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會熱點解讀!|AHA|心血管|冠心病|患者|研究|藥物|醫學|...

2020-12-03 健康界


2020年美國心臟病協會科學年會(AHA 2020)-虛擬會議近日圓滿閉幕。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本次大會改為線上形式形式,但會議質量未收到絲毫影響。大會公布了很多設計精妙、高質量的臨床研究。醫心【霏常道】第3期榮幸邀請了在臨床研究方面造詣深厚、分別來自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的張毅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範虞琪教授。兩位教授均發表過多篇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本期兩位教授為我們詳細探討了今年AHA2020大會期間值得關注的內容。完整版視頻如下。

文字精簡版

高霏博士:首先請問下張教授,今年AHA2020會議上您對哪項研究印象最為深刻呢?

張毅教授:我印象最深的並對臨床實踐有明確指導意義的研究有兩點。第一,研究的設計精妙,如SAMSON研究,該研究僅納入60例樣本,通過n-of-1設計關注了臨床中他汀的不良反應。另外一點是信息化和可穿戴等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研究。

高霏博士:可否請您與大家詳細介紹下SAMSON研究?

張毅教授:SAMSON研究納入60例服用他汀但明確報告有不良反應的患者,其不良反應主要限制於主觀性質的肌肉疼痛、乏力等類型。該研究採取了流行的單病例隨機對照試驗設計(n-of-1設計,雙盲)。此種設計在樣本量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重複得到非常有效的結果。且對於主觀不良反應的定義也做了詳細的量表規劃。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管是用安慰劑還是完全沒有用藥物、或者對於他汀藥物的使用期間,患者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均可被報導出來。整體來看,這樣的設計給出了他汀和安慰劑的主觀不良反應非常相當的結論,這就是所說的Nocebo(反安慰劑)效應——外界宣傳某種藥物存在副作用時,當患者開始服用該藥物時就會存在明確的心理暗示,感覺也會發生類似的主觀不良反應。其他很多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等產生的咳嗽也存在這樣的一種反安慰劑效應的可能。

高霏博士:正如張教授剛談到的SAMSON研究設計非常精妙,納入很小的樣本量就可以發表在高質量的國際期刊。那麼想請問下範教授您認為未來我們是否也可以設計一些類似的臨床試驗呢?哪些方面能夠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呢?

範虞琪教授:我們可以在他汀肝功能受損方面的研究(研究報導概率是5/‰),還有如倍林達產生的氣促研究等。因為國際高質量水平的雜誌都是希望聽到不同的打破或挑戰傳統的一些聲音。那麼以此進行一個合理化的設計可能就會為臨床醫生提供一些可參考的證據。張毅教授關於COVID-19期間用藥情況方面關注較早,是否可以為我們分享一些這方面的經驗?

張毅教授:今年2月份疫情期間,我們通過微信回訪PCI術後患者,發現患者存在ACEI/ARB等停藥現象。鑑於當時是冬季而且沒有現場醫生指導,我們不建議患者停藥。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國內外普遍存在。在與Bryan Williams教授(2018歐洲高血壓指南通訊作者)溝通後,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分析研究,最後我們聯合在LANCET(IF=59)發表了專題文章,詳細論證了在疫情期間應該合理使用ACEI/ARB的關鍵證據。隨著更多研究的報導,我們又撰寫了一些系統的meta分析。(發表文章經驗戳視頻觀看)。最後,想請教下範教授,您在冠心病治療方面很權威,可否和我們分享下您對於今年AHA2020上那些抗栓抗血小板研究的看法呢?

範虞琪教授:儘管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應用越來越多,但基本上都不會列諸於瓣膜病情況或者納入的病例數非常有限(如ARISTOTLE研究31例,ENGAGE-TIMI研究131例)。AHA2020上發布的RIVER研究關注了利伐沙班和華法林對於生物瓣膜(人工二尖瓣患者)使用之後的預後情況。本研究納入1005例二尖瓣生物瓣膜合併房顫或房撲的患者,隨機分為利伐沙班組和華法林組,主要終點為12月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或大出血。預後結果顯示,2組患者主要終點事件和複合終點事件差異均不顯著,達到一個非劣效性的結果。但仔細研讀,利伐沙班組Strock事件似乎低於華法林組,這與既往研究不太一致,考慮原因可能與入選病例數量有限相關。從出血層面講,既往研究也都表明利伐沙班比華法林會少一些。這就提示我們,雖然瓣膜置換患者越來越多,但對於高出血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可能成為一種替代治療方法。

