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質中的應用

2020-11-25 建設工程教育網

  摘要:文章簡要敘述了我國目前發展較快的幾種主要電法勘探方法的發展概況及其在工程和水文地質中的應用。

  關鍵詞:電法勘探;高密度電法;激發極化法;CSAMT;瞬變電磁法;地質雷達

  一、引言

  電法勘探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P.Fox在硫化金屬礦上發現自然電場現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國電法勘探始於20世紀30年代,由當時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顧功敘先生所開創。經過70餘年的發展,我國的電法勘探無論在基礎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使電法成為應用地球物理學中方法種類最多、應用面最廣、適應性最強的一門分支學科。同時,經過廣大地球物理工作者不懈努力,在深部構造、礦產資源、水文及工程地質、考古、環保、地質災害、反恐等領域,電法已經和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限於篇幅,本文僅對其中幾種主要方法,如高密度電法、激發極化法、CSAMT、瞬變電磁法和地質雷達等作簡要介紹,並就這些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質中的應用進行闡述,供廣大水文和工程地質、工程物探人員參考。

  二、高密度電法

  高密度電法實際上是集中了電剖面法和電測深法,其原理與普通電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觀測中設置了高密度的觀測點,是一種陣列勘探方法。關於陣列電法勘探的思想源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英國人設計的電測深偏置系統就是高密度電法的最初模式,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藉助電極轉換板實現了野外高密度電法的數據採集。我國是從20世紀末期開始研究高密度電法及其應用技術,從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的角度進行了探討並完善,現有中國地質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重慶的有關儀器廠家研製成了幾種類型的儀器。

  高密度電法野外測量時將全部電極(幾十至上百根)置於剖面上,利用程控電極轉換開關和微機工程電測儀便可實現剖面中不同電極距、不同電極排列方式的數據快速自動採集。與常規電阻率法相比,高密度電法具有以下優點:1.電極布置一次性完成,不僅減少了因電極設置引起的故障和幹擾,並且提高了效率;2.能夠選用多種電極排列方式進行測量,可以獲得豐富的有關地電斷面的信息;3.野外數據採集實現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提高了數據採集速度,避免了手工誤操作。此外,隨著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發展,高密度電法資料的電阻率成像技術也從一維和二維發展到三維,極大地提高了地電資料的解釋精度。

  高密度電法應用領域比較廣,尤其在水文和工程地質勘查方面,主要有:底青雲(2002)、吳長盛(2001)、郭鐵柱(2001)、董浩斌(2001)等使用高密度電法在水庫大壩的壩體穩定性評價、壩基滲漏勘查、堤壩裂縫檢測上見到了好的應用效果;嚴文根(2002)將高密度電法用在電廠大壩的基巖面起伏及其強度特性評價上;王文州(2001)、王玉清(2001)、侯烈忠(1997)等將高密度電法用在高速公路高架橋、高層建築選址、機場跑道的地基勘探中;郭秀軍(2001)採用高密度電法探測防空洞、涵洞、溶洞、地下局部不明障礙物等物理性質有別於周圍介質的地下有形體;楊湘生(2001)在湘西北巖溶石山區找水中應用高密度電法確定最佳井位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解愛華(2003)採用高密度電法與瞬態瑞雷面波法完成了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中的巖土工程勘察問題,查明古河道、墓穴和洞穴的分布及埋深,利用土層的剪切波速劃分場地類別。此外,何門貴(2002)、劉曉東(2001)、王士鵬(2000)在尋找地下水、管線探測、查明採空區、調查巖溶及地質災害等工程物探中使用了高密度電法。

  三、激發極化法

  在電法勘探中,當電極排列向大地供入或切斷電流的瞬間,在測量電極之間總能觀測到隨時間緩慢變化的附加電場,稱為激發極化效應。激發極化法(或激電法)就是以巖、礦石激發極化效應的差異為基礎來解決地質問題的一類勘探方法。激電法是20世紀50年代末在我國開始研究和推廣的,早期是以直流(時間域)激電法為主,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究交流(頻率域)激電法——主要是變頻法,20世紀80年代初又開始對頻譜激電法進行研究,也就是研究復視電阻率隨頻率的變化——即復視電阻率的頻譜。由於該方法測量的是二次場,具有不受地形起伏和圍巖電性不均勻的影響、可測量的參數多等優點。

