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濤丨十年「山坡水文」路:山坡關鍵帶水文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21-01-13 科學出版社

進入人類世以來,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影響已經接近或超過部分自然因素(如氣候變化),地球系統正在加劇變化,有必要發展有關理論以提高預測能力,深刻揭示地球系統的這種變化。地球關鍵帶是地球表層系統中大氣圈、生物圈、土壤圈、巖石圈與水圈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的重要區域。地球關鍵帶科學探究地球表層系統演化規律與人類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之間的關係,重點研究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了解整個表層地球系統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將是一段時期內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可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基礎與對策方案。

地球關鍵帶是與人類社會最為密切的近地表環境,是獨立開放的系統,為區域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研究提供一個完整的系統框架。經過十多年的研究,關鍵帶科學在地球表層結構的認識、關鍵帶生物-土壤-巖石地貌等協同演化、關鍵帶結構對水文過程的作用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深度的成果。然而,地球關鍵帶科學研究尚處於探索階段,近年的進展表明,地球關鍵帶科學有潛力促使地球表層研究發生科學變革,為我們所面臨的氣候變化、生態系統保護、水資源安全、自然災害防治等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能的途徑。

圖1 關鍵帶結構與水文過程

山坡是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丘區的地形、土壤、基巖等表層關鍵帶結構因素是與徑流形成聯繫最為密切的地球圈層,山丘區徑流在生態系統連通中起到媒介或中樞的作用,可作為流域系統狀態的指示因子。在基礎水文領域,一直以來山坡水文的發現,不論是蓄滿產流還是部分面積產流理論,都對後世的水文模型(如新安江模型)發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山坡水文在產匯流規律認知上的重要作用已獲得廣大學者的共識,可以說直接促使水文學從早期的經驗方法發展到具有物理基礎的動力機制模型(圖2)。然而,由於山坡下墊面中不同尺度上存在巨大的異質性問題,人們對流域表層關鍵帶結構特徵及其水文連通機制等的認識尚存不足。這一方面限制了新的產匯流理論的提出,另一方面也使水文模型的發展陷於停滯狀態。正如最近水文科學領域極力倡導的流域協同演化研究,我們有必要基於地球系統科學的視角,發展關鍵帶系統動力學的理論和過程預測方法,從而推動對土壤學、水文科學的新認識。

圖2 山坡水文觀測、發現及其與水文模型理論發展(三階段)的關係

《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與水文過程》主要作者劉金濤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將土壤學的有關理論和實驗方法與基礎水文研究進行融合,其開展的山坡關鍵帶水文土壤學研究屬於土壤學、地貌學和水文學的交叉領域。首先,他最主要的工作就在于堅持山坡小流域的長期定位觀測,取得了第一手的數據並得到了規律性的認識。其次,他最重要的研究進展在於揭示了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宏觀層面的規律,並採用數學物理方法得到融合山坡關鍵帶結構特徵的理論公式,試圖做到關鍵帶結構合理概化與模型適度複雜的平衡。

該書系統總結了關鍵帶科學研究的進展,闡述了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與水文產流過程的相互關係,指出對山坡關鍵帶結構特徵和徑流形成規律的認識是可能帶來新的產匯流研究革命的課題之一。該書內容主要報導了作者在山坡水文實驗、產匯流規律、山坡水文連通及山坡結構特徵解析等方面積累的科學數據及成果,是作者及其研究小組近十年潛心於山坡關鍵帶水文領域取得的主要工作進展和總結。

目錄快覽

<< 滑動查看目錄,點擊可看大圖 >>

本文摘編自劉金濤、韓小樂、陳喜著《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與水文過程》序,內容略有刪減。

《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與水文過程》

劉金濤,韓小樂,陳喜 著

責任編輯:李涪汁,沈旭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3

ISBN:978-7-03-063653-9

即刻購書

本書介紹關鍵帶科學的最新研究進展,闡述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與水文產流過程的相互關係,報導作者在山坡水文實驗、產匯流規律、山坡水文連通及山坡結構特徵的解析等方面積累的科學數據及成果。根據各章節內容的內部聯繫,本書可分為關鍵帶結構的探測與水文過程的觀測、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如土壤厚度)空間分布規律及預測方法、山坡表層關鍵帶結構和水文響應關係的理論解析三大部分。書中報導了作者在這些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如建立了基於地貌動力學理論的山坡土壤厚度模型及其理論體系,解析了山坡結構與水文響應的定量關係等。

