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核聚變成就,中國處於什麼階段,未來我們會用上核聚變嗎

2020-09-03 開心小魚

在常溫下,原子核彼此靠近的程度只能達到原子的外部的電子殼層,溫度達到數千攝氏度時,組成氣體的原子會產生分離。原本束縛在原子核外層的電子會擁有足夠的動能而擺脫原子核的吸力作自由運動。當溫度達到數億攝氏度時,原子核之間會克服互相排斥的斥力而發生熱核聚變反應。釋放大量的能量。

核聚變的應用方式目前主要有2種

1.慣性約束核聚變:用雷射照射含有微量氘氚元素的直徑數毫米小球,使球溫度升高至數億度,內部的氣體變成高溫等離子態。在反衝作用力下元素被壓縮到極高密度後產生熱核聚變,如此連續照射可持續產生大量的聚變能。

2.磁約束核聚變:在一個封閉環境內將氣體加熱到數億度讓原子核發生聚變反應。沒有任何材料可製造成容器壁來容納數億度的高溫,那麼製造一個強磁場讓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一定空間內環繞磁場高速運轉,讓空間來存放溫度。這類設備基本分為託卡馬克裝置和仿星器兩個流派,託卡馬克裝置是目前最主流的發展方向。

美國 在慣性約束研究方向上,以美國國家點火計劃(NLF)裝置為代表,由位於加州的勞倫斯利福摩爾實驗室建造。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雷射器,在獲得了大量的數據後,在實驗物理階段,發現技術要求太苛刻難成。

需要先將外部雷射增強一萬倍,之後將這束雷射分成48束,再次增強後進一步分成192束雷射,此時這些雷射總能量增加到原來的3000億倍。在時間誤差不超過一萬億分之一秒的情況下,互不幹擾的同時打在直徑3毫米的氘氚靶丸上,瞬間達到一億度高溫。在16年首次獲得了輸入能量小於輸出能量的成績後,證明了核聚變從不計成本的實驗向實用化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


而麻省理工學院的阿爾卡特聚變實驗反應堆,是託卡馬克裝置。代表著磁約束核聚變方向。2016年10月創造了等離子壓強超過2個大氣壓的世界記錄。

環顧他國,美國的核聚變科學成果已經領先世界,而當下的技術難題,如同噩夢般始終困擾著科學家,鑑於連續無比的巨大投入和本國等離子激化核聚變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家點火裝置在近年逐漸轉型為本職工作:模擬核實驗和恆星演化。而阿爾卡特裝置於實驗完成後關機。在等待更先進的等離子點火獲得託卡馬克難以得到的瓶頸數據後,規劃將於2032年重啟,互相交叉驗證滾動推進科研進程。現有研發成果將和歐洲工業強國進行深度合作。特別是法國的國際熱核反應堆和德國的仿星器項目。

2019年10月,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成功進行了等離子線性實驗(PLX),這是集合了2種約束優點為一體的更新一代點火技術。高溫不再採用雷射來激發,而是使用等離子體噴槍噴射等離子流這一全新的等離子激發核聚變技術,初次的實驗由安裝就位的18支噴槍完成,計劃在2020年底一共36支噴槍將全力運行。

在此之前,人類對等離子體碰撞之後的行動狀態,沒有任何實驗數據,只有相互矛盾的理論推測模型。這一新技術的應用,將極大的推進核聚變領域的科研進程。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掌握,處於一騎絕塵的地位。

這是依據著雄厚的國力和國家競爭力集合了全世界的人才為美國服務的成果,箇中原因多重。

德國: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之地。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一直處於世界頂尖的行列。磁約束核聚變的研究從五十年代開始一直將仿星器作為主要的科研方向。在蘇聯發明託卡馬克裝置以來,各國紛紛選擇看似優勢巨大的託氏,唯德國不為所動,並且在1996年德國贈送給中國核工業部西南研究所一臺性能優良的託卡馬克裝置,這是一條道走到底啊。

