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2018-12-26 15孫自法 攝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已應用於中外研究機構 中新網蘇州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簡稱「超分辨光學顯微鏡」)12月26日在蘇州通過驗收
-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11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驗收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學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副省長何權出席會議。驗收會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
-
我國核聚變實驗先進診斷技術通過驗收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了解到,近日,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穩態託卡馬克等離子體的先進診斷技術」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專家指出,這些診斷技術將有利於提升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的物理實驗研究水平。據介紹,診斷技術與設備是指在科學實驗中獲取各種重要實驗參數的技術和設備系統。
-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驗收會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驗收會聽取了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天津工生所」)籌建工作匯報,以及前期完成的專項驗收情況匯報;審議通過了天津工生所驗收意見,宣布了第一屆所領導班子,表彰了在籌建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白春禮為天津工生所頒發了事業單位法人證書。苟利軍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對天津工生所圓滿完成籌建任務、順利通過驗收表示祝賀。
-
自動化所973項目「多模態分子影像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在結題驗收中...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院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捷主持的973項目「多模態分子影像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順利通過,被評為「優秀」。 此前,科技部組織召開了973項目結題驗收會議,專家組聽取了田捷的匯報答辯之後,對該項目研究計劃完成情況、項目實施效果、研究成果的水平與創新性、首席科學家作用、研究隊伍創新能力、優秀人才培養情況,以及項目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
-
「973計劃」蛋白質研究項目2019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公布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科技部關於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9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組織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的1個項目、2015年立項的151個項目的結題驗收。
-
免疫診斷——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免疫學檢驗是依據抗原與抗體特異性反應原理,藉助於各種敏感的標記、示蹤(放射性核素、螢光素、酶、鑭系元素、發光物質、膠體金等)技術,特異地對患者體液中的免疫分子、微生物成分以及生物化學成分進行分析,通過檢測各種生理和病理的免疫學指標,進行疾病的診斷、療效的評估和預後判斷。
-
國內分子診斷主要技術與市場現狀
分子診斷是指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病原體或人體內生物大分子的存在、結構、表達水平變化等而做出診斷的技術。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行業的重要細分領域,也是體外診斷行業中技術要求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的重要組成部分。
-
旌準醫療:專注分子診斷,聚焦血液腫瘤精準診斷,賦能各級血液科平臺...
這是分子病理學研究員葉鋒在做臨床研究時忍不住發出的感嘆。血液腫瘤類型紛繁複雜,淋巴瘤、白血病等幾十種血液腫瘤的病理診斷都不輕鬆,「不像乳腺癌、甲狀腺癌等實體瘤有專門對應的乳腺科、甲狀腺科,醫生只需要將患者的腫瘤組織手術取出來後,統一拿到病理科進行診斷即可;血液腫瘤卻是經由血液科初步臨床診療後,送到血液科自己的實驗室進行分子病理檢測與診斷。」葉鋒介紹道。
-
「高注量率同步輻射X射線計量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基金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整合而成,是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
-
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揭牌
2月25日,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舉行。上海巴斯德所健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朱正紅對重點實驗室的揭牌表示祝賀。他表示,中科院、上海市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共建上海巴斯德所是中法合作的一個獨特的機制,希望上海巴斯德所成為國內,甚至國際上一流的病毒研究所。
-
非培養的新型診斷技術迅速發展,如何順應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
感染性疾病的POCT始於免疫層析法,目前最常用的是側流免疫層析法(LFIA)。 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技術可以滿足POCT速度快、成本低、易於操作的要求,成為POCT另一大主流方法。POCT還可提高經濟不發達地區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能力。
-
300多名專家共聚大觀園 眾議現代免疫診斷方法
12月5日~9日在北京大觀園酒店舉行的2007全國現代免疫診斷方法暨高通量檢測技術臨床研究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21個省的共計300餘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就目前我國現代免疫診斷方法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
木質素包裹型緩釋肥料生產技術中試與示範項目通過驗收
12月11日,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基金項目驗收會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科院農業科技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翟金良主持,驗收小組由來自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中科院科技發展促進局、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中科院過程工程所、中國林業大學、北京中銘洲會計師事務所的7位專家組成。
-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2018-11-30 武漢病毒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科院副院長、武漢P4實驗室建設項目驗收委員會主任張濤出席驗收會並講話,中科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宜瑜,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金寧一,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葉朝輝等18位專家及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國際合作局等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議由中科院條財局局長鄭曉年主持。
-
理工醫跨界融合協同攻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聚焦肝膽胰腫瘤早期診斷
由於肝膽胰腫瘤的發生原因及侵襲轉移過程涉及分子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和多體相互作用,其複雜性使得現有技術難以做到早期準確診斷,患者預後和耐藥問題更是幾十年來國內外團隊無法攻克的難題。立足中國科大、中科院相關研究所理工技術優勢與中國科大附一院的臨床優勢,「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分析」重點專項旨在通過醫學、化學、物理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依託多個國家及省部院級研究平臺,基於臨床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需求,發展原創性診斷和治療技術,重點探索新材料及其在循環腫瘤細胞(CTCs)的分離富集技術方面的應用,利用高分辨臨床磁共振技術進行單細胞磁共振探測與成像及活細胞膜上單個藥物受體動態結構測量
-
科技部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等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 附清單
「 合成生物學 」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合成生物學以工程化設計理念,對生物體進行有目標的設計、改造乃至重新合成。2.1 功能性免疫分子的定向改造與人工合成研究內容:以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的免疫防治為目標,開展功能性免疫分子人工合成的設計原則和技術體系研究;發展快速模塊化設計和改造優化新方法;開發基於體外蛋白合成系統的人工免疫分子篩選技術;研究免疫分子表達鑑定的高通量方法和技術體系;自主研發人工合成免疫分子及相應的新技術和新平臺;提高我國在原創性人工免疫分子設計方面的技術能力
-
...專項「新型CZT半導體X射線和γ射線探測器研製」項目通過綜合驗收
西工大新聞網4月19日電(於暉 肖鼎新)科技部評估中心於2017年4月14日在北京組織了由我校主持完成的首批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新型CZT半導體X射線和γ射線探測器研製」項目綜合驗收評審會。以中國工程院潘自強院士為驗收專家組組長的13名評審專家對項目進行了嚴格審查,最終以97.4分順利通過了項目綜合驗收。 該項目於2011年立項實施,是我校首個、國家首批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
-
國產新型「手持式QPCR分析系統」通過海關總署項目驗收
近日「手持全自動封閉式核酸QPCR分析系統」 CarryOn P1000Q,順利通過海關總署科技司組織的項目驗收。該設備是國內自主研發的新型現場化快速核酸檢測設備,可40分鐘完成新冠病毒的現場自動化核酸檢測。
-
J Mol Med:新型血液檢測手段提前診斷1型糖尿病
,同時研究者還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簡單血液檢測手段,該技術可以在患者症狀並未發生之前就可以對患者機體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檢測。研究者Mathieu Latreille說道,如果我們可以鑑別並且早日治療患者,那麼我們或許就可以幫助其避免二次併發症的發生,最終或將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當前醫生們對1型糖尿病的診斷依賴於患者所出現的症狀,即口渴、體重減輕、視力模糊等,但當機體免疫系統錯誤地將胰腺細胞視為病原體進行攻擊時,患者機體的損傷實際上早已經開始了,機體免疫系統會攻擊並且破壞胰島細胞,引發胰腺失去產生胰島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