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水文分局開展變化環境下西江下遊高要段水文情勢研究

2021-01-10 瀟湘晨報

西江是珠江流域第一大水系,是貫穿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河流。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江流域在氣候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作用下,流域下墊面發生變化,產匯流機制也隨之改變,水文時間序列的一致性受到了破壞。梧州以下為西江下遊,西江下遊高要段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河流的上遊,其水文情勢的變化將對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產生影響。

對西江下遊高要段水文情勢進行研究,可為西江下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提供依據。日前,肇慶水文分局開展了變化環境下西江下遊高要段水文情勢研究,該研究以西江下遊高要河段為研究區域,選取西江下遊高要水文站1974-2018年逐日平均流量和水位資料,應用Mann-Kendall法、Pettitt突變檢驗法以及累積距平法分析西江下遊高要段的水文情勢特徵和水文突變點,運用IHA/RVA法綜合評估了高要水文站變異前後水文指標的改變程度,並運用Pearson相關係數法、累積距平法、累積量斜率變化率分析法和累積雙曲線法從降水變化、人類活動等方面對水文情勢變化的影響進行分析,綜合評價了西江下遊高要段水文情勢變化情況。

【來源:肇慶分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黑河流域水文變化研究獲新進展
    然而,近年來黑河全流域生態危機加劇,水資源短缺已經造成嚴重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引起了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極大關注。因此亟待開展對黑河流域歷史時期生態環境的研究。 近期,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劉禹研究員帶領其研究團隊通過研究流域內不同地區樹木年輪寬度,系統分析了黑河流域的水文變化歷史。
  • 時隔近15年,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同步水文測驗再次啟動
    南方網訊 「報告,水文測船已準備就緒,請指示。」「啟動!」12月25日,在珠江水利委員會南沙水政碼頭,悠長的鳴笛聲中,珠江委水文局的領隊測船如飛魚般往珠江河口蕉門駛去,標誌著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同步水文測驗再次啟動。
  • 淺析水文「強監管」支撐作用的發揮
    提升變化環境下的水文監測能力和預測預報水平,守住水旱災害防禦底線,始終是水文部門重要的一項基本工作任務。以水文信息化、智能化、感知化為發展方向,以新技術推廣應用、水文要素在線監測與遠程監控為突破口,大力推進雷達測流、泥沙在線監測、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圖像解析等現代技術裝備應用,實現水文要素的自動採集、傳輸、存儲和分析處理。
  • 《水文學原理》、《水文情報預報》學習心得體會 - 學員心聲
    本站訊 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人類生活和社會經濟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為了開發利用水資源,也為了減少水所帶來的災害,人類在不斷的總結經驗中逐步認識自然界的水文現象及運動變化規律,形成和發展了水文科學。利用水文科學理論,對已出現的水文情勢進行分析,並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水文要素的變化,就是水文情報預報工作的核心內容。
  • 劉金濤丨十年「山坡水文」路:山坡關鍵帶水文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進入人類世以來,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影響已經接近或超過部分自然因素(如氣候變化),地球系統正在加劇變化,有必要發展有關理論以提高預測能力,深刻揭示地球系統的這種變化。地球關鍵帶是地球表層系統中大氣圈、生物圈、土壤圈、巖石圈與水圈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的重要區域。
  • 湖南水文:解密一張防汛「圖」
    水文情勢圖。紅網時刻通訊員 王亮 張霞 夏鑫科 長沙報導連日來,一張特殊的「明星圖」進入公眾的視野,央視新聞客戶端、湖南衛視、紅網、華聲在線、今日頭條等諸多主流媒體爭相轉載,這張「圖」有怎樣的魅力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以下簡稱「湖南水文」)解密這張「圖」。這張圖就是「水文情勢圖」,它作為湖南水文精細服務理念下的圖文產品,具有簡單、形象、高效的特質。在每日全省水情會商會上,湖南水文利用它將當前水文情勢準確及時地呈現給各級防汛部門,同時經由主流媒體、官微以及水情服務平臺轉載,廣大人民群眾便可直觀地了解掌握當前水文情勢。化繁為簡不代表內容空泛。
  • 《水文學原理》、《水文預報》學習心得體會
    結合工作實際,對《水文學原理》和《水文預報》兩門學科進行系統總結。  《水文學原理》課程是研究水在自然界中變化規律的科學,水文工作是為國民經濟建設、防汛抗旱、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環境保護等提供科學依據的重要基礎工作,也是一項傳統的專業性工作;《水文預報》這門課程在防汛、抗旱、水資源開發利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等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經濟效益巨大,應用廣泛,特別是水文單位作為公益性單位有著在水情信息工作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41701031,41301574)、國家水汙染治理重大專項(2012ZX07501-001-03、2012ZX07506-001)等的聯合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高俊峰課題組助理研究員閆人華等,在典型實驗圩區開展長期水文、生態與環境要素監測實驗的基礎上,揭示了平原圩區水循環系統的特徵與演變機制;根據南方圩區特點對WALRUS降雨-徑流模型進行較大改進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無論是2003年「12·23」開縣井噴還是2004年「4·16」天原化工廠氯氣洩漏,固守常規氣象預報就無法滿足搶險現場的需要,因此重慶市氣象局積極開展了現場混合層高度、擴散條件等情況分析,在汙染氣象領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為搶險救災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實踐表明,根據社會需求開展氣象邊緣學科的研究與應用潛力巨大,今年,巫溪巖崩搶險氣象服務正是這一指導思想的深化與推進。