除此之外,糖尿病出現心血管事件也是一種不得不考慮的結果。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病變中末期應用SGLT2後心力衰竭事件發生率有所降低。但是,這些藥物主要還是針對沒有明顯心衰事件的。那麼對於惡化的心功能不全(worsening heart failure)的患者使用SGLT2會不會改善預後呢?AHA2020發布的SOLOIST研究進行了相關分析。該研究納入1222例因心衰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8例索格列淨組+614例對照組)。結果顯示,儘早使用SGLT2可以改善患者預後(指心衰再次入院方面),但對心血管死亡無太大影響,考慮可能與入選樣本量有關,以及患者的心衰程度不高有關。AHA 2020另外一個SCORED研究結果與SOLOIST研究類似。這些研究結果都提示,新型降糖藥物對於心衰的改善是有明顯幫助的。且對於有腎功能不全的亞組患者,使用SGLT2也會帶來更多的信息。

另外,值得我們關注的是EVINACUMAB研究。該研究分析了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反義抑制劑(evinacumab; ASOIONIS-ANGPTL3-LRx)靜脈注射(IV)/皮下注射(SC)兩種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選患者為LDL-C≥70mg/dl且合併ASCVD或者LDL-C≥100mg/dl不合併ASCVD的HeFH患者/非HeFH患者(HeFH: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結果顯示,相比基線水平或安慰劑組,兩種方式下的LDL-C均降低近50%,效果顯著,且皮下注射略優於靜脈注射。安全性上,皮下注射優於靜脈注射組。除了LDL-C,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p(a)等均有明顯改善。該研究提示我們,在PCSK9i治療不佳時,Evinacumab可以作為另一種可考慮的治療藥物。鑑於本研究樣本量有限,我們也期待臨床大樣本量的結果和證據。

張毅教授:關於Evinacumab研究,難治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在使用高強度97% PCSK9的背景下,繼續應用Evinacumab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進一步帶來LDL-C 50%的降幅,這樣的結果是非常驚人的。該類藥物已顛覆治療和預防的邊界,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另一方面,LDL-C作為一種標準可能在未來會受到一些挑戰,比如,去年JAMA發表的一篇研究,在孟德爾遺傳學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近46萬人樣本的甘油三酯、LDL下降的幅度,其最終帶來的心血管事件獲益可能歸因於換算後的Apo-B下降。因此,未來Apo-B將有可能成為一種較核心的marker來替代LDL-C。

高霏博士:想請教張教授針對剛才您提到的話題,您認為LDL-C到底有沒有底線呢?

張毅教授:在大樣本量時,能看到一些事件的增加,比如一篇研究的結果,在數萬人的樣本基礎上,LDL-C水平過低時,腦出血事件的發生是明顯增加的,但在所有的RCT研究中,因概率較低,並未出現腦出血事件。除此之外,從其他角度分析,比如最早進行的關於PCSK9i的法國研究,分析了PCSK9i基因缺失的家系,發現某些患者LDL-C水平僅有1mg/dl,但仍存活至70多歲。總體而言,對LDL-C的底線並不持有太擔心的態度。

高霏博士: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oHCM)領域以前一直缺乏特效的藥物,所以AHA 2020大會期間發布了新藥Macamten的EXPLORER-HCM研究,受到較多關注。請張教授為我們詳細介紹下這方面的進展。

張毅教授:EXPLORER-HCM研究在前期已經有關於鋪墊性的數據發表。一直以來,oHCM在臨床上困擾著我們的治療,其治療方式,包括酒精消融術、國內發明的一些術式等雖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因oHCM病情發展較慢,且症狀較為耐受,接受手術的患者相對較少。該RCT研究臨床證據較高,相信能引發更多人以及指南的關注,Mavacamten藥物研究也能儘快進入國內。另外,一種適應證確定後,毫無疑問會帶來其他的效應,並將進一步擴展其適應證,可能為臨床診療帶來更多的選擇,期待一些創新能帶來更好的藥物治療。

高霏博士:抗血小板治療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話題,今年的AHA 2020中ALPHEUS研究針對穩定性冠心病擇期行PCI抗血小板治療又有什麼新進展呢?

