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查方法技術

2020-11-25 中國選礦技術網

地質勘查的方法很多,在地質勘查的每個階段中都要使用一些方法來進行。目前,一般講,地質勘查的方法可分為地質方法、地球化學測量方法、地球物理測量方法和探礦工程方法等。

一、地質方法

(一)地質填圖法是地質工作的一種基本工作方法。是對工作區進行系統的地質觀察,制一定比例尺的地質圖,明工作區的地質構造特徵和礦產形成、賦存的地質條件,進一步工作提供資料依據。在地質勘查的各個階段,要進行地質填圖工作,是根據工作階段的不同,比例尺精度不同而已。

(二)礫石找礦法露頭風化後所產生的礦礫或與礦化有關的巖石礫石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運下,散布的範圍大於礦床的分布範圍,據這種原理,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動地帶研究和追索,而尋找礦床的方法,礫石找礦法。按礦礫(巖礫)的形成和搬運方式,石找礦法可分為河流碎屑法和冰川漂礫法。

(三)重砂找礦法重砂找礦法又稱重砂測量。它是沿水系、山坡或海濱等,鬆散沉積物(包括衝積、洪積、坡積、殘積、濱海沉積等)中系統地採集樣品,過重砂分析和綜合整理,合工作區的地質、地貌條件和其他找礦標誌,現並圈定有用礦物或與礦產密切相關的重砂異常(即礦產機械分散暈),再依其追索原生礦床或砂礦床的方法。重砂找礦法對尋找某些有色屬(鎢、等)、稀有及放射性元素(、鉭、等)、貴金屬(金、、釔等)以及銘、金剛石等礦床較為有效。

(四)遙感地質法遙感技術是一種新興的綜合性探測技術。它通過遙感平臺上裝置的傳感器,遠距離(不與目標接觸)接受目標反射或發射的各種不同波段的電磁波信息,經過對這些信息的處理和解譯,達到對遠距離目標的探測和識別的目的。遙感地質法是綜合應用現代的遙感技術來研究地質規律,進行地質調查和資源勘查的一種方法。它是從宏觀的角度,著眼於由空中取得的地質信息,即以各種地質體和某些地質現象對電磁波輻射的反應作為基本依據,綜合其他地質資料,以分析判斷一定地區內的地質構造和礦產情況。它具有調查面積大、速度快、成本低、不受地麵條件限制等優點。目前主要用於地質填圖、發現及研究與礦產有關的地質構造現象。例如利用以飛機為主的飛行器在空中所進行的地質和礦產的綜合性探測及調查就是目前常用的一類地質資源遙感方法,稱為航空地質方法或航空地質。它主要包括航空攝影地質、航空地球物理探測、航空地球化學探測及空中地質觀測等。

(五)數學地質法數學地質法是地質學與數學及電子計算機相結合的產物,目的是從量的方面研究和解決地質科學問題。數學地質方法的應用範圍是極其廣泛的,幾乎滲透到地質學的各個領域。目前,數學地質的基本內容或方法有:

①地質數據的統計分析;②地質過程的計算機模擬;③地質數據儲存、索取、自動處理和顯示等。

二、地球化學測量方法

地球化學測量方法簡稱化探。它是以地球化學理論為基礎,以現代分析技術和電算技術為主要手段,從各種天然物質中系統地採集樣品,分析測試某些地球化學特徵數值,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以便發現地球化學異常,通過對地球化學異常的解釋評價而進行找礦的方法。

(一)巖石地球化學測量簡稱巖石測量。這種方法是系統地採集巖石樣品,分析其中的微跡元素或其他地球化學特徵,以發現與礦化有關的各類原生異常(地球化學省、區域原生異常、礦床原生暈等),並進而尋找礦床。

(二)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簡稱土壤測量。這種方法是系統地測量土壤(包括各種風化產物)中的微跡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學特徵,測量的目的是發現與礦化有關的各類次生異常,並進而尋找礦床。

(三)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簡稱水系測量。即系統地採集一種或數種水系沉積物質的樣品,測定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學特徵,以發現與礦化有關的異常,並進而尋找礦床的方法。

