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建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12-06 路面機械網

    1月9日,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交一公院牽頭完成的「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是青藏公路四期科研成果的系統集成和創新,項目結合青藏公路歷次改建整治、運營養護進行了持續的跟蹤研究,建立了高原腹地550公裡連續多年凍土公路動態監測體系,系統研究了路面、路基、橋梁樁基、維修養護技術、環境、氣候與凍土間的相互關係,創造性地提出合理路基高度與保護凍土的路基穩定技術、基於控制路基融沉變形的瀝青路面結構,首次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成功修築高等級瀝青路面,突破了國際工程界關於多年凍土區不能修築瀝青路面的禁區,實現了自主創新。創立了公路凍土工程理論,揭示了路基變形、多年凍土變化、瀝青路面加速凍土退化等規律,實現了原始創新。建立了多年凍土變化與路基變形預測預報體系,提出了特定環境下瀝青路面合理使用與改建整治技術,形成包括新標準、新方法、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及配套試驗研究設備的成套建設養護技術,實現了集成創新。


    項目成果包括青藏公路多年凍土地區黑色路面修築技術研究,瀝青路面修築與大中小橋涵基礎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凍土地區路基穩定性研究,青藏公路科研、管理系統開發,青藏公路沿線高含冰量凍土分布、分類、凍土工程地質評價、路基凍融變形規律、路基溫度場、涵洞結構類型與改性瀝青混合料路面修築技術等。


    迄今為止,中交一公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五項,其中一等獎三項,分別為「青藏公路多年凍土地區黑色路面修築技術」、「京津塘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成套技術」和「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分別為「安徽銅陵大橋設計、施工成套技術」和《寒區公路與隧道凍害預報和綜合防治關鍵技術》。在交通科技領域,中交一公院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科技興院」的戰略方針,依靠科技進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我國公路交通科技進步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聞投稿: 中國路面機械網是工程機械行業主流、權威的傳播媒體。中國路面機械網的新聞資訊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體的新聞源提供者,中國路面機械網所刊登的新聞將同步顯示在以上媒體的新聞搜索中。

