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2020-12-04 閒人付哥

首先說核聚變是輕的原子合併成重的原子,並釋放出能量的物理過程,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都是這個原理。那利用核聚變做一個慢慢釋放能量的發動機使用就成了尖端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事情了,這就是可控核聚變。

重點就是可控,目前有兩個難點,第一是溫度,聚變發生要達到一億度高溫,原子彈爆炸能產生一億度。高溫也可以用雷射來解決,雷射加熱是非常迅速的。第二個問題是裝載,一億度的東西,目前沒有任何材料可以裝得住,解決辦法就是做一個叫託卡馬克的裝置,大概意思就是做一個甜甜圈形狀的容器,再用強磁場去HOLD住聚變物質,因為等離子體在強磁場作用下會轉圈,高溫聚變物質就一直被束縛在磁場裡打轉,就被控制住啦。電影鋼鐵俠和太空旅客中都有相似的裝置。

但現實中這兩個難點同時解決就更難了,雷射加熱的關鍵是用雷射對準目標,現在目標一直在打轉,對準就很難了。

中科院自行研製的東方超環EAST核聚變裝置實現了一億度高溫,離人造太陽又近了一步。所以我國能做出託卡馬克裝置裡的一億度高溫非常了不起。那可控核聚變有什麼用呢,說直接點,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中東那幫賣石油的統統都要破產,去喝西北風。

