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我們還抱怨路太堵,車太多,工作太忙,生活平淡。
可現在,我們知道,那叫歲月靜好。平凡的幸福,健康的身體,安寧的日子,原來那麼珍貴。
作為一名媒體記者,過去的一個多月裡,一面履行媒體人的職責,努力採寫防疫抗疫戰「疫」新聞稿件。另一方面,和所有的人一樣,我也在利用業餘時間,甚至是夜深人靜時,寫著自己的「抗疫日記」。只不過,這本日記,是用手繪的方式表達的——那些難忘的瞬間,應該被永遠記得的名字,還有無數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1月26日,大連市連續發布1號、2號通告,第一批17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成為全國馳援武漢的大量醫務人員中的一部分。
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崇拜英雄,歌頌英雄,學習英雄。
可英雄,其實都是些普通人,是那些明知危險卻仍挺身而出、逆風而行的普通人。
1月28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專訪時稱: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全國幫忙,武漢一定能過關。
說這話時,84歲的老人眼中含淚。
幾名女護士,在持續地高強度地工作後,於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坐在地上睡著了。
微博上,宅了幾天的網友開始接力討論一個話題:待疫情結束,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我想,一名醫護人員,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地沒有任何心思地睡一覺吧。
普通人苦惱的大概就是宅在家裡太無聊,運動量少,吃了睡睡了吃會長肉。
跟抗疫前線無數回不了家的人相比,這是幸福的煩惱。
各種小吃鋪子、小咖啡店、麵包店、燒烤店、奶茶店都關門了,懷念那些逛吃逛吃的日子,左手一杯草莓桃子酪酪,右手一個鹹蛋黃厚芋泥軟軟包。呼朋喚友,要一張大桌,烤魷魚烤蘑菇烤雞翅烤肉串烤土豆片烤海帶條烤蓮藕烤大蝦烤金針菇烤茄子烤雞肉串……
答應我,待疫情結束,要好好珍惜生活裡的瑣碎點滴。
待疫情結束,我想找家洗浴中心,來個「全套服務」,加醋加鹽加奶加敲背;待疫情結束,我想駕著我的大切,去大西北去高原去沙漠撒歡;待疫情結束,我想穿上碎花小裙子,背個可愛的小挎包,塗上最颯的口紅,別個好看的小夾子,蹦蹦跳跳去見我心愛的他!
那些最平凡的幸福啊,原來是無數人的犧牲與付出換來的。
洛陽嵩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閆莊大蔥是嵩縣特產。聽說武漢疫情嚴重,竹園溝村村民決定把村裡種的大蔥捐給武漢,因為聯繫不到刨蔥的機械,300多個村民到地裡用手硬拔了3天,裝滿兩輛大卡車,在2月4日早晨運到了武漢。
雲南河口縣蓮花灘鄉石板寨坡頭小組93戶村民,有47戶是建檔立卡戶。他們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上山砍了22噸香蕉,騎著摩託翻山越嶺運到路邊,再裝車,在2月2日運到武漢。
2月3日,廣西柳州市菜農朱平生和十餘位親友,披著雨衣腳踩雨鞋冒雨收割西芹,捐出了自家種植的2萬斤西芹。
同一天,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果農周德仁摘下2萬斤蘋果,並通過網絡力量招募到運輸力量,連夜出發,送往武漢4家醫院……
他們拿不出更好的東西,但是他們能拿出自己的全部。
2月3日晚,武漢連夜開建方艙醫院,收治大量的輕症患者。
偌大的體育場裡,一排排床鋪,配了被褥、電熱毯,還有緊急徵集來的高三學生的課桌。孩子的桌子上,貼著昊然弟弟的照片,寫著「逢考必過」。
願乾淨的少年氣息,陪著患病的同胞,迎來希望的春天。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護士、95後女孩陳穎在疫情發生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家,每天於隔離病房和隔離宿舍間兩點一線地忙碌著。男朋友實在放心不下,2月6日,拎著她最喜歡的鯽魚湯,還有大白兔奶糖來看她。這是他們11天來的第一次見面。
戴著口罩、隔著玻璃的親吻,告訴我們愛情的模樣。
2月7日,李文亮醫生在抗擊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幸逝世,引發網友刷屏關注。此前,在發布病情的微博裡,他表示「等我病好了我就會上一線。」這種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令人肅然起敬。
2月8日,大連500名醫護人員於4個小時內集結完畢,分乘四架飛機,奔赴武漢。他們將與遼寧其他支援力量一起,接管雷神山醫院。
擁抱、淚水、祝福,緊緊牽著的手,無語凝視,絮絮叮嚀……那夜的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盛載了700萬大連人的目光,牽腸掛肚、扯心扯肺!
都好好的,大連,等你們回家!
為了更方便地穿脫防護服,為了杜絕細菌病毒藏匿的可能,每位走上一線的醫護人員,第一件事就是剪髮。2月9日,抵達武漢的大連醫護人員們,用了一天的時間接受培訓、整理物資。男生很多剃了光頭,女生長發變短髮。
三千長發為誰剪?守護生命,沒有半分猶豫。
2月11日,大連第4例確診患者出院。
她本來穿了件黑色棉服,戴著黑色帽子,被我換了顏色。因為綠色象徵著春天。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每每看到那些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們,就會想到大白——
我看不清你的臉,卻知道你在護我平安。
2月14日夜,大連下了一場大雪,氣溫驟降。雪中,仍有那麼多人冒著嚴寒在堅守:防疫測溫人員、交警、社區工作者、環衛工人、快遞小哥、計程車司機、志願者,還有加班加點生產醫療物資的工人們……是你們,串起了人與人,人與物資,城市與城市的聯繫。
每天,我們都關注著武漢前線傳來的消息:遼寧醫療隊入駐雷神山了!接手第一批病人了!大連的物資補給車抵達了!我們常常眼含熱淚,就像2月8日送行時,同事拍下的那張刷屏照片——
所有的祝福與牽掛,都在這個擁抱裡了。
丈夫王笑豐,妻子胡曉樂,中心醫院的醫護夫妻。他倆一個在大連堅守崗位,一個在武漢馳援。隔著2000公裡距離,合作比出一顆心。
所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治癒出院的數字不斷攀升,達到了2.7萬餘,也有2000多人離開了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這些穿著防護服,看不清面孔的白衣戰士,拼命地與時間賽跑,與疫情交手,用血肉之軀擋在前面,只為護同胞周全。
截止2月24日,大連市已經有11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這背後,是一張由應急病房、發熱門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由無數醫護人員、民警、社區網格員、志願者織就的密密的保護網,是從政府到民間,從專業醫院到普通市民,無數人夜以繼日的付出,無數人自覺自愿的宅守,無數人沉默堅定的支持……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一帆
來源:邊走邊畫
編輯:佟宇靜
美編:秋菊
校對:王濤
責編: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