張毅教授:首先,ALPHEUS研究分析了一個月的雙抗治療,更加鞏固了氯吡格雷診療的地位。但平常醫生在閱讀研究文獻時,常對於藥物用量和雙抗時長的具體規劃存在疑惑。總體來講,在整體框架下去理解這些研究,有些新的研究針對個體化治療可能會有更積極的指導作用。另外,在PCI術後的患者中,第一步需確定有無損害情況,如對於高出血風險患者,延長用藥時長有傷害則需縮短時間;如無傷害,再進一步評估患者是否合併其他的疾病(如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多血管疾病和中風、糖尿病等),根據特殊的情況,適當的延長雙抗時間。

高霏博士:對於抗血小板治療領域,您認為未來還有哪些值得研究或突破的方向?您剛提到應進行個體化的評估和治療,但臨床研究似乎也沒有取得很好的陽性結果,您認為原因是什麼?

張毅教授:當下高出血和高缺血具體評分的定義在冠心病領域重疊太多,對於上述兩者個體化指導的因素並非特別強。兩者本身的評分在不滿意的基礎上應更新或者變化。個人認為該領域應有很多空間,比如真正區分哪些患者是出血風險高,哪些是未來事件較多的患者。相信將來可能還有再精細化操作的空間,特別是在藥物選擇更加豐富的當下,可帶來更精準化的治療。

專家簡介

張毅,MD, PhD, FACC, FESC。留法醫學博士,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同濟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高血壓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創新與轉化學組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臨床循證醫學學組全國委員;同濟大學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執行委員;上海市拳擊協會理事;國際拳壇醫師協會委員。已發表SCI文章7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論文48篇,總影響因子為174分,最高單篇影響因子15.8分,總被引735次。一篇論文曾獲美國AHA Hypertension雜誌年度最佳臨床型論文獎,單篇被引187次。2020年一篇JAHA雜誌文章總被引用220次,被Web of Science評為中國區高被引論文。2020年與Bryan Williams教授聯合在LANCET雜誌(IF=59)發表評論性文章。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面上項目1項,上海市衛計委優青項目1項。曾獲同濟大學首屆十佳醫務青年;東方心臟病學會東方新星提名獎;上海市衛生系統「新優青」。曾獲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現任美國心臟病協會委員(FACC),歐洲心臟病協會委員(FESC),歐洲高血壓協會(ESH)委員,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委員,任Hypertens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等雜誌的審稿人。目前申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軟體著作權證書5項。

範虞琪,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行政副主任、冠狀動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學評估亞專業學科帶頭人。中國醫促會胸痛分會常委,上海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青年委員,上海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預防學組秘書,上海OCC大會秘書處秘書,中國胸痛中心評審專家。2004-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碩博連讀,獲取心內科博士學位。2011年及2012年分別赴香港大學Saint Mary 醫院及美國Mayo Clinic以訪問學者身份學習血管內超聲、臨床研究數據處理及Decision-aid診治模式。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美國Texas西南醫學中心訪學科學家身份,進行致冠心病細胞功能調控相關基礎研究。2017-2018年美國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學員及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身份,師從國際著名冠狀動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大師Gary Mintz教授以及著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大師Jeffery Mosese教授,深造冠狀動脈腔內影像及生理學檢測對於複雜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指導作用。對於以腔內影像技術及生理學檢測技術指導各種冠心病的診斷及介入治療方面有極其豐富的經驗。2017年及2018年連續受邀赴美ACC大會及TCT大會進行相關演。可以獨立完成包括左主幹、分叉病變、嚴重鈣化扭曲病變,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等在內的各種複雜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同時,結合美國最新的Decision-aid診治模式,對於房顫、心衰等疾病的風險評估及綜合診治有著豐富的經驗。2012年度獲上海「優秀青年教師」獲得者。2016年第二完成人身份獲「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3年起已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在內的科研項目6項,第一及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5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7篇。

