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移民不再只是空想: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讓一切成為可能

2020-08-01 武器小站
星際移民不再只是空想: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讓一切成為可能

法國建造國際核聚變實驗堆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對資源日益緊張的地球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在大家將核聚變的重點放在能源方向的時候我卻在偶然間意識到這件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能源應用過程中一次革命,更是人類實現星際航行的基礎,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人造星系將成為現實。

星際移民不再只是空想: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讓一切成為可能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發現並利用能源的歷史,上萬年前原始人學會了用火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千年之前人們學會了使用火藥改變了戰爭形態,兩百年前改良蒸汽機推動人們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一百四十年前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又讓人們進入了「電氣時代」,八十年前石油和核能的應用又繼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現在又輪到可控核聚變技術登場了。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並接受太陽核聚變發出的光和熱,而如果人類能夠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就可根據需要打造一個類似太陽一樣的恆星,在人造恆星周邊建造一些衛星城市就能一邊滿足人類不斷擴展生存空間的需求,另一邊還能以人造星係為基地對更遙遠的星球進行探索。其實這種理論早在1960年就由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了出來,在弗裡曼·戴森的理論中人類可以建造一個天體將太陽包裹起來以便最大限度吸收太陽的能量供人類使用。因此人們也習慣將這種人造天體稱為「戴森球」,只不過此前由於技術限制「戴森球」始終只能處於想像階段,而今人們正式向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門檻發起了實質上的衝擊,那麼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星際移民不再只是空想: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讓一切成為可能

而與「戴森球」理論相互作為支撐還有「卡爾達舍夫」等級,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舍夫將宇宙間生物的文明按照應用能源的程度不同劃分為了3個等級。1級文明是指行星上的生物可以有效發現並利用這顆行星及衛星上的能源,目前人類未能完全掌握並使用地球和月球上的能源,在文明等級上屬於0.75級。2級文明是指行星上的生物能夠有效發現並使用行星所在恆星系中的能源,哪天人類能夠將太陽系中的能源大部分有效利用起來才能算進入2級文明。3級文明的標誌是行星上的生物能夠有效發現並使用大星系中的能源,按照標誌人類要將銀河系中的能源高效利用起來才算是3級文明。

同時文明等級的高低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物空間飛行和交流能力,1級文明可以實現母星與衛星之間的交往,2級文明可以實現行星之間的交往,3級文明則能夠實現星系之間的交往。此時其他星球上擁有比人類文明更高的外星文明存在,那麼他們至少具備了行星間的飛行能力。理想狀態下一個文明所在的星球如果處於穩定階段且不會受到天體撞擊的話只要時間足夠則一定會不斷進化升級的,如果人類能夠一直保持現在的高速發展想要實現行星間的交往可能還需要上百年的時間,至於突破星系間的交往則需要上千年。到那時可能時間、距離、能源都不會成為阻礙星系交往的三大因素,我也不敢想像千年之後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星際移民不再只是空想: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讓一切成為可能

理論上來講說即便人類不主動尋找外星文明,假如真的存在外星文明且等級更高的話他們也會來主動尋找人類的。可目前來看人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保持孤獨狀態,連外星生物存在的證據都沒能發現更不用提外星文明了。而換個角度想一下也不排除宇宙的浩瀚就是為了避免兩個高級文明間的輕易觸碰,畢竟不同體系的文明相互交往會有很大概率會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和能源爆發戰爭,沒有發現外星文明也可以說是對人類的一種保護。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武器小站(wuqixiaozhan)

