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1日電(記者 陳靜)日前,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與《NEJM醫學前沿》戰略合作籤署儀式暨《從醫生到醫學泰鬥:尤金•布勞恩瓦爾德與現代醫學的興起》新書發布會在中國心臟之家正式舉辦。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內科專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編委Thomas H. Lee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王建安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黃愷教授等14位專家出席戰略合作籤署儀式,見證Thomas H. Lee博士所著、嘉會醫學研究和教育集團引進並翻譯的中文版圖書《從醫生到醫學泰鬥:尤金•布勞恩瓦爾德與現代醫學的興起》發布。
葛均波院士以「砥礪奮進的三年」為題歷數了目前中國心血管原創研究在世界上奏響的強音,並談到:「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對全面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意見》明確指出要深化院校醫學教育改革,加強醫學領域的具有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建立完善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落實並加快完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該思路與布勞恩瓦爾德心目中的複合型醫教研人才培養路徑不謀而合,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與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推出的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達成戰略合作,並就臨床與科研教育培訓方面開展多形式合作項目。此舉將充分發揮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的資源優勢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專業性及影響力,引進最新的臨床醫學研究成果及最前沿的研究方法,推進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和防控,雙管齊下助力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順利落實。」
Thomas H. Lee博士以「Eugene Braunwald與現代醫學的興起:三點經驗總結」為題詳盡介紹了Eugene Braunwald的生平以及其如何從一名難民蛻變成為心血管領域的醫學泰鬥乃至引領心血管行業的一次次重大變革。霍勇教授介紹了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成立以來的成績、願景及使命。在短暫、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後,霍勇教授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企業營銷總監及中國區域項目負責人Christine Lamb女士代表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CCA與NEJM 醫學前沿正式「結盟」。
關於NEJM醫學前沿
據悉,《NEJM醫學前沿》由嘉會醫學研究和教育集團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聯手打造,通過引入臨床醫學及科研領域最新、最權威的論文及中國學者的特色點評,而更具針對性地服務於中國臨床醫學及科研界。《NEJM醫學前沿》由《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授權在中國地區以數字媒體形式出版其發表的原文的中文譯著,目前內容免費,體現了雙方推動醫學發展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作為嘉會醫療的一員,嘉會醫學研究和教育集團與系統內其它成員如嘉會國際醫院、領星生物公司等聯手打造一體化的醫療服務生態系統。其通過精準的譯文、有見地的述評以及教育項目,讓臨床醫生了解醫學最新進展,提升我國醫學研究質量,並加深國內外臨床學術交流。
Eugene Braunwald:現代心臟病學巨擘
當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緩步走上歐洲心血管病學會(ESC)的講臺,用他滄桑的語音告知你1910年以來心血管世界發展變遷,被稱為最具感染力的高光時刻,收到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這位老者便是業界公認為神級人物的大師——尤金•布勞恩瓦爾德(Eugene Braunwald)。
大部分心臟病倖存者並沒有聽說過尤金•布勞恩瓦爾德這個名字,但卻是這個醫生的研究幫助拯救了他們的生命,改善了他們的預後。歐洲心臟病學會成立五十周年時,其期刊編輯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所有獲獎者提出了一個問題:近年來誰對心臟病學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每個被調查者的回答只有一個名字:尤金•布勞恩瓦爾德。在心臟病領域內他的名字更是如雷貫耳,由他編寫的《心臟病學》被稱為「所有心血管醫生的聖經」,是指導伴隨著每一位心臟病領域醫生從業生涯的傳奇人物。
這位傑出的心臟病學專家被人們譽為"當今世界上最好的心血管醫生",其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當代心臟病學及臨床醫學的發展。他在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最近臨床試驗領域的研究貢獻是獨一無二的。近年心血管領域很多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都是由他主持的,如著名的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試驗,SAVE研究(the Survival and Ventricular Enlargement)和CARE( the Cholesterol and Recurrent Events)試驗。TIMI研究致力於研究各種急性冠脈症候群中不同溶栓和抗栓治療策略,並證實了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有改善心室重構的益處等。2004年,在PROVE-IT TIMI2試驗中,他們證實了在高危的冠心病患者中強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治療可改善預後。這些研究成果對臨床治療指南的制定起了積極的作用。在過去的20多年裡,美國心臟病發作人群中住院1個月內病死率由20%下降到5%,數以萬計的患者從中受益。
醫教研全能型天才 人才培養思路別具一格
難能可貴的是,Eugene Braunwald不僅是偉大的研究者,還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教科書編纂者和出色的管理者,在醫、教、研方面的建樹幾乎不分伯仲。布勞恩瓦爾德領導創建了美國最早的一批初級保健住院醫師培養計劃,同時也為學術型科研醫生打造了另一條通往臨床醫學的實踐之路,使他們得以兼顧實驗室和臨床工作,取得雙贏成果。從這個項目中走出來的學員,如今在各自的領域已是獨領風騷:例如最牛臨床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主編Jeffrey Drazen, 世界銀行現任行長金鏞,頂級腫瘤醫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CEO Edward Benz,曾任FDA局長的Mark McClellan……受過他教學理念影響的行業領軍人物,可謂數不勝數。
布勞恩瓦爾德是一位歐洲戰爭難民,幼時便隨父母背井離鄉,輾轉流離各地。他了解社會環境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他的教育理念不局限於培養成功的臨床或是科研醫生,在他的個人經驗背景下,學會跨界融合,達到廣泛層面的職業成功便綻放出獨特的生命力。他堅信新一代的醫學學術領導者屬於複合型的醫、教、研「三面手」,這個理念會引領醫生們成為更全面更優秀的臨床醫生、教師和研究人員。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