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2021-01-09 澎湃新聞
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2020-12-14 1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如果你在冬天的雲南行走

最能給你留下記憶的

應該是南飛的候鳥

它們振翅高飛

開啟一場勇氣與智慧的冒險

在聲聲入耳的鳥鳴中

有另一重奇妙的大千世界

紅嘴鷗 陳韻 攝

很愜意

去騰衝北海享受視覺盛宴

冬季

保山市騰衝市的北海溼地

是水鳥的樂園

這裡是北方鳥類

向南遷徙的重要歇腳地

赤麻鴨、白骨頂雞等

各類候鳥陸續到來

寧靜的溼地

一下子便熱鬧起來了

北海溼地的上空

成群的赤麻鴨不時飛過

鴨鳴聲此起彼伏

走在岸邊棧道或是乘坐遊船之上

紫水雞遊弋於湖面

時而覓食

時而翩翩起舞

時而梳理羽毛

遠遠望去賞心悅目

每年深秋初冬

這裡是鳥類的最佳觀賞期

騰衝溼地超過91種動物

在此繁衍生息

其中

有3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有15種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以草為排、竹為槳

蕩漾在藍天白雲下

近距離接觸水草、鳥兒

體驗人在畫中遊的美妙感覺

如此絕佳的觀鳥聖地

簡直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

這個冬天

以觀鳥之名

走進北海溼地

用心去探索

感受最純淨的生命力吧

知道多一點

北海溼地的鳥類騰衝溼地鳥類種類繁多,目前已記錄的鳥類有62種,其中有28種鳥類被分別列入國際和國家級的重要鳥類保護名錄中,其中國家級保護種類13種(一級保護2種,二級保護11種),同時有3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水鳥保護名錄。此外,有11種鳥類被列入《溼地國際公約》鳥類保護名錄(CITES),21種被列入中日遷移候鳥保護公約,7種被列入中澳遷移候鳥保護公約。

很喜人

保山青華海新增2種鳥類新記錄

近日

攝影愛好者

在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

拍攝到東方鴴、短趾百靈

經專家鑑定

均屬於雲南省鳥類新記錄

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

鳥類種數增至279種

01

東方鴴

東方鴴 蔡慶彪11月3日攝於青華海

嘴短,黑色。頭頂和頸部淡黃褐色,向下過渡至胸部為慄紅色斑帶,下緣為黑色,臉部白色,最外側尾羽白色,尾羽末梢均為白色,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腿橙黃色。雌鳥及非繁殖羽雄鳥無黑色環帶,亞成鳥上體黃褐色,胸部色帶不明顯。繁殖於蒙古及中國北方,冬季至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繁殖在內蒙古東部呼倫池周圍和遼寧的荒瘠無樹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灘。遷徙經中國東部但不常見。於多草地區、河流兩岸及沼澤地帶取食。

02

短趾百靈

短趾百靈 郭康12月5日攝於青華海

短趾百靈(也叫亞洲短趾百靈)是體型小而緊湊、沙褐色較深的百靈,與大短趾百靈很相似,但無頸上的黑斑,且三級飛羽不延伸到初級飛羽末端。嘴較粗短,胸前具細縱紋,腹部很白很乾淨。站姿甚直,上體滿布縱紋且尾具白色的寬邊而有別於其他小型百靈。分布於蒙古,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中國北部和東北部至渤海灣、吉林和黑龍江,南至山東。棲息於乾旱平原及草地。短趾百靈擁有悅耳的歌聲,喜歡邊飛邊鳴。

很壯觀

香格裡拉納帕海成為

國內黑鸛種群最大最集中的

越冬停歇地

近年來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納帕海

管護工作不斷加強

納帕海溼地生態環境日益向好

目前記錄到鳥種類179種

每年越冬候鳥數量達5萬餘只

據納帕海管護局

及西南林業大學劉強老師團隊

監測記錄顯示

納帕海已成為

國內黑鸛種群最大

最集中、最為重要的

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

在納帕海首次記錄到黑鸛是1988年,2004年首次系統監測記錄黑鸛數量有60餘只。據納帕海管護局及西南林業大學劉強老師團隊監測記錄顯示,2019年、2020年黑鸛遷徙過程中最高數量達400餘只,越冬數量200餘只,納帕海已成為國內黒鸛種群最大、最集中、最為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

黑鸛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全球數量約2000至3000隻

中國僅有1000多隻

數量極其稀少

繁殖於北方

在長江以南地區及臺灣等地越冬

有 「鳥中熊貓」之稱

知道多一點

納帕海溼地是我國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行政上隸屬迪慶州香格裡拉市建塘鎮。1984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00公頃,以高原季節性湖泊、沼澤溼地,黑頸鶴、黑鸛等候鳥及其越冬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2004年12月,納帕海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國際重要溼地面積為2083公頃。

