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自動水文氣象浮標布放青海湖(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金泉才 通訊員巨秉中攝影報導 近日,青海省氣象部門成功將SQFB型全自動水文氣象觀測浮標布放投入青海湖使用。該系統是全自動無人值守的遙測浮標系統,將開展青海湖湖面上風速、風向、溫度、溼度、氣壓、太陽輻射等氣象要素和湖水中溫度、鹽度兩個水文參數的自動連續觀測,並把獲取的數據經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傳送到北京衛星氣象中心地面接收站。 圖為投放在青海湖的浮標。
-
雨量水位無線遙測RTU系統
為了服務相關的水文事業,使面廣量大的雨量測驗實現自動測量、自動存儲、並由計算機進行年終資料整編,建立水文資料庫。根據各水文站的實際需要,研製開發了全自動雨量水位遙測RTU系統。實現對氣象信號的無線數據採集、無線傳輸等遠程監控功能。
-
中鹽吉蘭泰公司原鹽生產基地氣象水文觀測實現自動化
近日,中鹽吉蘭泰公司原鹽生產基地——內蒙古吉蘭泰鹽湖小型氣象自動觀測站、鹽湖滷水水位雷達自動觀測站正式投入運行,這標誌著吉蘭泰鹽湖氣象、水位數據實現了實時監測和遠程傳輸。 吉蘭泰鹽湖位於內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吉蘭泰鎮,原鹽儲量近2億噸,年開採量近150萬噸。
-
中國海油首個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投入運行
2月7日,由中國海油工程建設部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統一規劃的首座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在渤海歧口18-1平臺完成安裝調試。經現場測試,監測系統工作穩定,監測數據準確有效,成功實現了系統連接和數據交換。 歧口18-1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氣象參數和水文參數。
-
市場監管總局:3批次水文儀器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
>《降水量觀測儀器 第2部分:翻鬥式雨量傳感器》、GB/T 21978.5-2014《降水量觀測儀器 第5部分:雨量顯示記錄儀》、GB/T27992.3-2016《水深測量儀器 第3部分:超聲波測深儀》、GB/T 27993-2011《水位測量儀器通用技術條件》、GB/T 28418-2012《土壤水分(墒情)監測儀器基本技術條件》、GB/T 30950-2014《閘位計》、SL180-2015《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設備
-
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黃河源區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在蘭啟動
9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金會軍研究員主持的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黃河源區凍土變化的水文效應」在蘭州啟動。該項目將就「黃河源區氣候、凍土、水資源現狀及變化趨勢如何;如何系統揭示凍土變化過程中冰水相變的產匯流機制;如何科學評估凍土變化對黃河源區水文過程及水資源量及其時空分配的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的實際需要,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開始重點研究開發《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經過持續10年的改進和完善,取得了豐碩成果。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關鍵是後面兩個問題,只有水文氣象能夠解答,但目前,針對小流域的水文氣象預報業務並未開展起來,在基礎資料和參數缺乏,技術方法不成熟的情況下,馬上回答這些問題是有相當難度的,而這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多少人需要疏散,壩體會不會自動潰堤,如果潰壩,會潰到什麼程度等問題。我們意識到,這次應急氣象服務所面對的是水文氣象問題。
-
三峽水情遙測系統二期工程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新華社宜昌5月28日電(記者 江時強、吳植)中國三峽總公司27日通過了對三峽水情遙測系統二期工程的驗收。驗收組認為,項目質量優良,系統運行穩定,達到合同要求,正式投入水情測報運行。 三峽水情遙測系統是三峽——葛洲壩梯級水庫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黃河源區氣候水文和植被覆蓋變化及面臨問題的對策建議
要實現這一長遠的戰略目標,必須明晰黃河源區近 30—50 年,尤其是進入 21 世紀以來的氣候水文變化特徵,並深入分析和總結源區植被覆蓋變化的特點,從而釐清黃河源區的水文循環規律及機理,最終為有效應對黃河源區及全流域所面臨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和生態惡化等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對策建議,並為有序適應氣候變化提供理論基礎。
-
環渤海灣海洋水文氣象環境監測系統組網正式運行
◎文明徵/文隨著東營港潮汐、風速風向自動化量測系統的安裝完成,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建設的環渤海灣海洋水文氣象環境監測系統組網近日正式投入運行,進一步提升了該中心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和監測能力。
-
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報導 9月9日,由貴州省氣象服務中心承擔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項目「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通過評審。該項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氣象、水文、地理信息等多源異構數據,研發了一體化的烏江流域精細化水文氣象服務平臺,建立了較完整的烏江流域水文氣象服務體系。
-
南沙區水文遙測系統高程基準點校準及外江堤圍(含穿堤建築物)複測...
