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來臨:掌握可控核聚變後人造星系將成現實!

2020-12-05 火器營營長

法國建造國際核聚變實驗堆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對資源日益緊張的地球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在大家將核聚變的重點放在能源方向的時候我卻在偶然間意識到這件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能源應用過程中一次革命,更是人類實現星際航行的基礎,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人造星系將成為現實。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發現並利用能源的歷史,上萬年前原始人學會了用火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千年之前人們學會了使用火藥改變了戰爭形態,兩百年前改良蒸汽機推動人們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一百四十年前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又讓人們進入了「電氣時代」,八十年前石油和核能的應用又繼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現在又輪到可控核聚變技術登場了。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並接受太陽核聚變發出的光和熱,而如果人類能夠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就可根據需要打造一個類似太陽一樣的恆星,在人造恆星周邊建造一些衛星城市就能一邊滿足人類不斷擴展生存空間的需求,另一邊還能以人造星係為基地對更遙遠的星球進行探索。其實這種理論早在1960年就由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了出來,在弗裡曼·戴森的理論中人類可以建造一個天體將太陽包裹起來以便最大限度吸收太陽的能量供人類使用。因此人們也習慣將這種人造天體稱為「戴森球」,只不過此前由於技術限制「戴森球」始終只能處於想像階段,而今人們正式向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門檻發起了實質上的衝擊,那麼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與「戴森球」理論相互作為支撐還有「卡爾達舍夫」等級,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舍夫將宇宙間生物的文明按照應用能源的程度不同劃分為了3個等級。1級文明是指行星上的生物可以有效發現並利用這顆行星及衛星上的能源,目前人類未能完全掌握並使用地球和月球上的能源,在文明等級上屬於0.75級。2級文明是指行星上的生物能夠有效發現並使用行星所在恆星系中的能源,哪天人類能夠將太陽系中的能源大部分有效利用起來才能算進入2級文明。3級文明的標誌是行星上的生物能夠有效發現並使用大星系中的能源,按照標誌人類要將銀河系中的能源高效利用起來才算是3級文明。

同時文明等級的高低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物空間飛行和交流能力,1級文明可以實現母星與衛星之間的交往,2級文明可以實現行星之間的交往,3級文明則能夠實現星系之間的交往。此時其他星球上擁有比人類文明更高的外星文明存在,那麼他們至少具備了行星間的飛行能力。理想狀態下一個文明所在的星球如果處於穩定階段且不會受到天體撞擊的話只要時間足夠則一定會不斷進化升級的,如果人類能夠一直保持現在的高速發展想要實現行星間的交往可能還需要上百年的時間,至於突破星系間的交往則需要上千年。到那時可能時間、距離、能源都不會成為阻礙星系交往的三大因素,我也不敢想像千年之後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理論上來講說即便人類不主動尋找外星文明,假如真的存在外星文明且等級更高的話他們也會來主動尋找人類的。可目前來看人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保持孤獨狀態,連外星生物存在的證據都沒能發現更不用提外星文明了。而換個角度想一下也不排除宇宙的浩瀚就是為了避免兩個高級文明間的輕易觸碰,畢竟不同體系的文明相互交往會有很大概率會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和能源爆發戰爭,沒有發現外星文明也可以說是對人類的一種保護。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火器營營長,謝謝!

