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虎
全文共262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隨著氣候變暖加劇,在南北極的永久凍土層裡,人類的史前文明正在加速復甦。它們或許是人類從來沒有見過的超級病毒,又或許是瑪雅傳說中冰封在土壤裡的超級能量,也可能是《刺客信條》裡先行者留下的高科技金蘋果。
2007年,一群西伯利亞的研究人員在追蹤冰河世紀的松鼠洞穴時,意外地得到了3.2萬年前的植物種子。6月24日,維也納農業大學宣布成功利用試管技術讓3.2萬年前的植物種子發芽,讓來自冰河世紀的花朵再次綻放。
關於種子為什麼能存活數萬年,仍舊是一個世紀謎團。不過最近,隨著俄羅斯凍土進一步融化,科學家決定重新研究古植物的DNA,以及調查凍土環境,解開這個謎。
聽起來是個很酷的研究,但在社交媒體上這則卻引發了一些恐慌。
「每個月我們都準備好迎接世界末日。這裡面其中一種花可能是西伯利亞會跑的食肉鬱金香。」
「它們會在你路過時,往你臉上噴上一層薄霧,讓你3分鐘後窒息而死。這部電影就要發生了。」
「要是平常會覺得很有趣,但現在是2020年,真的不想再發現病毒了。現在趕緊把它鎖起來,然後把這該死的鑰匙拔了。」
「你們確定要在2020年冒這種風險??」「今年可不適合做這個!」
永久凍土層裡還有什麼?這給充滿艱難的2020年又增加了一重不確定性。人們在為更多的病毒而恐慌,但實際上,永久凍土層消失的危害性遠不止此。
01////
永凍層正在加速消失
永久凍土,是一種在超低溫環境下形成的土層,它由巖石,土壤,沉積物和大量的冰組成,分布在南北極和喜馬拉雅山峰上,目前地球上有20%的土地被凍土覆蓋,而一些多年凍土已經凍結了數萬或數十萬年。
最常見的永久凍土位於北半球,覆蓋了北半球裸露大陸的約24%,大約900萬平方英裡。它們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青藏高原,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格陵蘭和俄羅斯。
極地和高海拔地區是對溫度最敏感的地方。數據證明,溫度每升高1℃,1.5萬平方英裡的永凍層就會融化消失。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資料,目前北極的升溫速度已經達到了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這是過去2000年來未曾觀察到的。在最近的10-20年,也就是進入21世紀以來,永凍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著。
紫色陰影表示永凍地面的百分比更高。
地圖:Philippe Rekacewicz,UNEP / GRID-Arendal
「活躍層的增加始於1990年代,而多年凍土的長期融化只是在最近十年左右才開始的。這僅僅是個開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加速發展,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永久凍土的退化將會加速。」不久前,永凍土研究學者羅曼諾夫斯基教授說。
也就是說,未來幾十年,永凍層裡的古生物會加速冒出來,讓人類頭疼不已。
02////
潘多拉魔盒已被打開
2015年,法國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解凍了30000年前的巨型病毒,發現該病毒仍具有感染性。2016年,西伯利亞爆發的炭疽熱弄死了2300多隻馴鹿,十幾人感染,而那次疫情正是源於一具感染了炭疽菌的馴鹿屍體被解凍。
永凍層中的史前動植物多的是,它們的年齡有的甚至達到了2億年,比如猛獁象和劍齒虎,與史前動物一起解凍的當然還有微生物和病毒。
2019年人們在永凍土中發現的狗
在永凍土裡的老病毒面前,新冠病毒就像個橫衝直撞的愣頭青。在永凍層研究中,科學家更關注的其實是化學性更穩定、存活時間更長的DNA病毒(如天花、B肝)。DNA病毒被認為更適應凍土環境,而存活時間不長、形態不穩定的RNA病毒(如sars等)則被認為威脅性相對較小。
不過說不定科學家們過於樂觀了。之前也有科學家曾對細菌性疾病(炭疽熱)表示不屑——說「它們會殺死幾個人,但現在我們有了抗生素。」
可惜,抗生素都不是萬能的。比如幾年前,馬達加斯加爆發了抗藥性巴斯德氏菌瘟疫,而每年死於抗生素耐藥性的人要比死於冠狀病毒的還要多。
永久凍土一旦中斷凍結,就再也不會被「凍起來」了。因為「未凍結的水的增加足以激活某些生物過程。」也就是說,永凍土只需要融化一點,曾經凍存在地球上的微生物就能得以存活,這些微生物從沉睡中醒來後,可能會趁機轉移到滑石上,去往一個新的棲息地。
正常來說,因為在永凍地區生活的人並不多,土著人與外界的聯繫也不頻繁,發生瘟疫後的傳播很受限。但是,由於近年來人類開始開採北極地區,大舉挖掘永久凍土層,特別是近年來猛獁象牙的「淘金熱」,大幅度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研究者Abergel博士說:「 如果病毒與適當的宿主接觸,它們將重新激活。因此,如果把某個人放在冷凍病毒的地方,那麼這些人可能會被感染並複製該病毒形成新的大流行。」
更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由於全球生態系統不斷變化,麋鹿和野兔等動物們正在向北遷移,來到那片荒蕪的凍土區域。「這些動物可以將微生物帶到處女地,事情會怎樣發展,我們根本無法預測。」
02////
蝴蝶效應正在發生
自然界的警告來了,生態災難正降臨到人們頭上。
上個月,解凍的土壤導致西伯利亞一個柴油罐坍塌,這場事故讓2萬噸柴油洩漏到附近的一條河裡,這場突如其來的事故造成了數百億損失,造成的水體汙染和土壤汙染更是難以恢復。
這種風險不是孤立的:科學家們說,到2050年,由於地面解凍坍塌,北極地區大量的基礎設施都將面臨巨大的風險,數千公裡的輸油管和公路、建築物、儲油罐、油田以及機場,不一而足。
而隨著永凍層解凍的,還有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據科學家們估計,鑑於當前全球變暖的軌跡,到2100年,永凍土中儲存的碳排放可能導致全球變暖增加0.3至0.4攝氏度。而密西根大學的最新研究證明,這種估計沒有將陽光的作用加進去,這讓永凍土的碳排放被低估了14%。
U-M團隊對氣候變化模型的發現,目前北極永凍土的碳排量,大約是2990萬輛汽車的碳排量。而這才是永凍土整個碳存量的6%。
如果全球的凍土層全部融化,那麼人類面臨的是,冰川加速融化,乾旱、洪災和沙漠化將會大大增加,南北地區的氣候會進一步失調,高頻率的颱風,海平面將上升至少66米,淡水資源極度不足,全世界有40%的人口受到直接影響。
6月25日,《自然》雜誌網站用分子遺傳學和地球化學證明,瑪雅文明的覆滅源於氣候乾旱和飲用水的重度汙染。而水汙染與城市人類活動有著直接關聯(食物垃圾丟棄和糞便汙染 )。
永凍層還在繼續融化,數百年後的人類又面臨怎樣的氣候災難呢?
相關來源:
https://www.boredpanda.com/research-plant-silene-stenophylla-austria/?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organic
https://unearthed.greenpeace.org/2020/07/03/arctic-permafrost-pandemic-life-uh-finds-a-way/
喜歡我們的文章
記得設為星標,或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