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20年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重點專項的立項結果,全國共有14項項目獲得立項。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李漢傑研究員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彭慧教授合作申報項目「肝臟駐留淋巴細胞的異質性、發育調控與功能研究」喜獲立項,獲批中央財政經費支持。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李漢傑研究員團隊牽頭,在此表示熱烈的祝賀!
肝臟作為疾病高發器官,具有獨特的免疫學特性。肝臟的免疫耐受屬性使得嗜肝病原體往往逃逸免疫攻擊,引起持續性感染,導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然而,肝臟免疫耐受特徵的成因尚不清楚。肝臟含有大量不同類型的組織駐留淋巴細胞,呈現特殊的表型和功能特徵。申請團隊的前期工作揭示了肝臟駐留淋巴細胞在調節肝臟特有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對於肝臟駐留淋巴細胞的全貌仍然缺乏深入了解。以該申報項目作為契機,研究團隊有望解析肝臟駐留淋巴細胞的異質性、來源及功能,從而揭示肝臟特有的免疫特性以及相關疾病的發生機制,為肝臟重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提供新的策略。
科技部「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重點專項的總體目標是圍繞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針對生命體發育的編程和重編程及其代謝調節機制這一核心科學問題,以重大知識創新為出發點,以揭示發育與代謝疾病的發生機制和尋找診治策略為出口,綜合利用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細胞譜系標記與示蹤等技術手段和模式動物及臨床資源,開展戰略性和前瞻性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增強我國發育與代謝研究的核心競爭力。
李漢傑博士,深圳市孔雀計劃人才(B類),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2014年在韓家淮院士的指導下獲得廈門大學博士學位。2016年至2020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從事免疫學和單細胞組學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員,EMBO院士Ido Amit教授。曾被評為德國 「洪堡學者」,獲得歐盟 「瑪麗-居裡獎學金」。至今已於免疫學領域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其中作為第一/通訊作者在Cell、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Journal of Immunology、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合作作者論文發表於Science和Cell等期刊。
實驗室整合單細胞組學、計算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深入研究免疫系統在腫瘤、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的作用。還將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對免疫細胞、分子、信號通路進行重設計,實現基於免疫系統的疾病診療。
彭 慧 特任教授,博導,基金委優青獲得者,2014年加入免疫所。2006和201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獲學士和博士學位;2012至2014年在中科大免疫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1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主要研究成果發表於Immunity、Nature Commun、J Clin Invest、Trends Immunol等期刊。2015年入選第一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獲第五屆中國免疫學會青年學者獎。
主要研究興趣:NK細胞和固有淋巴細胞發育分化;NK細胞亞群在感染及腫瘤等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編輯/戰略辦
文/合成所
iSynBio 愛星博
與其期待未來,不如自己創造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the future,creat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