(四)植物地球化學測量簡稱植物測量。這種方法是系統地測量植物(主要是深根植物如喬木與灌木等)中的微跡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學特徵,以發現其中的地球化學異常(稱為植物異常)並進而尋找礦床。

(五)氣體地球化學測量簡稱氣體測量或氣測。是系統地測量天然物質(如土壤、巖石、大氣等)中氣體組分的化學成分或其他地球化學特徵,以發現與礦化有關的氣體異常,並進而尋找礦床的方法。此外,還有微生物地球化學法、同位素地球化學法和氣液包裹體地球化學法等。

三、地球物理測量方法

地球物理測量方法簡稱物探,它是以各種巖石和礦石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和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為研究基礎,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儀器,探測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場的變化,發現物探異常,通過解釋評價物探異常而進行找礦的方法。

(一)重力勘探是利用組成地殼的各種巖體、礦體的密度差異所引起的重力變化而進行地質勘探的一種方法。

(二)磁法勘探自然界的巖石和礦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產生各不相同的磁場,它使地球磁場在局部地區發生變化,出現地磁異常。利用儀器發現和研究這些磁異常,進而尋找磁性礦體和研究地質構造的方法稱為磁法勘探。

(三)電法勘探是根據巖石和礦石電學性質(如導電性、電化學活動性、導磁性和介電性,即所謂「電性差異」)來找礦和研究地質構造的一種方法。

(四)地震勘探它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激發的地震波在彈性不同的地層內傳播規律來勘測地下的地質情況。在地面某處激發的地震波向下傳播時,遇到不同彈性的地層分界面就會產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用專門的計算或儀器處理,能夠準確地測定界面的深度和形態,判斷地層的巖性,勘探含油敢構造甚至直接找油,勘探田、鹽巖礦床、個別的層狀金屬礦床以及解決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問題。

(五)測井是在鑽孔中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通稱。根據所利用的巖石物理性質不同,可分為電測井、放射性測井、磁測井、聲波測井、熱測井和重力測井等。根據地質和地球物理條件,合理地選用綜合測井方法可以詳細研究鑽孔地質剖面、探測有用礦產、詳細提供計算儲量所必需的數據。

(六)放射性物探又稱「放射性測量」,是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的簡稱。它是根據放射性射線的物理性質,利用專門的儀器,如輻射儀、射氣儀等,通過測量放射性元素的射線強度或射線濃度來尋找放射性元素礦床的一種物探方法。同時,也是尋找與放射性元素共生的稀有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金屬元素礦床的輔助手段。它的方法有:地面γ測量、航空γ測量、輻射取樣、γ測井、射氣測量、徑跡測量和物理分析等。

(七)紅外探測是通過波動式的紅外儀器,接受地表輻射的紅外能,探測地球資源的方法。各種物質由於其成分、結構以及所處的地質條件不同,其自身的溫度與輻射特性也不同,反映出不同的紅外圖像。對紅外圖像進行分析,可以判別物體的成分結構、性質以及所處的狀態,從而區別物體。在飛機或宇宙飛行器上應用紅外照相與紅外掃描成象的方法分別在白天和夜間接受地表的紅外能,進行地球資源探測。特別是在大面積水文地質普查中,可用於水文地質填圖,還用於調查大地構造變動,尋找與熱作用有關的礦床以及用於監視火山活動、森林著火,監視水和空氣的汙染、植物生態變化情況等,並廣泛用於軍事偵察。

四、「三S」技術

「三S」技術及其集成是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的技術體系中最基礎和基本的技術核心,而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又是數字地球的核心。所以也可以說,「三S」技術是數字地球的核心的核心。

(一)數字地球數字地球是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帶網絡為紐帶運用海量地球信息對地球進行多解析度、多尺度、多時空和多種類的三維描述,並利用它作為工具來支持和改善人類活動和生活質量。簡要地講,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統一的數位化重現和認識。通俗地講,就是用數字的方法將地球、地球上的活動及整個地球環境的時空變化裝入電腦中,實現在網絡上的流通,並使之最大限度地為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和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服務。數字地球的核心是用數位化的手段來處理整個地球的自然和社會活動諸方面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並使普通百姓能夠通過一定方式方便地獲得他們所想了解的有關地球的信息。其特點是嵌入海量地理數據,實現多解析度、三維對地球的描述,即"虛擬地球"。要在電子計算機上實現數字地球需要諸多學科,特別是信息科學技術的支撐。這其中主要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和計算機寬帶高速網絡技術、高解析度衛星影像、空間信息技術、大容量數據處理與存貯技術、科學計算以及可視化和虛擬實境技術。

