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五源河發現紅腹異蜻!刷新海南蜻蜓種類新紀錄
蜻蜓,是一種來自遠古的物種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它們就飛翔於天際也是一種美麗與速度共存的精靈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今天,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在7月29日的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中該團隊發現了紅腹異蜻刷新了海南蜻蜓新紀錄
-
海南省發現紅腹異蜻 蜻蜓種類新增溼地生態良好
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也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這種紅腹異蜻翅膀長、小腹短且呈紅色,是研究所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永莊水庫進行監測時一名成員發現的。
-
海南省首次發現紅腹異蜻蜓 可能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
海南省首次發現紅腹異蜻蜓 可能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
-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
圖集 新華社海口8月1日電(記者羅江)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該研究所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永莊水庫進行監測時,團隊成員袁浪興發現了一隻翅膀長、小腹短且呈紅色的蜻蜓。
-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或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
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該研究所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永莊水庫進行監測時,團隊成員袁浪興發現了一隻翅膀長、小腹短且呈紅色的蜻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蟲學博士張浩淼確認該蜻蜓為短腹異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啟動溼地公園鳥類監測
本報海口8月21日訊 (記者葉媛媛)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獲悉,8月19日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在海口的留鳥和越冬的候鳥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不久前,東寨港更是迎來3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反嘴鷸數量也超過了20隻,均創下新高。《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
-
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 到底有多迷你
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 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侏紅小蜻是世界公認的最小的蜻蜓種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熱帶地區,是蜻蜓中的『侏儒』。
-
海口五源河首次發現瀕危野生動物花鰻鱺
本報7月21日訊(記者龍易強)今天上午,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例行的生態監測項目中,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的現身讓參與監測的專家和志願者激動不已,這也是在海口五源河魚類生態監測中的首次發現。
-
今年在海南發現的新物種有不少!這些罕見的「小精靈」你見過嗎?
通訊員 李方遠 攝其實,2020年以來海南還發現了其他新物種更有一些遠道而來的稀客下面讓我們去看看吧~海南省林業局4月1日向媒體發布,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植物種類——此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發現的尖峰水玉杯,為中國已知有分布的第6個該屬植物種,也是僅見於海南的特有植物種類。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許涵研究員供圖尖峰水玉杯的發現,是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通過60公頃大樣地及網格樣地的長期監測工作的成果。
-
蜻蜓七種 點水蜻蜓款款飛
不過這似乎不是斑麗翅蜻的獨家絕技,在查有關蜻蜓的資料時,我發現也有別的蜻蜓被提到有這項本領。下次不妨觀察一下,看看蜻蜓的腹部是不是指向太陽。(二)鼎異色灰蜻所以,曉褐蜻似乎天生是帶著童年色彩、童話色彩的蜻蜓。在池塘邊、草地上,渾身紅色(其實這個紅也分很多層次,細看能看到玫紅、橘紅、紫紅......)的曉褐蜻也往往最容易引起孩子們的注意。這隻曉褐蜻是我在深圳大學城清華的池塘便拍到的,當時我的女兒先發現的它。孩子們一陣大呼小叫,曉褐蜻飛旋不止,不過,它很快又停到了原先落腳的樹枝上。
-
蜻蜓的種類圖片大全
蜻蜓別稱丁丁、點燈兒、螞螂等,分蜻科和蜓科,幼蟲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目前已知種類超過5000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的種類圖片大全吧
-
今年初夏遇見的第一隻蜻蜓
鏡頭拉近,我差點歡呼起來,這是一隻紅色的蜻蜓!而且是一隻我以前沒見過的紅蜻蜓!看來今天運氣很好,我的私人「蜻蜓譜」又可以添新物種了。一早就有新發現,這讓我特別興奮。是的,快樂其實很簡單,新發現也不難。劉華傑老師在《天涯芳草》中寫道,「發現並不只是科學前沿的專利,每一發現也未必要寫成SCI文章發表出來。博物學重視個人知識或者私人知識。見識自己以前所不知,對我們而言就是發現。為社會增加了公共知識叫發現,把已有的公共知識『下載』,通過觀察而轉化為自我的私人知識,也是一種發現。」
-
四川發現「侏儒蜻蜓」,是世界上最小的蜻蜓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負責人,在整理新收集到的一批蜻蜓標本時,竟然意外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小蜻蜓——侏紅小蜻的身影,這也是在我國四川地區第一次發現這種蜻蜓界的迷你限量版。「侏儒蜻蜓」——侏紅小蜻相信很多朋友在童年時期都有過捕捉蜻蜓的經歷,蜻蜓有多大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蜻蜓界的普遍大小,都在3-4釐米身長之間。
-
四川首次記錄世界上最小蜻蜓種類——侏紅小蜻的標本
記者11月23日獲悉,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侏紅小蜻是世界公認的最小的蜻蜓種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熱帶地區,是蜻蜓中的『侏儒』。
-
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夏秋季是觀賞蜻蜓的好時候
中國記載過738種蜻蜓,是世界上記載蜻蜓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市到底有多少種蜻蜓目前不得而知,但有專家做過調查,在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 我國體型最大的蜻蜓能在寧波看到 夏秋季節的晴空,飛舞著的昆蟲除了蝴蝶,最多的要數蜻蜓了。寧波城市的河流、池塘邊,最常見的是黃蜻。
-
南京普查「蜻蜓家族」 僅在老山就發現30種(圖)
為了摸清南京的蜻蜓種類,從2005年開始,南京曉莊學院生命科學系的虞蔚巖老師和南大生科院的專家首次給南京蜻蜓「查戶口」。目前,南京老山地區「蜻蜓家族」率先浮出水面。快報記者 安瑩蜻蜓和恐龍一樣古老專家介紹說,很多人對蜻蜓的好奇源於這種昆蟲的觀賞性。蜻蜓是蜻蜓目昆蟲的通稱,這是一類很原始、和恐龍一樣古老的昆蟲。
-
蜻蜓——神農架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
神農架擁有豐富的蜻蜓資源。在神農架超過30個樣點進行採樣調查,共發現蜻蜓目昆蟲2亞目13科67種,結果顯示,神農架地區的蜻蜓資源十分豐富,不僅蜻蜓目的物種多樣性較高,而且大多數種類的種群數量十分穩定,這也反映了神農架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
-
海南第一部蜻蜓野外圖鑑出版 22種蜻蜓海南獨有
在海南島的無數大川小溪、湖沼溼地中,多種多樣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種蜻蜓,其中有22種屬於海南島獨有。 修長鐮扁蟌、海南華扁蟌、麗擬絲蟌、露兜葉山蟌、臼田裂唇蜓、五指山副春蜓……在22種海南特有種蜻蜓名單上,各個小傢伙的名字拗口難讀,咀嚼這些陌生的音節,不禁讓人對它們最早被發現被描述時的場景聯想翩翩。
-
體長不足兩釐米,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現身四川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 記者23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