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專場聚焦不同腫瘤領域的診療前沿進展,包括新書發布會、年度進展、名醫功夫茶、診療前沿和綜合治療等多個單元。會議內容精彩紛呈,各位名家大咖共同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2020年11月12至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花城廣州召開。學科前沿專場於11月14日下午在琶洲會展中心C區隆重舉行。本專場聚焦不同腫瘤領域的診療前沿進展,包括新書發布會、年度進展、名醫功夫茶、診療前沿和綜合治療等多個單元。會議內容精彩紛呈,各位名家大咖共同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新書發布
為了梳理2019年度我國腫瘤學的研究進展,推動腫瘤學科建設,更好地服務腫瘤臨床,《學科發展報告》應運而生。《2019學科發展報告》新書發布會於學科前沿專場第一單元中隆重舉行!
本單元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劉巍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國工程院詹啟敏院士對中國腫瘤學過去一年取得的進展進行總結髮言,詹院士指出:2019年,我國腫瘤醫學領域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性的科研成果,學科建設投入不斷增長,學科隊伍不斷優化和成長,學科優勢和特色顯著,學科間交叉融合孕育著創新,正在逐步改變學科結構。但同時,學科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科發展不均衡、科技成果轉化難、學科劃分存在一定局限性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的創新發展。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論述了營養狀況與腫瘤患者的治療和預後,提及胰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是密切受營養不良相關因素影響的主要腫瘤,營養治療應該成為腫瘤患者的一線治療。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洪武教授介紹了腫瘤光動力治療進展,腫瘤光動力治療是一種精確的靶向治療,療效確切,併發症少,兼容性強,可以聯合手術、放化療等多重治療整合治療。上海交通大學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介紹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進展,驅動基因陰性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到顯著提高。沈琳教就過去一年消化道腫瘤(包括胃癌)的研究進展做了系統概述,晚期胃癌免疫治療一線治療已經獲得一定成功,Her2陽性胃癌患者三線治療已獲得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Her2中度表達水平的胃癌患者也有獲益,且肺損傷比較小。
年度進展
學科前沿專場第二單元內容是年度進展,這也是每一位腫瘤工作者關注的話題,本單元邀請姜文奇教授和劉巍教授擔任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總結了《中國肺癌領域年度進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盤點了《中國消化道腫瘤領域年度進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石漢平教授介紹了「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狀況及營養治療現狀」,論述了營養治療在腫瘤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營養治療是腫瘤治療中的重要環節。
名醫功夫茶
名醫功夫茶這一版塊在學科前沿專場第三和第五單元中出現,由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崔久嵬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史豔俠教授擔任主持,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張蘭軍教授、譚靜教授以及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的史業輝教授共同聚焦《免疫治療會是癌症的「終結者」嗎?》這一話題開展交流,三位專家論述了抗腫瘤免疫治療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也指出當前免疫療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並為腫瘤治療的未來發展點明方向!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劉端祺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於世英教授從癌症患者角度出發,圍繞《如何幫助癌症患者與疾病「和平共處」?》做了精彩論述。
診療前沿
診療前沿這一版塊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蘭軍教授主持,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孫穎教授報導了《鼻咽癌基礎與臨床研究前沿》,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安剛教授帶來《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的報導,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論述了《轉化研究——肺癌藥物臨床研究的助力者》,最後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謝丹教授為與會者帶來《APC激活的長非編碼RNA通過阻滯外泌體分泌抑制結直腸癌發生發展》的精彩報告,為本單元畫下完美句點。
綜合治療
學科前沿專場第六單元以綜合治療為主題,雲南省腫瘤醫院楊潤祥教授擔任本單元的主持人,首先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唐麗麗教授帶來《解讀「新版中國腫瘤心理實踐指南」》,第二位講者是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巴一教授,其論述了《中國惡性腫瘤支持治療現狀及展望》,最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洪武教授分享了《腫瘤光動力治療發展歷程及未來方向》。
文/特約通訊員 胡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