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10月20日報導,根據一項基於古代氣候變暖事件的新研究,北極地區出現的幾度變暖可能會導致佔俄羅斯陸地面積三分之二的永久凍土突然融化,並引發隨後的氣候變化反饋循環。
報導稱,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該地區過去2.7萬年中最大規模的氣候變暖事件中有3次都伴隨著永久凍土的迅速融化和坍塌。這一發現是基於俄羅斯、瑞典和美國科學家2014年對從東西伯利亞的北冰洋海底取回的8米沉澱物的分析。
「這表明,只要幾度的北極變暖就足以突然激發大規模的永久凍土解凍,」研究報告的作者寫道。
他們還說,氣候變暖就像「一個敏感的觸發點,會引發類似於臨界點的永久凍土氣候變化反饋」。
科學家一直認為,氣候變化可能引發反饋環,永久凍土融化會向大氣中釋放出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從而進一步加快全球變暖和永久凍土融化。
報告的第一作者揚尼克·馬滕斯對Inside Climate News網站說:「我們的研究確實表明,永久凍土的突然解凍代表了氣候系統體系的一個轉折點。」他還說,這個轉折點何時到來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的一份報告說,從現在起到2100年,俄羅斯永久凍土的融化速度預計會加快。
該報告預測,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增加,到2100年,70%的地表永久凍土可能融化,從而使世界的「永久凍土邊界」日益北移。
俄羅斯65%以上的土地位於地球冰凍的低溫圈。該國是世界第四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這項最新研究的作者之一儒裡昂·古斯塔夫松強調,永久凍土解凍和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都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危險的臨界值」。(編譯/王笛青)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