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經過一年的辛苦努力,黃州區、團風縣順利實現由省政府提出的人畜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的年度防治目標,一舉摘掉血吸蟲疫情相對較重的帽子,使血防工作躍上一個新臺階。
記者了解到,2009年,市委、市政府和疫區各地黨委、政府圍繞全省、全市血防工作會議統一部署,高度重視血防工作,採取有效舉措,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使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治理得到有效落實,項目建設也順利開展。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我市曾是血吸蟲病重流行區,沿江的黃州、團風、浠水、蘄春、武穴、黃梅、龍感湖等7個縣市區血吸蟲病橫行肆虐,流行鄉鎮達50個,流行村444個,波及244萬人。可喜的是,在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我市血吸蟲病防治成果顯著。1984年至1986年,浠水、黃梅、龍感湖、蘄春相繼達到消滅血吸蟲病標準;2000年,武穴市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2007年,黃州和團風達到血吸蟲病疫情控制標準。
但在「九五」期間,由於受多次嚴重洪澇災害等因素影響,除龍感湖外,其餘沿江6個縣市區疫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升,垸內釘螺也死灰復燃。
目前,疫區共查出釘螺面積98813畝,涉及17個鄉鎮69個村,其中有96%的釘螺面積分布在長江外灘和江心洲灘上,其餘分布在黃州、武穴、黃梅垸內,涉及8個行政村,全市人群血吸蟲感染率0.09%,耕牛血吸蟲感染率1.8%。
面對連古代神醫華佗曾無可奈何的小蟲的肆虐,我市在血吸蟲防治方面作出了英明決策並果斷採取強有力措施。
政府主導,民生工程全面推進
全市各級政府始終把血防工作作為解決重大民生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
去年2月4日,就在副省長張岱梨帶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到黃州、團風對血防工作進行調研後,市長劉雪榮迅速召開了由市血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專題會議。16天後,市政府又召開常務會議,專題聽取全市血防工作情況匯報,再次對血防工作進行部署安排。當月26日,全市血防工作會議召開,圍繞省政府提出的血防工作目標,我市推出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優化外部環境、加大防治力度。
完善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根據工作需要,市政府對市血防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充實調整,成立工作專班,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市政府建立了市血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血防聯繫點制度,由7個成員單位分別聯繫1個疫區的血防工作,定期下基層督辦指導。疫區各地政府相應成立了工作專班,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血防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重點疫區鄉鎮和重點疫區村實行政府領導或部門負責人掛點督辦。黃州區和團風縣還將血防工作納入政府承諾的實事之一。
統籌規劃,加強資源整合。去年年初,市政府組織衛生、農業(畜牧、能源)、水利、林業、交通、國土、農機、水產等部門共同制訂了我市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達標方案(草案),包括《黃岡市血吸蟲病綜合治理總體規劃(2009-2013年)》和耕牛防治、外灘治理、一建三改、整村推進等4個專項實施方案,有效整合資源,計劃通過3年時間,對35個重點疫區村實行整村推進,實現改水、改廁、耕牛淘汰、家畜圈養等傳染源控制項目全覆蓋,當年完成9個村。
明確責任,加大落實力度。市政府將血防工作納入市直各有關部門和疫區各縣市區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在全市血防工作會議上,劉雪榮市長代表市政府與疫區各地政府和市直有關單位籤訂了血防工作目標責任書,對血防工作實行「一票否決」。7個疫區政府相繼召開了血防工作會議,將工作任務、防治目標一一進行落實,並層層籤訂目標責任書。
增加投入,提供經費保障。多年來,全市市縣兩級血防投入政策足額得到落實,分別按照疫區人口數每人0.5元和1元標準落實了血防專項經費及晚期血吸蟲病人救治配套經費。去年,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有關政策加大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疫區政府繼續將血防專項經費和晚期血吸蟲病人救治配套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全市共落實血防專項經費150萬元,晚期血吸蟲病救治配套經費12.5萬元。
狠抓督辦,促進項目建設。去年,市政府專門制訂印發了《黃岡市2009年血防工作督查實施方案》,加強對血防工作檢查督辦,6月,市政府組織市直7個部門對疫區7個縣市區血防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督查。9月,再次對黃州區、團風縣兩個省部聯動項目進行督辦。12月,市政府又組織專班,開展年終檢查考核結帳。各地政府多次召開專題督辦會議,推進血防工作。黃州區政府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就有6次,團風縣每月召開一次領導小組督辦會議,武穴市對部門聯繫點工作進行一月一檢查,一月一通報。其他疫區縣市也開展了兩次以上的督辦檢查。
