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第一部蜻蜓野外圖鑑出版 22種蜻蜓海南獨有

2020-11-24 南海網

  海南第一部蜻蜓野外圖鑑出版

  悠悠天涯 蜻蟌之地

  

  色蟌

  

  大華蜻蜓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你小時候追過蜻蜓嗎?

  在青窄田埂上,在涓涓溪流邊,蜻蜓扇動著薄翼從視野中逃脫,輕晃晃地落在綠植葉梢上,停留觀望。風從一旁過,它們小小的身影看上去是如此熟悉,卻又如此陌生。

  不久前,海南第一部蜻蜓野外圖鑑——由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與海南省林業廳合作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出版,以詳實的圖文資料介紹了蜻蜓的物種信息、保育工作,收錄了海南島蜻蜓目昆蟲信息。

  更可貴的是,它的大部分圖片,都是圖鑑的作者兼攝影師韋庚武(Graham Reels)在野外拍攝到的,透過這本圖鑑,我們不但見證了這些小精靈本身,也見證了它們所生存的山川大地的現狀、變遷。

  背書學詩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朗朗上口;塞耳機聽歌時,一句周杰倫唱的「在走廊上罰站打手心,我們卻注意窗邊的蜻蜓」歌詞填滿青春的記憶。在成長的路上和所讀過的書裡,總容易找到和蜻蜓有關的情景。

  彩裳蜻蜓

  海南蜻蜓大家族

  蜻蜓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飛翔於天際。它的飛行能力在昆蟲界無以匹敵。它生活的環境多樣,遍及大地。在海南島的無數大川小溪、湖沼溼地中,多種多樣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種蜻蜓,其中有22種屬於海南島獨有。

  修長鐮扁蟌、海南華扁蟌、麗擬絲蟌、露兜葉山蟌、臼田裂唇蜓、五指山副春蜓……在22種海南特有種蜻蜓名單上,各個小傢伙的名字拗口難讀,咀嚼這些陌生的音節,不禁讓人對它們最早被發現被描述時的場景聯想翩翩。

  圖鑑介紹,海南第一個記錄的蜻蜓目昆蟲是三斑鼻蟌,由比利時的蜻蜓學家Baron Michel Edmond和Sélys Longchamps在 1873年發表。時間往前走,中國著名昆蟲學家趙修復增加了海南島許多新的春蜓種類,最早是1953年的海南亞春蜓,以及次年的海南特有種海南環尾春蜓;1982年,趙修復又描述了五指山異春蜓、黃尾奈春蜓和歡慶纖春蜓3個海南特有春蜓種。

  到了2001年以後,許多學者在海南又記錄了35種豆娘和蜻蜓,其中,至少有3個新種被描述:華氏鼻蟌、深林華扁蟌和海南棘尾蟌。

  因為漫長的時間、多位中外專家學者努力,因為他們對蜻蜓積累的熱愛和追逐,才有了這一個個嚴謹分類的名字。直到圖鑑出版,海南已記錄了165種蜻蜓和豆娘,這其中包括2種僅有幼蟲標本以及7種目前尚未確定或未被描述的種類,而海南的蜻蜓目總數很可能會超過170種。

  蜻蜓是挑剔愛乾淨的,在海南,蜻蜓多選擇把家安在森林小溪、樹洞雨水潭、開闊溪流、沼澤地、水草豐盛的池塘和溼地等地方,這些清潔的淡水環境為它們提供棲息覓食場所。

  因此,蜻蜓的稚蟲被認為是重要的溼地質量的指示性生物。一些蜻蜓稚蟲需要清潔的水環境或者特殊的微生境,它們的存在可以說明溼地的狀態良好,而缺少這些稚蟲則表示溼地質量已經惡化。

  麗擬絲蟌是蜻蜓家族中的海南特有種。盧剛 攝

  

  蜻蜓好奇三千問

  其實,蜻蜓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是昆蟲綱蜻蜓目昆蟲的總稱。圖鑑中介紹,在蜻蜓家族裡,大體上分為束翅亞目和差翅亞目,還有一類間翅亞目,是古老的孓遺物種,近緣種和分布地區都很有限。

  束翅亞目的種類就是我們俗稱的豆娘,亦稱作「蟌」。豆娘的身體纖弱細小,頭部像個啞鈴,兩複眼相隔很遠,扁扁的靠在兩邊,前翅和後翅的大小、翅脈都非常近似。在停歇時,豆娘通常會豎起兩對翅膀立在植物上,飛起來也是柔柔弱弱的。

  差翅亞目的種類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蜻蜓,它們兩對翅的大小和翅脈有差異,故稱「差翅」。它們體型粗壯,兩複眼以不同程度相連或是僅以狹縫分隔,眼睛幾乎佔滿了頭部,飛行能力也很強,移動速度極快。在停歇時,蜻蜓都喜歡攤開翅膀立在植物的枝條上。