  在實際地質應用方面,初期的激電法主要用於勘查硫化金屬礦床,後來發展到諸多領域,如氧化礦床、非金屬礦床、工程地質問題等。近年來,激電法找水效果十分顯著,被譽為「找水新法」。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國外學者VictorVacquier(1957)等提出了用激電二次場衰減速度找水的思想。在該思想的啟迪下,我國也開展了有關研究,並將激電場的衰減速度具體化為半衰時、衰減度、激化比等特徵參數,這些參數不僅能較準確地找到各種類型的地下水資源,而且可以在同一水文地質單元內預測湧水量大小,把激電參數與地層的含水性聯繫起來。目前,我國已有北京地質儀器廠、重慶地質儀器廠和山西平堯地質儀器廠生產出適合尋找地下水的儀器。

  在找水方面的具體應用有:楊進(1997)用回歸係數的顯著性檢驗及回歸預測方法預報了地下湧水量;姜義生(2000)使用雙頻激電法不僅解決了居民飲用的地下水源,而且解決了幹擾地下施工的漏水帶;龍凡(2002)使用激電法中視激化率和半衰時參數在砂頁巖地區、灰巖地區、花崗巖地區和玄武巖地區找到了地下水資源,並且用回歸直線法預測了單井湧水量;王聿軍(2001)使用激電法在貧水山區進行找水;王俊業(2000)用激電參數和電阻率參數對地層的富水性進行評價,取得了好的結果;李金銘(1993)、金學名(1993)使用激電法的偏離度參數尋找地下水資源;李茂塔(2001)、李金銘(1990、1994)對激電法找水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研究;周立功(2001)使用激電法在重力土壩穩定性檢測中查明最大下沉段堤下介質賦水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激電法找水或確定地層的含水性,最好與高密度電阻率法相結合,這樣可以降低地球物理解釋的多解性,提高找水的成功率。高密度電阻率法在確定高阻或低阻地質體具有優越性,但低阻地質體並不代表富含地下水,可能是由於泥巖引起地層的電阻率下降。這時,可以通過使用激電法來區分含水地層和泥巖,因為激電二次場與巖石的孔隙有關,在純粹泥巖中極化率比較小,在含水砂礫巖中極化率比較大,此外二次場的衰減速度也與孔隙的大小、形狀和寬窄有關,這就是激電法找水的機理所在。

  四、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是在大地電磁法(MT)和音頻大地電磁法(AMT)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可控源頻率測深方法。CSAMT是1975年由MyronGoldstein提出,它基於電磁波傳播理論和麥克斯韋方程組建立了視電阻率和電場與磁場比值之間的關係,並且根據電磁波的趨膚效應理論得出電磁波的傳播深度(或探測深度)與頻率之間的關係,這樣可以通過改變發射頻率來改變探測深度,達到頻率測深的目的。目前,已商業化的CSAMT儀器是由加拿大鳳凰公司與美國宗基公司研製的。

  CSAMT採用可控制人工場源,測量由電偶極源傳送到地下的電磁場分量,兩個電極電源的距離為1~2km,測量是在距離場源5~10km以外的範圍進行,此時場源可以近似為一個平面波。由於該方法的探測深度較大(通常可達2km),並且兼有剖面和測深雙重性質,因此具有諸多優點:第一,使用可控制的人工場源,測量參數為電場與磁場之比——卡尼亞電阻率,增強了抗幹擾能力,並減少地形的影響。第二,利用改變頻率而非改變幾何尺寸進行不同深度的電測深,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次發射可同時完成7個點的電磁測深。第三,探測深度範圍大,一般可達1~2km.第四,橫向解析度高,可以靈敏地發現斷層。第五,高阻屏蔽作用小,可以穿透高阻層。與MT和AMT法相同,CSAMT法也受靜態效應和近場效應的影響,可以通過多種靜態校正方法來消除「靜態效應」的影響。