相關焦點

  • 德國仿星器試驗成功,兼談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幾乎和原子彈爆炸同一時間,人類就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當時的科學家們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前景極其樂觀,他們甚至已經想像到,在不久的將來,聚變反應堆在世界各地落地開花,屆時,全世界人們都將用上最清潔,最便宜,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聚變能。
  •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才能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發電?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都是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重要方向,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控制氚氘等輕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一種方式,但兩者的原理與過程卻大相逕庭,不妨來圍觀一下!但在地球上,如此的高溫或者高壓都難以實現,當然與超高壓相比似乎高溫還簡單一些,所以現在的可控核聚變都是往這個方向上靠攏!儘管磁約束與慣性在實現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不外乎就是滿足這兩個條件!
  • 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 我國跨入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創新前沿)本報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蔣建科、馮華)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
  • 可控核聚變技術有什麼用?
    其中一種能源就是可控核聚變,我們人類最開始認識到核能的威力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面,那強大的破壞力讓我們明白核能的威力,而原子彈運用的卻是核裂變,這種核裂變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就無法作為長久之計。後面科學家們將目標放在了核聚變上。人類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又一突破?未來可能實現太空旅行!
  • 可控核聚變到底是什麼?
    可控核聚變被我們人類稱為無限的清潔能源,也就是說,若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那我們就會擁有無限的能源來使用,從此不用再擔心能源缺少以及環境汙染的問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能源主要來源就是石油和煤,而這些能源是有限的,他它總會有用完的一天,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用中國人造太陽,來說說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實驗的世界主流是強磁場約束託卡馬克聚變,其代表就是中國「東方超環」EAST,這才是它的真名。而中國『人造太陽』只不過是小名。比如說原子彈吧,原子彈是利用鈾和鈽等較容易裂變的重原子核在核裂變瞬間發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而發生爆炸的。
  • 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
    本報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蔣建科、馮華)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 中國終於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特大科技新聞,我國的可控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咱們的人造小太陽首次實現放電了,我們離接近無線清潔能源,又近了一步,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我們就可以完全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核聚變反應堆產生的能源這兩天幸福確實是來的真的有點突然了,而且還讓人目不暇接,咱們先是蹭的一下就上月球上挖礦去了,緊接著呢,就造出了世界算力最強的量子計算機,那這個新聞還沒被捂熱乎呢,又來了可控核聚變實現放電,說明我們的科技發展啊
  • 可控核聚變是否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美好?
    下面我們就進入正題,帶大家了解一下可控核聚變。我們知道太陽在地球上孕育了生命,為人類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這些能量都源自於其內部進行的核聚變反應,即使現在的太陽「正值青春」,但是在當今這個資源極需的時代,人們一想到不可再生資源總會枯竭還是會感到不安,於是便萌生了複製太陽的想法。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可控核聚變?
    歡迎大家閱讀本期的鵬楊科普,在前兩天的文章中給大家說了一下人造太陽的事情,其中我們說到了可控核聚變的問題,但我們並沒有談到可控核聚變的用途,沒有說到我們人類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精力去實現可控核聚變,若是實現了到底能有什麼作用?本期的內容我們就主要來說說可控核聚變的用途。
  • 科學最前沿的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能實現
    得到的回答都是應該還有30~40吧,40年前是這個回答,40年後的今天還是這個回答,雖然是這樣但可控核聚變依然是科學的最前沿全力研發的重要主題,因為它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為什麼說目前的可控核聚變研究並沒有那麼樂觀,為什麼可控核聚變非常的難,一旦成功了又意味著什麼。
  • 為何應用可控核聚變還是遙遙無期?
    我們常常可以從新聞上看到專家稱可控核聚變實現應用還需要50年,這裡說的是應用,而不是工程階段,可控核聚變民用階段是個偽命題,至少在真正的可控核聚變研發出來後才能做到真正的預測應用時間。,等離子體學科本身建立時間就不長,許多理論也是借著可控核聚變的需求才發展起來,因此到目前為止,整個等離子體物理方面的基礎理論尚不完整,許多問題還有待探索。
  • 為何應用可控核聚變還是遙遙無期?
    我們常常可以從新聞上看到專家稱可控核聚變實現應用還需要50年,這裡說的是應用,而不是工程階段,可控核聚變民用階段是個偽命題,至少在真正的可控核聚變研發出來後才能做到真正的預測應用時間。
  •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除此之外,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都是能源的革命,所以許多科學家認為可控核聚變將會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可控核聚變! 為什麼可控核聚變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核聚變
  • 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裝置建成,「人造太陽」將要來了
    近距離的太陽 據人民日報相關報導,我國首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標誌著我國躋身於世界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人類將加快對核能研究的進程我們知道核聚變由氘、氚離子在特定條件下聚合成氦,在這個離子聚合的過程中損失的能量可以轉化為超強能量,這類似於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目前國際上多使用託卡馬克裝置,這個裝置可以產生超強磁場將溫度近為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約束在真空裝置內,讓氘、氚離子聚合成氦。
  • MIT最新研究進展-可控核聚變這是真的要來了?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我們都知道可控核聚變很重要,如果能邁過這個坎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步。同時大家也都明白,可控核聚變實現起來很難。就好像譚詠麟永遠25歲一樣,關於可控核聚變有個永遠50年的梗--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你都可以說,可控核聚變還有50年就能實現了。
  • 未來超級技術:人造黑洞、端粒保護及可控核聚變
    三,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運用核技術製造了核武器,人類目前擁有的核武器可以毀滅人類文明多次。但「刀是殺人的利器,也是分解食物的工具。」(核聚變)由核技術發展而來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同樣可以幫助人類解決能源問題,進行星際旅行。
  • 未來超級技術:人造黑洞、端粒保護及可控核聚變
    三,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運用核技術製造了核武器,人類目前擁有的核武器可以毀滅人類文明多次。但「刀是殺人的利器,也是分解食物的工具。」(核聚變)由核技術發展而來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同樣可以幫助人類解決能源問題
  • 中國可控核聚變已領先世界
    它叫EAST,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探索可控核聚變的裝置之一。因為它的成功,中國人站在了核聚變研究的前沿。可控核聚變或許是能源領域的最大指望。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利用磁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託卡馬克),是各種實驗路徑中最有希望的一種。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大中型託卡馬克發展計劃。太陽中的核反應就是核聚變,,所以可控核聚變又稱為"人造太陽"。
  • 可控核聚變技術全球領先,中國的驕傲,西瓜視頻帶你看看
    人造太陽是一種熱核聚變實驗堆,因為和太陽產生能量的原理相似,所以被稱作人造太陽。 太陽發熱、發光,並不是著火了,而是因為太陽內部發生著一種能產生巨大能量、熱量的核聚變反應: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兩個氫元素相互擠壓,聚變成一個氦元素並釋放釋放出幾億度的高溫。了解了太陽散能的原理,核反應堆如何顯示實現呢?目前我國人造太陽的發展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