  在這些可愛的小精靈面前,人會變得無端柔軟,也會變得萬分好奇。譬如,為什麼蜻蜓的眼睛那麼大?蜻蜓低飛是下雨的「預報」嗎?「蜻蜓點水」又有什麼講究呢……

  按圖索驥,就能找到答案。實際上,蜻蜓和豆娘是陸地上最早的掠食動物之一,它們都是兇猛的肉食性昆蟲,其捕獵生涯已經有兩億多年了。它們完全靠視覺來探尋獵物,以至於直到現在其身體結構都沒有發生變化——眼睛又大又鼓,複眼約由28000隻小眼組成,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而不必轉頭。

  這種捕獵策略非常有效,再小的昆蟲、再小的動靜都逃不過蜻蜓的眼睛。但它們也會被鳥類或其他動物捕食,這是大自然的平等法則,維持著生態鏈齒輪的轉動循環。

  許多蜻蜓還是名副其實的「飛行家」,掌握著高超的飛行技巧,飛行最快的蜻蜓可以達到每小時35千米。它們不僅可以高速震動翅膀產生小的空氣漩渦使自己處於懸飛狀態,還可以在持續飛行體溫升高後用身體撞擊水面來降溫;甚至,有的雄性蜻蟌個體間,會在領地低空「巡航」,為爭奪領域、爭奪雌蟲而在空中大戰以 「宣示主權」。

  一隻小小的蜻蜓,帶著上億年來的進化技能,來到和我們同樣的時間節點上,獨自美麗,繁衍生息。了解了這些「秘密」,下次再遇到它們,會不會有幾分刮目相看的感覺?

  保護這些小精靈

  所有的生命都來自大地、山川和草木,有著各自不可取代的尊嚴。

  對海南而言,蜻蜓目昆蟲是豐富自然遺產的重要部分,它們是主要的昆蟲捕食者,對調節其所處生態系統中水生和陸生昆蟲的數量起著重要作用。圖鑑介紹,海南的160多種蜻蜓和豆娘中,許多種類對生存環境要求並不嚴格,這些種類也普遍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東南部。這些蜻蜓由於瀕臨滅絕的危險較低,所以保育優先程度相對較低。一些海南特有和特別的種類,例如麗擬絲蟌和白尾野蟌,在島上是極為常見並且廣泛分布。

  但是海南許多蜻蜓目昆蟲的生存狀況仍不清楚。海南島許多地區尚未仔細調查,甚至從未被蜻蜓研究人員考察過。許多海南的蜻蜓種類僅有少數幾個地點有分布記錄,或者多年沒有觀察記錄,很難確定這些情況究竟是由於這些種類極為稀有,還是因為調查研究和考察人員太少。

  近幾年來,對蜻蜓的調查工作主要集中在高地的林區,大多數海南特有和稀有的種類都可以在此環境中找到,而許多重要的棲息環境如沼澤地和海岸溼地仍被忽視,對海南所有蜻蜓的全面評價還需要再作各種生境下的大量調查研究。根據現有的調查數據,至少有1種蜻蜓極為稀有、分布狹窄並受到威脅。

  據了解,對蜻蜓和豆娘生存的最大威脅來自人類活動,幾乎所有蜻蜓在稚蟲生長階段都需要淡水環境,因此,人們任何影響淡水環境的活動都有可能危害到蜻蜓和豆娘。

  以露兜葉山蟌為例,這是海南特有的豆娘,目前只在海南東部海岸附近的露兜樹沼澤有一個分布點。海岸的溼地尤其受到人為開發的威脅。由於過往各種人為開發,這種豆娘之前在海南的大部分生境很可能已經遭到破壞。

  海南的蜻蜓和豆娘超過160種,其中有22個蜻蜓目特有種,這些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精靈需要我們關注的目光,與保護大多數動物一樣,保護它們唯一有效的辦法是保護其生存環境。