相關焦點

  • 青藏公路多年凍土科研團隊
    之後,武憼民繼續擔任了1979年至1984年第二期科研組的組長,研究青藏公路地下冰分布規律、路基穩定和橋涵管理等問題,這一期的研究成果《青藏公路多年凍土地區黑色路面修築技術》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正是在這些成果的支撐下,人類築路史上第一條穿越高原凍土區的二級公路打通了。無數次上下高原,武憼民的呼吸系統受損嚴重,肺癌壓垮了他曾經健壯的身體。
  • 中國首條穿越青藏高原凍土區高速路實現通車
    路線全線穿越凍土區,其中穿越多年凍土區裡程長達227公裡,佔路線總長的36%;橋梁和隧道(單幅)長39.2公裡,佔路線總長的11%,鄂拉山隧道和姜路嶺隧道是我國首次設計建設的多年凍土區公路隧道。在多年凍土區進行路基、隧道、橋涵施工,不可避免的會引發凍土消融,這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沒有技術先列,這一「瓶頸」是共玉高速建設中的世界性技術難題。
  • 圓一個高原凍土上的高速夢
    「實驗室將加大高原多年凍土研究,為即將開始建設的青藏高速公路提供技術支撐。」我國第二代公路凍土科研領軍者、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實驗室主任汪雙傑博士說。  這個國家實驗室依託中交一公院,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首個獲批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也是唯一一家以企業為依託研究高原凍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重點面向青藏高原公路的建設、運營保障及絲路經濟帶沿線道路凍土工程進行研究。
  • 熱棒技術能有效解決青藏公路凍土問題
    熱棒技術能有效解決青藏公路凍土問題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25日16:52   新華網西寧11月25日電(記者馬勇)記者從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了解到,5年多的試驗表明,安裝在青藏公路可可西裡一帶的1800多根熱棒產生了穩定凍土路基的良好效果。
  • 川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一個甲子 兩路變遷
    為維護好這兩條通途,60年來,國家先後投入97億元,對川藏、青藏公路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改造和整治,公路建設者和研究工作者攻克了多年凍土區公路、橋梁建設和養護等多項技術難題。西藏、四川、青海和武警交通部隊都組建了專門的養護機構。
  •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吳青柏
    曾任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首席科技專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先後發表研究論文約150餘篇,其中SCI、EI雜誌收錄論文9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1部。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 青藏公路:凍土路面下的特殊設計
    原標題:凍土路面下的特殊設計   這是位於青藏公路可可西裡段的熱棒。熱棒全長11米,地上3米,地下8米,內部以氨為工質,利用氨的氣液兩相變化調節土壤溫度,保持凍土終年不化。熱棒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已應用於青藏公路養護。   凍土指土壤溫度在0℃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季節性凍土中的冰會隨季節溫度變化融化或封凍,造成地面變形,對經過其上的道路路基造成很大損害;即使是永久性凍土,也可能因為施工影響及黑色瀝青路面吸收過量太陽輻射而出現融化現象。
  • 新聞資料: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知多少?(圖)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 孫自法)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被認為是青藏鐵路建設無法迴避的三大難題,而多年凍土又居三者之冠。那麼,青藏鐵路全線多年凍土分布情況如何?:建設中的青藏鐵路全長一千一百四十二公裡,其中新修鐵路約一千一百一十八公裡,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五百五十公裡,不連續多年凍土區八十二公裡。
  • 2020年度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英才獎獲獎者
    主持國家重點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重點研發項目8項,主持科研經費6000餘萬元,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重要學術論文10餘篇,以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軟體著作權10餘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工法2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獲得其他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10餘項。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啟動
    儘管我國以青藏高原為重點的多年凍土研究已有近50年的歷史,但主要集中於青藏公路及青藏鐵路沿線地區,且以凍土工程研究為主。至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邊界、高原腹地凍土分布的真實情況、凍土活動層與植被分布關係等一些最基本的凍土信息均源自若干典型工作基礎上的推測,使得在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中對凍土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受到很大制約。
  • 中外專家把脈凍土高速工程技術難題
    實習記者 欒玉博 攝  今年5月4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海拔高寒地區高速公路建設技術」項目通過驗收。8月1日,我國首條凍土高速公路——青海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簡稱共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多年積累的研究成果得到實踐驗證。
  • 【人民日報】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凍土
    這說明青藏鐵路的建設進度大大加快了,同時也說明建設者們已初步解決了鐵路穿越多年凍土地帶的工程技術難題。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多年凍土,是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6月下旬,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到海拔4600多米的凍土區,採訪了中科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研究基地的專家。先看一組數字:世界上在凍土區修築鐵路已有近百年歷史,但因難度大,很多問題尚未解決。
  • 組圖:青藏公路用熱棒技術處治高原凍土
    整齊排列的熱棒形似「林帶」,給這條雪域「天路」增添了一道別致的風景,據了解,青藏公路是世界上用熱棒技術處治高原凍土病害的第一條公路 。   在可可西裡「無人區」清水河 一帶拍攝的豎立著青藏公路兩旁的熱棒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熱退化研究獲新進展
    目前常用的氣溫產品中,基於粗空間解析度的氣溫再分析資料或者基於稀少的臺站氣溫觀測與海拔關係的空間插值產品,由於氣溫與海拔關係受下墊面類型影響的關係,導致空間插值產品在某些區域可能產生系統偏差。因為缺乏容易獲取且長時間序列、高精度和高空間解析度的氣溫數據,較長的時間序列、高空間解析度和高精度的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熱退化評估研究尚需深入。
  • 2020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初評結果公布!中國公路學會提名項目入選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示「三大獎」初評結果,包括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以及2019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20年度評審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項。
  • 凍土路面下的特殊設計
    這是位於西安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實驗室的步入式多功能環境試驗箱(9月12日攝)。    該試驗箱主要用於模擬自然環境下的公路運行狀態,可進行低溫循環控制,製造不同的光照、雨淋等氣候條件。凍土指土壤溫度在0℃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季節性凍土中的冰會隨季節溫度變化融化或封凍,造成地面變形,對經過其上的道路路基造成很大損害;即使是永久性凍土,也可能因為施工影響及黑色瀝青路面吸收過量太陽輻射而出現融化現象。
  • 我國探索多種科技手段為青藏高原凍土災害提供預警
    新華社蘭州7月21日電(記者王銘禹)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該單位通過遙感監測、模型構建等手段開展的針對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凍土退化現象的研究,目前已經對走廊內重大工程的潛在凍土災害起到有效預警作用。
  • 【省交通廳】加拿大交通部代表團來青對「多年凍土區公路建設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和加拿大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行動計劃,3月9日——11日加拿大交通部代表團一行10人來青進行考察交流。3月9日,楊伯讓廳長與代表團一行進行了座談交流,楊伯讓廳長介紹了我省交通發展情況和多年凍土地區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代表團尤塔•帕丘拉團長對青海交通的發展和凍土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並對楊伯讓廳長詳細的介紹表示感謝。
  • 「運動系統組織工程技術」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運動系統組織工程技術」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發布時間:2013-05-13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網站 > 信息報送-各單位 > 浙江省體育局 作者:傅瑋 字體: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