(二)「三S」技術 「三S」技術是全球定位系統(G自),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航空航天遙感技術(RS)的統稱。沒有"三S"技術的發展,現實變化中的地球是不可能以數字的方式進入計算機網絡系統的。

1、空間定位(G自)技術GPS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定位方法,己逐漸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取代了常規光學和電子儀器。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90年代以來,G自衛星定位和導航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在空間定位技術方面引起了革命性的變化。用GPS同時測定三維坐標的方法將測繪定位技術從陸地和近海擴展到整個海洋和外層空間,從靜態擴展到動態,從單點定位擴展到局部與廣域差分,從事後處理擴展到實時(準實時)定位與導航,絕對和相對精度擴展到米級、釐米級乃至亞毫米級,大大拓寬了它的應用範圍和在各行各業中的作用。

2、航空航天遙感(RS)技術當代遙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它的多傳感器、高解析度和多時相特徵。遙感信息的應用分析己從單一遙感資料向多時相、多數據源的融合與分析,從靜態分析向動態監測過渡,從對資源與環境的定性調查向計算機輔助的定量自動製圖過渡,從對各種現象的表面描述向軟體分析和計量探索過渡。近年來,由於航空遙感具有的快速機動性和高解析度的顯著特點使之成為遙感發展的重要方面。

3、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隨著「數字地球」這一概念的提出和人們對它的認識的不斷加深,從二維向多維動態以及網絡方向發展是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地理信息系統理論發展和諸多領域的迫切需要,如資源、環境、城市等。在技術發展方面,一個發展是基於Client/Server結構,即用戶可在其終端上調用在伺服器上的數據和程序。另一個發展是通過網際網路發展IntemetGIS或Web-GIS,可以實現遠程尋找所需要的各種地理空間數據,包括圖形和圖像,而且可以進行各種地理空間分析,這種發展是通過現代通訊技術使GIS進一步與信息高速公路相接軌。另一個發展方向,則是數據挖掘(DataMining),從空間資料庫中自動發現知識,用來支持遙感解譯自動化和GIS空間分析的智能化。

4、「三S」"集成技術「三S」集成是指將上述三種對地觀測新技術及其他相關技術有機地集成在一起。這裡所說的集成,是英文Intergration的中譯文,是指一種有機的結合,在線的連接、實時的處理和系統的整體性。GPS,RS,GIS集成的方式可以在不同技術水平上實現。「三S」集成包括空基「三S」集成與地基「三S」集成。空基「三S」集成:用空一地定位模式實現直接對地觀測,主要目的是在無地面控制點(或有少量地面控制點)的情況下,實現航空航天遙感信息的直接對地定位、偵察、制導、測量等。地基「三S」集成:車載、艦載定位導航和對地面目標的定位、跟蹤、測量等實時作業。

(三)數字地球的應用在人類所接觸到的信息中有80%與地理位置和空間分布有關,地球空間信息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貨和車。數字地球不僅包括高解析度的地球衛星圖像,還包括數字地圖,以及經濟、社會和人口等方面的信息。數字地球可以應用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學、生活等各個方面。在計算機中利用數字地球可以對全球變化的過程、規律、影響以及對策進行各種模仿和仿真,從而提高人類應付全球變化的能力;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對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荒漠化、生態與環境變化、土地利用變化的監測;可以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許多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預測;可以用於現代化戰爭,加強國防建設;可以為科學家特別是地學家提供更好地服務,地殼運動、地質現象、地震預報、氣象預報、土地動態監測、資源調查、災害預測和防治、環境保護等無不需要利用數字地球。數字地球的應用將對社會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從經濟方面看:國家基礎建設現代化、加速我國西部開發步伐、城市可持續發展、智能化交通、綠色農業等都將成為現實,將極大地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從人民生活方面看:房地產信息、旅遊信息、商品信息等都可以放人數字地球中,讓人們任意挑選,將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數字地球的提出是全球信息化的必然產物,是一項長期的戰略目標。數字地球的建設與發展為加快全球信息化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並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三S」技術作為數字地球的技術基礎和核心將得到迅速發展,一方面數字地球的研究和建設為"三S"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三S」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地球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

