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結隊的黑翅長腳鷸棲居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小區。海口日報記者康登淋 攝
鳥類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更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海口多樣化的生境和保存完好的自然環境,使得鳥類非常豐富多樣,此前專業機構已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約300種,被列為海南省重點保護的鳥類約90種。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在海口的留鳥和越冬的候鳥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不久前,東寨港更是迎來3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反嘴鷸數量也超過了20隻,均創下新高。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在人們與鳥類親密接觸、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背後,是海口全市上下從救助、保護、監測、推介等方面,共同攜手為鳥類撐起了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
海南省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梁源忠和工作人員藍小溪幫助貓頭鷹清理身上的膠水。海口日報記者康登淋 攝
政府專業機構攜手 及時救助受傷鳥類
「這隻貓頭鷹被老鼠粘貼板粘住了,兩翅和尾巴被膠水粘成了一個墨筆尖,飛不了也走不動。市民發現後打了海口市政府12345熱線,林業部門接收後送到我們這裡進行救助。」12月22日下午,位於秀英區海秀西路的海南省小動物保護協會內,會長梁源忠和協會附屬寵物醫院店長藍小溪在進行一次極具耐心的救助,幫助一隻貓頭鷹清理掉身上的膠水。
為了幫助貓頭鷹去掉身上的透明「綁束帶」,藍小溪坐在地板上,用手蘸著食用油,從每一根羽毛根部輕柔地按摩至羽尖,嘗試用油來溶解掉膠水。整個清理工作極其繁雜,兩個小時過去後,地上已經有一大團裹挾著膠水的紙張,羽毛看起來很乾淨了。他們把貓頭鷹放到籠子裡,觀察清理效果。隨後,梁源忠趕去菜市場買肉,準備給貓頭鷹投喂,幫助它恢復體力,早日回歸自然。
「如果膠水不弄掉,貓頭鷹翅膀打不開飛不起來,沒辦法覓食只能餓死。」看著貓頭鷹慢慢舒展開翅膀,從走路搖頭晃腦到行動自如,逐漸恢復了攻擊性,藍小溪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小傢伙恢復不錯嘛,看來我們很快就要說再見了。」她高興地對記者說。
據了解,省小動物保護協會近期救助貓頭鷹、隼等猛禽較多。它們多是吃了中毒的老鼠,或者被粘鼠板粘住了翅膀。協會希望廣大市民或者相關部門在投放滅鼠藥物時,選擇藥性只針對老鼠、不傷害禽類的滅鼠藥,防止猛禽誤食中毒老鼠。此外,粘鼠板放置位置請選擇隱蔽、狹窄的地方,讓鳥類不容易接觸。
記者從海口市林業局獲悉,今年該局受理的關於鳥類救助的辦件有101件,救助率100%。當市民遇到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可以致電海口市政府12345熱線,林業部門將會第一時間安排救護人員上門確定動物特徵。其中,適合放生的直接放歸自然,受傷或者不宜放生的交由海南省小動物保護協會附屬普愛動物醫院治療,或海口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專業機構進行救助。
海南鳥界資深拍鳥達人「虎哥」在白沙門公園拍鳥。海口日報記者康登淋 攝
小仙鶲、黑枕王鶲等「新鳥」成「常客」
在護鳥愛鳥的徵途中,一個人的力量可能會很小,而468個人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將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海南有一個「天涯鳥影」攝影群,從2015年只有3個人的微信群,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468名群友,其中年齡最小的16歲,最大的87歲。群裡不僅有全國鳥友,也有不少外國友人,大家在這裡交流海南「鳥情」、攝影心得、欣賞鳥照,還承辦了2019年和2020年兩屆的海口蜂虎攝影大賽。
群主71歲的「虎哥」是海南鳥界資深拍鳥達人,拍過160多種鳥、20多萬張照片,最常去的是白沙門、金牛嶺、五源河等幾個公園。「今年我們在白沙門拍到了海南小仙鶲、黑枕王鶲等新鳥。」虎哥說,所謂新鳥,就是未曾見過或者難得一見的鳥,往年想要拍黑枕王鶲,還得去外地才行。
拍鳥是一種樂趣,拍到形形色色的鳥更是一種享受。「天涯鳥影」攝影群的作用除了給拍鳥愛好者提供一個互相聯絡、交流、欣賞的平臺外,每每碰到那些傷害鳥類繁衍棲息、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群友們總是衝在前面進行監督和抵制:他們呼籲建立溼地保護小區,讓海口蜂虎有更好的棲息地;在白沙門公園出現鳳凰木夜蛾集體暴發的時候,積極建言獻策,引導公園改變傳統藥劑殺蟲法,讓候鳥化身「捕蟲衛士」,用天然生態方式治理取得奇效……
