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凍土融化或致俄羅斯發電廠柴油罐坍塌!這可怎麼辦?

2020-12-02 騰訊網

◎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據媒體報導,多年凍土融化導致俄羅斯諾裡爾斯克市一家發電廠的柴油罐坍塌,21000噸柴油洩露到地面和水中,造成大面積汙染,出現巨大生態災難,該市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凍土融化和地面建築有無關係?凍土層融化會對凍土層上建造的建築造成什麼威脅?有沒有什麼辦法避免凍土層融化對建築帶來的影響?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多年凍土區是個大致範圍

「凍土,顧名思義,就是溫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巖石或土。」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通華說,凍土按其生存時間細分,可分為短時凍土、季節凍土和多年凍土3種主要類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短時凍土是指凍結時間在數小時至半個月的巖土層;季節凍土是指凍結時間在半個月至數月的巖土層;多年凍土是指凍結時間在數年至數萬年的巖土層。

「實際上,人們常說的永久凍土表達不科學,科學的名詞只能是多年凍土。」吳通華告訴記者,對多年凍土,國際上公認的科學定義是:溫度在0℃或低於0℃,且至少連續凍結兩年的巖土層。此外,在有些情況下,比如鹽分含量很高的海底、海岸帶、鹽湖周邊地區,土壤溫度低於0℃,但沒有結冰凍結,也屬於多年凍土。

由於埋藏在地下,多年凍土區一般按照年平均氣溫來劃分。連續多年凍土區是指區域內95%的地方都有多年凍土存在的區域,大致年平均氣溫為-6℃—-8℃;不連續多年凍土區是指多年凍土佔區域總面積的50%—90%,大致年平均氣溫在-1℃—-4℃;此外還有多年凍土佔區域總面積50%以下的島狀多年凍土區。

「多年凍土區是個大致的範圍,並不是指實際多年凍土的存在範圍。」吳通華以青藏高原為例介紹,一般認為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面積是148萬平方公裡,實際上目前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高原多年凍土面積約為106萬平方公裡,相差的42萬平方公裡是多年凍土區內部的融區。目前最新的研究認為,北半球陸地多年凍土區面積約為2100萬平方公裡。

多年凍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實際上,赤道附近吉力馬札羅山、南美的安第斯山和南極地區也有一些多年凍土分布,只是這些地區的多年凍土面積較小。除了這些陸地多年凍土之外,北冰洋的大陸架下面還有大量的海底多年凍土,估算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公裡,其最大的厚度可達100米。北極海底多年凍土是在末次盛冰期形成的,後來隨著海水上升被淹沒,從而變成海底多年凍土。

凍土融化會引發建築工程病害

「由於多年凍土面積巨大,要對其開展大面積保護並不現實,因此只能針對具體建築物和線性工程(如公路、鐵路和輸油管線等)採取不同的措施。」吳通華舉例說,多年凍土區內的美國阿拉斯加、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很多地區有著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應地建設了大量工程設施。

多年凍土層一般很厚,建築的地基很難穿透,大部分只能直接建立在多年凍土上。多年凍土融化會引起工程病害,導致房屋倒塌、路基和橋梁破壞。在北極圈內,由於氣候變暖加速,多年凍土區的工程病害程度加重,增加了這些工程運行和維護成本。

比如,受凍土融化的影響,西伯利亞的一段鐵路鐵軌已經扭曲變形。火車如果行駛在這樣的鐵軌上,極有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事故。

「目前還沒看到俄羅斯諾裡爾斯克市發電廠柴油罐坍塌的事故報告,不能簡單將事故與多年凍土融化掛鈎。」但吳通華說,可以肯定的是,人類活動加快了多年凍土融化過程。

有沒有什麼辦法儘量減小凍土層融化給建築帶來的影響?

吳通華提到了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青藏鐵路修建時面臨三大難題:跨越500多公裡多年凍土區、高寒缺氧的環境和脆弱的生態,其中最難解決的是凍土問題。

上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專家就開始研究高原凍土問題,幾代人經過努力,通過3種方法終於解決了這個世界性的難題。

第一種是採用片石通風路基。在路基的底部鋪設1.5米左右的塊石層,冬天冷風從石塊間帶走熱量,夏天石塊為路基遮擋太陽輻射,同時利用高原原有的低溫和強風降低凍土溫度。第二種方法是採用熱棒。青藏鐵路沿線,路基兩旁有兩排碗口粗細,高約2米的鐵棒,整個棒體是中空的,內部灌有液氨,當土壤溫度較高時,液態氨受熱氣化上升到頂部,遇冷後液化釋放出熱量,然後又流回到底部,如此循環往復,降低凍土溫度。第三種方法是以橋代路。面對地質情況更加惡劣的凍土、河流、沼澤等,可以將橋梁樁基深入地下的多年凍土層,以保持線路穩定。