五、探礦工程方法

探礦工程方法是利用各種探礦工程揭露和追索被鬆散沉積物掩蓋的或地下深處的各種地質體(特別是礦體)和地質現象,以便查明地質和礦產情況的一種直接的找礦勘探方法。探礦工程包括坑探工程和鑽探工程2類。

(一)坑探工程坑探工程簡稱坑探。是為了揭露地質及礦產現象而在地表或地下挖掘不同類型坑道的工作。坑探工程可分為地表坑探工程和地下坑探工程兩類。

1、地表坑探工程地表坑探工程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挖掘的一些坑道,如淺坑、探槽、淺井等。

(1)淺坑淺坑是一個方形或不規則形狀,挖掘深度一般不超過1m的坑穴。施工目的是揭露厚度小於lm的鬆散沉積物掩蓋下的各種地質現象,或是為了採取樣品。有時在地形條件允許情況下,只將鬆散沉積物挖掉,稱為剝土。

(2)探槽探槽是在地表挖掘的溝槽形的坑道,其橫斷面為倒梯形,深度一般小於3m。施工時要求槽底深入基巖大於0.3m,槽底寬為0.6~0.8m,槽口寬度決定於鬆散沉積物的穩定性和含水情況以及探槽深度。由於探槽工程施工簡便,成本較低,故被廣泛應用。探槽施工的目的是揭露各種地質現象,特別是了解不同地質體的接觸關係,確定地質界線;了解各種地質體沿厚度方向的變化情況。

(3)淺井淺井是從地表沿鉛垂方向向下挖掘,深度和斷面較小的一種探礦坑道。斷面一般為長方形,斷面面積為1.2~2.2m2,深度一般不超過20m。水平斷面為圓形的淺井,稱小圓井。其斷面直徑為0.8~1m,深度一般不超過5m。淺井施工目的是了解厚度大於3m小於5~20m鬆散沉積層掩蓋下的基巖、地質、礦產情況和採集樣品。當被揭露的礦體厚度較大或傾角很陡時,或者是一組平行分布的礦體時,還可以挖掘帶叉淺井(即在淺井底部再繼續挖掘垂直於礦體走向的水平坑道)。

2、地下坑探工程地下坑探工程是在地下深部掘進的一些坑道,如:豎井、平窿、穿脈、沿脈暗井、天井、上山、下山等。

3、坑探工程的特點坑探工程對所揭露的地質和礦產地質現象能進行直接觀測,並採取樣品,取得的地質資料精確可靠。但其施工中易受地形和地下水等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地下坑探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需鑿巖、爆破、運輸,排水、通風、支護等,施工複雜,進度較慢,並且人力,物力消耗較大,投資費用較多。

(二)鑽探工程鑽探工程,簡稱鑽探。它是利用鑽機等設備按一定方位角和傾角向地下鑽進(稱為鑽孔),通過取得巖心、巖屑和土樣等實物資料,或在孔內放入測試儀器進行地球物理測井或水文地質觀測,以便了解地下地質構造、礦產或水文地質情況的工程。鑽機鑽進方法按破碎巖石的外力作用性質和方式,可分為衝擊鑽進、迴轉鑽進、衝擊迴轉鑽進和振動鑽進等。按迴轉鑽進時破碎巖石所使用的磨料,分為硬質合金鑽進、鑽粒鑽進和金剛石鑽進等。鑽進中,從鑽孔內提取出來的圓柱狀巖(礦)塊,稱為巖(礦)心;由循環衝洗液從鑽孔內帶出來的破碎的巖石顆粒,稱為巖屑;而較細的巖石顆粒,稱為巖粉。若鑽進主要是為了從鑽孔中提取巖(礦)心,來研究和了解地下地質構造和礦產情況的鑽探工程,稱為巖心鑽探;若不從鑽孔內採取巖心,而主要是根據巖屑和各種地球物理測井資料,來了解地下地質構造和礦產情況的鑽探工程,則稱為無巖心鑽探。當前在固體礦產鑽探工程中,應用最廣的是巖心鑽探,巖(礦)心是地質觀測的主要對象,也是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必須妥善保管。鑽探工程機械化程度高、鑽進效率高、成本低,鑽進深度可達千米以上,受地形條件限制不大,除在地面使用外,還可以在地下坑道內使用。但是巖心鑽探是藉助巖心來收集地質資料的,由於巖心磨損、鑽具丈量誤差和孔斜等,其可靠程度和精度都較差,故當地質情況複雜時,就不能單純使用鑽探工程作為探礦手段。