責任編輯:陳虹羽

相關焦點

  • 刷新海南蜻蜓種類新紀錄
    於是,袁浪興翻看《蜻蟌之地 海南蜻蜓圖鑑》,對比兩個常見的相似種後,排除了之前的猜測。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書的最後幾頁,他看到一種名叫「短腹異蜻「的蜻蜓和這隻蜻蜓極其相似。在五源河發現的這種蜻蜓,到底是不是短腹異蜻?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種類?當即,袁浪興就聯繫上了《蜻蟌之地 海南蜻蜓圖鑑》的作者,昆蟲學博士張浩淼。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
  • 全球收錄蜻蜓數量最多!《中國蜻蜓大圖鑑》近期正式出版
    《中國蜻蜓大圖鑑》經過近十年的籌備,於2019年3月正式出版。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內容包括「蜻蜓概述」和「中國蜻蜓圖鑑」兩大部分,覆蓋了蜻蜓的形態學、生物學和分類學等多方面知識,是對中國蜻蜓的一次系統性總結。每個物種配有簡潔而精準的概括性描述,結合生態照片和必要的分類特徵圖像,為讀者提供了最簡單快速的鑑定方法。
  • 《中國蜻蜓大圖鑑》首發 雲南蜻蜓佔「半壁江山」
    原標題:《中國蜻蜓大圖鑑》首發雲南蜻蜓佔「半壁江山」    昨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張浩淼所著的《中國蜻蜓大圖鑑》首發。該書收錄中國蜻蜓820種,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其中,收錄雲南蜻蜓達450種。
  • 海口五源河發現紅腹異蜻 刷新海南蜻蜓種類新紀錄
    □本報記者 龍易強    今年8月初,海口五源河紅蜻蜓家族裡突然躥出一位「網紅」明星,並迅速登上熱搜榜,它就是刷新海南蜻蜓紀錄的紅腹異蜻。根據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監測報告顯示,五源河記錄到「紅色系」蜻蜓共有10種。
  • 世界最大蜻蜓專著正式出版發行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張浩淼著的《中國蜻蜓大圖鑑》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中國蜻蜓820種,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該書分為上下兩冊,共1460頁,以中英雙語的文字編排。
  • 《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     圖為《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現場。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攝   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記者 胡遠航)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重慶大學出版社在昆明聯合發布《中國蜻蜓大圖鑑》。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
  • 【中國新聞網】《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
    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中國是世界重要的蜻蜓資源國,已發現980餘種,堪稱世界之最,其中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  《中國蜻蜓大圖鑑》分上下兩冊,共1460頁,以中英雙語的文字編排。
  • 《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攝  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重慶大學出版社在昆明聯合發布《中國蜻蜓大圖鑑》。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中國是世界重要的蜻蜓資源國,已發現980餘種,堪稱世界之最,其中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我國首套《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正式出版發行
    3月25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等主編的《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1-3卷)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圖文並茂全面介紹熱帶雨林植物的工具書。   熱帶雨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物質流和生產力最高的森林類型。
  • 寶可夢劍盾沙漠蜻蜓怎麼抓 沙漠蜻蜓圖鑑
    《寶可夢:劍/盾》中的沙漠蜻蜓雖然長的像是蜻蜓,但其實是龍系的神奇寶貝,實力還是很強的。
  • 《寶可夢劍盾》伽勒爾全精靈圖鑑 沙漠蜻蜓
    《寶可夢劍盾》伽勒爾全精靈圖鑑 沙漠蜻蜓 發布時間:2019-12-09 14:39:09來源:pokedex作者:一位路過的網友
  • 紅蜻蜓|紅蜻蜓官方網站|紅蜻蜓集團|紅蜻蜓品牌旗艦店
    紅蜻蜓|紅蜻蜓官方網站|紅蜻蜓集團|紅蜻蜓品牌旗艦店 2011-09-23 13:59:13 來源:網上輕紡城 紅蜻蜓官方網站:http:
  • 海南題材童話圖書《海南動物鎮》出版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5日消息(記者 黃婷 實習生 吳桂涓)近日,海南題材童話圖書《海南動物鎮》出版面市,引起關注。作者柯漁系海南兒童文學作家、海南省「南海鄉土人才」。  據了解,《海南動物鎮》屬於科普幻想冒險童話,全書分為上下兩冊,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 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夏秋季是觀賞蜻蜓的好時候
    蜻蜓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動物之一。兩億五千年以前的石炭紀,當恐龍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時,蜻蜓早已飛翔在藍天。  夏秋季是觀賞蜻蜓的好時機。晴空下,忙碌的蜻蜓和豆娘,舞動著輕盈的身姿,穿過陽光的一剎那,閃著五彩的光芒,因此,蜻蜓被人親切地稱為「飛行的寶石」。  資料顯示,世界上已知的蜻蜓有5000多種,500餘屬。
  • 【rlyl物種說】今日--粗腰蜻蜓(Asian pintail)
    中文名:粗腰蜻蜓(拼音:cū yāo qīng tíng)學名:Acisoma panorpoides (Rambur, 1842)粗腰蜻蜓,又名錐腹蜻,是一種蜻蜓。常見於池塘、湖泊、水田等靜水域。粗腰蜻蜓體長25-30mm;後翅長18~22mm;雄蟲複眼淺藍色;合胸淡藍色,有不規則雲朵狀黑色紋路;翅膀透明,有淡黃色翅痣,翅脈黑色;腹部前五節呈紡錘狀膨大,前七節淡藍色有一至三排黑縱紋,第八節以後黑色,僅節後緣露出淡藍色;上攫握器
  • 《瓊崖文庫》出版 填補海南大型經典文庫之空白
    《瓊崖文庫》出版的首批八種十捲圖書。 張茜翼 攝  中新網海口4月22日電 (記者 張茜翼)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瓊崖文庫》新書發布會22日在海口舉行。該叢書旨在對海南自古代至近現代有價值的典籍、著作、史料及其他文獻資料進行一次全面的發掘、搜集、整理並陸續出版,以填補海南大型經典文庫之空白。  「瓊崖」是海南島的古稱,至今猶且習用。瓊崖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以南疆、熱帶、海島、多民族等特色而璀璨古今。
  • 《輕盈停落的蜻蜓》雙鞭將-協助拍攝
    蜻蜓,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