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匯總

2020-11-23 澎湃新聞

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指南已陸續公布。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6月2日,已發布指南(徵求意見)的專項(含定向)43個,其中6月1日新徵求意見的「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 為2020年新增專項,至此,2015年啟動專項試點以來的重點專項數達到68個。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68個重點專項概覽

2015年啟動的6個試點專項

幹細胞及轉化研究、七大農作物育種、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開發、新能源汽車、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

2016年啟動的38個試點專項

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納米科技、全球變化及應對、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林業資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術、智能農機裝備、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高性能計算、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地球觀測與導航、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材料基因工程關鍵技術與支撐平臺、雲計算和大數據、

增材製造與雷射製造、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先進軌道交通、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網絡空間安全、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綠色建築及建築工業化、深地資源勘查開採、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精準醫學研究、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專項、戰略性國際科技合作專項

2017年啟動的6個試點專項

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智慧機器人、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範、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

2018年啟動的17個試點專項

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綜合交通運輸與智能交通、核安全與先進核能技術、網絡協同製造和智能工廠、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範、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合成生物學、藍色糧倉科技創新、綠色宜居村鎮技術創新、固廢資源化、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主要經濟作物優質高產與產業提質增效科技創新、場地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科技冬奧

2020年啟動的1個試點專項

「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

通 知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文件要求,現將「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時間為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5日。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的凝練布局和任務部署已經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諮詢評議,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審議,並報國務院批准實施。本次徵求意見重點針對各專項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標指標和相關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聽取各方意見。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專業機構和專家,根據徵求意見情況,修改完善項目申報指南。徵集到的意見將不再反饋和回復。

相關意見建議請於6月15日24點之前發至電子郵箱:jcs_zdxmc@most.cn。

附件:

「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

2020年6月1日

「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 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徵求意見稿)

「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的總體目標是面向引力波研究發展前沿,圍繞引力波探測研究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瓶頸技術,全面布局阿赫茲到飛赫茲頻段、納赫茲頻段和毫赫茲頻段等引力波探測研究任務,大力提升我國引力波探測研究的創新能力,培養並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

2020 年,本重點專項擬優先支持17 個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則上只支持1 項,僅在申報項目評審結果相近、技術路線明顯不同時,可同時支持2 項,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中期評估結果,再擇優繼續支持。國撥經費總概算4 億元。申報單位根據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突破關鍵技術進行設計。鼓勵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科研蓋達組織項目。項目應整體申報,須覆蓋相應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標。項目執行期一般為5 年。一般項目下設課題數原則上不超過4 個,每個項目所含單位數不超過6 家。

01

空間引力波探測

1.1 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分析與設計

研究內容: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方案;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在軌實驗和評估方案;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總體設計與仿真,包括系統設計、噪聲模型分析、系統全功能數值仿真等。

考核指標:提出滿足空間引力波探測需求的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總體方案,建立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總體指標體系;提出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在軌實驗和評估方案;建立星間雷射幹涉測量系統總體設計與仿真系統,在1mHz~0.1Hz 頻段範圍內系統設計和仿真評估的位移測量噪聲都小於10pm/Hz1/2。

1.2 星間雷射幹涉儀設計與研製

研究內容:超穩星載雷射幹涉儀設計方案、研製與性能測試。研製技術與測試內容包括一體化粘結技術、光軸空間精密定位與光學元器件多自由度調裝定位技術、納弧度/皮米級多自由度平動/轉動位移光學測量技術等。

考核指標:完成一體化超穩幹涉儀的設計方案;研製出一體化超穩幹涉儀光學平臺原理樣機;建立高精度雷射幹涉儀的地面性能測試系統,在1mHz~0.1Hz 頻段範圍內幹涉儀的位移測量噪聲小於10pm/Hz1/2,角度測量噪聲小於10nrad/Hz1/2。