星際移民不再只是空想: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讓一切成為可能

相關焦點

  • 可控核聚變技術有什麼用?
    相信大家都知道能源對我們人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能源,那我們人類也將無法生存,不過在地球上的能源是越用越少,尤其像石油和天然氣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
  • 未來超級技術:人造黑洞、端粒保護及可控核聚變
    在未來超級技術將有可能讓人類具備「神」一樣的能力。第一,人造「黑洞」技術。這些不穩定的染色體若通過人類生育遺傳,人類生命將越來越短。反之:如果人類找到方法使端粒加長,DNA將永遠穩定,細胞將不再死亡,人類將永生! 三,可控核聚變技術。
  • 未來超級技術:人造黑洞、端粒保護及可控核聚變
    技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方法原理。相較而言:科學更強調研究,技術更強調實用;技術更強調功能,藝術更強調表達。人類憑籍實踐的智慧,艱難前行,從蒙昧走向文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技術史。在未來超級技術將有可能讓人類具備「神」一樣的能力。
  • 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先世界,未來依靠核聚變能飛出太陽系嗎?
    未來的能源革命有沒有可能改變這個現狀呢?核聚變反應按照目前的科學理論,人類能夠實現的能源最高的利用是可控核聚變反應。要了解可控核聚變之前,我們就得先搞懂核聚變反應。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所謂的核聚變指的就是原子核的融合,也被稱為核融合。
  • 可控核聚變能成為未來汽車的動力來源嗎?
    可控核聚變在未來實現民用化,成為替代化石燃料的能量來源,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人類的文明想要發展到更高的水平,這一步也是必然之路。人類現在已經可以實現核聚變反應,那就是氫彈爆炸,其本質反應是氫的兩種同位素——氘和氚,發生核聚變反應。
  • 當人類攻克核聚變的關卡之後,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建完後移民呢?想想三峽移民,50年都是最少的估量時刻。當世界沒有能源的限制下,你覺得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各種新型材料馬上就能大範圍應用,各種科學研究可以不記代價瘋狂攻關,重大科學突破必定帶來大量的高科技附加技術,帶動更多相關產業,星際移民成為現實,反正你生活中的所有的一切都跟能源有關,吃穿住用行,所有的東西都需要能源來生產製造,如果能源都無限了,那真的一切皆有可能。
  • 率先獲得國際認證:中國不斷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核聚變最基本的原理是什麼?或者說,如果我們發現了一個外星文明,想知道他們是否可能已經掌握了聚變技術,我們要關注的是什麼?答案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 = 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約為30萬公裡每秒)。外星文明如果知道這個關係式,我們就要當心了,他們有可能已經會核聚變了,而且有大得多的可能會核裂變。
  • 鋼鐵俠的內核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若完全掌握了,將會怎麼樣
    可問題是,現實中還沒有這樣的技術來製作一件鋼鐵俠戰衣。鋼鐵俠戰衣最核心的一部分是持續能源的供應,而這也是人類現在無法企及的技術。持續能源指的是可控核聚變,一個可控的核聚變需要先進行點燃,然後當其輸出值大於輸入值時才算是成功的可控核聚變。一般科學家們用「q值」來作為這個輸入和輸出的比值。不過,核聚變是目前人類根本無法實現的技術。
  • 可控核聚變並不能讓汽車成核動力,但它依然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
    從理論上來說,在可控核聚變成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代替石油成為汽車的動力來源!核聚變之後能源取之不盡,為什麼不能作為汽車的動力來源?難道還要燒石油汙染空氣嗎?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在可控核聚變和汽車的動力來源還有一條鴻溝必須跨越,那是什麼呢?
  • 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在短時間內會有什麼「魔改用法」?
    先來定義一下,怎樣才能算是「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核聚變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點燃的,我們需要先向反應爐輸入能量才有可能從中得到輸出的能量,這裡有一個被稱為「Q值」的衡量指標,它指的是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的比值,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這個「Q值」大於1的情況下,可控核聚變才會實現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
  •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隨後隨著原子能、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第三次工業革命成為一場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作為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HL-2M離子體電流可達3兆安培、等離子體溫度將超過2億攝氏度,未來將用於開展聚變堆相關關鍵物理與工程技術研究,並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提供支撐。
  •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到底有多難?可能再過50年也難以實現
    事實上,科學家在50年前已經意識到化石能源的限制性,如果人類不能突破化石能源的限制,研究出更強大的新能源,那麼人類文明的發展步伐就會放緩,有可能在未來倒退,永遠被困在地球,無法成為星際文明。最終資源枯竭,人類文明也將終結。因此,科學家在50年前開始了一項關乎著人類命運的偉大能源研究,那就是可控核聚變。
  • 能源革命來臨:掌握可控核聚變後人造星系將成現實!
    法國建造國際核聚變實驗堆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對資源日益緊張的地球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在大家將核聚變的重點放在能源方向的時候我卻在偶然間意識到這件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能源應用過程中一次革命,更是人類實現星際航行的基礎,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人造星系將成為現實。
  • 科學最前沿的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能實現
    目前比較確認的能夠持續產生核聚變能量的託卡馬克裝置是英國的JET設備,Q值為2/3,而歐洲在法國建設的下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設備(我國也有參與),設計的Q值目標為10,這就又往前做了一次大的跨越,所以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進展並沒有原地踏步,雖然進展很慢,但科學的最前沿的確是在一步一腳印地在努力突破技術瓶頸。
  • 如果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人類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其中最具潛力的一個。所謂可控核聚變,也就類似於現在太陽的燃燒方式。太陽內部其實一直在進行核聚變,並向外界散發能量,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也有一個形象的名字,叫做「人造太陽」,是一種無限接近永動機的理想能源。作為可控核聚變原料的氘和氚在海洋裡有很多,至少能用幾百億年,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面對可控核聚變,還有多少個50年,技術難點在什麼地方
    所以可控核聚變就是,讓核聚變具備蜂窩煤的特點,能夠緩慢的釋放一部分能量,並且需要超高的安全性,想讓它燒起來的時候就應該燒起來,想讓它滅就要熄滅,把可控核聚變當成蜂窩煤,外部安全措施和建築就可以當成蜂窩煤爐子,之後就是「燒開水」,這個比喻非常的形象,利用開水產生的水蒸氣去推動發動機發電,這就是現代的核電站最基本的原理和雛形了。
  • 袁嵐峰:在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中國走到了哪一步
    外星文明如果知道這個關係式,我們就要當心了,他們有可能已經會核聚變了,而且有大得多的可能會核裂變。他們說不定會跨越星海殺過來(《三體》愛好者請舉手),即使不能,至少可以拿原子彈抵禦我們。如果他們不知道,那我們可以放寬心,他們的技術最多只是到飛彈這個層次,沒有核武器,肯定不是我們的對手。
  •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才能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發電?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都是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重要方向,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控制氚氘等輕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一種方式,但兩者的原理與過程卻大相逕庭,不妨來圍觀一下!但在地球上,如此的高溫或者高壓都難以實現,當然與超高壓相比似乎高溫還簡單一些,所以現在的可控核聚變都是往這個方向上靠攏!儘管磁約束與慣性在實現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不外乎就是滿足這兩個條件!
  • 可控核聚變卡在了哪,還要讓我們等多久?
    這一切都要感謝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各個領域,新的事物總是層出不窮,並迅速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那些看得見卻還摸不著的未來技術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可控核聚變技術了,因為人人都知道這項技術的實現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
  • 中國造核心安裝到位,可控核聚變技術迎突破進展
    核聚變原理自從上世紀30年被物理學家提出到現在整整近90年一直風平浪靜,不過就在最近可控核聚變迎來重大突破。人類未來承載與此,能源革命近乎眼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啟動儀式上致辭,核聚變將成為人類未來的希望,這是一種無汙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