「從目前監測情況來看,青藏鐵路運行十幾年來,路基保持得不錯,這也證明我們的方法是有效的。」吳通華說。

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靠譜

近年來的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的星球正在變暖,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此前發表於《科學報告》的一項研究稱,如果將馬、野牛和馴鹿等大型哺乳動物放到北極,它們可能會減緩凍土融化的速度,並在2100年之前恢復其中的80%。

科學家進行了一個實驗:將100隻大型食草動物放牧到一塊北極苔原上,讓它們踩踏積雪,從而達到冷卻土壤的目的。而這個方法似乎是有效的,在1平方公裡的面積內,食草動物平均將積雪高度降低了一半,從而使土壤暴露於上層較冷的空氣中,讓多年凍土重新凍結。

不過阿拉斯加大學國際北極研究中心的氣候專家裡克·託曼對此想法表示懷疑:「用馬、野牛和馴鹿覆蓋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它們排放的溫室氣體先不說,那裡有那麼多資源去養活如此高密度的食草動物嗎?更別說夏季,它們會破壞苔蘚層了。」

「站在科學的角度,我非常認同克·託曼的說法。」吳通華說,儘管大多數人對多年凍土並不熟悉,但在氣候加速變暖的情況下,多年凍土退化與人類活動關係密切。地球自形成以來,環境就一直在變化。同樣,人類自出現以來,也在不斷地影響環境。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雖然多年凍土退化後,人類也可以繼續生存,但如今的現實情況是,氣候變暖和多年凍土的退化大大超過了正常情況下的速度,人類可能會因此面臨重大挑戰。目前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需要加強相關的基礎研究,加深對未來多年凍土變化及其環境效應的認識,從而為人類適應其變化爭取更多時間,並提出更有效的應對方案和可持續發展路徑。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可軒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永久凍土融化,21000噸柴油狂瀉,俄羅斯遭遇巨大生態災難!
    全球氣候暖化愈演愈烈,首當其衝的是南北極冰蓋和北極圈永久凍土融化,地球正在發生著我們感覺緩慢,但在地球歷史上卻可能是最為激烈的巨變。北極苔原地帶的永久凍土融化,繼釋放二氧化碳、甲烷和古病毒細菌後,又開始對人類社會進行直接打擊了。來自俄羅斯諾裡爾斯克市的消息稱,永久凍土的融化導致一家發電廠的柴油罐坍塌,21000噸柴油洩露到地面和水中,造成大面積的汙染,出現巨大生態災難,該市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原因是北極永久凍土融化?
    據最新消息,俄羅斯一家工業發電廠的2.2萬噸石油產品洩漏到北極圈的一條河流中。據初步估計,該地區受到汙染後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復甦。這是人類太空衛星從太空拍攝的北極圈漏油的圖像,拍攝到了5月31日和6月1日在Ambarnaya河上行駛的石油。這是一張從北極圈漏油的太空拍攝的照片,兩顆歐洲衛星在北極圈發現了災難性的漏油。這次漏油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 永久凍土融化危害來了!60公裡長河染成棕色,2萬噸柴油漂在水面
    事實上,比南北冰川融化程度更嚴重的是全球永久凍土,已經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要知道全球有數千萬人居住在凍土之上,數不清建築建在永久凍土之中,房屋,公路,鐵路,還有製造工廠,所以,永久凍土融化不光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釋放大量水,還會帶來自然災害,比如房屋垮塌,破壞公路和鐵路等。就在最近,北極凍土融化再次帶來了另一種危害,導致俄羅斯克的鎳首都諾裡爾斯克進入了緊急狀態。
  • 研究顯示:北極輕微變暖或引發永久凍土突然融化
    據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10月20日報導,根據一項基於古代氣候變暖事件的新研究,北極地區出現的幾度變暖可能會導致佔俄羅斯陸地面積三分之二的永久凍土突然融化,並引發隨後的氣候變化反饋循環。報導稱,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該地區過去2.7萬年中最大規模的氣候變暖事件中有3次都伴隨著永久凍土的迅速融化和坍塌。
  • 為什麼多年凍土是工程最大難關?
    為什麼多年凍土是工程最大難關?(青藏鐵路難題「六問」—2)  凍土是指溫度在0℃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巖土和土壤,可分為短期凍土、季節性凍土和多年凍土。在我國,多年凍土達215萬平方公裡,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的一片凍土區。凍土對溫度極為敏感,對鐵路的修建有非常大的影響。
  • 俄羅斯嚴重漏油事故系因永久凍土融化造成地面塌陷
