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項目成果簡述

2020-12-06 巖土在線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國家863計劃「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困局,讓地質人的勘查足跡走得更深、更遠。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國家863計劃「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困局,讓地質人的勘查足跡走得更深、更遠。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的「發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要求,「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資源與環境領域設立了「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攻克航空磁力、電磁、重力等核心技術,自主研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提高我國航空物探勘查系統的解析度、穩定性和探測深度,形成強大的系統研發能力和勘查能力,使我國航空物探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資源由地表到地下的快速、高效、多尺度、大深度的立體探測,滿足國家資源和環境勘查對航空物探技術的需求,提高我國能源與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地質地球物理找礦資源領域獲得資助金額最高的科技項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得到科技部和國土資源部的高度重視,並獲得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配套示範應用資助,是我國航空物探領域級別最高、難度最大、經費最多的重大科技項目。項目總經費22766萬元,其中國撥13807萬元,部門匹配8959萬元。

該項目由國土資源部組織實施,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牽頭,聯合25家單位開展「產學研軍用」結合的技術攻關。以航遙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熊盛青為首的研發團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積極探索重大科研項目的有效管理方法,充分發揮專家組的作用和團隊合作精神,定期開展學術討論;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密切跟蹤國際前沿技術,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他們以鍥而不捨、攻堅克難的精神,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關鍵技術難題,成為一支相對穩定、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航空地球物理與遙感地質專業隊伍,在國土資源部系統首批進入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按照理論和方法技術研究先行,硬體研製和軟體研發統籌,勘查系統的先進性、配套性、可靠性和實用性統一的技術路線,該團隊經過5年夜以繼日的刻苦鑽研和協同攻關,堅持自主創新,取得了累累碩果——攻克了捷聯式航空重力儀加速度提取等20項主要關鍵技術;自主研製出航磁全軸梯度儀、捷聯式航空重力儀和全數位化航空伽瑪能譜儀等13種儀器;研製集成全數位化航磁勘查系統、航磁全軸梯度、航空多道伽瑪能譜和航空重力等5套實用型勘查系統,研究、開發和集成出適用不同地形條件和勘探目的的國內首套航空重/磁/遙、航空重/磁和全部國產化的航空磁/電/放等3套綜合勘查系統;開發了航空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解釋系統等9套專用軟體;獲得技術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21項;發表學術論文193篇,出版專著3部,培養研究生160多名;初步建成我國航空物探試驗場。

