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雲特聘研究員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高效生物產氫體系的設計組裝」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召開。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生命科學與前沿技術處處長王德平、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院士出席並致辭。來自科技部、重點專項專家組、承擔單位和參與單位的4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南開大學科研部負責人主持。
王德平簡要介紹了此項目的設計初衷和目標要求,並宣布項目正式啟動。他對技術路線細化、產業化落地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希望項目和各課題單位做好組織管理,確保專項任務目標實現和成果先進性。
陳軍代表學校對項目專家組、各參與單位表示衷心感謝,並保證落實好牽頭單位的法人責任制,積極發揮組織、協調、服務和監督作用,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並高質量完成研發任務。
項目實施方案論證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院士主持。項目及課題三負責人張立雲研究員、課題一負責人劉芳華研究員、課題二負責人吳更教授、課題四負責人譚高翼副教授分別就項目及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匯報。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譚蔚泓院士、天津大學副校長元英進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張立新教授等專家組成員對實施方案進行了點評並形成了專家組論證意見。
啟動會後,各參會代表到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觀交流。華東理工大學張立新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瑤特聘研究員、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羅景山教授分別作了題為「微生物 高智商 大產業」「生物大分子的限域精準固定及平臺化應用」「光電催化合成燃料和化學品」的報告。中天恆信(北京)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劉明華為校內各重點研發項目及課題人、科研財務助理進行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經費管理專題培訓。
「高效生物產氫體系的設計組裝」項目由南開大學牽頭,參與單位包括華東理工大學、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和山東得和明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項目總預算1818萬元。項目將圍繞生物發酵制氫技術,通過構建暗-光聯合發酵耦合納米材料的人工修飾合成微生物組,對優選菌種的代謝途徑進行分析和改造,優化生物產氫發酵過程,最終實現在50L或100L反應器中實現產氫能力達到0.5g/L/d,產氫性能在常溫下可保持30天以上,年產氫氣1億升以上的項目目標,為實現「綠氫」產業化建立新的行業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