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丨EXCEL 爭議未散,NOBLE 研究5年最新結果又來

2020-11-30 騰訊網

對於左主幹病變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選擇冠脈旁路移植術(CABG)還是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二者孰優孰劣的話題,一直是臨床爭議的熱點,近期更是處於輿論的焦點中心。EXCEL研究涉嫌隱瞞數據的爭議尚未消散,近日NOBLE研究的最新5年結果在線發表在《柳葉刀》(Lancet)雜誌上,其更長期的隨訪證實了2016年報告的初步結果。

該最新結果表明,對於無保護的左主幹病變患者,PCI 組發生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高於CABG組,即冠脈介入治療改善預後的效果明顯劣於外科手術。在這一場心臟內外科的「戰爭」中,外科再下一城。

這項前瞻性、隨機、開放標籤的非劣效性研究在9個北歐國家的36家醫院開展。在2008年12月至2015年1月,共計入選1201例患者,隨機分組接受PCI 或CABG治療,PCI 組使用的是Biolimus可降解塗層支架(BES,BioMartix)。其中17例患者早期失訪。

主要終點是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複合終點,包括全因死亡、非操作相關的心梗、再次冠脈血運重建或卒中。次要終點包括全因死亡、非操作相關的心梗或再次冠脈血運重建。採用意向性治療分析。PCI 不劣於CABG定義為在發生275次主要終點事件後,危險比(HR)95%可信區間(CI)的上限值不超過1.35。

5年隨訪結果證實,外科治療獲益更大

兩組各有592例患者納入這項分析。經過中位4.9年隨訪,達到了預設的事件數,可以開展統計學分析,評估兩組主要終點的差異。

隨訪5年的Kaplan-Meier分析表明,PCI 組主要終點發生率為28.4%(165次事件),CABG組主要終點發生率明顯較低,為19.0%(110次事件)(HR=1.58,95%CI 1.24~2.01)。該HR值超過了預設的PCI 不劣於CABG的HR上限值(1.35)。也就是說,對於主要複合終點來說,CABG的效果明顯優於PCI(P=0.0002)。

PCI 組主要終點事件更多是因為,該組非操作相關的心梗和再次血運重建事件明顯多於CABG組。PCI 組非操作相關的心梗發生率為7.6%,明顯高於CABG組的2.7%(HR=2.99,95%CI 1.66~5.39,P=0.0002),再次血運重建發生率也明顯較高(17.1% vs. 10.2%,HR=1.73,95%CI 1.25~2.40,P=0.0009)。

PCI 組與CABG組的全因死亡率分別為9.4%、8.7%(HR=1.08,95%CI 0.74~1.59,P=0.68),無明顯差異。以上兩組的卒中風險也無明顯差異(4% vs. 2%,HR=1.75,95%CI 0.86~3.55)。

有關死亡風險的爭議

之前已有多項研究比較了PCI與CABG對左主幹病變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PRECOMBAT和SYNTAX研究顯示,這兩種血運重建治療組的死亡風險無明顯差異。EXCEL研究的5年數據提示,PCI組的死亡風險高於CABG組(13.0% vs. 9.9%)。不過,NOBLE研究者指出,這幾項研究都不足以評價兩組死亡風險之間的差異。未來針對以上四項研究開展薈萃分析,有可能說明這兩種治療措施的死亡風險是否相當。

基於NOBLE研究5年隨訪結果,研究者認為,對於左主幹病變患者的血運重建,PCI 對5年臨床預後的改善差於CABG。儘管兩組的死亡風險相近,但PCI 組非操作相關的心梗、再次血運重建的風險明顯較高,故支持此類患者選用外科手術治療。