廣州谷德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受廣州市南沙區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辦公室的委託,於2018 年07月30 日就南沙區水文遙測系統高程基準點校準及外江堤圍(含穿堤建築物)複測項目、低空航攝正射影像項目(440115-201807-108126-0003)採用公開招標進行採購。
-
數字黃河工程建設今後五年目標確定
通過「十一五」期間的不斷努力,初步實現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的信息化。 圍繞上述目標,今後5年「數字黃河」工程建設和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13個方面:一是初步構建「數字黃河」工程數學模型體系,基本完成6大模型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二是進一步完善水文、水質和工情險情監測網站;三是基本建成全河和西北相關地區有關部門的高速信息通道;四是基本建設完成黃河流域空間信息資料庫;五是建設完善的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六是完成小花間暴雨洪水預警預報系統、黃河下遊四庫聯調系統
-
監測氣象水文多手段 帕運帆賽水文氣象預報精準
本報訊 帕運帆賽期間,我市加強了賽場海洋水文、水質檢測和氣象預報系統,向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及時提供了賽場水文氣象預報,為確保帕運帆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帕運帆賽期間,在奧帆賽場和周邊建設的浮標站、自動氣象站、梯度風觀測塔等觀測設施繼續投入運行,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此外,市氣象局奧帆賽現場氣象服務專家原班人馬也再次進駐奧帆中心,憑藉著豐富的經驗為帕運帆賽提供全方位、更加精細的預報服務和形式、內容更加豐富的服務產品。按照奧帆賽模式提供氣象保障,現場工作組每天3次向賽事組委會提供5個浮標站逐時天氣預報和未來3天天氣展望。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水文氣象保障
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該海洋觀測站是中國最南端的海洋氣象觀測站,也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海洋氣象觀測站。主要任務是觀測風向、風速、氣溫、溼度、蒸發、日照、雲量、雷暴、能見度、降雨量和水溫、潮位、波浪、海水鹽度、海發光等近20個項目的南海海區水文氣象要素,參與國際間的資料交換,為過往船隻提供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等。27年來,通過國家海洋局和海軍等單位的共同建設,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觀測設備不斷升級換代。
-
湖北:共享氣象水文資料 共繪一張藍圖
剛剛投入業務運行的「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為夏金精準捕捉這場降水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能夠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預警和預報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夏金說。湖北氣象水文雨量一張圖分析系統。 從「一張圖」中受益的,還有水利部門。
-
黃河水文正式啟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本站訊 2020年1月1日零時,黃河流域黃河水利委員會所屬水文、水位站正式啟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開展測驗、整編及水情報汛工作。 統一高程系統對黃河流域防洪減災、水資源調度、規劃設計、水文監測和流域綜合治理有著重要基礎性作用。
-
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的研製
摘要:針對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需要,以高性能單片執C8051F120為核心研製了一種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關鍵詞:海洋水文氣象;數據採集器;C8051F120;軟體設計 海洋數據採集器的基本任務是獲取氣溫、氣壓、潮位、水溫、波浪、海流等海洋要素信息,是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設備。
-
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河海大學教授給無人區「死亡谷」裝上水文氣象...
這些水文氣象數據都是位於3000公裡外的柴達木盆地那稜格勒河水文氣象監測站的實時記錄。」 2018年7月,譚紅兵團隊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高寒內陸盆地水循環全過程高效利用與生態保護技術」中的第一課題——「高寒山-盆系統水循環過程與水資源精準評價」研究任務。這項科研重任把他們引到那稜格勒河。可是,由於「那河」長期缺乏直接的水文觀測資料,導致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評價十分困難,創建水文氣象監測站勢在必行,且上下遊都建才能獲得完整的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