  CSAMT法一出現就展示了比較好的應用前景,尤其是作為普通電阻率法和激發極化法的補充,可以解決深層的地質問題,如在尋找隱伏金屬礦、油氣構造勘查、推覆體或火山巖下找煤、地熱勘查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地質效果。在地下水資源方面,CSAMT法適合尋找深部的基巖裂隙水:石昆法(1999)使用CSAMT法在灰巖中尋找斷層,並打出了地下水;郭建華(1995)用CSAMT法在乾旱地區尋找地下水資源及探測隱伏構造;蔣達龍(1994)用CSAMT法發現地下熱水資源;底青雲(2001)結合CSAMT法和高密度電法探測深層和淺層的地下水資源;底青雲(2002)使用CSAMT法查找礦山頂板湧水隱患;嚴盛新(2003)用CSAMT法在沙漠腹地尋找地下水資源;吳璐蘋(1996)用CSAMT法在山區、半山區等地質條件複雜地區進行找水。此外,CSAMT法在工程勘探中的壩體滲漏調查、國家南水北調工程西線的地質勘查、小浪底水利工程等項目,都可以發揮良好的作用,如劉錄剛(2004)用CSAMT法在雁門關隧道中進行超前地質預報。

  五、瞬變電磁法(TEM)

  瞬變電磁法是利用不接地或接地線源向地下發送一次場,在一次場的間歇期間,測量由地質體產生的感應電磁場隨時間的變化。根據二次場的衰減曲線特徵,就可以判斷地下不同深度地質體的電性特徵及規模大小等。由於該方法是觀測純二次場,消除了由一次場所產生的裝置偶合噪音,具有體積效應小、橫向解析度高、探測深度深、對低阻反映靈敏、與探測地質體有最佳偶合、受旁側地質體影響小等優點。

  瞬變電磁法最初是由前蘇聯學者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用於解決地質構造問題,20世紀50年代用於找礦,20世紀60年代以後從方法原理到一、二維反演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和發展。在我國,該方法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後逐步向工程檢測、環境、災害等應用領域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原長春地質學院、原地礦部物化探研究所、中南大學等研究機構分別在方法理論、儀器及野外試驗、一維及二維正反演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且自行研製了幾種功率小、探測深度淺的瞬變電磁法儀器,在生產實際中見到了好的應用效果。然而,大功率、探測深的瞬變電磁法儀器國內尚在研製中,目前主要依賴進口。

  瞬變電磁法除了廣泛應用於金屬礦產、石油、煤田、地熱以及凍土帶和海洋地質等地質勘查工作之外,在水文和工程地質勘查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應用效果,如楊文欽(2002)、張保祥(2002)、鬱萬彩(2001)、蔣文(2004)等使用瞬變電磁法查明斷層及頂板砂巖的導水性及富水性、勘查地下水資源及界定地下水位、評價斷層空間位置及含水性和尋找地下含水構造;劉繼東(1999)、李貅(2000)、袁江華(2002)、閻述(1999)等使用瞬變電磁法探測煤柱及圈定老窯採空區、勘察煤田礦井湧水通道、探測小浪底水庫庫區煤礦採空區和探測地下洞體的存在;劉羽(1995)用瞬變電磁法評價塌陷成因及危害性、評價防滲帷幕穩定性、探測高層建築地基和評價大橋橋址穩定性;郭玉松(1998)使用瞬變電磁法探測堤防工程隱患、勘查水庫壩址;薛國強(2003)使用瞬變電磁法探測公路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質構造;李文堯(2000)用瞬變電磁法在抗洪搶險中尋找漏水斷裂或溶洞;敬榮中(2003)使用瞬變電磁法結合四極測深探測地下管網分布。

  六、地質雷達(GPR)

  地質雷達與探空雷達技術相似,是利用寬帶高頻時域電磁脈衝波的反射探測目標體,只是頻率相對較低,用於解決地質問題,又稱「探地雷達」。將雷達技術用於探地,早在1910年就已經提出,在隨後的60年中該方法多限於對波吸收很弱的鹽、冰等介質中。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地質雷達才得到迅速推廣應用。我國地質雷達儀器的研製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儀器研製和野外試驗工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研究成果至今未能用於實際。目前,國內使用的地質雷達儀器都是引進的,能夠提供商用地質雷達技術的有美國、加拿大、瑞典、俄羅斯等國家。

