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種凍土都穿越,青藏線堪稱凍土工程博物館(組圖)
具有「高原缺氧、低溫低壓、多年凍土、生態脆弱、日溫差大、紫外線強、風沙大、雨雪和雷擊頻繁」等特殊環境。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沒有運行在如此環境下的旅客列車,沒有經驗可以借鑑。 青藏高原旅客列車的設計製造任務由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四方·龐巴迪·鮑爾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承擔,科技人員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關,實現了青藏高原旅客列車供氧、適應高原特殊環境的電氣系統和設備設施等多項技術創新。
-
天山多年凍土迅速退化
據新華社電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天山烏魯木齊河源區多年凍土迅速退化,下限深度減少了7.7米。 科研人員對1991年以來河源區海拔3500米左右的氣溫、降水、地溫觀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河源區的多年凍土活動層呈逐漸增厚趨勢,最大活動層厚度出現在2007年,達到1.60米,較1992年增加了0.35米。 研究還發現,當地年平均地溫上升明顯,由1993年的-1.6攝氏度上升到2008年的-1.0攝氏度。
-
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加劇
新華網蘭州3月26日電 (記者 宋常青)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加劇,呈現出快速、顯著和規模大的特點,總面積減少幅度約35%。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禹金會軍等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凍土區近幾十年來凍土退化顯著,尤其是大興安嶺區最為明顯,主要表現為:多年凍土上限下降,溫度升高,厚度減薄,融區擴大;多年凍土島消失及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等幾個方面。
-
青藏公路多年凍土科研團隊
然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是人跡罕至的世界屋脊,桀驁難馴的高原凍土頑固地阻擋著公路人將等級路修到雪域高原的步伐。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簡稱中交一公院)三代凍土科研工作者,在生命禁區攻克高海拔低緯度多年凍土區修築公路工程的世界級難題,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中的多人長期飽受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折磨,甚至有人長眠高原。
-
中外專家把脈凍土高速工程技術難題
8月1日,我國首條凍土高速公路——青海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簡稱共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多年積累的研究成果得到實踐驗證。但凍土公路技術研究並沒有告一段落,8月10日到14日,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交一公院)主辦的「青藏高速公路建設技術諮詢會」和「多年凍土高速公路建設技術國際高層論壇」在西安召開,國內多名院士和行業專家以及國際凍土工程界的權威人士,匯聚一堂,圍繞凍土高速公路建設技術的難點及其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
-
科學調查顯示:長江源區多年凍土正在大面積消亡
新華網西寧2月8日電(錢榮 陳國洲)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於近期完成的「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顯示,長江源區沼澤溼地保護神——多年凍土層正在大面積消亡。專家預測,未來7年青藏高原厚度小於10米的多年凍土將消失。
-
寒旱所專家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加劇
近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金會軍研究員等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凍土區因受氣候變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凍土退化顯著,尤其以大興安嶺區多年凍土退化最為顯著,主要表現為多年凍土上限下降,溫度升高,厚度減薄,融區擴大;多年凍土島消失及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等幾個方面。
-
多年凍土融化或致俄羅斯發電廠柴油罐坍塌!這可怎麼辦?
