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新技術新設備,山東地質勘查由陸地向海洋拓展

2021-01-21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

12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東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年找礦成果新聞發布會。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李克強介紹,近年來,山東地質勘探領域新技術、新設備研發能力顯著增強,勘查工作由陸地向海洋拓展。

產學研緊密結合促找礦。山東地質工作者在研究總結過去找礦經驗的基礎上,在「認識-實踐-再認識」的找礦過程中,建立了「階梯式」成礦模式和「熱隆-伸展」成礦理論,為膠東深部找礦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勘查模型,攻克了膠東深部金礦找礦關鍵理論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拓寬了找礦空間,在這一理論指導下,膠東深部找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新技術、新設備研發能力顯著增強。自主設計研發了淺海固體礦產勘查鑽井平臺,使勘查工作由陸地向海洋拓展,我國首個海上黃金勘探項目在萊州三山島海域17平方千米布置44個鑽孔,孔孔見礦,最深孔深2000多米,實現了海上找礦重大突破。敢於向「超深、超斜、超大、超難」挑戰,實施的「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鑽」,成功控制了焦家金礦帶,成為國內見到金礦體最深的鑽孔;完成「中國巖金勘查第一深鑽」,終孔深度4006.17米,創造了我國小口徑巖芯鑽探最深記錄,開創了我國金屬礦產深部探礦工作的先河,填補了我國深部黃金勘查和成礦規律研究的空白,推動了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

科技成果豐碩,科技領軍人才輩出。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13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8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人,金錘獎4人,建成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