  • 高中地理知識複習:地理河流水文學講解
    河道防洪、水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等提出的新要求在河水熱動態、河流冰情、河水化學和河口水文等方面不斷開拓河流水文學的新領域。現代測量和計算技術,如超聲波測流技術、雷達測雨技術、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武裝了河流水文學,使河流水文學進入了蓬勃發展的現代時期。  學科內容 河流水文學的研究內容可歸納為:①水系特徵和流域特徵。
  • 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黃河源區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在蘭啟動
    9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金會軍研究員主持的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黃河源區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在蘭州啟動。該項目將就「黃河源區氣候、凍土、水資源現狀及變化趨勢如何;如何系統揭示凍土變化過程中冰水相變的產匯流機制;如何科學評估凍土變化對黃河源區水文過程及水資源量及其時空分配的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
  • 中亞地區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湖沼實驗室、「一帶一路」氣候環境變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藍江湖聯合天津大學教授徐海和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博士Sakonvan Chawchai等研究人員,近日在《第四紀科學評論》上發表了題為《中亞地區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及其對中緯西風環流和太陽活動響應》的文章。
  • 三善滘水文站有力推動水文資料整編規範化工作
    水文資料整編、審查是水文行業的基礎工作,也是對水文測驗工作的檢驗。三善滘水文站深入貫徹水利部關於水文資料整編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著力推動水文資料整編規範化,切實做到即時整編、日清月結。三善滘水文站高度重視水文資料整編工作,為提高測站職工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整編業務培訓。同時,為提高工作效率,三善滘水文站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嚴格執行測驗「四隨」制度,對水位、雨量、含氯度等各測驗要素及高程考證資料進行全面細緻檢查,並及時改正完善錯情,做到水文資料整編工作規範化。
  • ...珠江水系 研究發現 珠江出海口 鰣魚 中華鱘 產卵場 赤眼鱒...
    李新輝曾在肇慶的西江段投放一張約1.5米寬的固定網具,專門收集從東塔產卵場等上遊漂流下來的小魚兒,了解魚類資源的變動。在2005年5月28日收集的標本中,記者看到,裡面的小魚兒已經成型,數量也相當多。但是在2008年5月7日,同在該地段收集的標本裡面,全是尚未孵化的受精卵,數量也少了不少。
  • 中國珠江文化歷史:氣候和水文
    河谷平原一般分布於河流中下遊,主要有柳江下遊、黔江平原以及鬱江、潯江平原。珠江流域最重要的平原為西江谷地和珠江三角洲平原。西江谷地平原。右江(百色以下)一鬱江一潯江河段連線,在地質時期隨上升而作相應的沉降,形成西江谷地。
  • 河流植物是水文變化的「天然緩衝器」
    近日,荷蘭、英國和比利時科學家合作在《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共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稱通過生物物理反饋機制和水生植被自組織產生的流量調節,河流植物既可以抵抗洪水,又可以防止乾涸,從而保護了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首席科學家洛瑞塔·考納齊亞稱:「它們為水文變化提供了天然的緩衝器。」
  • 肇慶學子返校,海量圖直擊!
    肇慶學子返校,海量圖直擊!>龍禧小學的學生們佩戴口罩,在家長的陪伴和老師的指引下有序返校。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勇強 攝端州區黃崗小學擴建工程總投資3644.94萬元,新建綜合樓建築面積為4054.57㎡的六層高教學樓一棟,新增課室15間,新增學位675個。學校辦學條件大為改善,並可緩解東邊黃崗端州一路一帶學位緊缺問題。高要區第四小學新增學位1800個高要區第四小學校區落成!
  • 黃河源區氣候水文和植被覆蓋變化及面臨問題的對策建議
    凍土退化可加速高寒山區生態環境的惡化,也能夠改變地表的能量水分收支,對區域水循環和氣候有重要的反饋。目前,針對黃河源區凍土的變化已開展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結論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受觀測條件和現有數據積累的限制、數值模擬的難度及機理機制理解的不全面,目前對黃河源區氣候變化影響下的凍土退化研究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需在未來進行更加充分的監測、分析和驗證。基於黃河源區上述氣候變化特徵,一些綜合評判指數和指標也被用於分析該地區的乾濕變化,得到了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結果。
  • 241名水文青年勇站「C位」戰高洪
    7支突擊隊241名青年隊員遍布大江上下,他們所參與的防汛工作包括洪水預報預警、高洪水文測驗、水位觀測、儀器設備維護、高洪水面清障、水質採樣、後勤保障、公共信息發布等多個方面。長江委水文下遊局防汛突擊隊隊員們在參加滁河搶險結束後乘皮划艇返回。在監利水文站,長江委水文荊江局沙市分局文琦正在開展流量測驗。
  • 考點29 河流水文、水系特徵類問答題
    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徵的描述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徵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