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代表委員訪談

  本報記者 張佳星

  科技日報:今年1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啟動「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什麼是精準醫學?美國啟動的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曹雪濤:精準醫學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亞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

  美國此次啟動的精準醫學資助計劃包括五方面內容,其中心任務是通過分析100萬名志願者的基因信息,研究遺傳性變異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了解疾病治療的分子基礎,為藥物研發與患者「精準治療」明確方向。目前該計劃主要從腫瘤入手開展相關的研究,尋找腫瘤防治新途徑,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負責實施。同時安排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和國家健康信息協調辦公室開展相應的法規制定與評估、隱私保護與數據共享等。

  科技日報:現代醫學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概念不斷出現,之前有許多關於國內外開展轉化醫學、個體化醫療的報導,請問精準醫學顯著特點是什麼?與以往傳統意義上的醫學診療有何不同又有何種聯繫?

  曹雪濤:精準醫學是因人因病而異的、更加精確的個體化醫療。其實,精準醫學與我國傳統中醫藥的辯證施治例如「同病不同治」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且我國傳統中醫藥的整體觀對於現代醫學的發展很有指導意義,例如目前國際醫學界倡導的系統醫學、整合醫學就是具體體現。上世紀中葉醫學界開始關注個體化醫療並逐步提出分子醫學的概念,推動了人們深入認識疾病發生發展機制,但生物醫學界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是,大量的基礎研究不能與臨床疾病的診治有效銜接,很多重要疾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或者仍然缺乏有效防治手段,所以,十幾年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前院長提出轉化醫學的理念,即將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聚焦病人臨床醫療的提高,此理念一經提出立即得到全球醫學界的普遍重視。可以看出,醫學科技確實有了新突破,但如何提高疾病診斷與防治效果仍然是醫學界集體努力的方向。

  精準醫學理念的提出是集合了諸多現代醫學科技發展的知識與技術體系,體現了醫學科學發展趨勢,也代表了臨床實踐發展的方向。與以往醫學理念相比, 其進步之處是將人們對疾病機制的認識與生物大數據和信息科學相交叉,精確進行疾病分類及診斷,為疾病患者(目前主要是乳腺癌、白血病)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防療措施,既有生物大數據的整合性,也有個體化疾病診治的針對性和實時檢測先進性。相信會帶來一場新的醫療革命並將深刻影響未來醫療模式。

  科技日報:美國啟動並資助精準醫學計劃,對於我國醫學科技現階段以及未來發展有何啟示?

  曹雪濤:美國此次在政府層面率先啟動並資助精準醫學計劃,再次證明關注民眾健康與醫療是全球的責任,當然,我們在看到該計劃惠及民生的社會效益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其經濟效益,這一計劃將造就新的經濟生長點。該計劃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目前認為,二代基因測序的全球市場規模為200億美元,並將極大帶動藥品研發和腫瘤診斷和個性化臨床應用,其快速發展的市場規模難於估計。而目前基因測序相關設備製造與原創技術主要來自美國,這從一個層面對於我國自主研發基因測序設備乃至藥械提出了迫切需求。

  美國此次實施該計劃將科學技術的應用與相關的法規、評估體系建設同步進行,對於我國的科技規劃、新醫療技術臨床應用以及前瞻性制定相應規範管理文件等很有啟發性。

  科技日報:在各類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基礎醫學、藥物藥械、臨床科學等研究與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您認為我國開展精準醫學有哪些基礎與優勢?其薄弱環節是什麼?發展前景如何?

  曹雪濤:通過國家863計劃、973計劃、支撐計劃、科技重大專項、行業專項等經費支持,我國近30年來在基因組測序技術、疾病發病機制、臨床疾病分子分型與診治標記物、藥物設計靶點、臨床隊列與生物醫學大數據等方面有了相當的積累與發展,形成了一批有實力參與國際同領域競爭的基地與研究團隊,特別是我國的基因測序能力居國際領先地位。這為我國開展精準醫學研究與應用奠定了人才、技術基礎。

  但是,我國開展精準醫學面臨諸多不足與挑戰,最突出的不足是開展精準醫學所需要的核心測序儀器設備與關鍵性前沿技術主要依賴進口,與國外產品和技術相比,我國自主研發產品與創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突出的不足是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協調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目前醫學科技資助多途徑、碎片化問題嚴重,缺乏攻關合力,導致醫療資料庫和生物資源庫共享機制缺乏。當然,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國家穩定性醫學科技投入仍顯不足,在研項目與臨床精確診治結合不夠緊密,在國家層面制定基因診斷、病人數據安全、臨床新技術新產品監管等政策法規體系尚不完善。這些不足限制了我國精確醫學以及相關前沿科技的開展。隨著國家對科技發展越來越重視,隨著科技投入的加大,只要我們明確發展思路, 揚長「補」短,相信我國的精確醫學發展前景是美好的。

  科技日報:我國的醫學事業與其他國家不同,面對著十幾億的龐大人口基數,而且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各種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高發。我國如何瞄準醫學科技國際前沿,及時抓住機遇,推動精準醫學發展,最終惠及人民大眾健康與疾病救治?對此您的具體建議有哪些?