六、固體礦產取樣

固體礦產取樣是從礦體上、近礦圍巖中或礦產品中,按一定的規格和方法,採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礦石或巖石作為樣品,以研究礦石質量,加工技術條件,開採技術條件及某些科研用途的一項專門性的地質工作。礦產取樣是礦產普查、勘探工作中以及生產和科研工作中的主要技術工作方法之一,它為礦床評價、生產及科研工作提供資料依據。礦產取樣過程,通常由下列3個基本環節組成。

①採樣:從礦體、圍巖或礦產品中,採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樣品,即原始樣品。

②樣品加工:通過對原始樣品加工,使樣品的粒度和重量達到分析、試驗和研究工作的要求。

③樣品分析或試驗工作。

(一)化學取樣化學取樣是確定礦石的組成元素及其含量的一種取樣工作。化學取樣是找礦勘探工作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取樣,此項工作好壞,將直接影響礦床的評價工作。

1、坑探工程中採樣在探槽、淺井、坑道中採取化學樣,以刻槽法為主,次為揀塊法、全巷法和剝層法。刻槽法應用最廣,是化學取樣的主要方法。揀塊法多用於找礦初期階段;剝層法用於礦體厚度小、變化大、礦化組分極不均勻的礦床;全巷法則用於評價礦石中礦物顆粒結晶粗大的礦床,如高礦物原料礦床等。

2、鑽探工程中採樣主要為巖(礦)心劈開法採樣,有時也可用揀塊法採樣。

(二)物理性能試驗採樣此項採樣主要用以了解巖(礦)石的技術物理性質,為計算儲量和開採提供資料。包括礦石的體重或比重、溼度、孔隙度、巖(礦)石物理力學性質、鬆散係數和巖石硬度等。由於各項技術性能測定試驗方法不同,因此在採樣方法及要求方面也不相同。

(三)加工技術採樣加工技術採樣又稱工藝採樣。其目的在於研究礦石的可選性能及可冶性能。在詳查、礦床勘探、開發勘探和礦山生產初期階段,都要根據各階段的任務要求,結合礦床地質特點會同設計和生產部門進行這一項工作。根據加工技術目的要求不同,加工技術實驗可分為:實驗室試驗、半工業試驗和工業試驗3類。加工技術樣品的採樣方法,取決於礦石礦物成分複雜的程度、礦化均勻程度和實驗單位所需要的重量。常用的方法有刻槽法、剝層法、巖心鑽探採樣法和全巷法。實驗室試驗一般可用刻槽法和巖心鑽探採樣法;而半工業試驗及工業試驗多採用剝層法和全巷法。

(四)巖礦採樣巖礦採樣是通過對礦床中的各類巖石、礦石觀察後,有選擇性地系統地採集巖石或礦石為標本,用礦物學、礦相學及巖石學的方法進行研究,為確定礦床成因、加工技術條件或其他地質研究工作提供資料。根據地質目的的不同,巖礦取樣可分為巖礦鑑定取樣、重砂取樣和單礦物取樣3類。由於地質目的的不同,巖礦樣採取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常用的有揀塊法、刻槽法、巖心劈開或巖心揀塊法等。

(五)砂礦採樣砂礦採樣的目的是為了確定砂礦床中有用重砂礦物的含量,以便做出工業評價。砂礦樣採取的方法與其他方法不同,它主要在工程中進行,其特點是體積大,數量多。採樣方法有刻槽法、剝層法、全巷法和衝擊鑽採樣法。