團隊負責人熊盛青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第五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和我國地學最高獎——第十二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團隊核心成員中,航磁全軸梯度勘查系統研發組榮獲「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獎,2人次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人次獲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人次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人入選國土資源部創新人才工程「百人計劃」,並獲優秀科技人次稱號,4人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青年英才」計劃。同時,依託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建立了「國土資源部航空地球物理與遙感地質重點實驗室」,建成了航空地球物理與遙感地質領域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為我國礦產資源勘查能力的提升與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據介紹,項目研發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統已在「十一五」末期應用於地質礦產評價、海洋地質調查等國家專項和核應急工作中,累計完成83.13萬測線公裡飛行,為能源與礦產資源勘查、環境評價等提供了高精度多參數的基礎數據和找礦成果。其中,全數位化航磁勘查系統獲得了高質量的航磁梯度數據和豐富的磁場信息,取得了很好的地質效果;航空重力勘查系統完成我國南黃海海域、北黃海海域、渤海灣海域大部、山東東營-萊陽地區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填補了我國海陸交互灘涂地區的重力空白,為我國海洋油氣資源勘查和海洋重力場建設提供了重要的重力基礎資料;航空伽瑪能譜勘查系統獲得了核應急測區內巖性分布、地質構造特徵和放射性監測數據;航空磁/重/遙、航空重/磁和航空磁/電/放三套綜合勘查系統也獲得了有效數據和高效的應用效果。項目研發的軟體系統已在全國135家院校、科研和生產單位推廣應用730多套,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該項目的實施顯著地提高了我國航空物探勘查系統的解析度、穩定性和探測深度,形成了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增強了我國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填補了航空重力、航磁多參量和航空伽瑪能譜測量系統研製等多項技術空白,使我國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磁梯度和航空伽瑪能譜測量系統研製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促進了我國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在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地下水勘查、環境監測、地學研究、國防建設等許多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辦公室等16家主要用戶對項目組研製的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的應用效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多家媒體報導了項目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有用戶評價,航空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解釋系統是「一款符合我國航空物探測量國性的優秀軟體,架構合理,操作簡便,性能穩定,界面友好,製圖高效美觀」。研製的航空伽瑪能譜儀在國際招標中標,已經出售3臺/套,在地質礦產和輻射環境評價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等地球物理學界權威認為該項目在航空物探硬體研製、軟體研發和關鍵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創新成果,初步實現了我國航空物探儀器的國產化,培養了一批人才,對促進我國航空物探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項目啟動
    本報北京3月2日電(記者 於莘明) 科技部在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設立、委託國土資源部主持組織實施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今天在此間籤署項目委託協議書,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李元、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專家組代表、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成員、項目承擔單位代表出席籤字儀式。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地球物理勘探...
    2017年11月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裝備研製」、「直升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航空磁場測量技術系統研製」和「典型覆蓋區航空地球物理技術示範與處理解釋軟體平臺開發」4個項目的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這標誌著「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方向項目已全面啟動。
  • 航磁三分量矢量勘查技術研發實現突破
    由中國地調局航遙中心承擔的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課題「航磁三分量矢量勘查系統與航磁全張量技術研究」近日通過課題自驗收。  該課題攻克了航磁三分量測量補償/校準技術、航磁三分量測量系統集成及飛機改裝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了多參數高精度改正處理和反演解釋方法及軟體系統,研製了以航磁三分量測量系統為代表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儀器系統,包括航磁三分量磁力儀、航磁三分量補償儀及數據收錄系統、航空超導全張量磁梯度測量樣機、適合航磁測量的高靈敏度雙共振暗態新型原子磁力儀樣機等。
  • 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運12F在哈爾濱成功首飛
    近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哈爾濱成功首飛,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山西省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成果評獎工作圓滿完成
    ▲山西省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成果評獎會現場。日前,山西省地球物理學會開展的地球物理勘查科學技術成果評獎工作圓滿完成。經嚴格評比,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的「深部煤系三氣地震儲層反演與有利目標預測技術及應用」、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的「煤礦地面綜合物探中瞬變電磁勘探資料精準處理技術」、山西省地質調查院的「山西省靈丘北部多金屬成礦區1∶2.5 萬重磁測量」等17個項目榮獲一等獎;山西省煤炭地質水文勘查研究院的「孝義西山德順煤業有限公司二採區地面瞬變電磁法勘探」等20個項目榮獲二等獎。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金屬礦勘查專業委員會成立
    記者從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獲悉,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金屬礦勘查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近日在重慶召開。與會院士、專家一致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我國資源安全保障風險增高,此時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批准成立金屬礦勘查專業委員會具有重要意義。
  • 綠色勘查奏凱歌——青海地質勘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青海省自然資源部門聚焦經濟發展新需求,突出礦產資源勘查,拓展地質服務新領域,著力推進綠色勘查,持續推進地質工作高質量綠色發展,2020年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亮點紛呈,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五個示範省」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 關於印發《廣東省地質勘查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的通知...
    物探及遙感專業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包括航空、地面、地下及水域地球物理勘查)和遙感地質(以遙感技術為手段,開展地質調查、資源探測、環境監測、地質災害調查)及信息化建設等技術崗位。地球化學勘查專業包括區域地球化學、礦產地球化學、生態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農業地球化學及信息化建設等技術崗位。
  • 地質勘查方法技術
    地質勘查的方法很多,在地質勘查的每個階段中都要使用一些方法來進行。目前,一般講,地質勘查的方法可分為地質方法、地球化學測量方法、地球物理測量方法和探礦工程方法等。一、地質方法(一)地質填圖法是地質工作的一種基本工作方法。
  • 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2018年9月1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地面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2018YFC0603200)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新一輪深地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正式啟動。
  • 地質勘查項目管理困難重重,需要專業軟體來解決
    3、項目管理流程不通暢目前一些地勘單位內部沒有建立項目管理流程,項目工作的開展分散在各自專業技術小組中,技術小組往往只關心自己的工作任務,與其他小組人員缺乏溝通與交流,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項目流暢開展的難度。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王學求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王學求 2020-12-02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助力航空地球物理探測 哈飛運12F時間域飛機首飛成功
    近日,由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發設計的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飛行平臺即運12F時間域飛機在平房機場成功首飛。這標誌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定翼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力推動我國航空地球物理探測事業的發展。
  •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
    (一)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為單位在編或在冊的,事業單位的與其上級主管部門認定的本年度在編或在冊「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企業單位的與其本年度「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須為全職聘用,且僅受聘於該技術人員所在資質申請單位。  (二)申請地質勘查資質時,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男性年齡不大於60周歲,女性年齡不大於55周歲。
  • 科研研究成果項目推介 | 石墨烯導電墨水成果展示
    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對接,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將科研項目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起來,不斷增強高等院校與園區內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交流,唐山·創新中心已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博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係,積極搭建技術交流服務平臺,為企業推薦優勢項目,推動成果落地並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解決企業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