本期編輯丨小文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傳播科學,歡迎分享「在看」▼

相關焦點

  •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0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以圩區水文模擬為重要技術支撐,深刻剖析圩區運行對水文循環、營養鹽輸移過程的調控作用與機制,是全面認識圩區水生態系統在洪泛平原體系中作用和地位的基礎與關鍵。然而在特殊自然環境和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下,圩區內外水循環十分複雜,過程機制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模擬手段,不能準確識別水系統各部分對圩區綜合調控的響應機制。
  • 南京水科院水文所專家應邀訪問地球化學所
    顧教授首先從國際水文實驗和流域研究的概念講起,指出水文實驗是水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是考察自然界規律的必要途徑。在詳細介紹國際水文流域研究方法的發展歷史、國內外知名的幾個水文試驗站的分布情況和研究現狀後,顧教授介紹了目前水文實驗面臨的三個挑戰,指出現在的水文實驗流域已經無法應對環境變化的挑戰,必須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有所改革。
  • 五個全軍性氣象水文研究中心在南京成立
    新華網南京3月30日電(馬勝偉、楊代陳)5個全軍性氣象水文研究中心日前在南京同時成立。這5個研究中心將重點加強在天氣監測預警、衛星遙感、大氣探測、海洋水文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為解放軍氣象水文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打造新的平臺。   5個中心建立在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
  • 黑河流域水文變化研究獲新進展
    因此亟待開展對黑河流域歷史時期生態環境的研究。 近期,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劉禹研究員帶領其研究團隊通過研究流域內不同地區樹木年輪寬度,系統分析了黑河流域的水文變化歷史。定量恢復了黑河源頭地區360餘年年的降水量、黑河中遊570餘年徑流量和230餘年黑河下遊額濟納地下水水位。研究表明,黑河徑流及下遊地區地下水補給主要來自祁連山大氣降水。
  • 肇慶水文分局開展變化環境下西江下遊高要段水文情勢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江流域在氣候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作用下,流域下墊面發生變化,產匯流機制也隨之改變,水文時間序列的一致性受到了破壞。梧州以下為西江下遊,西江下遊高要段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河流的上遊,其水文情勢的變化將對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產生影響。對西江下遊高要段水文情勢進行研究,可為西江下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提供依據。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無論是2003年「12·23」開縣井噴還是2004年「4·16」天原化工廠氯氣洩漏,固守常規氣象預報就無法滿足搶險現場的需要,因此重慶市氣象局積極開展了現場混合層高度、擴散條件等情況分析,在汙染氣象領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為搶險救災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實踐表明,根據社會需求開展氣象邊緣學科的研究與應用潛力巨大,今年,巫溪巖崩搶險氣象服務正是這一指導思想的深化與推進。
  • ...描繪貴州「碧水東流」寫意畫卷——2019中國水文地理學術年會在...
    圍繞「水文地理研究進展交流」的主題,年會總結了近年來水文地理學各研究方向的新進展。   本次大會分特邀報告和主題報告。劉昌明院士、夏軍院士與周成虎院士分別做了《漫談中國的水文地理研究》《以水循環為紐帶的地理過程多要素集成的思考與建議》《對水文地理研究的思考——水文大數據分析》的特邀報告。
  • 中亞地區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長期以來,中緯西風環流被認為是影響該地區水文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因素。但是由於器測記錄時間較短且空間分布不均,對該地區氣候變化細節的認識不足,尤其是中緯西風環流南-北擺動對該地區氣候的影響尚不明確。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湖沼實驗室、「一帶一路」氣候環境變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藍江湖聯合天津大學教授徐海和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博士Sakonvan Chawchai等研究人員,近日在《第四紀科學評論》上發表了題為《中亞地區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及其對中緯西風環流和太陽活動響應》的文章。
  • ...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礦井水文地質剖面圖等防治水圖件
    恢復窄屏  礦井未按照規定編制礦井充水性圖、礦井湧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礦井水文地質剖面圖等防治水圖件 索  引
  • 中國氣象局極端天氣氣候與水文地質災害研究中心落戶中國地質大學
