟說。
就這樣,兩人都奮戰在同一個村莊的疫情防控一線,但因為崗位原因,一個白班一個夜班,一天也難見著一面。每天汪麟下班回到家,草草吃過妻子準備的早餐,鑽進被窩準備休息的時候,潘源玲已在小區樓宇間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儘管如此,兩人一直相互打氣,用溫暖的叮囑激勵彼此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