相關焦點

  • 速遞丨聚焦AHA 2020熱點研究,精彩內容搶先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考驗世界健康發展以及醫學事業發展的關鍵一年。在當前疫情形勢的影響之下,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年會(AHA 2020)也即將於美國時間11月13日~17日在線上如約舉行。本次AHA 2020大會開設了9個Late Breaking Science(LBS)專場,包括35項LBS研究。接下來將為您重磅揭曉本次大會的熱點研究。
  • 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召開
    由《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北京精準醫學學會聯合主辦的「《中華醫學雜誌》創刊105周年紀念會·心血管代謝與精準醫學論壇」,於2020年12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天泰賓館召開。大會採用線下會場與線上直播相結合方式。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韓雅玲院士、中國科學院葛均波院士做主旨報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擔任本次大會主席。
  • BRACE CORONA研究:COVID-19患者ACEI/ARBs停不停?
    既往一些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的回顧性研究表明,ACEI/ARBs並不增加COVID-19患者的發病風險及不良結局風險[3,4],並可使患者獲益,但尚缺乏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證實[5]。ESC 2020公布的BRACE CORONA研究通過對比繼續或暫停ACEI/ARBs治療對COVID-19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進一步回答了該爭議。
  • 先睹為快,大會主席帶你深入12項熱點研究|2020 ESC年會即將啟幕
    隨著適應證的擴展,SGLT2抑制劑成為真正的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因此所有心臟科醫生都應該熟悉這類藥物。POPULAR-TAVI · 看點接下來是POPULAR-TAVI研究,評估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的患者中,在阿司匹林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的療效。TAVI患者的抗栓治療是一個臨床難題,很多患者出血風險高、年齡大、合併症(包括腎功能不全)多,選擇抗栓藥物需要考慮諸多因素。
  • 2020年心血管領域研究進展深度盤點
    魔幻的2020年終於馬上就要結束了。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多個行業都受到全方位影響,但這沒有阻礙全球醫學科研領域停止探索生命奧秘的步伐。今天,就讓梅斯醫學帶大家回顧一下2020年心血管領域最有價值的研究進展吧!
  • 新型藥物洗脫支架提升冠心病介入手術治療效率—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藥物洗脫支架可以降低冠狀動脈的再狹窄機率,但聚合物塗層在藥物釋放完畢後,仍然留在支架表面,而聚合物塗層的長期存在有可能導致炎症反應,延遲血管內皮癒合,增加諸如新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支架內血栓等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冠脈支架的設計應著力解決潛在的安全性問題,才能最大程度保證患者利益,全面提高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綜合水平。」
  • NEJM:秋水仙鹼在慢性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
    早前的CANTOS研究中,抗炎藥卡納單抗可以相對降低15%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但是由於價格昂貴,後來的CIRT研究,該研究未顯示甲氨蝶呤具有類似的益處。因此,大家將冠心病作為「炎症性疾病」的一種來看。
  • AHA 2020最新研究丨COVID-19心血管疾病登記研究:設計、實施和初步結果
    點上方藍字「國際循環」關注我們,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王志佳 黃龍飛 點評專家:邊波教授 美國時間2020年11月17日,AHA2020大會上公布了COVIDCOVID-19 CVD登記研究時間線COVID-19 CVD登記研究設計首先,要有精細的數據收集,其中包含超過200個獨特的數據元素及一系列全面而廣泛的實驗室數據;其次,從COVID-19爆發、流行到完整的病例數據獲取,要儘可能減少選擇偏倚,增強結果解讀的普適性。
  • 魚油用於心血管病防治,真的有效嗎?兩項研究揭示真相|安貞心語AHA...
    魚油用於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否減少心血管終點事件呢?當地時間11月15日,在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年會(AHA2020)虛擬會議上公布了兩項魚油(Omega-3)用於心血管疾病治療或預防的研究結果。STRENGTH研究顯示,在高心血管風險和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血脂異常患者中,與安慰劑相比,以魚油為基礎的藥物Omega-3羧酸或Omega-3脂肪酸鈣並沒有降低心臟事件的風險。
  • 五位心血管大牛、四項最新研究解讀,三個未來治療方向,這次會議...
    CVD 死亡率和發病率居高不下,但這個領域的藥物研發卻並不算是熱點。從 2012~2019 年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新藥的數量來說,CVD 新藥在所有適應證中佔比不到 10%,遠低於腫瘤新藥。臨床急需新治療藥物和治療策略,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AHA熱評丨STRENGTH研究:高劑量Omega-3CA仍未取得心血管獲益