    6月8日,「中國氣象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極端天氣氣候與水文地質災害研究中心」正式落戶中國地質大學。該研究中心依託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我校,將結合雙方優勢,通過探索大氣低層與地表淺層(關鍵帶)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實現大氣科學與水文地質學的學科交叉,促進科研和業務部門的融合,提升氣象行業服務國家防災減災的能力。研究中心將在極端天氣氣候-水文地質災害一體化監測、發生機理及預報預警與風險評估等三個方向,開展協同創新。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建成國際一流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
  • 實現水文高質量發展的山東答案
    最為關鍵的8月11日至13日,每天有1000多名水文職工晝夜戰鬥在測報最前沿,100多輛巡測車穿行在勘測洪水道路上,既做到了水文測報準確及時,又做到了安全生產萬無一失;巡測車上短暫休息,方便麵充飢,大家無怨無悔,充分展現了水文鐵軍的光輝形象,得到省政府、水利部、水利廳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 湖南水文:解密一張防汛「圖」
    讓我們一起走進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以下簡稱「湖南水文」)解密這張「圖」。這張圖就是「水文情勢圖」,它作為湖南水文精細服務理念下的圖文產品,具有簡單、形象、高效的特質。在每日全省水情會商會上,湖南水文利用它將當前水文情勢準確及時地呈現給各級防汛部門,同時經由主流媒體、官微以及水情服務平臺轉載,廣大人民群眾便可直觀地了解掌握當前水文情勢。化繁為簡不代表內容空泛。
  • 水文奠定水利基礎,煙臺目前水文測站總數是十三五初期的4倍
    水文監測站網體系和監測能力的大發展水文作為水利事業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十三五接續十二五,省級以上財政投入煙臺市水文建設經費超過1951年有水文機構以來總額的10倍,水文對水利事業發展支撐力顯著增強。水文站網體系進一步完善,站網規模大幅度提升。截至2020年初,新建縣級水文中心7處,投入使用的水文測站總數達823處,是十三五初期的4倍。
  • 荊州水文局大巖咀水文站奮戰「7.19」暴雨洪水紀實
    荊州水文局大巖咀水文站奮戰「7.19」暴雨洪水紀實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新聞 正文 來源:荊州新聞網 時間:2016-08-01 16:45   ADCP施測流量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大巖咀水文人打響了一場全力抗擊洪魔的戰役…  暴雨洪水吹響抗洪集結號  大巖咀水文站屬於國家基本站,管理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共98處。所轄國家基本水文站沙溪坪水文站位於鄂湘兩省交界處,為洈水水庫入庫控制站兼鄂西南區1000km2區域代表站。大巖咀站僅有職工兩人,測驗任務十分繁重。
  • 四川九龍縣滑坡致堰塞湖 科技助力實時監測堰塞湖水文數據
    張定高告訴記者,到了現場後,便開始了常規的水文測量,首先測量出入庫流量,但由於堰塞體右岸仍在不停的從400米高的山坡上滾落石塊,落石為現場勘測加大了難度。  堰塞湖右邊仍在不斷滾落石塊  「所幸的是,這個堰塞體發生在一個電站的減水區間內。」
  • 高中地理知識複習:地理河流水文學講解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期末考試複習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河流水文學系陸地水文學的分支,以主要研究河流的各種水文現象、過程以及其基本規律為主要目的,為防洪和河流開發提供河流水情和河水資源等基本依據。河流水文現象和過程主要指:河流補給、河水運動、洪水與枯水、河水熱動態、河流冰情、河流泥沙運動和河水水質等。
  • 《水文學原理》、《水文預報》學習心得體會
    結合工作實際,對《水文學原理》和《水文預報》兩門學科進行系統總結。  《水文學原理》課程是研究水在自然界中變化規律的科學,水文工作是為國民經濟建設、防汛抗旱、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環境保護等提供科學依據的重要基礎工作,也是一項傳統的專業性工作;《水文預報》這門課程在防汛、抗旱、水資源開發利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等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經濟效益巨大,應用廣泛,特別是水文單位作為公益性單位有著在水情信息工作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水故事|一位老水文人的「情懷」
    1980年6月14日的清晨,6個多月的小兒子(作者本人)突發高燒,我被父親送到了鐵鎖關鎮衛生院,經醫生診斷為常規扁桃體發炎引起發燒,開了點藥就回了家,但回家後仍然是高燒不退,再次被送到鎮醫院後被告知需轉大醫院治療,聯繫寧強縣人民醫院,由於當時救護車已外出無車可派,我父親毅然便背著我帶上母親趕往距離46裡外的寧強縣醫院,路途中突降大雨,千辛萬苦來到寧強縣人民醫院,被診斷為心衰、脫水、肺炎三種病
  • 三善滘水文站有力推動水文資料整編規範化工作
    水文資料整編、審查是水文行業的基礎工作,也是對水文測驗工作的檢驗。三善滘水文站深入貫徹水利部關於水文資料整編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著力推動水文資料整編規範化,切實做到即時整編、日清月結。三善滘水文站高度重視水文資料整編工作,為提高測站職工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整編業務培訓。同時,為提高工作效率,三善滘水文站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嚴格執行測驗「四隨」制度,對水位、雨量、含氯度等各測驗要素及高程考證資料進行全面細緻檢查,並及時改正完善錯情,做到水文資料整編工作規範化。
  • 電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質中的應用
    經過70餘年的發展,我國的電法勘探無論在基礎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使電法成為應用地球物理學中方法種類最多、應用面最廣、適應性最強的一門分支學科。同時,經過廣大地球物理工作者不懈努力,在深部構造、礦產資源、水文及工程地質、考古、環保、地質災害、反恐等領域,電法已經和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