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核聚變?
核聚變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核聚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太陽了,太陽一直持續發生著核聚變反應,這種反應已經持續了50億年了。太陽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氘與氚的聚變。核聚變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
二.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人造太陽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我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即將開始運行的EAST反應堆是世界上第一個達到實用工程標準的反應堆,如果能夠成功運行,那麼,可控核聚變的商業發電的時日就不遠了。
三.核聚變的優點
利用核能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受控核聚變。裂變時靠原子核分裂而釋出能量。聚變時則由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而釋出能量。最常見的是由氫的同位素氘(讀&34;,又叫重氫)和氚(讀&34;,又叫超重氫)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如氦而釋出能量。 核聚變較之核裂變有兩個重大優點。一是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遠比核裂變能豐富得多。據測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所以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有45萬億噸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經過核聚變可提供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後釋放出的能量。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約為蘊藏的可進行核裂變元素所能釋出的全部核裂變能的1000萬倍,可以說是取之不竭的能源。至於氚,雖然自然界中不存在,但靠中子同鋰作用可以產生,而海水中也含有大量鋰。 第二個優點是既乾淨又安全。因為它不會產生汙染環境的放射性物質,所以是乾淨的。同時受控核聚變反應可在稀薄的氣體中持續地穩定進行,所以是安全的。
四.我國EAST反應堆現狀
2017年,據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合肥)承建的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在十周年之際達成重大突破,第11輪物理實驗中獲得超過60秒的穩態(即完全的非感應電流驅動)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EAST因此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可控核聚變研究中,各國投入研究力量最大的是磁約束核聚變,而這其中託卡馬克裝置則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未來取得突破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結構,又名「人造小太陽」。
我國預計在2050建設聚變商業示範堆,完成人類終極能源的開發利用。
五.一旦實現社會有什麼進步?
最大的效果是:太陽系時代的到來。
不同於固態核裂變燃料,聚變燃料是等離子態的。聚變完成之後偏轉噴出,可以獲得巨大比衝。推力雖然比不上化學燃料火箭,但肯定比電推大得多。
有了核聚變發動機,人們開始擁有飛往火星的固定航班。在火星兩級扔下n枚冷戰產物之後,大氣中充滿了放射塵埃(誤)...不,二氧化碳,或者用太陽反射鏡。
此後使用核聚變做電源的反向燃料電池開始分解二氧化碳製作氧氣,融化水,以及供給無土農場的光源(火星光照弱點)。
當然,這個階段火星上必須有產出了。可以有礦業,以及低重力加工廠。旅遊業必須有,事實也是旅遊業可以在中期支撐起整個產業,條件是核聚變發動機帶來的廉價快速交通。
甚至,到時候鋼鐵俠戰衣就可以作為個人交通出行完美解決方案,真正實現「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