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2月8日電(錢榮 陳國洲)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於近期完成的「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顯示,長江源區沼澤溼地保護神——多年凍土層正在大面積消亡。專家預測,未來7年青藏高原厚度小於10米的多年凍土將消失。
多年凍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內,地溫持續兩年以上處於零攝氏度以下的土層。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層的存在不僅可以提高地表土層溼度,利於植被、沼澤溼地發育,抑制荒漠化,還是控制區域水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勘察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辛元紅說,近年來,長江源區多年凍土層出現大面積上限下移、厚度減薄、平面分布面積萎縮、島狀凍土消失等退化現象。除長江源區外,黃河源區的凍土面積也在消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氣象站凍土觀測資料顯示,自1980年以來,季節性凍土最大凍結深度由原來的3.2米,漸變為目前的2.8米,凍土凍結深度明顯變小,凍結期縮短。
據分析,凍土大面積消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是兩大主要原因。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持續的全球性氣溫上升導致的凍土退化已得到大量觀測資料證實,如青海高原南北界早已出現了片狀凍土退化、島狀凍土消失現象。
辛元紅說,由於凍土退化,使地表植物可利用水分大為減少,導致短根系植物枯死,生物多樣性種群變異,植物退化,荒漠化趨勢增強,可利用草地面積減少等生態環境地質問題。此外,還可能引發融凍泥流等地質災害,威脅青藏鐵路、公路以及沿線居民的安全。
責編: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