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發現紅腹異蜻 蜻蜓種類新增溼地生態良好

2021-01-17 一眼看視界

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也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

這種紅腹異蜻翅膀長、小腹短且呈紅色,是研究所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永莊水庫進行監測時一名成員發現的。據介紹,開始大家以短腹異蜻稱呼它,不過目前已改名為紅腹異蜻,這種蜻蜓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帶,我國此前的科研中只在雲南以及香港發現過這種物種,考慮到每種物種都有一個自然擴散的過程,此次紅腹異蜻的發現印證著氣候正在變化,自然正在不斷遷移。

研究所所長盧剛說,蜻蜓的種類可以反映溼地的健康狀況,也是檢驗溼地狀況的重要指標,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監測項目中,蜻蜓是其中一個重點監測對象。此次甚至能夠發現新種類的蜻蜓,說明五源河整體有著良好的溼地生態環境,可以供給更多的動植物物種棲息,是值得大家高興的事情。

蜻蜓的大眼睛十分炫酷,其複眼由1-28萬多個小眼構成,是一般昆蟲的10倍。它的眼睛構造也非常特殊。複眼的上半部分的小眼睛,專門看遠處的物體,而下半部分的眼睛,專門看近處的物體。這和近視鏡片上邊加了一塊老花小鏡片,即所謂老年人常用的「雙光眼鏡」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

瀋陽愛爾眼科方學軍院長提示您,人眼雖然沒有天生的鏡片,但近視患者可以通過近視手術中的全飛秒手術為眼睛加一層安全又薄的「鏡片」,全飛秒手術全程都用飛秒雷射,先使用雷射在基質層中製作一個透鏡,之後在角膜表層製作一個微切口將透鏡取出。形象的說,全飛秒就相當於在角膜上「製作一副鏡片」,以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如果您有需要,可以到瀋陽和平區十一緯路11號瀋陽愛爾視光醫院進行全方位檢查和手術治療。