源頭治理,多措並舉全面控制
全市血防工作堅持按照「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血防綜合治理防治」策略,突出人、畜感染率高於1%的疫區村為防控重點,對9個重點流行村實行傳染源控制綜合治理「整村推進」,穩步推進血防綜合治理項目建設,並積極參與鄂黃片、湖區五省聯防聯控。
黃州區、團風縣緊緊抓住省部聯動工作的重大機遇,按照「一村一策」的防治原則,高標準嚴要求,科學制定規劃方案。
全面控制傳染源。全市衛生血防和畜牧部門全面開展了人群和耕牛血吸蟲病檢查、治療和化療,完成人群查病129538人次,治療及化療66710人次,分別佔計劃任務的105%和108%;完成耕牛查病14937頭次,治療及化療30202頭,分別佔計劃任務的100%和102%。蘄春縣對42個疫區村全部進行一次人口基礎情況調查,黃州區、團風縣加大了無害化衛生廁所和沼氣池推廣普及力度。全市在疫區村建三格式無害化戶廁3603座,建沼氣池8384戶。黃州區專門舉行了改廁項目建設啟動儀式,共建三格式無害化戶廁2700座,建沼氣池3000戶;團風縣完成三格式無害化戶廁229座,建沼氣池3456戶。全市共淘汰疫區村耕牛298頭,購置農機1125臺推廣農機耕作;已建禽類養殖小區16個,發展水禽160萬羽;各地政府繼續對外灘有螺區域採取封洲禁牧措施,劃定安全牧場。
大力開展工程滅螺及環境改造。春季,衛生部門組織專班全面開展了螺情調查,對易感環境及時實施藥物滅螺達1853萬平方米。農業、水利、交通、國土、水產等滅螺和環境改造工程項目中,農業綜合開發建輕簡化栽培19.5萬畝,水旱輪作13萬畝,水改旱0.14萬畝;在疫區建通村公路1350.1公裡;武穴市6000畝土地平整項目完成了前期測量;開挖魚池470畝,改造魚池710畝,改造進水溝渠400米。興林抑螺項目已完成全部計劃任務,在4個疫區縣(區)建抑螺防病林25800畝。武穴市垸內有螺環境工程改造有新的進展,黃州區長江幹堤水利血防綜合治理工程已部分完工。
積極救治晚期血吸蟲病人。去年全市計劃免費救治晚期血吸蟲病人91例。各地繼續對晚期血吸蟲病人實行定點醫院分批救治,對危重病人優先收治。目前,91例病人已於去年11月底全部得到救治,病情普遍有了明顯好轉。
突發疫情,疫病防治全面覆蓋
血吸蟲病突發疫情防控已經成為各地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從去年5月起,我市各地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全力以赴開展急性血吸蟲病疫情的防控工作。市血防辦下發了《關於加強急性血吸蟲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市衛生局與市教育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急性血吸蟲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對全市急性血吸蟲病疫情預防控制工作進行部署。
對漁船等水上作業人員開展緊急查病、治病和個人防護,已查病2130人次,化療3136人次;在有螺地帶實施站崗設卡和流動巡邏,及時勸阻居民進入疫區並對警示牌、警示標語進行翻新;對疫水接觸者進行登記並現場給予藥物化療和藥物防護;對漁船等水上作業人員重點進行上門宣傳,聯合教育部門在疫區學校開展血防「四個一」宣傳教育活動;對易感環境反覆進行藥物滅螺滅蚴;實行急感疫情周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加強疫情監測報告和預警。
目前全市急性血吸蟲病疫情防控工作依然在緊張有序地開展,從而嚴防急性血吸蟲病感染疫情的發生。
戰略部署,科學決策彰顯前瞻
全市血防工作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點和困難就是,螺情控制難度大,隱患多。
記者了解到,我市境內長江沿線長達189公裡,96%的釘螺分布在長江外灘和江心洲灘,這是我市血吸蟲病疫情的主要特點,也是血防工作中最大的難點。由於長江水位難以控制,加之180多公裡的江灘、複雜的自然環境和植被又為釘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溫床。每年,隨著長江水位的升降,殘存釘螺的繁殖和隨江水遷移而來的釘螺又會使我市螺情滅後再度抬頭,導致滅螺效果始終難以鞏固。武穴市垸內釘螺分布面廣、環境複雜,治理難度也相當大。我市4個疫情回升地區重新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主要難點就在於江灘螺情難以控制。此外,我市長江沿線40多座涵閘沒有阻螺設施,村落與江灘一堤之隔,人畜在江灘活動頻繁,江心洲退居不退耕,這一系列不利因素,不僅增加了我市血防工作的難度,也是導致我市血吸蟲病疫情出現新的反彈的重要因素。
但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2010年,全市血防工作圍繞省政府提出的血防工作「三步走」戰略部署和近5年的防治目標,按照重點疫區「整村推進」的防治原則,以突出傳染源控制、垸內有螺環境和陽性釘螺控制為工作重點,全面加大血防綜合治理力度。
一是繼續推進重點疫區村的「整村推進」工作,重點在13個疫區村開展「一建三改」、家畜圈養、耕牛淘汰等傳染源控制項目整村推進;二是黃州區、團風縣進一步深入推進血防省部聯動項目建設,在去年的基礎上,對重點疫區村加大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治理力度,鞏固人群血吸蟲病防治成果,進一步控制耕牛血吸蟲感染和釘螺感染。浠水、蘄春、武穴、黃梅4縣(市)要在鞏固人畜血吸蟲感染率控制在較低水平的基礎上,加大對垸內釘螺和長江外灘陽性釘螺控制力度;三是積極有效開展晚期血吸蟲病人免費救治工作;四是加大血吸蟲病突發疫情防控力度,全面開展病情、螺情調查,及時有效開展治病、滅螺工作;五是紮實開展宣傳教育、個人防護、疫情監測等防控工作。對垸外有螺地帶全面實行封洲禁牧,禁牧相關措施得到進一步落實,禁牧效果有明顯提高。(童婷 徐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