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地球物理勘探...
2017年11月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裝備研製」、「直升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航空磁場測量技術系統研製」和「典型覆蓋區航空地球物理技術示範與處理解釋軟體平臺開發」4個項目的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這標誌著「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方向項目已全面啟動。
-
首次實現地磁場全要素航空測量!我國航空物探綜合測...
5月30日,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總工程師熊盛青在地球物理勘查技術進展專題演講中表示,這種進步體現在以首次實現地磁場全要素航空測量等多個突破上。熊盛青介紹,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是從空中快速獲取地球物理場和地球內部結構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航空磁法、航空電磁、航空重力和航空放射性等4類10種方法,相當於給地球快速做CT和核磁共振。
-
全球首個大型九分量縱橫波三維地震項目竣工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譚曄 特約記者段國東 吳永國)8月11日,由東方物探2256-2250聯隊承擔的全球首個大型九分量縱橫波三維地震勘探項目——臺東縱橫波三維地震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審查驗收,標誌著中國石油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邁入了多波源矢量地震勘探新時代。
-
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2018年9月1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地面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2018YFC0603200)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新一輪深地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正式啟動。
-
全球首個大型九分量縱橫波三維地震勘探項目運作紀實
8月中旬,在海拔近3000米的青海高原,由東方物探2256-2250聯隊承擔的全球首個大型九分量縱橫波三維地震勘探項目——臺東縱橫波三維地震項目在這裡高效完成並順利通過專家組審查驗收。標誌著中國石油橫波源三維矢量地震勘探技術取得新突破。
-
滬科研團隊通過人工智慧實現三維矢量全息新技術
記者18日從上海理工大學獲悉,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和顧敏院士領導下的未來光學國際實驗室首次利用機器學習反求設計(machine-learninginversedesign)實現了三維矢量全息(Three-dimensionalvectorialholography)的新概念。
-
藉助新技術新設備,山東地質勘查由陸地向海洋拓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12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東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年找礦成果新聞發布會。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介紹,近年來,山東地質勘探領域新技術、新設備研發能力顯著增強,勘查工作由陸地向海洋拓展。產學研緊密結合促找礦。
-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項目啟動
本報北京3月2日電(記者 於莘明) 科技部在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設立、委託國土資源部主持組織實施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今天在此間籤署項目委託協議書,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李元、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專家組代表、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成員、項目承擔單位代表出席籤字儀式。
-
哈工程矢量水聽器技術獲嘉獎
本報訊(唐曉偉 記者韓雪)近日,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的矢量水聽器技術及其應用項目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實現了我國矢量水聽器技術從無到有的快速跨越式發展,使我國在此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帶動了我國水聲領域的技術創新。
-
...二號」探測課題負責人張金輝: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自主研發磁力儀
中國網訊(記者 葛蕾 舒珺)2015年11月,「向陽紅10號」船將搭載我國最新自主研製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勘查系統(AUV)「潛龍二號」前往西南印度洋中國勘探合同區進行試驗性應用與海底熱液硫化的勘查工作。來自國家海洋第二研究所的張金輝作為「潛龍二號」的設備應用人員和海底探測磁力儀課題組組長對「潛龍二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項目成果簡述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國家863計劃「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困局,讓地質人的勘查足跡走得更深、更遠。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
-
突破!量子磁力儀測量磁場矢量最終理論精度極限找到
每經編輯:彭水萍近日,中國科大官網信息顯示,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合作者合作,在量子磁力儀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個分量的平行糾纏方案中,找到了平衡不同參數測量精度間的最小制衡方法,首次給出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分量的最終理論精度極限。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與沙特地調局籤署地球化學勘查合同 助力實現找礦突破
今天(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調局與沙特地調局籤署地球化學勘查合同,這是迄今為止我國首次通過國際競標獲得最大規模地質調查國際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在沙烏地阿拉伯地盾區54萬平方千米內開展1∶25萬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實地採集水系沉積物樣品90000件、重砂樣品10000件,採用高精度儀器分析獲得樣品中76種化學元素高質量數據,並依此圈定一批找礦靶區,助力實現找礦突破。
-
航天科工「毫米波」技術研發實現重大突破
突破瓶頸,自主研發事實上,「毫米波安檢設備」並不是新生事物,但此前只有美國和歐盟擁有準入技術標準。這也導致了,「毫米波」這項技術在中國的受制。為了能突破技術上是瓶頸,北京無線電計量測試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〇三所)在2010年就承接下了航天科工集團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圓柱掃描主動式毫米波人體安檢系統」,是國內最早做毫米波人體安檢儀的研究所。
-
上海光機所矢量漩渦光束雷射器研究取得突破
上海光機所矢量漩渦光束雷射器研究取得突破 2015-03-18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矢量、渦旋光束是在光束橫截面內同時具有非均勻偏振態和螺旋位相結構的新型雷射光束。與其他雷射光束相比,矢量光束可被高數值透鏡聚焦更小的尺寸,並且在焦點處可形成極強的縱向電場或者縱向磁場,因此在粒子捕獲、生物光鑷、高解析度顯微鏡技術、帶電粒子加速以及高精度材料加工等領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
-
技術牛人詳解矢量信號分析儀原理(真的很經典)
如今寬帶的矢量調製 ( 又稱為復調製或數字調製 ) 的時變信號從 FFT 分析和其他 DSP 技術上受益匪淺。VSA 提供快速高解析度的頻譜測量、解調以及高級時域分析功能,特別適用於表徵複雜信號,如通信、視頻、廣播、雷達和軟體無線電應用中的脈衝、瞬時或調製信號。圖 1 顯示了一個簡化的 VSA 方框圖。
-
地質二隊踐行綠色勘查理念,取得找礦新突破
地質二隊積極踐行綠色勘查理念,2020年底圓滿完成二項地質勘查項目,並取得找礦成效。其中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鴻溝山金錫多金屬礦普查項目於2018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列入首批綠色勘查試點項目,經過三年的綠色勘查工作,基本做到了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而廣東省惠來縣青南徑銀錫多金屬礦預查項目於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綠色勘查示範項目,並取得了較好效果。
-
海尚矢量擺線減速機最新技術首發
日前,海尚集團矢量擺線減速機和智慧機器人共享控制系統亮相。據了解,海尚集團創建於2006年,旗下擁有5大子公司,總部位於瑞安市,是一家集機器人產業、汽車零部件、環境科技產業的科研開發、設計生產、技術服務於一體的跨區域、跨行業的集團企業。該集團從2010年開始專注於智慧機器人及矢量擺線減速機的研發與製造。2016年海尚集團斥資6.5億元建造了佔地100餘畝的智慧機器人及矢量擺線減速機製造產業園,並於2018年投入使用。
-
自然資源部:2019年我國油氣勘查開採投資大幅增長 勘查投資達到...
五、常規油氣勘查不斷在新區、新領域和新層系取得新突破;頁巖氣形成川南萬億方大氣區,深層和常壓頁巖氣勘查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1+2頁巖油效益開發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發現了儲量規模超10億噸的慶城大油田。
-
勘查三稀資源,助力製造強國
自「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掛牌以來,文春華作為單位第一位博士後高級技術人才,深知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他一直思考如何建設和發展「產學研」平臺。文春華博士後「三稀」研究團隊以單位科研平臺為基礎,一直致力於湖南省「三稀」礦產資源調查與產學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