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沙特地調局籤署地球化學勘查合同 助力實現找礦突破

2020-10-18 同花順財經

今天(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調局與沙特地調局籤署地球化學勘查合同,這是迄今為止我國首次通過國際競標獲得最大規模地質調查國際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在沙烏地阿拉伯地盾區54萬平方千米內開展1∶25萬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實地採集水系沉積物樣品90000件、重砂樣品10000件,採用高精度儀器分析獲得樣品中76種化學元素高質量數據,並依此圈定一批找礦靶區,助力實現找礦突破。(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標沙特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近日,「一帶一路」框架下地學合作取得新進展,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成功中標總額為3.75億元的「沙烏地阿拉伯地盾水系沉積物及重砂樣品高精度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 地質二隊踐行綠色勘查理念,取得找礦新突破
    地質二隊積極踐行綠色勘查理念,2020年底圓滿完成二項地質勘查項目,並取得找礦成效。其中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鴻溝山金錫多金屬礦普查項目於2018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列入首批綠色勘查試點項目,經過三年的綠色勘查工作,基本做到了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而廣東省惠來縣青南徑銀錫多金屬礦預查項目於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綠色勘查示範項目,並取得了較好效果。
  • 勘查三稀資源,助力製造強國
    2012-2018年承擔了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全國三稀資源綜合研究與調查評價」項目下的子項目「湖南三稀資源綜合研究與重點評價」和「湖南重點礦集區稀有金屬調查評價」,2017-2021年與中南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展產學研合作,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我國稀有金屬礦床形成的深部過程與綜合探測技術示範」項目下屬專題「南嶺地區花崗巖型鈮鉭礦床深部勘查示範」,2019年-2021年主持了湖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專項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王學求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王學求 2020-12-02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勉略構造帶研究取得新突破,探索地質找礦與綜合研究新模式
    成功發表Ei檢索論文2篇,成果受到中國地質學會和國內相關知名專家的高度肯定。)、第二期石英脈與第三期石英脈交切(地質錘所指為第三期)二是通過鋯石U-Pb年代學、硫化物Re-Os年代學、原位S(Pb)同位素示蹤、載金礦物學、礦物地球化學、流體包裹體等系統研究,首次發現勉略構造帶略陽地區早侏羅世(180Ma左右)金成礦事件,首次釐定水得溝金礦為勉略構造帶內又一典型造山型金礦,獲得了一批高精度測試數據,建立了成礦模型
  • 綠色勘查奏凱歌——青海地質勘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溝裡地區金銀成礦規律及找礦突破方向研究共圈定找礦靶區26處,新發現構造蝕變帶3條、礦化線索3處,圈出金礦體2條,初步構建了構造-地球化學找礦模型。柴北緣稀有稀土金屬礦成礦作用及找礦方向研究共圈定地球化學綜合異常193處,劃分找礦遠景區11處,圈定找礦靶區42處,初步建立了茶卡地區稀有稀土礦成礦模式,總結了柴北緣稀有稀土礦找礦模型和找礦標誌。
  • 建設獨具特色的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化學學科...