七、地質編錄

在找礦勘探工作中,把對地質體的直接觀測和進一步的研究成果,用文字、圖件,表格等形式反映出來,這一工作過程,稱為地質編錄。地質編錄是地質工作的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地質工作全過程。地質編錄的成果不但是研究地質和礦產的資料,布置探礦工程,指導工程施工及安排下一步地質工作依據,而且是礦山設計開發所依據的主要技術資料。因此,在編錄工作中應詳細認真地觀察,真實而重點突出地記錄,全面地綜合分析,以保證地質編錄工作的質量。地質編錄涉及的範圍很廣,按照工作性質及所反映內容的研究程度,地質編錄可分為原始地質編錄和綜合地質編錄。

1、原始地質編錄對天然露頭或探礦工程揭露的地質體、地質現象進行觀察,並通過採樣、化驗、試驗、鑑定、水文地質、物探等工作直接取得有關數據、圖件、文字記錄等第一性原始資料的過程,即為原始地質編錄。

2、綜合地質編錄綜合地質編錄是指根據各種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系統整理、歸納分析編制出各種圖表及地質報告的工作過程。

八、地質測繪

地質測繪主要包括礦區地形測繪及地質工程測量。①礦區地形測量:主要是根據地質勘查工作要求,在一定範圍內(礦區、礦區外圍)進行的相關比例尺的地形測量工作。②地質工程測量:指地質工作中對地質觀測點和探礦工程等所進行的測量工作,其內容包括地質勘探工程的控制測量,勘探網、剖面、探槽、探井、鑽孔位置、坑道等探礦工程測量,地質觀測點測量,物化探網測量以及各種勘探圖件的編制等。其任務是為地質勘探設計、研究地質構造、在實地定位定線、指導掘進方向、編寫地質報告和儲量計算等提供資料。地質製圖是對各種地質成果資料圖進行清繪、製圖。

1、地形圖的定向使地形圖上的方向與實地相應方向一致或平行,稱為地形圖定向。一般有用羅盤根據南北方向線定向、根據明顯地形目標定向和地形圖概略定向等方法。

2、圖上定點將地面點的位置標定在地形圖上,稱為圖上定點。一般有羅盤交會定點法、根據站立點與周圍地形特徵點的相對位置關係目估定點法。

3、野外讀圖判讀地形圖,簡稱讀圖。一般包括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1)了解本幅圖的成圖方法、測繪單位、測圖時間、坐標與高程系統等,以判斷圖的質量和新舊程度。

(2)根據圖的比例尺、圖號、圖名、坐標註記等,了解本幅圖的所在位置和所包含的實地範圍。

(3)判讀地形是讀圖的主要內容,而對照實際地貌判讀等高線,是在山區地形情況下讀圖的重點。野外讀圖的一般程序是:首先進行地形圖定向,並確定讀圖時的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然後判讀站立點周圍的地形。一般是先看實地後看圖,先讀總貌後讀細部;由已知到未知,由地物到地貌;先易後難,先近後遠。注意觀察對比各種地形特徵。在整個判讀過程中,要適當選擇和變動讀圖的站立點,以便從不同的位置和方向進行觀察和分析。

九、地質圖的編制

將一個地區內的地質組成(包括地層及地質構造、巖漿巖體及礦產等丙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線條、符號和顏色表示在平面的圖件,稱為地質圖。地質圖是在野外地質調查基礎上測繪製成的。它能反映區內的地層、巖性、巖漿活動、構造變動及地質發展簡史的主要特徵;並能表示礦床賦存的地質條件及其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展布特徵。因此,地質圖在指導進一步找礦、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常用的地質圖有:

1、地質圖它是地質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圖件,圖中主要表示一定範圍內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漿活動及各種重要地質現象。它能較全面的反映該區內地質情況。

2、地質構造圖地質構造圖是在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地質構造分析,用規定符號標明各種地層構造現象(如背斜、向斜、斷層、巖層的產狀要素及地層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係等)的圖件。

