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一萬年前古人群,有非洲和歐洲人特點 專家:不值得驚訝

2020-10-31 向東向南看

追溯人類的起源一直是考古學家的根本,從元謀人到北京人一直到山頂洞人,其中進化上的某些特徵,可以推動考古學家對人類的探索。但是這遠遠不夠,因為按照考古學家推論,人類起源可以分為四大階段,但是這其中四大階段所代表的人類類群卻比較少,關於進化還沒有確鑿的定性,人類還需要不斷地向前探索。

馬鹿洞人的發現

馬鹿洞人的發現又為考古學開闢了新的前景。因為根據專家的描述,這種人類大約距今一萬多年,但是身上卻仍然保留著十萬年前的特徵,是晚期智人的代表人類。同時有人指出,馬鹿洞人很可能代表的是一種未知已滅絕的古代人群,屬於人類進化晚期的一個旁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隨後對這一研究發現,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時肯定了當初專家所描述的這種人類可能是一種新的過去未知的人群的說法,後來又指出了這種人類可能是隨著歐亞大範圍遷移的融合而產生,因為他身上兼具非洲,西方等人群的特徵。

觀點碰撞

馬鹿洞人落後

從專家所發表出的論文來看,這種人類沒有現代人的下巴,但是卻具有了十萬年前人類的特徵,這與當時他所生活的環境有關。但是如果僅僅依據馬鹿洞人當時的特點,便認定馬鹿洞人便是我國的祖先,那這一觀點實在是大錯特錯。

但是這位專家所肯定的是,馬鹿洞人是當時人群之中的少數民族。不過與馬鹿洞人生活在同時代的人類有很多種,相比於馬路洞人所掌握工具以及使用工具的能力來看,同時代人類要遠比馬路洞人先進許多。而這一點恰好說明了,馬鹿洞人確實是在雲南存在過一段時期,但是很快便被滅絕。

從目前的研究發現,雲南地區是古人類最為集中的地方,這與雲南本身的環境、溫度以及海拔情況密切相關。雲南本身所具有的地理條件,也吸引了大量古人類的遷移。所以根據這一特質,有些專家提出馬鹿洞人其實是非洲人,是因為當時不適應非洲的地理環境條件而遷移到雲南的一種人類。

但是這一觀點很快便遭到了反駁,因為起源於亞洲的人類的證據雖然遠遠不如非洲多,但是從現代以來,已經有陸續的古人類在我國所發現。所以若是現在便肯定馬鹿洞人是來源於非洲,為時尚早。

普通中國人

但是當世界都對馬鹿洞人的發現密切關注之時,有一位專家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見。他認為,雖然馬鹿洞人身上存在著兩種不同時期的特徵,但是這種特徵比較普遍而且是司空見慣,並沒有值得驚訝的地方。

而且從論文本身來看,雖然文中用多次手筆來描寫這種古老性的特徵,但是當時開採出來的標本已經破碎,而照片更是看不出一些具體特徵,現在就把馬鹿洞人捧上聖壇,其實大可不必。而且作為專家表示,很多人都忽略了遺傳這麼一個特徵,而馬鹿洞人身上這些所謂的古老特徵,不過是早期人類所遺傳下來的特徵,至於遺傳並保留了多少,依據不同種類的人群而異。

三種人類的比較

早期智人的特徵一般頭骨是卵圓形,額骨比較突出;而晚期智人的頭骨屬於中頭型,犬齒窩不太明顯;至於馬鹿洞人除了具備古人類的一些特點,他並沒有現代人的下巴,而且頭骨處也比較厚。

基於這一發現,我們很有可能猜測出馬鹿洞人所生活的模式是一種古老型人類與早期現代人類相互作用的模式,其中能夠持續的控制使用火,為我們還原出一種生態和行為情景。

結語

前文提到,馬鹿洞人的發現反駁了非洲起源學說,不過一些專家卻以中國出土的人類化石比較少為由,拒絕接受這一觀點。不過我們也堅信,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於古人類的探索會越來越高效。所以我們必須走出非洲起源模式,為人類起源提供新的思考。