德國科學家認為仿星器可能是未來最適合核聚變發電廠的類型,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連續穩定運行。


2018年10月,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國能源部下屬的普林斯頓實驗室合作的W7-X仿星器取得了世界性突破,每立方米的高溫粒子密度已經達到了建造發電站的條件。顧名思義,模仿恆星內部的環境製造核聚變的產生條件。它的設計規避了託氏很多的技術難點。W7-X讓世人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仿星器上。兩種裝置,誰能最後勝出,德國今天取得的成就讓70年代的觀點在今天看起來不是很確定了。

法國 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ITER)計劃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項目,目前在法國建造。該計劃集成了全球之力,為實現人類未來能源的夢想而共同建造的世界最大核聚變反應堆。7個成員國分別是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中國,印度。我國於2003年正式加入。


法國的核工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技術成熟,安全可靠性高,國內有多家核商業公司。目前核能發電佔到了全國總發電量的80%,我國大亞灣核電站和臺山核電站均源於法國技術。尤其是大亞灣工程赴法培訓的110名工程師,成為了我國核工業起步的火種。

法國核應用的成就和核廢料處理世界第一的能力,讓歐盟力推法國成為該計劃的主導者。法國對核能工程的管控和系統性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世界的公認。法國核工業的標準也成為了世界各國發展核工業的參照。

ITER不僅匯集了國際聚變能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綜合了當今世界相關領域的頂尖技術。近些年,得益於ITER計劃,我國核聚變的水平提升極快。同時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可。中方在計劃中負責核心部件製造任務:環向場線圈導體,校正場線圈導體等。以10%的投入,換取100%的智慧財產權。

日本 這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對新能源的獲取,有著偏執般的執著。在核聚變研究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層次。1996年,就已經達到了4億度的核心溫度。這一世界記錄至今保持。


更新一代的託卡馬克裝置,預計2020開始運轉。在託卡馬克裝置和仿星器研究方面,日本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保持著多項世界記錄。

在核聚變科研領域,日本是不遺餘力的發展。在世界所有的核聚變專利中,日本佔了54%以上,美國在關鍵和核心領域都申請了專利,做到了少而精。剩下的才是其他國家。這和各國對核聚變領域的投入與科研實力是相符的。特別是日本在外圍設備的研究,遠遠在其他國家之上。尤其是點火領域的研發成果,美國也沒有達到。

俄羅斯 託卡馬克裝置的發明地,1954年,世界第一臺託氏裝置在蘇聯落成。1968年,世界上第一次等離子體由蘇聯獲得。這點燃了世界對新能源的夢想,各國先後建造了上百座託氏裝置。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驗成果,蘇聯都是當時的世界之巔。英雄暮日,今天的俄羅斯,已經落後於世界很多了,沒有強悍的國力,無法支撐大國夢想。

中國 由於經濟孱弱和國外的技術封鎖,我國對核聚變的研究雖然很早,但是起點很低。1955年,在歸國博士李正武的帶領下,我國開啟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在70年代看到蘇聯的成績後,我國確定了託卡馬克裝置為主要研究方向。期間陸續建造了環流一號,CT-6等數個裝置。在90年代之前,我們距離世界頂尖的距離,還是非常遠的。做科研,很燒錢。今天的「東方超環」一天液氦冷卻費在千萬元計。在這50年前,國力不可承受。


1990年東歐劇變,俄羅斯無力負擔科研費用,贈送給我國一套HT-7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普通託卡馬克裝置受線圈電阻影響,磁場強度不能無限放大。使用超導體,就可以解決大電流和損耗的問題。可以獲得更高的溫度和磁場強度。這套設備,使我國對可控核聚變的認知,有了跨代的了解,縮短了30年的摸索實踐過程。偏巧,超導體研究是我國強項,想飛,就來了翅膀。

