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黃河源區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在蘭啟動

2020-12-02 中國科學院

  9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金會軍研究員主持的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黃河源區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在蘭州啟動。該項目將就「黃河源區氣候、凍土、水資源現狀及變化趨勢如何;如何系統揭示凍土變化過程中冰水相變的產匯流機制;如何科學評估凍土變化對黃河源區水文過程及水資源量及其時空分配的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項目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河海大學、黃委會上遊水文資源學院、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地球科學處、中科院寒旱所等相關專家和負責人組成。

  金會軍介紹說,近年來黃河源區生態環境惡化,主要表現在凍土退化、水土流失、草場退化,水量減少,有的地區不能放牧,出現生態難民。生態環境變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自然因素表現為氣候變化(全球增溫),使得草原乾旱,湖泊河流乾枯萎縮,越來越多的牧民群眾已無法在當地正常放牧;人為因素表現為過度放牧對草場植被破壞,造成天然草場加速退化,出現沙漠化現象。如何保護黃河源區凍土退化、防止水土流失成為科技界比較關注的問題。

  該項目重點研究黃河源區凍土及水資源現狀與變化趨勢;分析研究黃河源區凍土分布格局變化,包括現狀調查,過去50年格局反演以及未來100年趨勢預測,分析凍土格局變化與源區河川徑流的關係規律;另一方面,進行凍土水文過程試驗研究,在不同凍土退化程度的小流域開展凍土水文監測研究,探討凍土退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程度;在扎陵湖南小流域、湯岔瑪研究區和黃河源區三個空間尺度上,進行凍土水文過程監測和同位素示蹤水文試驗研究,觀測地表水與地下水動態變化,研究河湖融區與多年凍土的水熱交換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耦合凍土包氣帶水熱傳輸模型與地下水模型,預測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

  金會軍表示,黃河源區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於自然因素和人類不合理活動的影響,致使原始的景觀和脆弱的生態系統遭受到一定的破壞。出現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量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不僅削弱了天然生態屏障的作用,還會加速凍土退化,降低水源涵養能力,減少徑流量,嚴重製約著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的發展。他建議,要防止黃河源區凍土退化,必須要堅決制止濫挖草原,濫獵野生動物等人為活動,適當壓縮載畜量,減輕草原承受能力,恢復草原生機。牧民定居規劃,促使生態向良性轉化,方可使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

  專家組就該項目的總體研究方案、學術思路及技術途徑等提出了建議和意見。並希望進一步凝練項目目標、加強集成達到預期目標。本項目共設置了4個課題,分別為黃河源區凍土現狀與變化、黃河源區水文氣象要素變化特徵與趨勢、黃河源區凍土產匯流過程試驗研究、黃河源區凍土水文模型研製及應用。

 