李克強表示,新時代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動力由主要依靠承擔項目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轉變。科技創新與信息化建設是推進新時代地質勘查事業轉型升級的兩大引擎。山東雖然地質工作程度較高,但是從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成果來看,依靠勘查理論與技術方法的進步,在深部以及老礦山的外圍仍然取得很多新發現,找礦仍然大有可為。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第一條為科學合理地對地質勘查資質進行分類分級,根據《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20號)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標準。  第二條勘查技術人員主要包括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和數量。
  • 地質勘查方法技術
    地質勘查的方法很多,在地質勘查的每個階段中都要使用一些方法來進行。目前,一般講,地質勘查的方法可分為地質方法、地球化學測量方法、地球物理測量方法和探礦工程方法等。一、地質方法(一)地質填圖法是地質工作的一種基本工作方法。
  • 綠色勘查奏凱歌——青海地質勘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青海省自然資源部門聚焦經濟發展新需求,突出礦產資源勘查,拓展地質服務新領域,著力推進綠色勘查,持續推進地質工作高質量綠色發展,2020年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亮點紛呈,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五個示範省」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 山東省地質勘查公司優秀企業推薦
    加大對地質礦產勘查技術的發展,對於推動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當前,礦產以及礦產衍生產品已經深入到社會各個方面,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推動了社會發展。可以說,礦產資源已經成為國家權利和財富的象徵,是一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開發的不斷深入,礦儲藏量日益減少,面對越發險峻的形式,加強地質勘查,以求發現新的礦藏資源成為重點。
  • 關於印發《廣東省地質勘查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的通知...
    地質勘查工程領域設置地質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以下簡稱「水工環地質」),地球物理勘查及遙感地質(以下簡稱「物探及遙感」),地球化學勘查,探礦工程,巖土工程,地質實驗測試,海洋地質,採礦工程等九個專業(以下簡稱「本專業」)。
  • 權威發布|一基多孔、無人機航空物探……山東探索勘查新模式
    據介紹,新常態下,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及時調整優化地勘工作部署,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統領地勘工作,全面推行綠色勘查,實現了生態保護和找礦突破雙贏。山東省的綠色勘查工作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多次受約到外省介紹綠色勘查經驗,綠色勘查工作正從點向面、從示範帶動向標準引領轉變,並取得了顯著進展。建章立制,建設綠色勘查標準體系。
  • 國務院公布《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7月1日施行
    第四條 地質勘查資質分為綜合地質勘查資質和專業地質勘查資質。  綜合地質勘查資質包括區域地質調查資質,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液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石油),氣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天然氣),煤炭等固體礦產勘查資質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資質。
  • 藉助新技術:科學家發現非洲大陸早已「暗中」分裂 一片新海洋正...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18日報導,近日,藉助於新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科學家們發現,非洲大陸早已「暗中」慢慢分崩離析,而一片新的海洋正在誕生。儘管可能這一過程非常緩慢,但「我們目前已經可以看到海洋地殼開始形成,因為它在成分和密度上明顯不同於大陸地殼」。
  • 國土資源部:不再受理地質勘查資質新設、延續、變更等申請
    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精神,從決定發布之日起,不再受理地質勘查資質新設、延續、變更、補證等申請和開展審批工作,也不得以轉交下屬事業單位、協會繼續審批等方式搞變相審批。為做好取消審批後的地勘行業監督管理工作,保障地質勘查工作有序發展,現將有關工作措施公告如下。
  • 國有地勘單位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應具備的條件和運作方式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伊丕厚 石玉臣 焦秀美  我國第一屆探礦者大會的主題是推進商業性礦產勘查與探礦權市場建設,這表明中國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已經起步或者說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如何做好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已是大多數由事業性質向企業化過渡的地勘單位面臨的重大課題。
  • 法制辦就《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有關問題答問
    制定條例,為加強地質勘查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一是地質勘查工作自身特性的內在要求。地質勘查工作具有科學性、技術性、風險性強的特點,在設備、人員、技能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為保證地質勘查工作質量,需要對地質勘查單位實行準入管理。二是礦產資源管理法律法規有效實施的重要條件。《礦產資源法》第三條第四款規定,從事礦產資源勘查必須符合規定的資質條件。
  • 地質類專業前50強高校有哪些?最全梳理來啦|專業錄取分析
    2020年在山東招地質類專業的學校,按最低錄取分數排列,由高到低前五名的學校分別是中國海洋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619分);吉林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616分);吉林大學(地質類614分);河海大學(地質工程612分);西南交通大學(地質工程609分)。
  • 我國深海油氣「磁日變」勘探技術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廣州12月9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勘探技術——遠海區低功耗全向性磁日變觀測系統,日前在南海北部深海海域成功通過海上試驗。這標誌著我國在突破深海油氣「磁日變」高精度勘探技術瓶頸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據介紹,磁法勘探是當前油氣資源前期勘探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 多種技術設備自主研發 開採可燃冰有望再提速
    多種技術設備自主研發,產業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開採可燃冰 有望再提速(解碼)核心閱讀日前,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圓滿成功。經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實驗,這次試採創新利用水平井鑽採技術,使用了多種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了產氣規模、開採效率。
  • 地質二隊踐行綠色勘查理念,取得找礦新突破
    地質二隊積極踐行綠色勘查理念,2020年底圓滿完成二項地質勘查項目,並取得找礦成效。其中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鴻溝山金錫多金屬礦普查項目於2018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列入首批綠色勘查試點項目,經過三年的綠色勘查工作,基本做到了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而廣東省惠來縣青南徑銀錫多金屬礦預查項目於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綠色勘查示範項目,並取得了較好效果。
  • ...能源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在非常規能源探索之路上爭當地質勘查排...
    齊魯網濰坊11月18日訊(通訊員 趙松剛)自主實施全省含煤區第一口頁巖氣參數井,全省第一支走出省門開展頁巖氣勘查的地勘隊伍,連續5年榮獲局先進經濟實體,連續6年承擔國家地質調查項目,11人、7年、49個項目、2億元合同額……山東省煤田地質局非常規能源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努力爭當地質勘查排頭兵,在非常規能源探索之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非比尋常的傳奇
  •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項目成果簡述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國家863計劃「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重大項目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困局,讓地質人的勘查足跡走得更深、更遠。 曾經,發達國家壟斷著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許多礦產寶藏被封鎖在崇山峻岭中。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 美國「軍事地質」向「軍事地球」拓展
    聚焦全球霸權,領域不斷擴張——  美國「軍事地質」向「軍事地球」拓展  作為唯一保持全球軍事存在的國家,美國在軍事地質學科發展與應用上聚焦全球霸權,其軍事地質能力在多場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