相關焦點

  • 星際移民不再只是空想:可控核聚變技術將讓一切成為可能
    ,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對資源日益緊張的地球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在大家將核聚變的重點放在能源方向的時候我卻在偶然間意識到這件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能源應用過程中一次革命,更是人類實現星際航行的基礎,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人造星系將成為現實。
  • 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無限能源,戴森球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在核聚變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且要比核裂變清潔得多,還有核聚變所需的氚在地球的海水中都可以找到,解決了原料問題。眾所周知,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是巨大的,而可控核聚變也被譽為能源領域的「聖杯」。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 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先世界,未來依靠核聚變能飛出太陽系嗎?
    人類社會每一次的科技革命本質上都是一次能源革命。而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恆星系是比鄰星系,它們距離我們有4.2光年。以目前人類最快的探測器的飛行速度,要抵達比鄰星至少也要幾萬年的時間,帶著人前往比鄰星更是想都不敢想。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註定要被困在地球上?未來的能源革命有沒有可能改變這個現狀呢?核聚變反應按照目前的科學理論,人類能夠實現的能源最高的利用是可控核聚變反應。
  • 「人造太陽」預計今年建成!中國可控核聚變迎來突破,意義重大
    隨著我們國家環保戰略部署的推進,從1992年開始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將清潔生產的發展推至頂峰。 如此,掌握使用完全清潔的能源也成了科學家們畢生的追求,核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新能源,它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重點方向。使用鈾燃料的核能不像其它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且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所以核能也被許多國家利用。
  • 當人類徹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能夠解決核聚變技術,人類將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人類點滿核聚變這項劃時代的技術,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前三次工業革命,從此之後再也不用擔心能源短缺問題,就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太空,將文明的火種撒向整個太陽系。當然,這一天的到來還有點遠,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就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穩定發電帶來的便利。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核聚變的相關知識。
  • 如果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人類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其中最具潛力的一個。所謂可控核聚變,也就類似於現在太陽的燃燒方式。太陽內部其實一直在進行核聚變,並向外界散發能量,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也有一個形象的名字,叫做「人造太陽」,是一種無限接近永動機的理想能源。作為可控核聚變原料的氘和氚在海洋裡有很多,至少能用幾百億年,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除此之外,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都是能源的革命,所以許多科學家認為可控核聚變將會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可控核聚變!因為如果核聚變一旦實現可控,那麼就可以穩定地輸出能源。而且整個過程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 最重要的是,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遠比核裂變能豐富得多。據測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所以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有45萬億噸氘。
  •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首先說核聚變是輕的原子合併成重的原子,並釋放出能量的物理過程,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都是這個原理。那利用核聚變做一個慢慢釋放能量的發動機使用就成了尖端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事情了,這就是可控核聚變。重點就是可控,目前有兩個難點,第一是溫度,聚變發生要達到一億度高溫,原子彈爆炸能產生一億度。高溫也可以用雷射來解決,雷射加熱是非常迅速的。
  • 中國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印媒:鋼鐵衣以後也是「中國製造?」
    核能發電,作為繼蒸汽機和然後發電機後的世界又一新型發電方式,是當下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的難題。人類此前對核能的掌控是十分粗淺的,僅利用到原子核裂變時釋放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再用這一熱能去燒水轉化為動力,將其形容成一個大號的蒸汽機一點沒錯。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可控核聚變?
    歡迎大家閱讀本期的鵬楊科普,在前兩天的文章中給大家說了一下人造太陽的事情,其中我們說到了可控核聚變的問題,但我們並沒有談到可控核聚變的用途,沒有說到我們人類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精力去實現可控核聚變,若是實現了到底能有什麼作用?本期的內容我們就主要來說說可控核聚變的用途。
  • 未來超級技術:人造黑洞、端粒保護及可控核聚變
    在未來人類或許能將「戴森球」技術和「人工黑洞」技術結合起來,全面收集太陽輻射的能量,人類將進入Ⅱ型文明,將能進行恆星際能量殖民。另外「人造黑洞」技術另一個發展前景是:使用「人造黑洞」進行時空穿越或進入另一個平行宇宙。
  • 未來超級技術:人造黑洞、端粒保護及可控核聚變
    三,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運用核技術製造了核武器,人類目前擁有的核武器可以毀滅人類文明多次。但「刀是殺人的利器,也是分解食物的工具。」(核聚變)由核技術發展而來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同樣可以幫助人類解決能源問題
  • 可控核聚變是怎麼回事?清潔無汙染,還能為人類源源不斷提供能源
    為什麼會將可控核聚變的實現作為第一宇宙文明實現的標誌呢?其實,對於核聚變,人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我們所熟知的恆星就是一種核聚變反應,核聚變會產生大量的能量,太陽通過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每秒鐘就可以滿足人類20萬年以上的能源需求。
  • 美國中學生發明了可控核聚變裝置,這是人類能源的終極革命
    來自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一名12歲少年,獨立設計了一個可正常運轉的核聚變反應堆。由於實驗規模不大,過程也相當安全,他的鄰居們也終於可以安心,而他所設計的裝置具有讓溫度升高至1億度K(凱氏溫標,攝氏-273度即為凱氏0度)的能力,核聚變反應堆發電是人類能源終極解決方案,也可以這麼講:誰先擁有了核聚變發電能力,誰將成為世界的霸主。
  •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中國科學院最新突破,將用於可控核聚變工程,人造太陽有望
    而這些金屬材料不僅會被用在未來聚變堆第一壁裝甲中,助力可控核聚變的實現,還會在氫能源汽車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在這之前俄媒就曾發布消息稱,中國正持續加大「可控核聚變」工程的發展力度,計劃在未來憑此取代擁有非凡能源地位的石油,打破「石油美元體系」的貨幣格局,重樹起全球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 可控核聚變時代即將來臨,人類文明迎來新機遇
    按照計劃人類將在2050年左右掌握核聚變技術並開始進行商業運營,人類文明也將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掌握而再次出現質的飛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建成之後將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核聚變形成「氦」過程中釋放出的巨大能量來發電。很多人可能會問了,不就是一個發電站嗎?值得這麼多國家幾十年如一日都想去實現?對此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偉大到足夠影響人類命運的超級項目。因為核聚變反應堆需要的氘和氚元素也比較容易獲得,反應進行時也不會產生任何放射性物質,對於人類來講核聚變也是清潔能源之一。
  • 「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裝置建成,「人造太陽」將要來了
    煤炭石油總有一天會枯竭的,人類要想辦法尋找新的能源,核能目前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但是存在一定的危險,一旦發生核洩漏事件,將會對環境造成無法可逆的破壞,因此研究可以控制的核能技術,未來的能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人類掌握了可控核裂變,為啥還要艱難開發可控核聚變,有意義嗎?
    簡單的說,就是可控核聚變比可控核裂變厲害多了,好處多多了。而且可控核裂變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發展進程的能源危機,只有可控核聚變才能夠真正解決這個發展瓶頸。人類對能量的認識和利用是逐步推進的。在猿人時代,人類的祖先們茹毛飲血,連最基本的能源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