金會軍作報告

相關焦點

  • 黃河源區氣候水文和植被覆蓋變化及面臨問題的對策建議
    要實現這一長遠的戰略目標,必須明晰黃河源區近 30—50 年,尤其是進入 21 世紀以來的氣候水文變化特徵,並深入分析和總結源區植被覆蓋變化的特點,從而釐清黃河源區的水文循環規律及機理,最終為有效應對黃河源區及全流域所面臨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和生態惡化等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對策建議,並為有序適應氣候變化提供理論基礎。
  • 氣候變化下長江黃河源區生態惡化之「殤」
    然而,從相關性的密切程度而言,長江源區這3種典型高寒草地生態系統面積變化與氣溫之間的統計相關顯著性水平要高於黃河源區。換句話說,即氣候增暖對高寒草地生態的影響存在區域差異——長江源區要比黃河源區較為強烈。「這種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凍土對氣候變化的高度敏感性。」王根緒解釋道。
  • 太陽黑子活動影響長江黃河源區降水和氣溫變化
    新華網蘭州8月19日電(記者宋常青)國內研究人員在對我國長江黃河源區近50年來的降水和氣溫變化進行分析後發現,這一地區降水和氣溫變化周期同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基本吻合,說明太陽黑子活動對我國長江黃河源區降水和氣溫變化存在影響。
  • 凍土退化是黃河源區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地質原因
    >   中新社鄭州三月二十三日電 (史寶銀)記者今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通過對黃河源區多年凍土退化引起的生態環境地質問題的研究發現
  • 科研人員就黃河源區凍土特徵退化趨勢開展研究
    新華網蘭州2月6日電(記者宋常青)我國科研人員對黃河源區凍土特徵及退化趨勢進行研究發現,這一地區正受到氣候變暖、人類活動等影響的困擾,其中,凍土退化成為促使本區草地退化和生態環境變化進程加快的「加速器」。
  • 黃河母親,您的乳汁還夠嗎?
    12.黃河源年均積雪深度隨時間的變化。圖源:第二次青藏科考隊  與此同時,廣泛分布於黃河源區的多年凍土也在退化。  黃河源凍土活動層厚度不斷增加,  是凍土正在退化的標誌。  黃河源區多年凍土區活動層溫度升高,  是多年凍土退化的根本原因。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變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孕育著黃河、長江、恆河、瀾滄江、印度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亞洲的重要河流,被稱為「亞洲水塔」。其廣泛分布的多年凍土通過獨特的水分運移影響著區域水文和水循環過程。青藏高原現存多年凍土的總面積約為 106 萬平方公裡。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黃河流域氣候及水資源變化現狀及預估
    本文通過分析近半個世紀以來黃河流域氣候水文的變化,揭示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影響的事實,從水資源現狀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所存在的問題,最後給出了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亟待進行研究的基礎科學問題。
  • 我國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來源: 新華網(記者:白瑪央措)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省啟動
    日前,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新華社發(徐柏青 攝)據了解,此次冰川科學考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和「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兩大任務的重要內容。據悉,在黃河源區和瀾滄江源區開展大規模冰川綜合科學考察尚屬首次,填補了三江源冰川科考的多項空白。
  • 科學調查顯示:長江源區多年凍土正在大面積消亡
    新華網西寧2月8日電(錢榮 陳國洲)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於近期完成的「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顯示,長江源區沼澤溼地保護神——多年凍土層正在大面積消亡。專家預測,未來7年青藏高原厚度小於10米的多年凍土將消失。
  • 黃河河源區水文氣象自動化遙測系統開發成功
    新華社鄭州1月28日電(記者林嵬)記者從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黃河河源區水文自動化遙測系統開發獲得成功,該系統實現衛星地面站和網際網路技術一體化運用,在黃河河源區實現了水位、雨(雪)量、氣溫等水文氣象要素的長期、穩定、可靠的採集、傳輸、處理,在國內尚屬首例。    黃河河源區自然環境惡劣,對儀器設備和技術能力要求都極為苛刻。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啟動
    日前,由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持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項目在蘭州正式啟動。這預示著我國將開展系統性的多年凍土本底調查。據悉,地球上多年凍土分布面積約佔陸地面積的24%。中國多年凍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陸地面積的22%,其中90%分布在青藏高原。
  •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吳青柏
    現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天然氣水合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地理學會冰川凍土分會理事、甘肅省地質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遙感協會理事、中國工程地質學會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學術編輯、《冰川凍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天然氣地球科學》等雜誌編委。
  •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黃河流域水循環
    >  本期觀點: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黃河流域的氣候和水文狀況發生了顯著改變,整個流域在過去50年的實測徑流量和天然徑流量均呈減少趨勢,流域的氣候整體呈現暖幹化趨勢。水資源量減少趨勢最近十幾年尤為明顯  「基於實際資料分析,我們發現1961年至2010年黃河流域水文及氣候發生了顯著變化,從總體上看,水資源量呈減少趨勢。最近十幾年,這種減少趨勢尤為明顯。」馬柱國說,黃河流域降水總量普遍減少,同時降水的年內分配也趨於均勻化。
  • 凍土中未凍水成因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高曉清團隊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在線發表題為Modeling the Unfrozen Water Content of Frozen Soil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Effects of Clay Surfaces的研究論文,闡明了表面效應、吸附作用以及雙電層作用在未凍水的形成中的作用和機理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風電場、光伏電站生態氣候效應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風電場、光伏電站生態氣候效應和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啟動會召開 2019-08-06 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血液分子生物學與新型免疫診斷技術」通過驗收
    6月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在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組織召開了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血液分子生物學與新型免疫診斷技術」驗收會科技促進發展局、蘇州醫工所相關負責人以及項目承擔單位的項目(課題)負責人、課題骨幹、項目管理人員等參加驗收會。會議由蘇州醫工所科研處副處長劉廣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