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入夏以來,全國多地出現強降雨,長江流域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長江中下遊地區尤其是洞庭湖、鄱陽湖區域是本次洪水災情最嚴重地區,同時也是血吸蟲病傳播風險最高的地區。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2020年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20〕540號),要求疫區各地強化領導責任,切實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強化宣傳教育,加強個人防護,嚴控血吸蟲病感染,杜絕急感暴發疫情,確保「大汛之年無大疫」。通知還要求廣泛宣傳防控血吸蟲感染的知識,為此,《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特邀請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防治部主任周杰組織撰寫了汛期血吸蟲病防控相關知識。
一、血吸蟲病的基本知識
(一)生活史
血吸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或哺乳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因其成蟲寄生在宿主靜脈血管內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初期,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毛主席稱其為「瘟神」,實際上是指晚期血吸蟲病,臨床上出現以脾大、脾功能亢進、門靜脈高壓以及側支循環形成而導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靜脈曲張、腹水為主的症候群。
圖1 血吸蟲的形態
血吸蟲的生活史包括在終宿主人和哺乳動物體內的有性生殖和在中間宿主淡水螺體內的無性生殖,其過程分為成蟲、蟲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蟲7個階段。當終宿主人和哺乳動物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體時,尾蚴通過皮膚入侵終宿主,繼續發育成童蟲、並經肺移行到門脈-腸繫膜靜脈寄居,逐漸發育成成蟲並交配產卵,蟲卵隨糞便排出終宿主體外感染中間宿主釘螺形成新的循環。釘螺是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其大小一般不超過1 cm(長度超過1 cm的螺一般不是釘螺),寬度不超過4 mm。
圖2 血吸蟲的生活史
(二)感染途徑
血吸蟲是以尾蚴的侵入方式而感染人體的。尾蚴在水中漂浮於水面,一旦人或哺乳動物與水接觸,漂浮於水面的尾蚴即黏附其皮膚表面,在皮膚水分未乾或將幹之際非常迅速侵入表皮。據研究,尾蚴侵入人體最短的時間為10秒。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血吸蟲。我國主要是3—11月,其中以夏季4—5月,秋季7—9月發生感染的機會最多。人感染血吸蟲的主要途徑是通過皮膚感染,口腔黏膜次之。流行區人群因生產勞動(在疫水中耕種、插秧、捕魚、撈蝦、釣魚、割水草、打粽葉以及防汛、排澇等水中作業)和日常生活(如在河、溝、湖疫水中淘米、洗菜、洗手腳、喝生水等)旅遊、戲水等方式接觸血吸蟲疫水而感染。
圖3 血吸蟲侵入人體的途徑與方式
(三)急性血吸蟲病症狀與體徵
急性血吸蟲病是因為人體在短期內大量感染血吸蟲尾蚴後,出現急性發熱、肝脾腫大、腹瀉、咳嗽等臨床特徵。根據臨床表現分為輕、中、重型。急性血吸蟲病病人均有明確的疫水接觸史。一般發生於春、夏、夏秋之交,發病多集中於夏秋季,以6—10月為高峰。感染方式以遊泳、嬉水、捕魚蝦、打湖草、搶收夏熟作物、防汛等為主。故特別強調詢問病史。
圖4 急性血吸蟲病症狀與體徵
圖5 血吸蟲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二、汛期血吸蟲病個人防護知識
在血吸蟲病流行區,不接觸疫水是預防血吸蟲病最好的辦法。
1.疫區居民和參加抗洪救災人員,要儘量避免接觸疫水,儘量縮短接觸時間、次數和暴露面積。
2.必須接觸疫水時應儘可能做好個體防護。目前常用的防護用具有長統膠靴、尼龍防護褲、膠皮手套等。使用以1%的「氯硝柳胺」浸泡的衣褲、手套、襪子、綁腿等,防護效果更好。
3.使用防護藥品以避免感染。不可避免接觸疫水時,下水前在將要接觸疫水部位塗抹防護油(防蚴霜)。
圖6 個人防護-塗抹防護霜
4.不直接飲用疫水,不在疫水中戲水、遊泳和洗刷用具,飲用水一定要消毒或煮沸,確保飲用水安全。
5.接觸疫水1~2天內,出現點狀紅色奇癢的丘疹,或在2周內出現咳嗽、胸痛等症狀,以及1個月左右出現發熱、畏寒、腹脹、腹痛、腹瀉、肝臟腫大和肝區疼痛等症狀,應儘快到就近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
6.為防止血吸蟲病急性感染暴發,接觸疫水的人群在首次接觸疫水後需早期採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預防,或4周後口服吡喹酮進行預防性治療。
圖7 預防性用藥——吡喹酮
7.對於反覆多次接觸疫水,尤其對參加抗洪救災的官兵,在脫離接觸疫水後1個月內,應儘快到血吸蟲病防治機構進行血吸蟲病專項檢查,若發現陽性,需及時給予病原治療。
三、汛期血吸蟲病防治技術要點
1.早預警。 掌握汛情動態,開展防病專題研究和風險分析,做好突發疫情的人員、物資應對準備。
2.降風險。 在汛期,對易感地帶的水體用氯硝柳胺藥物緩釋法殺滅水體尾蚴。災後對水淹釘螺面積及其可能擴散的地區進行認真規劃、充分準備和全面調查,對重點和可疑的有螺環境,要以氯硝柳胺滅螺、滅蚴。
3.強健教。通過健康教育提高災區群眾與救災人員血吸蟲病防病意識,勸導群眾儘量避免接觸疫水。對於抗洪搶險與生產自救必須接觸疫水的人員,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跟重點。 對於參加防洪搶險的官兵、幹部和居民,搶收搶種的當地居民,漁船民以及外地流動人員要重點關注,做好登記造冊並發放預防用品,對這部分人群做好追蹤觀察。
5.抓哨點。 流行區醫療機構(哨點醫院)落實發熱病人首診制,對涉水人員開展血吸蟲病監測和登記隨訪。
6.管家畜。 積極與農業家畜部門溝通,利用有利時機對家畜開展血吸蟲病普治;加強家畜管理,嚴格實施封洲禁牧等措施。
7.安全用水。要求居民在劃定的安全生活區內取水。對飲用水源可能含有血吸蟲尾蚴的,飲用前要進行衛生處理。方法為:每50公斤水加漂白精0.5克或漂白粉1克,30分鐘後方可飲用。
8.糞便管理。修建臨時廁所,教育群眾不隨地大便。對人、畜糞便進行滅卵處理,方法為50公斤糞便加尿素250克拌勻,儲存1天以上。
9.抓監測。要加強對發熱門診的管理,對於發熱病人尤其是處於血吸蟲病流行區域內者,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後還需排查是否感染血吸蟲病,對血吸蟲病病例要及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
(文/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防治部 周杰 通訊員/周瑾容)
編輯:王麗
排版:鄭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