1996年德國贈送的給西南所的設備,讓我國系統的了解了世界主流的研發進程,第一次跟上了世界的腳步。這時候,我國的科研水平,距離世界第一梯隊,還是差距很遠。同年日本已經獲得了核心溫度4億度的世界記錄。這一路的追趕和部分的反超,有機遇也有自身的優勢所然。

得益於我們有一批理論物理的大師,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的創始人就是我國的王淦昌院士。我們的基礎理論物理水平並不落後世界,有著人才濟濟的梯隊儲備。我們豐富的稀土資源讓我國的雷射和超導工藝一直與世界同步甚至領先,這是可控核聚變的重要技術。到了90年代後期,我國的國力開始飛速的攀升,爆兵的時代到來了。

同時,外部環境也給我們創造了追趕進入第一梯隊的機會。法國的國際熱核反應堆原本計劃1985年開建,當時憑我國實力,是無法加入的,一旦開工建設意味著永遠被排除在第一集團之外。各國出於國家利益的糾葛和之後的蘇聯解體美國退出讓改計劃擱置了20年,給了我們20年的追趕和發展時間。2005年ITER正式立項,此時的造價已經從85年的50億美元攀升到150億美元到今天,樂觀估計500億美元。該項目是建設世界第一座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參與ITER計劃不僅使我國在核聚變研究進入了世界最前沿,也將推動我國核聚變工業整體的發展。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我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的研發之地,剛剛落成的「神光」三號作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雷射裝置,可同時激發48束雷射,峰值功率達到60萬億瓦。標誌著我國繼美國國家點火計劃之後,第二個有能力開展多束雷射約束的國家。同時研發的聚龍一號也是利用Z箍縮原理的高脈衝雷射裝置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007年,世界首座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在合肥落成,它的結構和應用技術與規劃中的ITER一樣,世界上唯一可以給國際熱核計劃提供實驗數據的裝置。2018年,中科院研究所在實驗中獲得了一億度的核心溫度,而時長100秒達到了世界之最。2019年底,新裝置落成,預計核心溫度將達到1.5億度。

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宣布聚變工程實驗堆在合肥開工建設,初期投資1000億人民幣。為下一代反應堆累積數據,提供一系列科研數據和實驗環境。爭取在2050年建成商業反應堆。對這一建址地,三個城市參與了爭奪,分別是合肥,上海,成都。最終合肥依靠中科院的優勢勝出。

2020年,西南物理研究所的「環流器二號M」即將建成運行,預計核心溫度達到2億度。更強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即將運行。


在剛加入ITER的時候,我國離世界水平還有20年的差距。十年之後,到2013年,得益於ITER智慧財產權共享,和世界水平齊頭並進。到今天,我們已經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反超。比如第一壁的材料,由不鏽鋼,銅合金與金屬鈹的真空注壓,是率先獲得高熱負荷認證,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國家。

客觀來說,今天我國在世界核聚變領域的位置是在第一集團第三位,落後於美日,和德法並駕齊驅。在核聚變這一龐大的系統性工程裡,極少部分實現了領先於世界,小部分處於各有所長的位置,大部分處於接近和相互借鑑的階段。核聚變研究是個極度燒錢的過程。在西方國家普遍經濟不振,削減預算的當下,我國在不斷加大投入,再過若干年,可能是另一種排位了。

其他 在金融發達的英美國家,私人核聚變研發公司極為活躍,民間資本大量湧入。英國的一些公司,在核聚變領域依託大學資源,獲得了很多獨特的成果擁有了專利。很多商業核聚變公司樂觀的預計,30年左右,可以進行商業化發電。韓國也對新能源表現了極強烈的渴求。最近韓國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中也獲得了一億度的核心溫度。各個工業國家,都有能源焦慮症。生怕第二天醒來沒石油買了。