1.3 星載高功率窄線寬種子雷射器

研究內容:窄線寬種子雷射器的研製與測試,包括種子雷射器及其溫控與噪聲抑制單元、相位調製單元、光機熱耦合效應與星載模塊化封裝技術等。

考核指標:研製出滿足空間應用需求的種子雷射器原理樣機,波長範圍1060-1068nm,光纖耦合連續輸出功率大於100 mW,線寬小於2kHz,頻率漂移小於1MHz/分鐘。

1.4 星載雷射功率放大器

研究內容:星載高功率低噪聲雷射功率放大器研製與測試,包括符合星載需求的連續輸出雷射功率放大器、相關元器件溫 度控制與噪聲抑制、星載模塊化封裝技術等。

考核指標:研製出滿足空間應用需求的星載雷射功率放大器原理樣機,波長範圍1064-1068nm,雷射功率放大後連續輸出功率不小於2W,0.1Hz 處功率穩定性不超過0.1%/Hz1/2。

1.5 超高精度慣性傳感器設計與測試方法

研究內容:慣性傳感器的擾動力分析和系統指標體系;慣性傳感器在軌功能和性能的測試與評估方案;高精度慣性傳感器地面測試方法。

考核指標:提出滿足空間引力波探測需求的慣性傳感器的設計方案,建立慣性傳感器的系統指標體系;提出慣性傳感器在軌功能和性能的測試與評估方案;發展慣性傳感器地面測試方法,要求在1mHz~0.1Hz 頻段內測量水平不大於1×10 -14m/s2/Hz1/2。

1.6 超高精度慣性傳感器測試與評估技術

研究內容:高精度慣性傳感器地面測試技術和系統研製;慣性傳感器擾動力測試和評估,測試和評估包括殘餘氣體分子與宇宙射線粒子碰撞、溫度及其梯度、電磁場、太空飛行器梯度耦合等。

考核指標:建立高精度慣性傳感器地面測試平臺,要求在1mHz~0.1Hz 頻段內測試水平不超過1×10 -14 m/s2/Hz1/2;完成溫度、電場、磁場、殘餘氣體、太空飛行器引力等影響測試,每一項擾動影響的測試與評估水平在1mHz~0.1Hz 頻段內不超過1×10 -14 m/s2/Hz1/2。

1.7 高精度位移傳感方法與技術

研究內容:滿足空間引力波探測需求的高精度六自由度位移傳感方法;高精度六自由度位移傳感技術,包括高穩定載波產生技術、載波信號注入技術、大動態範圍位移傳感技術、位移傳感耦合分析與抑制技術等;高精度位移傳感標定、測試及評估技術等。

考核指標:發展滿足空間引力波探測需求的高精度位移傳感方法,提出高精度六自由度位移測量方案;研製出高精度位移傳感技術,性能要求在1mHz~0.1Hz 頻段內電容解析度優於1×10 -6pF/Hz1/2,位移解析度優於2nm/Hz1/2,位移傳感引入的加速度擾動小於 1×10 -15m/s2/Hz1/2;發展電容位移傳感與標定技術,位移傳感標定精度優於0.5nm/Hz1/2。

1.8 慣性傳感器控制方法與技術

研究內容:滿足空間引力波探測需求的檢驗質量多自由度控制方法;低噪聲、多自由度控制技術,包括交流靜電控制技術、多自由度控制技術、自由度耦合分析與噪聲抑制技術、靜電控制測試技術等。

考核指標:提出滿足空間引力波探測需求的低噪聲、多自由度慣性傳感器的控制方案;發展低噪聲、多自由度慣性傳感器的控制技術,性能要求在1mHz~0.1Hz 頻段內電壓噪聲小於10mV/Hz1/2,對敏感軸的耦合加速度擾動小於 1×10 -15m/s2/Hz1/2。

1.9 空間引力波探測太空飛行器的系統構建技術

研究內容:太空飛行器系統全鏈路誤差與噪聲模型,大空間尺度太空飛行器系統指標體系;深空大尺度分布式系統自主管控技術;多手段聯合軌道測量及基於多源數據融合的高精度軌道確定 技術等。

考核指標:建立全鏈路系統誤差與噪聲模型,提出空間引力波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的完備指標體系;發展大尺度分布式太空飛行器自主管理與任務調度系統;確定空間引力波探測太空飛行器跟蹤測量與確定方案。