  地質雷達是由地面的發射天線將電磁波送入地下,經地下目標體反射被地面接收天線所接收,通過分析接收到電磁波的時頻、振幅特性,可以評價地質體的展布形態和性質。由於雷達穿透深度與發射的電磁波頻率有關,使其穿透深度有限,但解析度很高,可達0.05米以下。早期,地質雷達只能探測幾米內的目標體,應用範圍比較狹窄。此外,地質雷達與地震反射法原理相似,一些地震資料處理解釋方法可以借用。目前,地質雷達探測深度最大可達100米,使之成為水文和工程地質勘察中最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地質雷達因具有解析度高,成果解釋可靠的特點,在淺層地質勘探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如探測覆蓋層厚度、基巖面起伏,查找潛伏斷層、破碎帶、古溶洞、管道溝、涵洞以及地下掩埋體,進行環境地質、考古調查等。在水文和工程地質中,地質雷達應用也是非常廣泛,主要有:楊天春(2001)、錢榮毅(2003)、鄧居智(1999)使用地質雷達進行公路、高速公路、機場道路等質量的無損檢測;趙永貴(2003)、薛建(2000)、史付生(2003)使用地質雷達進行隧道地質超前預報、檢測隧道襯砌質量;王俊茹(2003)、李永革(2001)、姬繼法(2002)使用地質雷達探測建築物地下邊坡孤石、機場地下古墓等不良地質體分布,消除其對鄰近或上部構築物構成的潛在威脅;姜衛方(2000)、李大心(2000)、朱紅軍(2002)使用地質雷達調查滑坡體及滑坡面、評估崩塌、滑坡及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高建東(1999)、曾校豐(2000)、王百榮(2001)、張志清(2000)使用地質雷達探測水庫地下防滲牆、探測水庫壩體結構層及結構層材料老化變質、檢測灌漿質量及混凝土厚度、調查覆蓋層厚度及襯砌混凝土質量;楊向東(2001)使用地質雷達探測地下管道;李張明(2000)使用地質雷達在三峽工程施工中探明花崗巖不均勻風化分布範圍、圈定較大斷層及風化夾層的延伸範圍和產狀、檢測高速公路質量;王孝起(2001)使用地質雷達調查南水北調中線天津乾渠基巖巖性及基巖面高程;張興磊(2001)使用地質雷達查明了煤柱破壞情況和採空區分布範圍,指導注漿施工;張欣海(1999)使用地質雷達查明了海上圍堤的斷面特徵以及著底情況;陳愛雲(2003)使用地質雷達在石質文物保護工程中查明巖體中含水裂隙和溶洞的分布規律及對文物的影響。

  七、結論

  通過對幾種主要電法勘探方法的發展、原理及實際應用進行綜述,可以看出,電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質勘探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歸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高密度電法由於其高效率、深探測和精確的地電剖面成像,成為水文和工程地質勘察中最有效的方法。考慮到該方法的解析度不高,在具體的應用中可以結合其他電法勘探、電測井等方法,達到精細地質解釋的目的。

  2.地質雷達主要用於各類工程地質勘探,是工程地質勘探首選的電法勘探方法。同時,該方法可以借用地震勘探中已有的資料處理和解釋技術,使其迅速發展,可以在更多的領域發揮作用。

  3.在水文地質勘探中,激發極化法和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是首選的電法勘探方法,如果將激發極化法和高密度電法結合起來尋找地下水資源,效果將會更好。

  4.瞬變電磁法在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勘探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大功率瞬變電磁儀不僅可以在深部地質勘探中發揮作用,還具有較高的分辨能力。如果將該方法與高密度電法結合使用,有望解決深部精細地質勘察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金銘。電法勘探方法發展概況[J].物探與化探,1996,20(4)。

  [2]張賽珍,王慶乙,羅延鍾。中國電法勘探發展概況[J].地球物理學報,1994,37(增刊1)。

  [3]董浩斌,王傳雷。高密度電法的發展與應用[J].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2003,10(1)。

  [4]李金銘。激發極化法找水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5]底青雲,石昆法,王妙月,等。CSAMT法和高密度電法探測地下水資源[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1,16(3)。

  [6]劉羽。瞬變電磁法在不同類型工程中的應用[J].桂林工學院學報,1995,15(4)。

  [7]曾校豐,許維進,錢榮毅,等。水庫壩體結構層的地質雷達高解析度探測[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0,15(4)。