  曹雪濤:精準醫學以網格化的形式牽動醫學領域的發展,以新的理念帶動生物醫學與信息科學的交叉合作,所以,我國應該積極抓住這個新的發展機遇,加強頂層設計,匯聚創新洪流,推動醫學科技前沿的發展,提升我國臨床醫學水平,造福廣大國民,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建議開展「中國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並納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將中國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作為專項進行實施。同時要前瞻性地處理好精準醫學和已經實施的和即將實施的生物醫學項目研究體系與項目的關係,促成其與創新藥物國家重大專項等的銜接,促進國家醫藥科技整體協調發展。

  由於精準醫學研究計劃涉及到臨床樣本和健康人群的信息收集、臨床資料的分析、個體化醫療的實施等方面,醫療行業特點明顯,也就是說,既要研究數據「眾籌」,也要臨床實踐實施方式「眾享」。希望由衛生行業權威機構牽頭,聯合國家相關部門以及全國各醫療機構、大學、醫學院和信息科學研究機構共同實施。

  在計劃的具體實施中要充分發揮我國特色。生物樣本選取上,要發揮我國病種全、病例多的優勢,開展千萬測序計劃;在學科協作上,發揮資源優勢,通過頂層設計整合資源,凝練和攻克交叉性關鍵性難題。透過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的實施,彌補我國自主研發醫療設備的短板。