可控核聚變,目前來說,還有很多的技術難題。但是只有這一條路了。在石油時代之後,必須有一個主流能源要代替它,而且必須要更加澎湃,更加強大,如此才能推動人類文明向更高發展。如同煤炭代替了木材,石油代替了煤炭,文明發展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證明核聚變的可行性也許要不了這麼久——我們也必須加快步伐,才能在計劃未來的能源時將核聚變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與太陽能、天然氣與核裂變等其它發電方式不同,核聚變無法先用微縮模型進行研發、再成比例地放大。核聚變在實驗階段就需要大規模開展,並且相關設備也需要花很久來準備。但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人類必須設法獲取充足、清潔的能源。如果不在核聚變這種最具前景的能源上想辦法,就未免太愚蠢了。
  • 中國可控核聚變已領先世界
    在中國合肥一個實驗大廳裡,有一座3層樓高的「鐵罐」。它叫EAST,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探索可控核聚變的裝置之一。因為它的成功,中國人站在了核聚變研究的前沿。可控核聚變或許是能源領域的最大指望。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利用磁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託卡馬克),是各種實驗路徑中最有希望的一種。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大中型託卡馬克發展計劃。
  • 中國 核聚變之路任重而道遠
    眾所周知,核聚變能資源無限,能夠和諧高效地解決人類社會的能源問題、環境問題,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終極能源目標之一。核聚變能源的誘惑力如此之大,以至於世界各國都不願只做旁觀者,特別是俄羅斯、美國、日本和歐盟等一些重要國家和國際組織,早已著手布局。我國也不甘人後,數十年如一日地發展研究,開啟了核聚變研究的創業之旅與逆襲之路。
  • 中國終於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關鍵是我們的這個技術的突破速度啊,真的是太快了,記得兩年前啊,咱們才剛剛實現能維持幾百秒的1億度點火實驗,轉眼之間就實現了放電,搞得整個西方科技界真的是有點懵,感覺中國人啊不講武德把發展經濟的速度啊,用在了科學研究上。
  • 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先世界,未來依靠核聚變能飛出太陽系嗎?
    而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恆星系是比鄰星系,它們距離我們有4.2光年。以目前人類最快的探測器的飛行速度,要抵達比鄰星至少也要幾萬年的時間,帶著人前往比鄰星更是想都不敢想。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註定要被困在地球上?未來的能源革命有沒有可能改變這個現狀呢?核聚變反應按照目前的科學理論,人類能夠實現的能源最高的利用是可控核聚變反應。
  • 核聚變與核裂變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人類利用核能是從核裂變開始的,從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再到現在的核電站,這些都是核裂變的產物。核裂變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實就是用中子去轟擊裂變材料的重原子核,這些重原子核被轟擊後會分裂為二到三個輕原子核,同時還會釋放出二到三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轟擊其他的重原子核,這樣一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釋放了巨大的能量,這種過程被稱為鏈式反應
  • 未來將改變世界的新科技(2.可控核聚變)
    一.什麼是核聚變?核聚變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核聚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太陽了,太陽一直持續發生著核聚變反應,這種反應已經持續了50億年了。太陽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氘與氚的聚變。核聚變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
  • 可控核聚變到底是什麼?
    可控核聚變被我們人類稱為無限的清潔能源,也就是說,若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那我們就會擁有無限的能源來使用,從此不用再擔心能源缺少以及環境汙染的問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能源主要來源就是石油和煤,而這些能源是有限的,他它總會有用完的一天,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走近「顛覆性技術」:核聚變是終極能源嗎
    為推進可控核聚變研究,各國聯合推動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近日在科技部舉辦的中國加入ITER計劃十周年紀念活動上,科學家就「核聚變是能源的美好未來嗎」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磁約束核聚變方式在實驗室條件下已接近於成功  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就提出了聚變的設想。科學家開始開展受控熱核聚變研究時,曾認為可以很快實現聚變能的應用。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相關研究卻並未達到預期。  實現受控熱核聚變,首要問題是用什麼方法以及如何加熱氣體?
  •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一毛錢不到,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全世界的電都接近免費了,一度電一毛錢都不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這種美好的願景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首先我們需要探討一下人類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嗎?
