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踐中,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也經常接受血運重建治療。但這種治療策略能否減少死亡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目前仍存在爭議。
近日,Circulation雜誌發表的一項針對14項隨機對照研究、近1.5萬例患者的Meta分析提示,對於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血運重建並不能降低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衰、中風等事件的發生風險。
不過,血運重建可減少非手術相關心肌梗死和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發生,無心絞痛的患者比例也更高,但手術相關心肌梗死發生風險較高。
上述分析結果與ISCHEMIA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在為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制定初始治療決策時,應與患者共同討論後個體化制定治療方案。
該Meta分析一共覆蓋14項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14 877例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平均隨訪4.5年。
大多數研究納入的患者左室收縮功能正常,症狀負荷較小,同時排除了左主幹病變患者。
該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血運重建未能降低死亡風險。
接受血運重建治療的患者中非手術相關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發生風險分別降低了24%和36%,不出現心絞痛的可能性增加了10%,但總心肌梗死風險並未降低,手術相關心肌梗死風險增加了1.48倍。
兩種治療策略下的心衰、中風風險相似。
來源:Routine Revascularization versus Initial Medical Therapy for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Circulation, 26 Jun 20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房顫科普》將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科學、靠譜、有用的房顫防治知識!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