3、地質剖面圖地質剖面圖是指垂直區內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所切割的地質體,表示地質體深部特徵的地質圖件。它有垂直比例尺,能反映地勢起伏形態及深部情況;還有各種地質界線反映地層順序、構造及侵入巖體等情況。此類圖件可以是在圖中直接切割繪製而成,也可根據野外地質實測數據繪製而成。

4、綜合地層柱狀剖面圖在所測制地質圖的基礎上,經綜合分析區內地層、巖體以及它們之間接觸關係後,按它們形成時代的先後順序,由老而新,即自下而上用線條、符號及顏色等按順序排列成一個呈柱狀的剖面圖。在柱狀圖兩側標示出各地層時代,進行巖性、化石等的描述以及標明地層厚度和它們之間接觸關係等。總之,地質圖的類型繁多,除上述4種主要地質圖件以外,由於研究目的及生產任務,等不同,還有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第四系地質圖和礦產預測圖等。

相關焦點

  • 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促進水文地質調查
    地調局水環中心承擔的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注重新技術方法應用與科技創新,成功應用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形成並完善了一套「一井同徑,封隔洗井、分層抽水,實時監控」技術體系。 地調局水環中心承擔的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注重新技術方法應用與科技創新,成功應用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形成並完善了一套「一井同徑,封隔洗井、分層抽水,實時監控」技術體系,促進了水文地質條件與規律的深化認識。 首先封隔器分層洗井助力獲取含水層真實出水能力。
  • 關於印發《廣東省地質勘查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的通知...
    地質礦產勘查專業包括基礎地質(區域地質調查、專項地質調查)、礦產地質(礦產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礦山地質及信息化建設等技術崗位。探礦工程專業包括運用各種巖土鑽掘工程技術方法進行礦產資源勘查、水工環地質勘查、巖土工程鑽探、坑探(含隧道掘進)等工程施工以及各類地質勘查工程設計、施工、監督、事故防治及信息化建設等技術崗位。巖土工程專業包括巖土工程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勘察(查)、設計、施工、監理、監測與檢測、諮詢及信息化建設等技術崗位。
  • 藉助新技術新設備,山東地質勘查由陸地向海洋拓展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介紹,近年來,山東地質勘探領域新技術、新設備研發能力顯著增強,勘查工作由陸地向海洋拓展。產學研緊密結合促找礦。山東地質工作者在研究總結過去找礦經驗的基礎上,在「認識-實踐-再認識」的找礦過程中,建立了「階梯式」成礦模式和「熱隆-伸展」成礦理論,為膠東深部找礦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勘查模型,攻克了膠東深部金礦找礦關鍵理論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拓寬了找礦空間,在這一理論指導下,膠東深部找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新技術、新設備研發能力顯著增強。
  • 綠色勘查奏凱歌——青海地質勘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青海省自然資源部門聚焦經濟發展新需求,突出礦產資源勘查,拓展地質服務新領域,著力推進綠色勘查,持續推進地質工作高質量綠色發展,2020年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亮點紛呈,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五個示範省」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標沙特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標沙特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2020-10-20 1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東省地質勘查公司優秀企業推薦
    加大對地質礦產勘查技術的發展,對於推動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當前,礦產以及礦產衍生產品已經深入到社會各個方面,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推動了社會發展。可以說,礦產資源已經成為國家權利和財富的象徵,是一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開發的不斷深入,礦儲藏量日益減少,面對越發險峻的形式,加強地質勘查,以求發現新的礦藏資源成為重點。
  • 石膏 溫石棉 矽灰石 滑石 石墨礦產地質勘查規範
    勘查的目的任務礦產地質勘查的目的任務是:查明礦床地質特徵,評價礦產資源的開發價值,為礦山建設規劃、設計提供礦產資源/儲量和開採技術條件等必需的資料。6.3.2  物探工作應充分收集區域物探資料,根據礦床的具體條件和物探技術方法的運用前提,本著高效、經濟的原則,合理確定物探方法。
  • 國土資源部就《地質勘查資質監督管理辦法》答問
    ,維護地質勘查市場秩序,保證地質勘查質量,促進地質勘查業健康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當前,我國地質勘查市場正在迅速發展,經濟總量在不斷加大,但市場秩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單位現有實際勘查能力已不符合批准的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條件;有的單位不按照批准的資質類別從事地質勘查活動;有的單位出具虛假地質勘查報告;有的單位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從事地質勘查活動,有的單位無證勘查等等。這些行為擾亂了正常的地質勘查市場秩序,難以保證地質勘查質量。
  • 全國地質勘查行業首屆地質調查員(地質災害方向)職業技能競賽總...
    黃強攝&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柳州11月14日電 11月13日,全國地質勘查行業首屆地質調查員(地質災害方向)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在廣西柳州閉幕。競賽閉幕式頒發團體獎、個人獎及其他獎項。
  •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項目成果簡述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國家863計劃「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困局,讓地質人的勘查足跡走得更深、更遠。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