    在院長高元貴的主持下,教研室提出按照地球化學理論與地球化學探礦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向,地球化學理論為地球化學找礦服務的原則,使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教研室更名為「地球化學及地球化學探礦教研室」,專業名稱為「地球化學及地球化學探礦」專業。
  • 礦產「百寶箱」新添「寶貝」多 河南10年「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李運海)12月28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我省自2010年開展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績斐然,發現探明了一批極具潛在經濟價值的重要礦產地,圓滿完成了既定的找礦目標,新發現礦產地269處,其中大型147處,中型70處。省內首次發現錫、稀土、頁巖氣,填補了礦產空白。
  • 礦業科技專欄 | 不規則網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該技術適用於交通不便、地形複雜地區地球化學勘查。在交通不便、地形複雜、地質工作程度低的地區,規則測網的布設、樣品採集和運輸十分困難,採用放稀採樣密度的不規則網採集與礦化有關的土壤,測試其中礦化指示元素,圈定地球化學異常,以預測研究區的找礦遠景,實現找礦的快速突破。關鍵技術有:沿山脊和山溝採樣點的布設技術,採樣點隨機相對均勻布設,每個採樣點採集組合樣,全球衛星導航定位儀來準確定位採樣點。
  • 武漢科學家研發鑽孔攝像助深部找礦 突破千米深度
    原標題:武漢科學家研發鑽孔攝像助深部找礦 地下1500米也能傳回3D大片  古人投石問井深,今人鑽孔一窺神秘地下世界。1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向長江日報獨家披露,該所數字鑽孔攝像學科方向組研究員王川嬰團隊,已實現1500米深鑽孔攝像測試的技術突破,這在可查文獻或報導中尚屬最深。
  • 張國偉院士作序推薦,大比例尺構造巖相學填圖技術與找礦預測
    這些理論創新和方法技術系列將直接有助於深部找礦預測。  本書將理論創新研究、找礦預測技術研發和礦產勘查實踐緊密結合,為深地探測和礦產資源預測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技術方法支持,並運用到了金屬礦產找礦預測和生產勘查各階段,包括從戰略選區及目標靶區的研究,到預查—普查—詳查—礦山勘探生產和採區地質綜合研究等各個勘查階段,提高了找礦預測效果和效率。
  • 金徽礦業榮獲第七屆中國有色金屬地質找礦成果一等獎
    11月19日,從第三屆全國礦山資源·環境·生態修復大會上傳來捷報,由金徽礦業組織實施的郭家溝鉛鋅礦資源儲量核實項目榮獲「第七屆中國有色金屬地質找礦成果一等獎」,這是繼獲得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後,金徽礦業榮獲的又一項行業權威大獎。中國工程院毛景文院士在大會上為金徽礦業頒發了獲獎證書。
  • 省地質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安徽省深部資源勘查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會議期間,侯增謙院士作了《大陸碰撞成礦作用》主題學術報告,對大陸碰撞作用過程中金屬富集機制、成礦類型、成礦機理、成礦模型和區域成礦規律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研究員、全國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工程首席專家成杭新作了《全國富硒土壤分布模式與驅動機制》報告,全面分析了全國富硒土壤的分布規律以及與地質背景、氣候等因素之間的關係,總結了國內富硒土地開發利用現狀,並指出了未來工作的重點。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陳毓川:願為地質找礦奉獻一生
    」「為國家發展服務是我一生的使命」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床地質學家陳毓川願為地質找礦奉獻一生——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床地質學家陳毓川他是我國著名的礦床地質學家,提出並發展成礦系列理論,為礦產勘查、成礦預測
  • 陝西地礦第一地質隊與漢陰縣鐵家溝建材有限公司籤訂勘查合同
    12月30日下午,第一地質隊與漢陰縣鐵家溝建材有限公司舉行地質勘查合同籤約儀式。一隊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王化鋒,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健及相關部門出席籤約儀式。該項目主要對漢陰縣鐵家溝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漢陰縣鐵家溝片麻巖礦」開展地質勘查及綠色礦山建設,項目經費96.7萬元。
  • 地質勘查方法技術
    地質勘查的方法很多,在地質勘查的每個階段中都要使用一些方法來進行。目前,一般講,地質勘查的方法可分為地質方法、地球化學測量方法、地球物理測量方法和探礦工程方法等。一、地質方法(一)地質填圖法是地質工作的一種基本工作方法。
  • 黑龍江蘿北發現超大型石墨礦
    黑龍江蘿北發現超大型石墨礦 2020-11-2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裴榮富:為國家勾勒找礦藍圖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床地質學家裴榮富為國家勾勒找礦藍圖——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床地質學家裴榮富8月24日,裴榮富剛剛度過96歲生日。1995年,裴榮富組織原地質礦產部礦床地質研究所等28個科研、教學及生產單位的專家學者,編輯出版了《中國礦床模式》。該書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劃分出4大構造成礦域和27個成礦堆積環境,建立了92個普適性礦床模式,是當時我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研究成果的大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