相關焦點

  • 物探成果圖的編制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儀器
    利用儀器發現和研究這些磁異常,進而尋找磁性礦體和研究地質構造的方法稱為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它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測等。磁法勘探主要用來尋找和勘探有關礦產(如鐵礦、鉛鋅礦、銅錦礦等);進行地質填圖;研究與油氣有關的地質構造及大地構造等問題。我國建國以來大多數鐵礦區、多金屬礦區及油氣田等都進行了大量的磁法勘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地質效果。
  • 全國煤田地質電法勘探學術交流會在大同召開
    近日,由山西省煤炭地質115勘查院承辦的首次「全國煤田地質電法勘探學術交流會」在煤炭之都——大同隆重召開。本次學術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滕吉文院士等20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與來自全國煤炭、冶金、地礦、水利、有色等行業的百餘名地球物理工作者、礦山企業技術人員一起,就煤礦開採中地面電法勘探、井下電法超前探測預報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熱烈而廣泛的交流,內容前沿,具有極大的廣度和深度。
  • 地球物理勘探簡介
    磁法勘探電法勘探(直流)電法勘探電磁法勘探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水工環物探水文物探反射波法工程物探透射波法(直達波法)環境物探瑞雷波法深部物探放射性勘探地球物理測井 磁法勘探按觀測磁場的方式可以分為地面磁測和航空磁測兩類基本方法。    3、電法勘探 電法勘探是以巖石、礦物等介質的電學性質為基礎,研究天然的或人工形成 的電場、電磁場的分布規律,勘探礦產、劃分地層、研究地質構造、解決水文工程地質問題的一類物探方法,也是物探方法中分類最多的一大類探測方法。
  •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中勘探鑽孔的技術要求
    【學員問題】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中勘探鑽孔的技術要求?  【解答】1、勘探鑽孔的深度,應揭穿有供水意義的含水層(帶)。大厚度含水層除個別勘探鑽孔儘量揭穿含水層(帶)外,其它可根據過濾器的安裝深度、合理長度和豎向間距確定孔深。
  • 工程地質勘探點的布置要求
    1、勘探點的間距,應按地質複雜程度和不良地質、特殊巖土的性質以及建築物類型確定。為查明地質構造(如斷裂)、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的性質、範圍及其發展規律應進行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勘探;控制性鑽孔的數量應不少於鑽孔總數的1/3,且每個工點不宜少於2個;  2、工程地質斷面圖上地質界線應有地質點控制,代表性工程地質斷面圖上勘探測試點不得少於2個,地質條件複雜時,不得少於3個;  3、區域地質條件規律性明顯,地層簡單時,勘探點間距可適當放寬,但一般建築物每處不得少於
  • 巖土工程相關知識:水文地質勘察的主要技術方法
    新構造運動的特徵、強度及其水文地質影響,三是地層的成因類型、時代、層序及接觸關係;四是地層的厚度、分布、透水性、富水性情況五是地質構造的褶皺、斷層、泉井、地表水的位置、類型、規模、富水性等情況。測繪過程中應需注意,—是要運用3S等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測繪質量效率,注重戶外測量與室內作業的結合研判;二是擴大信息來源,向當地部門與居民了解相關情況;三是注意點、線繪製的控制程度。
  • 巖土工程師考試輔導: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介紹(11)
    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巖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領域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地質調查、工程勘察、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開發相關的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 一篇文章講清楚工程物探方法及應用概述
    #在很多大型工程中,工程物探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實踐證明,工程物探已經在工程建設的各個時期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今天,阿蓮小姐姐給大家對工程物探檢測方法及技術的應用做一個簡明扼要的介紹。01工程物探檢測方法1)電法勘探包括電測深法、電剖面法、高密度電法、自然電場法、充電法、激發極化法、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包括可控源)、瞬變電磁法等。2)探地雷達可選擇剖面法、寬角法、環形法、透射法、 單孔法、多剖面法等。
  • 地質勘查方法技術
    (三)電法勘探是根據巖石和礦石電學性質(如導電性、電化學活動性、導磁性和介電性,即所謂「電性差異」)來找礦和研究地質構造的一種方法。(四)地震勘探它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激發的地震波在彈性不同的地層內傳播規律來勘測地下的地質情況。
  • 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河北地質大學
