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裝備研製」、「直升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航空磁場測量技術系統研製」和「典型覆蓋區航空地球物理技術示範與處理解釋軟體平臺開發」4個項目的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這標誌著「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方向項目已全面啟動。
國土部科合司姜建軍司長、中國地質調查局科外部賀顥副主任、中國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韓子夜主任、陳毓川院士、鄭綿平院士等專家、國家科技風險開發事業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以及項目組代表7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熊盛青總工程師主持。
會上,姜建軍司長回顧了「十一五」以來,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牽頭的科研團隊在航空物探技術發展與應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表達了「十三五」取得更大輝煌的信心,並就項目的組織實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賀顥副主任表示將積極促進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有機融合,為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撐。韓子夜主任表示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將按照相關部門要求,擔負起項目牽頭單位的責任,精心組織實施,全力以赴地完成項目目標任務。為使會議代表全面了解我國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發展情況,啟動會還安排熊盛青總工就我國近十年來在航空地球物理方法技術、硬體及軟體系統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以及「十三五」期間各項目的研發目標進行了介紹。另外,國家科技風險開發事業中心代表介紹了科研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專項管理團隊介紹了專項管理工作的相關考慮,強調項目牽頭單位要加強與協作單位的溝通協調,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組要繼續提升研發質量,加大成果宣傳力度,不斷提升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端勘探裝備的國際影響力。
在項目實施方案論證環節,各項目負責人就實施方案進行了匯報,專家組審議了相關材料,進行了質詢,並討論形成了論證意見。專家組對各項目實施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實施方案通過論證,同時也提出了具體修改建議。下一步,各項目組將按照專家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實施方案,儘快組織實施。
「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裝備研製」、「直升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航空磁場測量技術系統研製」和「典型覆蓋區航空地球物理技術示範與處理解釋軟體平臺開發」4個項目均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牽頭。其中,「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裝備研製」項目擬圍繞航空重力測量裝備實用化技術需求,自主研製實用化的捷聯式和平臺式航空重力測量系統,研發航空矢量重力儀樣機,開發實用化航空重力數據處理軟體;「直升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瞄準直升機時間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的國際前沿方向,擬研製探測深度達650米的軟吊艙直升機TEM系統和探測深度達1500米的直升機大地電磁系統,研製直升機時間域電磁和大地電磁數據處理解釋系統;「航空磁場測量技術系統研製」項目擬研製具備三維精確導航控制與自主避障能力的低磁低靜電物探專用智能化固定翼無人機和旋翼無人機,研發適合無人機的航磁總場及梯度、實用化航磁三分量、航磁全張量梯度等多參量磁測系統;「典型覆蓋區航空地球物理技術示範與處理解釋軟體平臺開發」項目擬研發大深度高解析度綜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空-地-井協同地球物理探測、多源多維多尺度大數據融合與弱信息提取、三維地球物理建模和地質建模等方法技術,開發綜合航空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解釋和管理軟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