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再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課題

2020-12-04 未來網高校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立項項目,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牽頭、合肥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大連理工大學聯合申報的「面向CFETR偏濾器材料和模塊的高熱負荷等性能的規範化測試與評價」獲批立項,國撥經費4756萬。

其中,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玉程教授課題組羅來馬教授牽頭承擔課題「面向CFETR偏濾器的鎢基材料規模化製備技術研究」,分配經費1207萬,團隊成員昝祥副研究員承擔「面向CFETR耐高熱負荷先進模塊的設計及工藝驗證」子課題一項。這是學校科研團隊再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課題資助。

近年來,該校先進核聚變材料團隊緊盯國內外先進材料的發展,通過引智基地科研平臺,不斷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獲批三位中德博士後開展合作研究;團隊共獲批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課題/子課題9項、國家自然基金國際合作項目/面上基金/青年基金14項,使學校材料學科先進核聚變材料領域在國內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為學校加快融入合肥綜合國家科學中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據悉,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計劃是目前世界上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又一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ing reactor, CFETR)是吸收消化ITER設計基礎上,開展我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集成設計及管件技術研發,旨在提高磁約束核聚變反應堆關鍵技術開發和關鍵部件製造能力,提升我國核聚變能發展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並形成一支穩定的高水平核聚變能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隊伍。(通訊員:合肥工業大學昝祥)

相關焦點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指南項目啟動會陸續召開
    2019年3月1日,科技部核聚變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指南項目」專項啟動會。根據安排,專項啟動會之後,各項目牽頭承擔單位陸續組織召開項目啟動會。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過程對等離子體約束性能影響的理論模擬研究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答辯評審...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答辯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單以銀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10 張肇西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 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究專項2019年獲國撥經費2.7億
    11月1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按照分步實施、重點突出原則,2019年擬優先支持11個方向,國撥總經費2.7億元。2019年,本專項將以聚變堆未來科學研究為目標,加快國內聚變發展,重點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大規模理論與數值模擬、CFETR(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關鍵技術預研及聚變堆材料研發等工作,繼續推動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能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 ...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 ITER計劃專項"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位形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我校召開
    ITER計劃專項"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位形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我校召開 11月13日,ITER計劃專項2011年度國內研究項目"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位形研究"
  • 人造小太陽之磁約束核聚變 | 中國工程院院刊
    在磁約束聚變領域,託卡馬克研究目前處於領先地位。我國正式參加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的建設和研究,同時正在自主設計、研發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
  • 中國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在合肥開始總裝
    可控核聚變是當代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領域,由於其對技術要求的極端苛刻,到目前為止仍處於前期預研階段,而且學術界有「核聚變距離成功永遠有25年」的說法。目前世界各國投入研究力量最大的是磁約束核聚變,而這其中託卡馬克裝置則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未來取得突破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結構。
  • 國內首臺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裝置在中科大正式運行
    人民網合肥11月3日電(胡磊)經過兩個多月的系統調試,今天上午,國內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科大一環」正式運行放電。 KTX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自主研製集成的國際先進反場箍縮裝置。
  • 「天河三號」原型機助力人造小太陽核聚變反應堆的研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日,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用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肖建元課題組基於「天河三號」原型機開發了一套基於幾何算法的PIC程序,其使用的格式保證了離散系統演化時的辛二形式嚴格守恆,從而可以保證系統所有不變量的演化誤差不發散,因此極度適合於多尺度等離子體物理問題的模擬。
  • 新能源:磁約束核聚變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宣布,我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各系統的部件研製建造工作全面完成,進入裝置的最後整體安裝調試階段。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科學家們始終在尋找最清潔的能源。早在1942年12月2日,美國物理學家E·費米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一個球場上建成了世界第一個核反應堆。由此,人類開創了釋放核能的新時代。
  • 中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裝置實現常態運行
    原標題:中國大型實驗裝置「科大一環」實現常態運行中國大型實驗裝置「科大一環」實現常態運行 獲國際同行「點讚」中新網合肥11月4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從中科大採訪獲悉,中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科大一環」,初步實現裝置常態化運行。
  • 「輝煌「十三五」」核聚變研發躋身世界一流
    近日,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線圈測試現場傳來喜訊,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ITER PF6線圈一次性通過所有驗收測試項目,即將作為磁體系統中首個線圈安裝至ITER主機中,為ITER計劃2025年第一次等離子體放電的重大工程節點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於ITER計劃進度具有積極的提速推進意義
  •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才能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發電?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都是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重要方向,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控制氚氘等輕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一種方式,但兩者的原理與過程卻大相逕庭,不妨來圍觀一下!但在地球上,如此的高溫或者高壓都難以實現,當然與超高壓相比似乎高溫還簡單一些,所以現在的可控核聚變都是往這個方向上靠攏!儘管磁約束與慣性在實現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不外乎就是滿足這兩個條件!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蔡敏/新華網 2016-11-03 08:12 來源:澎湃新聞
  • 世界各國核聚變成就,中國處於什麼階段,未來我們會用上核聚變嗎
    磁約束核聚變:在一個封閉環境內將氣體加熱到數億度讓原子核發生聚變反應。沒有任何材料可製造成容器壁來容納數億度的高溫,那麼製造一個強磁場讓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一定空間內環繞磁場高速運轉,讓空間來存放溫度。這類設備基本分為託卡馬克裝置和仿星器兩個流派,託卡馬克裝置是目前最主流的發展方向。
  • 磁場約束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
    託卡馬克,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性容器。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由仿星器-C改建成的 ST Tokamak,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奧爾馬克,法國馮克奈-奧-羅茲研究所的 TFR Tokamak,英國卡拉姆實驗室的克利奧(Cleo),西德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 Pulsator Tokamak。
  • 中國大型可控核聚變裝置完工 中美競爭激烈
    目前世界各國投入研究力量最大的是磁約束核聚變,而這其中託卡馬克裝置則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未來取得突破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結構。而在託卡馬克基礎上研製的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英文:Torus Experiment)則是這一領域的最新成果,美國在1999年投入使用的「國家球形環實驗」裝置是世界首個此類裝置。
  • 羅平受邀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
    原標題:羅平受邀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省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12月2日上午,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省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暨CRAFT/EAST科技委員會會議並在開幕式上致辭會議由中科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所主辦,來自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18名院士、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向終極能源不斷邁進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11月2日,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稱合肥物質研究院)對外宣布,該所承擔的國家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近日在第11輪物理實驗中再獲重大突破,獲得了超過60秒的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EAST也因此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