;季節凍土是指凍結時間在半個月至數月的巖土層;多年凍土是指凍結時間在數年至數萬年的巖土層。 由於埋藏在地下,多年凍土區一般按照年平均氣溫來劃分。連續多年凍土區是指區域內95%的地方都有多年凍土存在的區域,大致年平均氣溫為-6℃—-8℃;不連續多年凍土區是指多年凍土佔區域總面積的50%—90%,大致年平均氣溫在-1℃—-4℃;此外還有多年凍土佔區域總面積50%以下的島狀多年凍土區。
-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吳青柏
向專家介紹地質雷達在凍土工程勘測中的應用 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青藏高原凍土工程與環境、凍土與全球變化和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先後承擔國家基金委項目、交通部、鐵道部科技規劃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等,主要代表性工作: 1.通過鑽探、坑探、地質雷達及踏勘綜合方法,系統地開展了青藏公路550km多年凍土區瀝青路面下多年凍土特徵調查,揭示了瀝青路面下多年凍土上限連續分布和變化特徵、路基下部凍土類型和分布特徵,摸清了路基下部融化夾層、融化盤偏移、存在大量地下水等影響路基穩定性的特徵,形成了多年凍土區公路工程地質勘測的一整套完善的技術和方法
-
科研人員查明馬銜山多年凍土「活化石」存在原因
新華網蘭州12月4日電(記者宋常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了解到,這個所的研究人員對馬銜山進行的一項調查,初步確定了馬銜山多年凍土殘存的主要原因。據介紹,馬銜山是目前我國黃土高原地區唯一證實有多年凍土發育的山脈,殘存的多年凍土被譽為黃土高原地區多年凍土的「活化石」。
-
新聞資料: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知多少?(圖)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孫自法)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被認為是青藏鐵路建設無法迴避的三大難題,而多年凍土又居三者之冠。那麼,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分布情況如何?在這六百三十二公裡凍土區當中,年均地溫高於零下一攝氏度的多年凍土區二百七十五公裡,高含冰量多年凍土區二百二十一公裡,兩者重疊路段約一百三十四公裡。 國家批准的青藏鐵路工程建設工期為六年。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為:由北向南、逐步推進,分段建設、分段鋪軌。
-
青藏鐵路凍土工程問題將會及時解決
新華網蘭州8月9日電 中國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說,鐵道部將及時採取措施整治青藏鐵路個別凍土路基工點出現的變形問題。 孫永福7日在給於此間舉行的亞洲國際多年凍土會議的賀信中說:「對於大氣升溫和列車重複荷載影響青藏鐵路凍土工程的問題,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研究。」 他說:「我們已經建立了凍土工程長期觀測系統,會及時解決出現的新問題。」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熱退化研究獲新進展
全球變暖帶來的多年凍土熱退化對寒區工程設計、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有重要影響。局部觀測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嚴重退化。
-
長江源區多年凍土大面積消亡
據新華社西寧2月8日電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於近期完成的「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顯示,長江源區沼澤溼地保護神——多年凍土層正在大面積消亡。專家預測,未來7年青藏高原厚度小於10米的多年凍土將消失。 多年凍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內,地溫持續兩年以上處於零攝氏度以下的土層。
-
青藏鐵路凍土區工程的設計思想實現「三大轉變」
新華社蘭州6月14日電(陳俊、王魯林)能否把青藏鐵路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鐵路,首先要看凍土區工程的效果。中國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的科技人員在攻克青藏鐵路凍土難關中,就像醫生給病人治病一樣,既做「CT」,又做「皮試」。 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冉理說:「要把青藏鐵路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鐵路,就必須實現凍土區工程設計理念的創新。」
-
——記中科院寒旱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
鳥兒展翅高飛,直上雲霄/廣闊的天空有鳥兒的夢想……研究凍土的科學家們愛上了凍土/有凍土的地方就會有凍土團隊的夢想……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在北京揭曉,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成為我省首個問鼎這一獎項的創新團隊。
-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所謂凍土是指零攝氏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在凍土區修築工程構築物面臨冬季凍脹和夏季融沉兩大難題,青藏鐵路和青藏交直流電力聯網工程途經區域屬青藏高原凍土區。 青藏鐵路公司監測數據顯示,通車11年來,青藏鐵路98.5%的凍土路基觀測斷面變形符合「年沉降速率不大於5釐米」的要求,處於設計允許的可控制範圍內,且沉降變化有所緩和。
-
青藏鐵路通車10周年:中國如何攻克凍土鐵路工程難題
而多年凍土活動層的寒、暖交替,以及凍土層的溫度變化會影響工程的正常開展。而路基修築後,必然改變地表面的水熱交換條件,並引起基底土層壓縮等一系列變化,加上修建路基時有可能改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逕流條件,當排水措施不當時會產生路堤過水和堤側積水現象,其後果往往是由於水體的熱作用,使地下冰融化,路基下沉甚至發生突陷。
-
凍土地帶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學術研討會在哈市召開
「氣候變化背景下中蒙俄經濟走廊沿線國家多年凍土地帶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學術研討會(暨國際滑坡協會寒冷地區滑坡研究網絡、寒冷地區滑坡研究全球卓越中心2018學術年會)」於2018年11月16-19日在哈爾濱市成功召開。
-
中交建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交一公院牽頭完成的「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是青藏公路四期科研成果的系統集成和創新,項目結合青藏公路歷次改建整治、運營養護進行了持續的跟蹤研究,建立了高原腹地550公裡連續多年凍土公路動態監測體系,系統研究了路面、路基、橋梁樁基、維修養護技術、環境、氣候與凍土間的相互關係,創造性地提出合理路基高度與保護凍土的路基穩定技術、基於控制路基融沉變形的瀝青路面結構,首次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成功修築高等級瀝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