  •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承擔的威海市兩處中央環保...
    12月23日-24日,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二級調研員韓景敏一行分別到威海市環翠區、高區,對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承擔的威海市兩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廢棄礦山恢復治理情況進行現場覆核。
  • 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6月26日,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標準》按甲、乙、丙三個級別對勘查技術人員、勘查設備儀器、質量管理體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等地勘資質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類分級。《標準》自7月1日起施行。    對勘查技術人員,《標準》要求,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須為全職聘用,且僅受聘於該技術人員所在資質申請單位。
  •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職工獲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
    12月23日,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張琪彬作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20級博士生(在職)參加了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第十屆「礦物與成礦」研究生學術論壇,並以報告「膠東紗嶺金礦床成礦後熱演化史:來自鋯石、磷灰石低溫熱年代學的制約」獲得學術報告評比一等獎。
  • 法制辦就《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有關問題答問
    總結現行地質勘查資質分類與分級管理的經驗,參考《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對地質勘查業的分類,條例規定,地質勘查資質分為綜合地質勘查資質和專業地質勘查資質;綜合地質勘查資質包括區域地質調查資質,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液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石油),氣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天然氣),煤炭等固體礦產勘查資質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資質;專業地質勘查資質包括地球物理勘查資質
  • 工勘院選手在全國地質勘查行業首屆地質調查員職業技能競賽決賽...
    工勘院選手在全國地質勘查行業首屆地質調查員職業技能競賽決賽獲得佳績2020-11-25 自然資源部日前,歷時5天的全國地質勘查行業首屆地質調查員(地質災害方向)職業技能競賽決賽在廣西柳州順利落幕。本次競賽由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全國委員會、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指導中心、自然資源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共同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承辦。本次競賽是全國高水平地質調查員的一場大檢閱。參加決賽的81名選手,來自全國25個省(區、市)和2個中央地勘單位共27個賽區,歷時半年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代表。
  •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第一條為科學合理地對地質勘查資質進行分類分級,根據《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20號)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標準。  第二條勘查技術人員主要包括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和數量。
  • 中國技能大賽「勞雷杯」首屆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物探職業技能總決賽...
    中國技能大賽「勞雷杯」首屆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物探職業技能總決賽在廣州舉行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2月06日 12:05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勞雷杯」首屆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物探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
  • 新時代地質勘查與生態文明建設論壇在京召開
    6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主辦的新時代地質勘查與生態文明建設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以「綠色、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業界代表匯聚北京,共研地勘單位改革發展良策,共商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謀美麗中國建設大業。
  • ...能源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在非常規能源探索之路上爭當地質勘查排...
    齊魯網濰坊11月18日訊(通訊員 趙松剛)自主實施全省含煤區第一口頁巖氣參數井,全省第一支走出省門開展頁巖氣勘查的地勘隊伍,連續5年榮獲局先進經濟實體,連續6年承擔國家地質調查項目,11人、7年、49個項目、2億元合同額……山東省煤田地質局非常規能源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努力爭當地質勘查排頭兵,在非常規能源探索之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非比尋常的傳奇
  • 魯南院開展地質勘查現場教學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徐然 濟寧報導為更好的服務地質調查工作,踐行「傳幫帶」傳統,培養礦產勘查人才梯隊,近日,在野外調查期間,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組織專家為項目技術人員開展了現場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