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主汛期,特別是南方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遭受泥石流、洪澇等災害,全國急性血吸蟲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形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
血吸蟲病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血吸蟲病是一種什麼病,我們又該如來預防呢?
血吸蟲病也稱為大肚子病 是由血吸蟲寄生於循環系統所導致的一種慢性寄生蟲感染,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
血吸蟲的生活史比較複雜。成蟲寄生在人、牛、豬或其他哺乳動物的腸繫膜靜脈和門靜脈的血液中,因此人和這類動物被稱為成蟲宿主或終宿主。蟲卵從宿主的糞便中排出,如果糞便進入河水,蟲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並不感染人,而要先鑽進釘螺體內寄生,釘螺被稱為中間宿主。一條毛蚴在釘螺體內可發育、繁殖成上萬條尾蚴。
人接觸尾拗汙染的水源後,接觸部位皮膚出現輕微的紅斑或丘疹,血吸蟲侵入血液後,或定居在膀胱或小腸的靜脈系統引起寄生蟲病,表現為突然發熱、發冷、肝大、脾大、肺炎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也可出現貧血,多見於夏秋季,青壯年感染機率較高。
流行於我國的為日本血吸蟲,人類因接觸含尾蚴的汙水而感染,感染後血吸蟲寄生於肝門靜脈系統主要導致肝和結腸病變。
感染了血吸蟲病可引起發熱、腹瀉等,反覆感染或經久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嚴重者影響生長發育(青少年),喪失勞動力,甚至危及生命。同時血吸蟲病人和病畜又可以作為傳染源,造成血吸蟲病傳播。
那麼如何預防血吸蟲病呢?
一、不接觸疫水
洪水期間,除了抗洪搶險必須接觸疫水外,不要做接觸疫水的其它活動。
二、不直接飲用疫水
飲用水一定要消毒,可採用燒熱法或化學法殺滅水中的尾蚴,保證飲用水安全。
三、加強糞便管理
防止人畜糞便汙染水源,應搭建臨時廁所,並儘量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可採取堆糞法或用藥物殺滅蟲卵,不要隨地大小便。
四、切斷傳播途徑
滅螺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在防疫部門的組織領導下,進行大規模的滅螺消毒活動。特別是對家畜做好查病和治療工作
五、做好個人防護
必須接觸疫水的人員應儘可能做好個體防護,如穿高筒膠鞋或防護衣褲。常用的防護藥有皮避敵,塗抹一次持續有效4小時。防拗筆,塗抹後有效8小時。下水前均勻塗布於皮膚,超過有效時間應再塗一次。
退水期間和退水後,對居民點附近的易感地帶要用藥物滅螺,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儘量避免非生產性接觸疫水,水災後積極接受血吸蟲病檢查和治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