  • 六天中逆轉命運的中國核聚變
    大概是因為已經有了「中國環流器一號」,又或者是對方開價有點高,於是西南物理研究所將信轉給了安徽合肥的中科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等離子所通過貸款,用了價值400萬人民幣的兩車皮羽絨衣等物資換回了這件打開未來的神器,成就了一段科研佳話。隨設備一起入華的,還有一些對國家失去信心,出來謀生的蘇聯科學家。
  • 假如人類徹底掌控了可控核聚變,未來的世界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當然,這一天的到來還有點遠,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就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穩定發電帶來的便利。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核聚變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核聚變? 國際社會核聚變領域的研究採用共同合作參與的模式,這個項目名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這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工程,由英國、美國、日本、中國等多個大國參與,目的是儘快的掌握核聚變這種劃時代的能源。
  • 用核聚變拯救人類能源危機,中國是希望之光嗎
    ,才能使原子核和電子分開,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稱為「等離子體」;在足夠的高壓下,原子核才能克服相斥的力,大規模核聚變才會發生。這首先得從人類現在所用的能源說起。我們經常會聽到能源危機四個字,但大家可能不清楚能源危機到底有多嚴重。
  • 用核聚變拯救人類能源危機,中國是希望之光嗎?
    ,才能使原子核和電子分開,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稱為「等離子體」;在足夠的高壓下,原子核才能克服相斥的力,大規模核聚變才會發生。這首先得從人類現在所用的能源說起。我們經常會聽到能源危機四個字,但大家可能不清楚能源危機到底有多嚴重。
  • 人類歷史上最大核聚變項目邁出第一步
    據外媒7月29日報導,世界上最大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7月28日在法國南部城鎮聖保羅-萊迪朗斯舉行安裝啟動儀式,開始了為期5年的組裝階段。英國《衛報》稱,這標誌著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進入到了新的階段,這一過程完成後,第一個超熱等離子體預計將在2025年底產生。不過,這一項目仍存在一些技術挑戰。   最大的核聚變工程   據報導,多個項目參與國代表參與了當日的安裝啟動儀式。
  • 外媒:中國會成為核聚變發電技術的世界第一嗎?
    作為未來「清潔能源」的一個可能的發展方向,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的發展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此,BBC記者4月18日參觀了位於安徽合肥的「科學島」——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未來這兒或許將誕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核聚變能源,有些人將其稱之為「能源聖杯」。或者被稱為「人造太陽」。並且重要的是,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廢物。
  • 核聚變是不是人類在地球上唯一能讓我們離開星系的能源?
    在前幾篇文章我們說到過核聚變是獲得原子能的一種方法,通過輕核聚合而引起原子核結合能變化。核聚變所需的燃料是氘,在地球上的儲量是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核聚變沒有放射性,所以相對目前原子能利用的核裂變,更加安全和潔淨。核聚變是未來能源利用的有效方案。在這裡就不作詳細解答了!
  •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能否幫助我們人類登上火星?可控核聚變是火星任務返回的關鍵自人類在1961年登上月球,浩浩蕩蕩的阿波羅任務在1972年結束後,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火星也是我們人類下一個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外行星,在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的所有行星中,沒有一個星球像火星那樣一直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
  • 核聚變將最終成為未來的能源嗎?
    按目前世界能量的消耗率估計, 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可用100億年以上。因此從原理上講, 聚變能可以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人類離可控核聚變還有多遠?《科學通報》發表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員陳永靜撰寫的「核聚變將最終成為未來的能源嗎?」一文,介紹了核聚變基礎知識和可控核聚變的發展及現狀。
  • 每日科普:如果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一毛錢不到,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全世界的電都接近免費了,一度電一毛錢都不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這種美好的願景真的有可能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