    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從而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知識技能1.掌握地震勘探、電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等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地球化學勘查與遙感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工程與環境物探的常用方法和技術、掌握礦產資源與能源勘查等研究與開發的基本技能;2.了解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力學、數學等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3.具有進行工程地質綜合分析、勘察設計
  • 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促進水文地質調查
    地調局水環中心承擔的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注重新技術方法應用與科技創新,成功應用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形成並完善了一套「一井同徑,封隔洗井、分層抽水,實時監控」技術體系。 地調局水環中心承擔的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注重新技術方法應用與科技創新,成功應用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形成並完善了一套「一井同徑,封隔洗井、分層抽水,實時監控」技術體系,促進了水文地質條件與規律的深化認識。 首先封隔器分層洗井助力獲取含水層真實出水能力。
  • 招聘信息(70)——山東金山地質勘探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金山地質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金山地質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煙臺金山地質勘探有限公司,創建於2006年3月,公司註冊地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幸福西街,註冊資金1600萬元,單位性質為股份有限公司。現有員工100餘人,與招金、山東黃金的礦山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公司於2015年9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新三板地勘行業第一股。
  • 關於在雄安區域內開展地質勘探的意義和大致情況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新區內開始勘探了,昨天已經搞了開工儀式,時間是8點58分,這個時間點選用的很有意思 ,吉利數字貫穿到了國字頭的單位了
  • 石油勘探開發流程最全資料
    作為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有必要對石油勘探開發的流程有一個全局的了解。一地質勘探地質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員運用地質知識,攜帶羅盤、鐵錘等簡單工具,在野外通過直接觀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層、巖石,了解沉積地層和構造特徵。收集所有地質資料,以便查明油氣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帶和分布規律,以達到找到油氣田的目的。
  • 關於印發《工程勘察技術進步與技術政策要點》的通知
    9.積極跟蹤空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現代製造技術的新發展,密切關注各種工程應用的新需求,開展工程測量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和新工藝的研發,通過繼續教育、學術交流等方式加強新技術應用的培訓與推廣。   三、水文地質專業   1.發展水文地質勘察理論。
  • 工程地質知識:溢洪道工程地質勘察基本方法和要求
    (1)當溢洪道靠近壩體時,溢洪道的地面測繪可包括在壩址區工程地質測繪範圍內。遠離壩址的溢洪道是否需要進行地面測繪應根據地表和地質複雜程度而定。如為厚層的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所覆蓋,則可不做地面測繪工作。測繪比例尺一般1:2000~1:1000。(2)沿溢洪道中心線布置若干個鑽孔試坑或剝土,繪製縱向勘探剖面。
  • 軟土工程地質勘探和取樣一般規定
    【學員問題】軟土工程地質勘探和取樣一般規定?  【解答】第1條 勘探工作必須根據工程特性以及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地層性質、選擇合適的勘探手段。除鑽探取樣外,對軟土厚度較大或夾有粉質土、砂土時,宜採用靜力觸探試驗。飽和流塑粘性土應採用十字板剪切試驗。
  • 小強談原油(三)原油勘探
    它所研究的內容包括:地面地質的觀察和研究;井下地質的觀察和研究;實驗室的測定和研究;以及航空、衛星照片的地質解釋等。地球物理法是根據地質學和物理學的原理,利用電子學和資訊理論等許多科學技術領域的新技術建立起來的一種勘探石油的方法。
  • 巖土工程相關知識:垃圾填埋場巖土工程勘察具體的技術方法
    1、地質填圖及地形測量  工作內容包含地形地貌、居民點分布、水文、巖性、構造(褶皺、斷裂、裂隙)、生態環境。  2、工程物探  查明場區及近場區地質、水文及工程地質條件(主要用於初勘階段)。
  • 巖土工程知識:定測階段凍土工程地質勘探工作要求
    【學員問題】定測階段凍土工程地質勘探工作要求?  【解答】1、勘探點的數量應滿足各類工程施工圖設計時對凍土工程地質資料的需要。勘探點的距離應根據凍土工程地質條件的複雜程度和凍土現象的性質以及建築物類型確定。橋梁工程原則上每墩應有一個鑽孔。隧道洞口必須有鑽孔,中間鑽孔布置視地質條件複雜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