相關焦點

  • 海南省首次發現紅腹異蜻蜓 可能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
    海南省首次發現紅腹異蜻蜓 可能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
  • 海口五源河發現紅腹異蜻 刷新海南蜻蜓種類新紀錄
    □本報記者 龍易強    今年8月初,海口五源河紅蜻蜓家族裡突然躥出一位「網紅」明星,並迅速登上熱搜榜,它就是刷新海南蜻蜓紀錄的紅腹異蜻。根據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監測報告顯示,五源河記錄到「紅色系」蜻蜓共有10種。
  • 海口五源河發現紅腹異蜻!刷新海南蜻蜓種類新紀錄
    蜻蜓,是一種來自遠古的物種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它們就飛翔於天際也是一種美麗與速度共存的精靈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今天,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在7月29日的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中該團隊發現了紅腹異蜻刷新了海南蜻蜓新紀錄
  •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
    圖集 新華社海口8月1日電(記者羅江)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該研究所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永莊水庫進行監測時,團隊成員袁浪興發現了一隻翅膀長、小腹短且呈紅色的蜻蜓。
  •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或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
    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該研究所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永莊水庫進行監測時,團隊成員袁浪興發現了一隻翅膀長、小腹短且呈紅色的蜻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蟲學博士張浩淼確認該蜻蜓為短腹異蜻。
  • 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 到底有多迷你
    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 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侏紅小蜻是世界公認的最小的蜻蜓種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熱帶地區,是蜻蜓中的『侏儒』。
  • 世界最小蜻蜓侏紅小蜻現身青原山 這一顯示生態環境狀況標誌性昆蟲...
    吉安新聞網訊 11月2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慶明給記者來信,反映他8月初在青原山景區遊玩時偶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蜻蜓——侏紅小蜻的情景,想以科學的方式向家鄉的父老鄉親介紹廬陵本土發現的這一物種。
  • 四川首次記錄世界上最小蜻蜓種類——侏紅小蜻的標本
    記者11月23日獲悉,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侏紅小蜻是世界公認的最小的蜻蜓種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熱帶地區,是蜻蜓中的『侏儒』。
  • 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夏秋季是觀賞蜻蜓的好時候
    中國記載過738種蜻蜓,是世界上記載蜻蜓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市到底有多少種蜻蜓目前不得而知,但有專家做過調查,在寧波四明山區分布著43種蜻蜓。  我國體型最大的蜻蜓能在寧波看到  夏秋季節的晴空,飛舞著的昆蟲除了蝴蝶,最多的要數蜻蜓了。寧波城市的河流、池塘邊,最常見的是黃蜻。
  • 蜻蜓——神農架重要的環境指示生物
    神農架擁有豐富的蜻蜓資源。在神農架超過30個樣點進行採樣調查,共發現蜻蜓目昆蟲2亞目13科67種,結果顯示,神農架地區的蜻蜓資源十分豐富,不僅蜻蜓目的物種多樣性較高,而且大多數種類的種群數量十分穩定,這也反映了神農架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
  • 體長不足兩釐米,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現身四川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 記者23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
  • 世界上最小蜻蜓現身四川,體長不足兩釐米
    記者23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整理標本時發現,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地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侏紅小蜻是蜻蜓中的『侏儒』。
  • 四川發現「侏儒蜻蜓」,是世界上最小的蜻蜓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負責人,在整理新收集到的一批蜻蜓標本時,竟然意外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小蜻蜓——侏紅小蜻的身影,這也是在我國四川地區第一次發現這種蜻蜓界的迷你限量版。「侏儒蜻蜓」——侏紅小蜻相信很多朋友在童年時期都有過捕捉蜻蜓的經歷,蜻蜓有多大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蜻蜓界的普遍大小,都在3-4釐米身長之間。
  • 蜻蜓七種 點水蜻蜓款款飛
    不過這似乎不是斑麗翅蜻的獨家絕技,在查有關蜻蜓的資料時,我發現也有別的蜻蜓被提到有這項本領。下次不妨觀察一下,看看蜻蜓的腹部是不是指向太陽。(二)鼎異色灰蜻可見城市人對自然原生態的美好想像和渴望。這隻鼎異色灰蜻就在人們常去的汲水點附近的草葉上歇腳。它的身體像覆蓋著一層藍幽幽的冷調粉末,翅膀接近透明,鼎異色灰蜻整個看上去安安靜靜的。在樹的陰影下,伴隨著水聲,這隻鼎異色灰蜻營造了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秘感。
  • 野鴨湖溼地生態保護效果明顯 10年新增鳥類62種
    野鴨湖溼地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腳下,北京西北部,總面積6873公頃,含官廳水庫北京轄區環湖479米內水域、灘涂、庫濱,及媯水河蔡家河下遊河流沼澤等。保護對象為天然溼地和野生動植物。職能是實施溼地保護和恢復工程,進行溼地科研監測,普及溼地科學知識和開展溼地生態旅遊,達到「涵養官廳水庫水源、改善入庫水質、庫濱帶防風降塵固沙、打造首都西北生態屏障」的目的和功效。
  • 寧波四明山區有43種蜻蜓 秋季正適宜觀賞
    我國體型最大的蜻蜓能在寧波看到夏秋季節的晴空,飛舞著的昆蟲除了蝴蝶,最多的要數蜻蜓了。寧波城市的河流、池塘邊,最常見的是黃蜻。近日,記者在鎮海九龍湖附近的山坡上,看到數十隻紅色的蜻蜓緊貼草地飛行,這種蜻蜓身長約4釐米,除翅膀外,通體紅色,在陽光下宛若紅寶石般燦爛奪目。
  • 今年初夏遇見的第一隻蜻蜓
    是的,快樂其實很簡單,新發現也不難。劉華傑老師在《天涯芳草》中寫道,「發現並不只是科學前沿的專利,每一發現也未必要寫成SCI文章發表出來。博物學重視個人知識或者私人知識。見識自己以前所不知,對我們而言就是發現。為社會增加了公共知識叫發現,把已有的公共知識『下載』,通過觀察而轉化為自我的私人知識,也是一種發現。」
  • 蜻蜓的種類圖片大全
    蜻蜓別稱丁丁、點燈兒、螞螂等,分蜻科和蜓科,幼蟲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目前已知種類超過5000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的種類圖片大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