很熱鬧

大批候鳥翔集迪慶維西

隨著冬季的到來

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迎來了大批候鳥

在攀天閣鄉、維登鄉、葉枝鎮

……

灰鶴、黑鸛、赤麻鴨

鳳頭鸊鷉、鳳頭麥雞、秋沙鴨

綠頭鴨等候鳥

迎著冬日暖陽

迎空飛舞、棲息覓食

讓大地變得生機勃勃

成為冬日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洱源溼地迎來大批越冬候鳥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的

西湖、東湖、茈碧湖和草海溼地

都會迎來大批越冬候鳥

有白骨頂、黃鴨、夜鷺

大灰雁、紫水雞等

它們時而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時而在地面覓食嬉戲

不失為冬天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很暖心

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成功救助黑頸鶴

12月2日18時

昭通市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

在大海子管理站值班時

大山包鎮車路村村民

發現一隻黑頸鶴無法飛行

送至管理站進行救護

值班人員立即對黑頸鶴

身體狀況進行檢查

經檢查

該黑頸鶴全身無外傷

也沒有出現腹瀉等情況

初步判斷可能是

長途遷徙體力不支無法飛行

值班人員立即將黑頸鶴

送至救護站籠舍觀察養護

並對參與救護的村民進行了獎勵

經過六天的精心養護

保護區管護人員觀察

該黑頸鶴精神狀態良好

體力已經基本恢復正常

已達到放飛條件

12月8日

保護區工作人員

將這隻黑頸鶴放飛大海子溼地

目前

該鶴飛行、覓食等狀態良好

(來源:雲南發布)