相關焦點

  • SSA最新研究進展盤點
    為了驗證這一問題,研究者從西班牙R-GETNE和Christie NHS兩個資料庫中納入了535例符合以下入組標準的病例進行分析:(1)至少每6個月行CT檢查監測腫瘤是否進展,(2)組織學證實的GEP-NET,(3)Ki-67≤20%,高分化NET,(4)一線單藥使用SSA直至進展。研究結果顯示,一線使用SSA,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別為27.6個月和85.9個月。
  • 【RCC文獻月評-5】專家領讀腎癌領域最新文獻及研究進展
    「腎癌文獻月評項目」秉承傳遞最新醫學進展的理念,以專業視角多維度關注領域最新進展。為了促進腎癌領域疾病認知和學術提升,諾華醫學部啟動腎癌文獻月評項目,成立以CUA青委為主專家點評組,以此結合中國實踐進行深入點評,本期為腎癌文獻月評第五期。
  • 普渡大學團隊:NgAgo有基因編輯能力 韓春雨事件迎最新進展
    2019 年 4 月 4 日,預印本網站 BioRxiv 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普渡大學團隊的文章(未經過同行評議)。當時,韓春雨領銜的 NgAgo研究既在中國開啟了一輪「造星運動」,也引發了後續強烈反彈的關注和論文造假風波。2016 年 5 月 2 日,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題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研究論文。
  • 2020年5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5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
  • 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之後,在不同的人類細胞系中實現了FRL誘導編輯後,研究人員通過植入物實驗,證實FAST能夠在位於動物皮下組織的細胞中強有力地激活基因編輯。然後,他們在轉基因tdTOMATO報告小鼠系的實驗中,建立了FRL誘導的小鼠體細胞(肝細胞)的快速介導編輯,以及在異種移植瘤小鼠中對癌細胞進行細胞周期失活基因編輯的研究,以此證明了FAST能夠對抗疾病。這項研究於7月17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 科濟生物2020年ASH年會展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最新研究結果
    一年一屆的ASH年會擁有來自近100個國家的18000多名會員,是全球血液學工作者的盛會,每年都會公布和發表世界各國的最新血液學數據,重點介紹關鍵主題的最新進展。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今年ASH會議將線上舉行。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5期)
    1988年法國的Gluckman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成功採用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救治了一名貧血患兒,標誌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時代的開啟。全球現每年約進行6萬例骨髓移植術,其中使用自體和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完成骨髓移植術的患者人數分別為近3.5萬和2.5萬例。造血幹細胞的來源主要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臍帶血。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 ASCO2017:乳腺癌療法的最新研究進展
    2017年6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會上,來自多國的研究人員都發布了他們關於乳腺癌治療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情況,本文中小編帶你一同解讀乳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情況。
  • excel數字複製不了?如何複製excel上的公式結果
    很多小夥伴們都向雷鋒崔老師詢問說如何將通過公式運算得到的excel公式進行複製粘貼而不發生錯誤結果呢?雷鋒崔老師教你如何如何複製excel上的公式結果請看下文首先,用戶打開自己需要處理的excel數據文件,之後查看這個數字是否是通過公式計算得到了
  • 科研新發現:線粒體疾病最新研究進展!
    線粒體發生的變化是否與癌症擴散之間是否存在真正聯繫,一直存在爭議。在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iscovery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藉助一個新機制影響細胞核內與腫瘤進展相關的基因表達。參與該機制的一種蛋白能夠響應線粒體氧化或代謝應激,進而影響表觀遺傳過程。
  • 招聘會預告丨心動的offer!我們不見不散!
    為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的聯繫,更好地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雙向選擇的平臺,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經研究,學院決定於2020年11月28日在濱江校區召開2021屆畢業生大型招聘會 校園招聘 一、時間及地點 (一)招聘會地點 濱江校區田徑運動場 (二)招聘會時間 2020年11月28日(周六) 9:00-14:30 二、畢業生須知 1.畢業生進校接受體溫監測,進入招聘會現場必須掃碼籤到,全程佩戴口罩,面試間隔距離保持1米以上,避免人員擁擠
  • 陳發虎院士發布「夏河人」研究最新進展 丹尼索瓦人或從夏河縣來
    陳發虎院士發布「夏河人」研究最新進展——丹尼索瓦人或從夏河縣來夏河縣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每日甘肅網6月17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武永明)今年5月5日,本報以《蘭州大學最新研究成果:16萬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人類活動》為題,報導了中科院院士陳發虎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通過對一塊殘缺不全的人類下頜骨化石的潛心研究
  • 多孔碳酸鈣製備技術及最新研究進展
    最新研究進展:  戴洪興等以多種軟模板劑製備出了3D介孔碳酸鈣。採用硬模板劑製備多孔碳酸鈣,其形貌主要受模板劑的影響,結構相對固定,在研究特定形貌合成過程中優勢明顯,但硬模板劑在除模板時存在較大困難,致使其發展較為受限。    最新研究進展:  CHEN等利用蓮藕作為模板,結合溶膠-凝膠法,通過蓮藕自身的特性製備得到了分層多孔的方解石型碳酸鈣和二氧化鈦。
  • 孫廣明|合併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診治的研究進展
    【引用本文】孫廣明,孔瑞,楊士鳳,等.合併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診治的研究進展[J].中華外科雜誌,2018,56(7):548-550.合併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診治的研究進展孫廣明 孔瑞 楊士鳳 孫備{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胰膽外科}破骨樣巨細胞(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OGC)可見於身體各部位,胰腺是最常見的部位之一。
  • 2020年11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11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今年10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 劉金濤丨十年「山坡水文」路:山坡關鍵帶水文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關鍵帶科學在地球表層結構的認識、關鍵帶生物-土壤-巖石地貌等協同演化、關鍵帶結構對水文過程的作用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深度的成果。然而,地球關鍵帶科學研究尚處於探索階段,近年的進展表明,地球關鍵帶科學有潛力促使地球表層研究發生科學變革,為我們所面臨的氣候變化、生態系統保護、水資源安全、自然災害防治等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能的途徑。
  • 細胞焦亡最新研究進展
    2017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2001年,cookson等首次使用pyroptosis來形容在巨噬細胞中發現caspase-1依賴的細胞死亡方式。細胞焦亡(pyroptosis)的發現並證實是一種新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其特徵為依賴於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並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釋放。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