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76歲的張大爺出現頻繁胸痛,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好轉。家人心裡實在沒底,來到濰坊市中醫院尋求幫助。5月1日8:10,張大爺在家人的陪同下入住病房,醫護人員對他的情況進行了初步的檢查。
經過對張大爺病史的問診,濰坊市中醫院對他的病情格外重視。張大爺18年前診斷「心肌梗死」,未系統診治。2019年5月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於我院心內二科行冠狀動脈造影+支架置入術,左迴旋支置入1枚支架,術後規律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維、阿託伐他汀」等藥物。近3天頻繁發作胸痛,入院心電圖示ST-T缺血改變,急查肌紅蛋白、肌鈣蛋白T、心肌酶譜均升高。經了解,張大爺有高血壓病多年,多次腦梗死病史。經過緊張的檢查,李大爺的診斷結果擺在了醫護人員面前,治療的每一步都要充分考慮患者的情況。
診斷: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I級(Killip分級)
2.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
3.腦梗死後遺症
術前左迴旋支情況
患者入院後給於持續低流量吸氧,心電監測,藥物給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調脂、降壓、改善循環、營養心肌等治療。完善術前準備後,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結果示1年前置入的左迴旋支近段支架通暢,左迴旋支中段發出鈍緣支後閉塞。
治療難點及應對方案
現有的最小支架直徑是2.25 mm,張大爺此次入院的罪犯血管為左迴旋支,左迴旋支閉塞段內徑2mm左右,不適合支架置入,單純球囊擴張術再狹窄率高。根據國內外最新指南,目前針對小血管病變的治療方案首選「藥物塗層球囊(DCB)」。李傑主任根據患者的病情,為患者選擇了藥物塗層球囊,成功開通了閉塞血管,實現了「介入無植入」的新理念。
經過緊張的手術治療,張大爺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在心內二科病房進行進一步的康復護理,心內二科護理人員對他的情況格外重視,時刻監護張大爺的生命體徵狀況、觀察穿刺點。術後,濰坊市中醫院心內二科為張大爺複查心電圖,缺血情況較入院明顯好轉。目前,張大爺的身體狀況恢復良好,胸痛症狀完全緩解,不影響日常活動。
術後左迴旋支情況
目前DCB主要適用於小血管疾病、分叉疾病和支架內再狹窄病變。DCB是攜帶有抗增殖藥物的半順應性球囊。使用預擴張球囊對靶病變進行充分預處理後,將DCB送至靶病變處並擴張球囊,DCB表層的抗增殖藥物,目前主要以紫杉醇為基礎,可快速、均一且足量滲入血管壁,發揮長程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的作用。與藥物塗層支架不同,DCB表面無任何聚合物基質,無金屬網格殘留,能夠避免炎症反應及其影響內皮癒合風險;其藥物非緩釋技術可加速靶病變癒合和內皮化,從而降低晚期血栓風險並縮短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時間。一般支架植入需要服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年,而使用藥物球囊擴張一般1-3個月即可。
專 家 簡 介
李傑,心內二科主任,主任醫師,心臟病內科碩士研究生,兼任濰坊醫學院教授,心臟病介入中心主任,濰坊市起搏與電生理學會副主委,山東省心血管介入協會委員,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臟康復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房顫中心聯盟委員,曾先後公派於臺灣榮民醫院、德國Soest臨床醫院學習心臟病診療技術,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學習三維射頻消融術。擅長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壓、心衰等疾病的治療,特別擅長心臟射頻消融、冠心病支架、心臟起搏器植入及先天性心臟病封堵等微創介入治療,主導手術6000餘例。在國家級及省級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