「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好環境,保護好鳥類。468名群友就是468個監督員和守護者,大家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只要遇到不法行為都會第一時間制止和舉報,為保護生態貢獻自己的力量。」虎哥說,近年來政府對生態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力度也持續加大,海口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人們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環境美了也吸引更多鳥類前來。
「我們群主不僅拍鳥熱情高、接待外地『鳥友』熱情也高,還是一個非常有責任感、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的人。」曾榮獲海口蜂虎攝影大賽二、三等獎的鳥友「傳視」告訴記者,「天涯鳥影」攝影群明令禁止鳥友驚嚇、用無人機驅趕等傷害鳥的行為,一經發現輕者則批評教育,重者則踢出群。
在海口,不僅「天涯鳥影」攝影群的群友們愛鳥、拍鳥、護鳥,還有很多民間攝影愛好者參與進來。
白沙門公園裡盛開著睡蓮的水塘吸引眾多鳥兒棲居。海口日報記者康登淋 攝
曲大勇(網名「老牛5588」)就是其中一員。12月23日,剛從廣東拍鳥回海口的曲大勇,又扛著自己的「長槍短炮」來到白沙門公園西北角,在一處盛開著睡蓮的水塘邊蹲守。
「你可別小看這片小小的水塘,這裡出現過池鷺、白鷺、夜鷺、黑水雞、白胸苦惡雞等水鳥和眾多林鳥,是每個來白沙門拍鳥愛好者的第一站。」拍鳥給曲大勇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他不僅跑遍了海口大大小小的溼地和公園,還經常飛出島外拍鳥,還義務當上了中國鳥網海南版「第一版主」。6年來,他堅持不懈地往中國鳥網上傳鳥照。在他的呼籲下,中國鳥網海南版入駐了幾十名攝影愛好者。
曲大勇說,今後還要一直拍海口的鳥兒,向外界展示海口的好生態。
黑臉琵鷺在下塘溼地休息。海口日報記者康登淋 攝
生態向好鳥類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
近日,海口美舍河、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2019-2020年度鳥類監測報告已經出爐。其中,本年度美舍河國家溼地公園共調查記錄到鳥類14目40科88種,新監測到黑翅長腳鷸、彩鷸、灰翅浮鷗等13種鳥種;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調查紀錄到鳥類15目46科121種,新監測到小天鵝、灰頭麥雞、紅頸濱鷸、白翅浮鷗等18種鳥種。
為了及時掌握國家溼地公園的生態環境現狀和資源動態變化,從2018年7月起,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委託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海南觀鳥會等機構開展海口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溼地公園的監測工作,包括鳥類、土壤、水質、植被群落、昆蟲等。
2019-2020年度鳥類監測數據顯示,留鳥和冬候鳥佔美舍河和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的主要地位。在美舍河記錄到的88種鳥類中,留鳥53種、冬候鳥30種;在五源河記錄到的121種鳥類中,留鳥55種、冬候鳥55種。美舍河記錄到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種8種、海南省級重點保護鳥類31種。五源河記錄到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種11種、海南省級重點保護鳥類46種。
「經過幾年的持續監測,我們發現在美舍河國家溼地公園有記錄的鳥類增加到104種,佔海口市鳥類總種數的34.7%;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增加到133種,佔海口市鳥類總種數44.3%。」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
鳥類種類不斷增多,數量也在不斷創新高。在2018-2019年度,美舍河國家溼地公園共記錄到鳥類數量1344隻次,在2019-2020年度共記錄到鳥類數量2212隻次。在2018-2019年度,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共記錄到鳥類數量1580隻次,2019-2020年度共記錄到鳥類數量2100隻次。
生態環境好不好,鳥類具有發言權。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陳松介紹,生態監測能夠為溼地公園的保護修復和管理提供依據,鳥類監測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經過幾年的監測,發現兩個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刷新,說明海口的生態環境在持續向好。(海口日報記者 龍易強)
【來源:海口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