1.10 基於精密反饋控制的微牛級推進技術

研究內容:微推進系統設計與仿真,微推進系統的精密反饋控制技術,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系統樣機研製和地面驗證,實現微推進系統基於微波、電壓、流量等精密反饋控制方式的 可調可控。

考核指標為:提出不少於兩種、基於精密反饋控制的微牛級推進器方案,研製出滿足空間應用的推進系統,推力器性能要求推力覆蓋範圍為5~50μN,推力響應時間小於50ms,解析度不大於 0.1μN,噪聲小於 0.1μN/Hz1/2,壽命不小於 1 萬小時。

1.11 基於氣體工質的微牛級推進技術

研究內容: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系統方案設計與仿真分析,微推進系統功能、性能和壽命優化,高精度、低噪聲與快響應微推力精密控制技術,基於氣體工質的高精度微流量控制或等離子體控制的微推進系統樣機研製和地面驗證。

考核指標:提出不少於兩種基於氣體工質的微牛級推進器方案,研製出滿足空間應用的推進系統,推力器性能要求推力覆蓋範圍為5~50μN,推力響應時間小於50ms,解析度不大於0.1μN,噪聲小於0.1μN/Hz1/2,壽命不小於1 萬小時。

1.12 太空飛行器軌道與構形的設計與優化技術

研究內容:空間環境分析以及對空間引力波探測任務影響的評估;太空飛行器科學軌道和星座構形的設計與優化研究;太空飛行器系統的發射、轉移、構形初始化等全周期軌道設計與優化。

考核指標:給出空間引力攝動、磁場、等離子體、熱環境、粒子輻射等影響分析報告;建立空間引力波太空飛行器軌道和星座構形的優化設計模型;提出滿足空間引力波需求的軌道方案及星座構形保持方案,發展全周期軌道及構形優化模型。

1.13 空間引力波探測編隊系統數值仿真

研究內容:空間引力波探測系統建模研究,空間引力波探測系統全鏈路動態仿真研究,空間引力波探測的科學運行設計、仿真與優化研究。

考核指標:發展滿足空間引力波探測需求的系統仿真方法,建立空間引力波探測編隊系統的數值仿真平臺,完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全鏈路動態仿真分析,確定系統級指標體系,給出空間 引力波探測的科學運行方案。

1.14 引力波緻密天體波源物理研究

研究內容:雙黑洞和雙緻密星的起源、演化和併合及其相關物理性質;黑洞坍塌和引力波回聲;緻密雙星的隨機引力波背景性質。

考核指標:發展緻密天體研究的新方法,完成空間引力波探測緻密天體波源的物理特性、主要波源分布及演化歷史等分析。

1.15 引力波宇宙學波源物理研究

研究內容:宇宙原初黑洞的形成機制,演化及觀測特徵;宇宙相變和誘導引力波產生機制及觀測效應;引力波作為宇宙演化探針、檢驗引力理論、理解引力本質的研究。

考核指標:發展引力波及相關基礎物理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論,完成宇宙學起源的空間引力波波源的物理性質、觀測特性和檢驗引力理論的研究。

02

原初引力波探測

2.1 原初引力波望遠鏡標定和數據分析系統

研究內容:原初引力波望遠鏡近場、遠場標定系統、傅立葉變換頻譜儀(FTS)標定系統以及光學效率標定系統;望遠鏡仿真模擬系統和實測數據分析研究。

考核指標:建立原初引力波望遠鏡需求的近、遠場標定系統,性能要求頻譜範圍涵蓋75 GHz~300 GHz,解析度不超過2GHz,方向束標定動態範圍不低於60 dB;建立原初引力波探測所需的模擬和科學計算平臺,發展高時效性數據分析和計算軟體。