  透過精準醫學看我國未來的醫學科技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醫學前沿科技進步會在不久的將來顯著惠及國民健康與疾病防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科技日報北京3月9日電)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功能醫學助力健康中國行動
    由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健康中國」高峰論壇於2019年11月1-3日在廣東深圳召開。秉承「引領創新、合作共贏」理念的功能醫學分會,此次組織了全國200餘名從事功能醫學「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積極參會,全方位展示我國功能醫學前沿技術手段、最新科研成果和創新轉化產品,以實際行動促進「健康中國行動」。
  • 功能醫學健康管理師培養助力產業發展
    原第一軍醫大學校長、中國功能醫學醫生集團創始人李康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李小軍全面深化改革落地方案專家工作組主要負責人胡唐軍全球合作化基金會主席張偉男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教授、中國功能醫學醫生集團聯合創始人陳厚琦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大健康事業部副主任樊世斌等。
  • 福建省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開園
    27日,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赴濱海新城調研福建省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建設,並與前來參加開園活動和第三屆福州精準醫學高峰論壇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等座談交流。27日開園的福建省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是以精準醫學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技術運用等為主的專業特色產業園,將依託復旦大學打造精準醫學產業化生態鏈。林寶金來到這裡,聽取創新中心建設、與復旦大學合作情況匯報,了解精準醫學產業發展前景,希望創新中心嚴把準入關,引進技術領先、成長性好的優質企業和項目;要求福州新區、濱海新城做好服務保障,促進精準醫學產業化。
  • 邁向精準醫學,服務惠州百姓!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精準...
    柯尊富教授指出,精準醫學是當今醫療模式的革命性變革,惠州三院中心實驗室率先在惠州成立第一家精準醫學檢測中心,該中心的成立將為區域老百姓帶來疾病診療的新模式,廣大民眾讓市民不出惠州就能享受前沿基因組學技術帶來的精準醫學健康管理服務,為助力地區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平臺支撐。
  • 攜手中國糖尿病防治,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糖尿病防治能力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減輕疾病經濟負擔,全面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的實施,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禮來製藥在北京籤署合作備忘錄。會上,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宣布將籌備 「中國糖尿病防治專項基金」。
  • 醫渡科技在香港掛牌上市,「綠色醫療」初心持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上市是醫渡科技發展的重要裡程碑。未來,醫渡科技將繼續秉持『綠色醫療』的初心,投入研發,堅持創新,為『健康中國2030』、醫療衛生科技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醫渡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政府事務主管張實表示。
  • 精準醫學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行 助力福建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本屆論壇主題是「精準醫學在臨床的應用」。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院院長金力院士作為大會主席為開幕式致辭,他表示:「精準醫學高峰論壇和醫院管理論壇聯合舉辦,是一個創舉,也是一次神來之筆,將有效促進醫學領域深度融合。實踐證明,精準醫學和醫院管理是國家科學發展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 金域醫學:以專業價值丈量「健康中國夢」新高度
    「我們將不斷提升精細化運營水平,穩步推進以科學化決策、高效運營、數位化智能化產品與服務、病理AI創新應用等為基礎的『智慧金域』建設,從而為臨床提供更大的附加價值,助力健康中國建設。」25年裡,在廣東這片改革的沃土,金域醫學從一間小平房、一臺病理切片機起步,成長為一家擁有37家省級中心實驗室、450家區域快速反應實驗室、無數專業設備的高科技健康服務龍頭企業。它的發展是中國第三方醫檢行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縮影,而這背後,時代際遇與個人奮鬥互相成就、交相輝映。
  • 以核技術的創新成果助力「健康中國」 ——放射性同位素生產與應用...
    以核技術的創新成果助力「健康中國」 ——放射性同位素生產與應用技術研討會在浙江海鹽召開 2020-11-20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醫學】精準護理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辦,發布《精準護理》團體標準
    大會上發布了全國首個《精準護理體系》團體標準,對「精準護理」的概念、框架、路徑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和界定,同時邀請了9位來自國內外精準護理、智慧醫療、醫學檢測、免疫臨床護理應用等領域的專家,為與會人員呈現了一場學術與應用探討盛宴,交流精準護理重要領域發展,助力精準護理科研創新。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一體化推進 助力健康寧夏
    一年以來,各地的健康行動取得了哪些進展?有哪些亮點?近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與新華網聯合推出「健康中國行動——各地行品牌傳播活動」,以充分展示分享各地區、各行各業和廣大人民群眾推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的進展和成效,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亮點。本期,新華網聯合多家媒體,採訪健康寧夏行動的相關負責人,為我們解讀健康寧夏行動。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會議
    學會致力於以病種為核心、整合不同領域資源,推進學會分支機構建設,目前已11個腫瘤類的分會,全面覆蓋了影響國民健康的各大惡性腫瘤領域。二是2019年學會新吸納個人會員2350名,比2018年增長182%,個人會員達到3642名,新吸納單位會員19家,比2018年增長19%,單位會員達到117家。
  • 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助力昌平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近日,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世爾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設集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研發、中試、生產於一體的一站式產業化平臺,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生態,助力區域醫藥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 「健康中國」在博鰲熱火朝天
    衛生應急為健康中國建設助力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應急辦公室主任許樹強介紹,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健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和緊急醫學救援工作。許樹強說,目前,我國的衛生應急在法制體制、機制預案和基礎能力建設上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國家的衛生應急能力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水平站在了全球前列。
  • 2020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即將在上海開幕
    在這樣的歷史時期,我們計劃於2020年11月24日在上海嘉定隆重舉行2020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本屆論壇以「疫情防控常態化,醫療策略精準化"為主題,旨在推進精準醫學在新冠疫情防控和醫療策略方向上的應用與創新,討論疫情之下精準醫療的創新和研發機遇,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精準醫學創新體系。
  • 精準醫學高峰論壇與華福醫院管理論壇舉行 助力我省建設國家區域...
    福建日報訊 (林寶珍 傅伊) 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導,福州新區管理委員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武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福州精準醫學高峰論壇與第四屆華福醫院管理論壇」,近日在福州濱海新城舉行。
  • 中核醫學億基因推動精準醫療戰略實施,助力健康中國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要把握健康領域發展規律,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同時還要積極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舉措。以中核醫學億基因為代表的基因檢測產品的出現,給上述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
  • 8院士齊聚羊城,縱論中國精準醫學前沿與創新
    近日(11月27日),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支持,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的2020嶺南科學論壇之精準醫學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8名院士共聚一堂,縱論中國精準醫學發展
  • 歐洲精準醫療研究院賦能中國大健康產業
    2020年12月23日,上海臨港新片區留創園、新僑驛站項目啟動儀式暨大健康產業聯盟項目落地推進會在新僑新興產業園順利舉行。上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安派科生物醫學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苗挺,臨港產業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金浩軍,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銘,副總經理李阿銘,大健康產業聯盟代表等相關領導、企業家參加出席此次活動。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祝您元旦快樂!
    、逐夢想,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推動政科學研用金全面融合、推動精準醫學研究和應用、促進精準醫學產業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學會影響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向廣大會員及全社會交出了一份成績矚目、可圈可點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