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目前指南建議,先用一種或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療效不佳時再考慮射頻消融。
研究顯示,這類患者經藥物治療失敗後,射頻消融在維持竇性心律方面比抗心律失常藥物更有效。
11月16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時發表的兩項研究一致表明,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冷凍球囊消融作為初始治療,效果明顯優於藥物治療。
加拿大EARLY-AF 研究將303例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初治患者隨機分入射頻消融組(冷凍球囊消融)和藥物治療組(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所有的患者治療期間接受植入式心臟監測儀監測是否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顫、房撲、房速)復發。
1年後,與藥物治療組相比,射頻消融組中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復發風險降低了52%(42.9% vs 67.8%,HR=0.48);有症狀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復發風險降低了61%(11.0% vs 26.2%,HR=0.39)。
EARLY-AF 研究中兩組無房性快速性心動過速復發患者的比例
射頻消融組患者處於房顫狀態的中位時間佔比(即房顫負荷)為0%,而藥物治療組中為0.13%。
兩組中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3.2%和4%。
美國STOP AF First研究也是一項多中心研究,納入203例18~80歲的、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初治患者,隨機分入射頻消融組(104例,用冷凍球囊進行肺靜脈隔離)或藥物治療組(99例,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所有患者在基線及1、3、6、12個月時接受12導聯心電圖監測心律失常發生情況;3~12個月如出現症狀,患者每周主動進行電話監測;6個月和12個月時進行24小時動態監測。
射頻消融組中97%的患者初始治療成功。射頻消融組和藥物治療組12個月時的治療成功率分別為74.6%和45%。
治療成功定義為:手術初始治療成功或90天空白期後無房性心律失常復發。
STOP AF First研究中兩組的治療成功率比較
射頻消融組中12個月時手術和冷凍球囊系統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9%。
藥物治療組中1/3的患者因不耐受藥物不良反應或房顫復發而接受射頻消融治療。
來源:
[1]Cryoablation or Drug Therapy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ovember 16, 2020
[2]Cryoballoon Ablation as Initial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ovember 16, 20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房顫科普》將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科學、靠譜、有用的房顫防治知識!
如果您有關於房顫的問題,請您留言,我們會擇期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