2.2 原初引力波望遠鏡室溫電子學系統

研究內容:原初引力波望遠鏡千量級超導轉變邊沿探測器(TES)陣列微波信號室溫電子學讀出系統;望遠鏡運行、觀測所需的控制系統設計。

考核指標:研製出望遠鏡讀出系統,性能要求實現千量級探測器陣列讀出,與低溫讀出系統兼容,單通道採樣率達到100 Hz,完成望遠鏡控制系統設計。

來源:科技部

圖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

原標題:《68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匯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新聞—科學網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針對事關國計民生需要長期演進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按照重點專項的方式組織實施,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研發布局和協同創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
  • 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等7個重點專項...
    為落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管理任務,充分發揮專家在專項過程管理中的作用,保障專項任務順利實施,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於2018年5月9日在北京召開「納米科技」等7個重點專項的總體專家組成立大會。
  • 中國氣象局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日前,由中國氣象局科研業務單位牽頭實施的24項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已陸續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整合而成,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突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技術瓶頸。
  • 中國啟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率先啟動
    中國科學技術部16日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指南。在59個重點專項中,「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率先啟動。 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從2014年底全面啟動,旨在解決制約中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
  • 關於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等3個重點專項...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於改革過渡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科發資〔2015〕423號)、《關於組織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啟動暨年度總結會舉行
    12月20日上午,由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立新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植物高光效迴路的設計與系統優化」項目啟動會暨年度總結會在開封順利召開。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高效生物產氫體系的...
    11月17日,由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雲特聘研究員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高效生物產氫體系的設計組裝」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召開。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生命科學與前沿技術處處長王德平、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院士出席並致辭。
  • 重點研發計劃三個重點專項視頻答辯評審專家名單—新聞—科學網
    日前,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和「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等三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申請項目視頻答辯評審專家名單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地球物理勘探...
    2017年11月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裝備研製」、「直升機航空電磁測量技術系統研製」、「航空磁場測量技術系統研製」和「典型覆蓋區航空地球物理技術示範與處理解釋軟體平臺開發」4個項目的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這標誌著「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方向項目已全面啟動。
  • 深圳市氣象局首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港澳臺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港澳臺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立項結果,深圳市氣象局陳訓來博士牽頭申報的「人工智慧技術在粵港澳大灣區強降水臨近預報中的應用研究」獲得立項支持。該項目是深圳市氣象局首次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港澳臺科技創新合作」中獲得突破。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啟動會召開
    11月1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面向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活體內活性氧自由基動態可視化定量檢測」啟動會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該項目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劉書琳研究員牽頭承擔。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院士出席並致辭。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超深層重磁電震...
    按照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期檢查工作規範(試行)》的相關規定,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於2018年10月19日完成了「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簡稱「深地專項」)「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等3個項目的中期檢查工作。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 「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
    由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項目檢查會於2018年5月30日在無錫召開。錢德沛教授等總體專家組專家、項目和課題負責人,以及專項辦等有關人員共計40餘人參加了會議。
  • 首都師範大學團隊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日前,由首都師範大學方復全院士主持申報的「醫學成像中的關鍵數學問題及其產業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立項支持(項目編號:2020YFA0712200)。這是該校第二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總經費為1990萬元。
  • 首都師大團隊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日前,由我校方復全院士主持申報的「醫學成像中的關鍵數學問題及其產業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立項支持(項目編號:2020YFA0712200)。這是我校第二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總經費為1990萬元。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
    2019年12月23日,由北京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觀賽體驗技術與系統」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大學靜園五院舉行。他希望在以冬奧會為代表的重大國際賽事中充分展示並推廣我國在相關領域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進一步擴大中國科技的國際影響力。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
    2020年9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2017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等5個重點專項公示
    5月27日,科技部對「納米科技」等5個重點專項2017年度擬立項的項目信息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7年5月27日至2017年5月31日。共有143個項目入選,總經費達33.6億元。
  • 威海南海新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技術...
    2020年10月26日,威海南海新區農業與海洋經濟發展局組織有關專家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聯合威海市文登區海和水產育苗有限公司和威海市好慧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重要養殖魚類優良種質創製與生殖操作技術研究」項目中「重要養殖魚類高效繁育技術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
    2018年9月7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參與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等關聯體系的量子態」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西樓563報告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