原標題:《生態雲南 | 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南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
    原標題:【COP15】太好看「鳥」!不接受反駁如果你在冬天的雲南行走最能給你留下記憶的應該是南飛的候鳥它們振翅高飛開啟一場勇氣與智慧的冒險在聲聲入耳的鳥鳴中有另一重奇妙的大千世界雌鳥及非繁殖羽雄鳥無黑色環帶,亞成鳥上體黃褐色,胸部色帶不明顯。繁殖於蒙古及中國北方,冬季至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繁殖在內蒙古東部呼倫池周圍和遼寧的荒瘠無樹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灘。遷徙經中國東部但不常見。於多草地區、河流兩岸及沼澤地帶取食。   02 短趾百靈
  • 冬日雲南,太好看「鳥」
    冬日雲南,太好看「鳥」 2020-12-15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昆明11月7日電 題:「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姚兵 山風徐徐,鳥鳴陣陣。早上7點半,石梯村村民徐小龍照例帶上玉米面粉和黃粉蟲,來到鳥類監測點投餵鳥兒。雖然最近來觀鳥的人不多,他仍然堅持每天來餵三次。
  • 生態雲南 | 普洱: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
    生態雲南 | 普洱: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分地區,普洱和西雙版納較常見,分布區域狹小,種群數量不普遍,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見成小群在一起覓食。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雲南龍陵
    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韓聯憲鑑定,確定其為「愛情鳥」冠斑犀鳥。據介紹,冠斑犀鳥喜歡成雙成對「出行」,過著「家族式」群居生活,一旦其中一隻「離開」,另外一隻將「終身不再婚」,因此有「愛情鳥」之稱。韓聯憲說,冠斑犀鳥的分布區狹窄,種群數量稀少,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西西南部、雲南南部和中部及西藏東南部,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以植物的果實和昆蟲為食。
  • 雲南發現一萬年前古人群,有非洲和歐洲人特點 專家:不值得驚訝
    而這一點恰好說明了,馬鹿洞人確實是在雲南存在過一段時期,但是很快便被滅絕。從目前的研究發現,雲南地區是古人類最為集中的地方,這與雲南本身的環境、溫度以及海拔情況密切相關。雲南本身所具有的地理條件,也吸引了大量古人類的遷移。所以根據這一特質,有些專家提出馬鹿洞人其實是非洲人,是因為當時不適應非洲的地理環境條件而遷移到雲南的一種人類。
  •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大家只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5年前去了石梯後,我想說,石梯難,比古蜀道還難!」曾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擔任工作隊長的雲南省林業廳幹部鐵偉感嘆說,正因出行難,一代代石梯村村民在懸崖上鑿石開階,小村也因此得名。
  • 零下32度拍鳥 攝影師老兵不油講述生態攝影
    在我們生活中, 特別是出外玩風光生態攝影,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不懼艱難困苦與鳥同飛同落?一個人需要多大的決心,才能不畏嚴寒酷暑為鳥甘願孤獨?  而我們今天講的是攝影師老兵不油,他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也是太平洋攝影部落生態版版主,同時還是全國最大野生鳥類攝影網資深顧問,在國內生態攝影圈具有相當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鳥人」!
  • 雲南發現1.5億年前的鳥形恐龍腳印
    今天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 日本將各國國旗擬人化以迎奧運,網友:中國最帥,不接受反駁
    有網友評價稱,「中國最帥,不接受反駁。」除了中國國旗的擬人圖,其他國家的國旗形象同樣個性鮮明。義大利角色以義大利國旗的綠、白、紅三色為主顏色繪製而成。裝甲名為「鬥利古魯糲」,象徵自由、和平與博愛。法國角色以法國國旗的藍、白、紅三色繪製而成。裝甲名為「鳥弧呂流」,象徵著自由、和平與友愛。
  • 生態雲南 | 「洗肺」歡迎到雲南來!
    生態雲南 | 「洗肺」歡迎到雲南來!18個縣(市、區)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加上此前創建成功的石林縣、思茅區、寧洱縣、鎮沅縣、景東縣、新平縣、雙柏縣、屏邊縣,雲南已有26地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 雲南盈江: 小村三次「變身」寫出生態大文章
    雲南盈江: 小村三次「變身」寫出生態大文章 2019-04-23 03:45:59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 雲南賓川市民撿到會啄人的大白鳥 經鑑定系「國保」小白鷺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 通訊員 房璐瑤)近日,雲南大理州賓川縣一市民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隻會啄人的大白鳥,將其帶回店鋪後報警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小夥在老和山發現一隻超好看的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還是有...
    「爪爹」姓王,杭州人,喜歡爬山,每周一次,今天上午10點多,他從浙大玉泉校區爬老和山經北高峰途中,發現的這隻鳥。小王正沿著臺階走,忽聽得前方草叢裡有動靜,他定睛一看,好傢夥,白白的一隻好漂亮,只見它大搖大擺第過馬路。隔了十幾米距離,小王不敢前進,立即掏出手機(華為P30),用20倍變焦連拍。
  • 雲南盈江石梯村:春意滿林拍鳥忙
    傈僳族村民蔡四說:「以前我們只會砍樹賣、打鳥吃,自從這裡的鳥給我們帶來經濟收入後,我們才真正懂得保護森林、保護鳥類的重要性,現在我們不砍樹、不打鳥了,大家在集體林裡建起了觀鳥點,在房前屋後種了蔬菜和果樹,為各地觀鳥人提供服務,現在大家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比過去真是好多了」。  三是樹牢生態發展理念。
  • 摔迷:0分,不接受反駁!
    比賽結束後,不少摔迷調侃道:「真不是怕你驕傲,這模仿0分,不接受任何反駁!甚至有的看熱鬧不嫌事的摔迷說道:「等著吧,等送葬者回歸讓你見識一下真正的割喉和鎖喉拋摔!」不過在上周的RAW上,送葬者的弟弟(劇情中的弟弟)凱恩出現在擂臺,並且襲擊了約翰·塞納,本周又和塞納打了一場個人恩怨賽,由此看來,送葬者離回歸應該不遠了。離WWE今年的年度大賽摔角狂熱只有兩周不到了,下周送葬者真的會回歸嗎?他將如何回應約翰·塞納的挑釁?
  • 4種雲南沒有過的鳥近兩年出現在昆明 盤點昆明10大觀鳥勝地
    昨日,記者從昆明市鳥類協會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昆明滇池溼地的增加及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來昆明「築巢安家」。1963年至2015年,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昆明先後增加鳥類113種,其中包括19種雲南省新記錄,1種全國新記錄。2016年至2017年兩年時間裡,昆明周邊地區又增加了多種野生鳥類,其中包含4種雲南新記錄鳥類。
  • 化石證據無法反駁,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進化論不對?
    根據外媒BGR科學報告指出,在地球上就出現了一種被認為滅絕的生物出現,這可以說完全不符合「進化論」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難道進化論真的有問題?那為何這種不飛行的鳥又出現了?確實獨特的化石提供了無法反駁的證據,但是科學家們也找到了其中的原因,這並不與「進化論」相互衝突,導致不會飛的鳥出現就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情況,科學家們稱之為 「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也就是說是生物的多次進化,重複進化是在一個演化支系的歷史中,在不同時間重複衍生出形態相似的分支,在每個重複分支之間常有上百萬年的間隔(又稱重複演化)》《概念》。
  • 科普雲南 | 珍稀鳥禽——白腰草鷸
    原標題:科普雲南 | 珍稀鳥禽——白腰草鷸  編者按: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森林茂密、群峰聳立……這裡是雲南,是馳名中外的「動植物王國」,這裡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物資源。  每年冬天,候鳥南移,氣候溫潤的雲南,成了最佳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