    點上方藍字「國際循環」關注我們,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2020年11月14日的AHA大會上,Nicholls教授公布了STRENGTH研究的結果,文章同步發表在發表在《JAMASTRENGTH研究設計及結果所有納入的患者均接受至少4周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低於100 mg/dl或接受最大耐受的他汀類藥物治療,甘油三酯(TG)水平180-50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低於42 mg/dl(男性)或低於47 mg/dl(女性)。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JAMA|抑鬱症|醫學|研究|患者|手術|...
    jamanetwork.com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這一年裡 JAMA雜誌又發了很多有意義的重磅級研究成果,本文梅斯醫學選取一些重磅級研究,帶您一起回顧JAMA系列期刊最有價值的研究進展這些報告來自各種來源,包括醫生、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患者和製藥公司,數據摘要包括患者人口統計學特徵、藥物劑量、報告反應和醫學規範活動詞典(MedRA)分類術語。主要終點是任何與自殺相關的不良事件,通常描述為自殺。自殺傾向被細分為自殺意念、自殺未遂和完全自殺。次要終點為抑鬱或焦慮。
  • AHA 2020丨宋光遠教授:薈萃分析明確降底LDL-C最有效方案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宋光遠教授針對本屆AHA 2020會議上血脂領域最新研究或分析結果,明確了降脂治療在老年患者中的獲益、各種非他汀類降脂藥物降低LDL-C的相對療效以及依洛尤單抗對ACS患者早期Lp(a)水平的影響。
  • 裝支架vs藥物治療,誰是最佳手段?這項研究說清楚了
    原創 週遊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最佳藥物治療,是治療基石。在8月28日的2020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 2020)會議上,Rasha Al-Lamee發表了關於ISCHEMIA研究後時代,慢性冠脈症候群介入治療的觀點。
  • QICC2020 | 王建安教授:以開闊視野和廣博胸襟展大會新風採
    伴著錢江大潮的濤聲,錢江國際心血管病會議已經走過了13個春秋,成為國際化程度高、專家層次高、參會人員多、傳播力量強的精品醫學盛會。受疫情影響,2020 年8月31日至9月6日,第十四屆錢江國際心血管病會議(QICC2020)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續寫心血管學術交流新篇章。
  • 關鍵選擇,生命轉折 賽諾菲突破性心血管藥物波立達中國上市
    為了幫助確診為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性血脂異常的成年患者、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更多的關愛,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預防患者心血管事件再發,延長患者生命,賽諾菲攜手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於2020年4月在全國開展「關愛立達患者援助項目」,現已開放申請,為符合申請條件的患者提供藥品援助。
  • AHA 2020|PCI術後抗栓藥物選擇,長期單藥治療阿司匹林當仁不讓
    以阿司匹林為基礎加用一種P2Y₁₂受體拮抗劑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6-12個月是指南推薦的PCI術後標準抗栓方案,而藥物洗脫支架(DES)的問世顯著降低了支架內再狹窄和靶血管重建率。近期研究對縮短雙抗後長期單藥抗栓治療進行了探索,但大多數研究針對的是出血高危患者。
  • 七專家聯袂發布《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
    中國心臟大會(CHC) 2020 暨第五屆中國血管大會(CVC)暨第一屆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醫學大會(CHMC)正在盛大召開中。9月11日上午,CHC2020 Online開幕式後的全體大會中,《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重磅發布。
  • PIONEER III研究:「中國智造」BuMA Supreme支架療效再添新證據|安貞心語AHA2020
    前期研究已經證實,與目前已上市的其他藥物洗脫支架(DES)相比,BuMA Supreme™支架置入後血管癒合更快¹,但這一優勢能否進一步轉變成臨床獲益尚未得知。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年會(AHA)公布了PIONEER III研究結果,提示在接受PCI治療的慢性冠心病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中,BuMA Supreme™支架的療效不劣於永久聚合物塗層依維莫司洗脫支架(XIENCE/PROMUS
  • PCI只是輔助,藥物才是SCAD治療基石!
    相信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臨床還將出現更多降脂藥物,助力中國心血管診療和管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自1977年問世以來,經過不斷發展和改進,現已成為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但PCI在穩定性冠心病(SCAD)治療中的作用卻仍存質疑,於是COURAGE等研究開始探討優化藥物治療(OMT)基礎上進行PCI對SCAD患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