    6月2日,在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諾裡爾斯克市附近,工作人員清理柴油洩漏事故現場。 新華社 圖有俄羅斯官員表示,近日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諾裡爾斯克市發生的柴油洩漏事故,或是因永久凍土融化造成的。據《莫斯科時報》6月5日報導,俄羅斯前生態部副部長謝爾蓋•沙克馬託夫(Sergei Shakhmatov)4日視察漏油現場後在電話中對該報表示: 「當然,我們仍需要進行全面檢查,我也要求外國調查人員介入,但似乎是永久凍土融化造成了這場悲劇」。
  • 60公裡長河染成紅棕色,2萬噸柴油漂在水面,永久凍土危害來了
    數不清建築建在永久凍土之中,房屋,公路,鐵路,還有製造工廠,所以,永久凍土融化不光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釋放大量水,還會帶來自然災害,比如房屋垮塌,破壞公路和鐵路等。就在最近,北極凍土融化再次帶來了另一種危害,導致俄羅斯克的鎳首都諾裡爾斯克進入了緊急狀態。
  • 永凍土裡3.2萬年前的種子開花,但這讓人恐慌
    不過最近,隨著俄羅斯凍土進一步融化,科學家決定重新研究古植物的DNA,以及調查凍土環境,解開這個謎。聽起來是個很酷的研究,但在社交媒體上這則卻引發了一些恐慌。「每個月我們都準備好迎接世界末日。這裡面其中一種花可能是西伯利亞會跑的食肉鬱金香。」「它們會在你路過時,往你臉上噴上一層薄霧,讓你3分鐘後窒息而死。這部電影就要發生了。」
  • 極地冰川加速融化 專家:或致數十萬年前凍土中病毒復甦
    來源:海外網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海外網2月10日電近日有科學家表示,隨著極地冰川加速融化,數十萬年前凍土中存在的古老細菌和病毒或將重現。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援引一項尚未發表的新調查報告稱,全球氣溫上升使極地冰冠的消融速度越來越快,科學家們警告,這或將導致數十萬年前土壤中存在的病毒和細菌從永久凍土層中再度復甦。該研究目前正處在預刊階段,專家小組尚未審查證實研究結果。
  • 北極圈融化與致命細菌的復活對世界的影響
    不久後俄羅斯官方確認了致其死亡的元兇——致命傳染病-炭疽。大部分永凍層都在這裡,在北半球北極區附近,由於永凍層從不融化就像廚房裡冰箱的冷凍室一樣,這裡的動植物死亡後,實際上它們並未腐爛,而是被封存在凍土中,就像是時間膠囊,這樣已經持續幾千年了。
  • 永凍土裡3.2萬年前的種子開花,但這讓人恐慌
    不過最近,隨著俄羅斯凍土進一步融化,科學家決定重新研究古植物的DNA,以及調查凍土環境,解開這個謎。聽起來是個很酷的研究,但在社交媒體上這則卻引發了一些恐慌。「每個月我們都準備好迎接世界末日。這裡面其中一種花可能是西伯利亞會跑的食肉鬱金香。」「它們會在你路過時,往你臉上噴上一層薄霧,讓你3分鐘後窒息而死。這部電影就要發生了。」
  • 北極凍土融化將使全球經濟付出巨額代價
    加拿大西北部一座山上的凍土坍塌。 通常,凍土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有機物,只要土壤仍然保持冰凍狀態,一切都相安無事。但由於北極持續逐年升溫,越來越多的凍土開始融化,儲存的碳釋放到大氣層中,這其中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且前者排放量居多。 研究人員利用兩種模型,評估了2200年凍土排放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其中一種模型用來預測凍土融化產生的排放,而另一種模型則計算升溫結果和全球氣候影響。
  • 如果永久凍土都融化,會釋放大量史前病毒,影響人類未來的命運
    在人類還沒有想出有效應對氣候變暖問題的方案之前,這一氣候問題一直都會影響地球的生態系統。雖然氣候變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其所造成的一些影響我們無法迴避,例如導致冰川融化和永久凍土的融化。前者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將沿海低洼的地區給淹沒,同時也會進一步影響全球的氣候。
  • 永久凍土融化將導致史前病毒甦醒,或帶來毀滅性後果
    加拿大北部道路和橋梁的結構性破壞,或者阿拉斯加管道的坍塌,可能都預示著更大的災難即將來臨。 如果你認為冰山融化僅僅導致海平面上升,那你可能太低估冰川融化的後果了。 在融化冰川的背後是永久凍土融化的問題,這可能才會給人類帶來真正最大的麻煩。
  • 北極正加速融化,致命史前古病毒恐激活釋放,或引發病毒大流行!
    過去兩周,一場巨大的熱浪襲擊了西伯利亞,導致北極圈最冷的城市之一韋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38攝氏度,這是北極圈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震驚了世界各國的氣象學家。與此同時,西伯利亞的森林野火仍在熊熊燃燒,諾裡爾斯克市一個巨大的柴油罐也因凍土融化而倒塌,將21000噸柴油洩露到土壤和河流中,造成巨大的生態災難,該市不得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氣候學家們正在思考這些極端現象是否預示著北極令人震驚的超級高溫新時代的來臨之際,地球仍然在新冠肺炎病毒的大流行中苦苦掙扎,北極圈大國俄羅斯平均每天要新增6000多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