相信未來會有不斷地對古人類的發現,以此來刷新國內外專家的認知和研究成果,用強有力的證據反駁一些專家的觀點,我們也可以用全新的視角來解釋人類起源模式,不必再受限於因為證據不足而無法反駁的窘境。

相關焦點

  • 中澳專家在雲南發現1萬年前未知古人群
    這位要求匿名的中方科學家說,「馬鹿洞人」所出現的年代,同時期中國多個地方都有晚期智人,他們要比「馬鹿洞人」先進得多。專家認為,人類起源的兩種學說中,「非洲起源說」,由於化石材料充分,有更多的證據,但他並不認為「馬鹿洞人」就來源於非洲。這位專家表示,近年來,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的現代人起源研究不斷有新發現。
  • 發現了一萬年前的神秘遺蹟,科學家: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文明
    發現了一萬年前的神秘遺蹟,科學家: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文明。一直以來,人類文明的起源都是科學界備受爭議的一個話題,還有不少人認為,你們現在都經歷的文明就是人類歷史的全部了。但在最近,考古學家在印度坎貝灣的發現卻掀起了科學界的軒然大波,而人類的文明起源也再次遭到了質疑。在距海岸線四十公裡,水下36米的地方,科學家發現了兩座前所未有的古城。
  • 教科書中的元謀人、北京人是現在哪裡人的祖先?專家:早滅絕了
    經化石地層和動物群結合古地磁結果研究,表明元謀人距今年代為170萬年左右,屬於舊石器時代古人類。他們是不是我們今天的雲南地區和北京地區居民的直系祖先呢?結果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元謀人和北京人非但不是今天雲南和北京地區居民的直系祖先,甚至於都算不上我們所有中華民族的直系祖先!
  • 史前歐洲的迷團:是智人消滅了歐洲土著尼安德特人嗎?
    一、消失的歐洲第一批現代人在現代智人走出非洲之前。尼安德特人曾經遍布歐亞大陸。所以歐洲曾經是尼安德特人的地盤,關於尼安德特人。曾有學者認為他們和現代人毫無關係,但是近些年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學者們發現,今天非洲以外的人群中還是攜帶少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的。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專家認為,如果這些人類化石的年代測定在4-10萬年間,將可能為現代人起源和文化研究提供珍貴信息。  當今學術界對具現代解剖特徵的人類起源有兩種主要學說:「多地區連續演化說」和「非洲起源說」。「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各地的現代人(包括中國人)大約在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然後走出非洲遷往世界各地,成為現代人的祖先。
  • 挑戰「人類非洲起源說」!河北這一遺址群又有新發現!穿越160萬年前...
    謝飛說,河北泥河灣遺址群可能是除非洲以外另一個人類的老家,對「人類非洲起源單一論」提出了挑戰,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2001年至2005年,考古人員在馬圈溝遺址發現了66個草原猛獁象腳印化石和166萬年前人類餐食大象的活動遺蹟,改變了草原猛獁象起源於歐洲中心說,將中國乃至東亞地區人類起源時間推前至距今約200萬年。
  • 專家:「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關於現代人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非洲起源說」,一種是「多地區起源說」,兩種觀點對峙多年,但以「非洲起源說」佔上風。 2005年至2016年,李佔揚領導的考古隊對靈井許昌人遺址進行了連續12年的考古發掘,發現45件距今12.5萬年至10.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 Nature重磅病毒遺傳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和歐洲人風險高
    >(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種20萬年前活躍在歐洲地區的古人類,他們從12萬年前開始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令人驚訝的是,大約在3.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範圍卻開始快速縮小,最終在約3萬年前完全消失。
  • 山東發現一萬年前古菱齒象的化石
    山東發現一萬年前古菱齒象的化石 2007-12-10 eNet&Ciweek
  • 專家警告:新一撥蝗災正在形成,非洲將面臨史上最大蝗蟲群
    專家警告,由於世界多國正在與新冠肺炎疫情作鬥爭,接下來可能會有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蝗災在非洲肆虐。可怕的蝗蟲群據聯合國統計,最近幾個月在非洲大陸發現的一些蝗蟲群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蝗蟲群。一些非洲國家已經發現了有新的沙漠蝗蟲入侵,而這些國家已經有近80年沒有見過這些害蟲了,據說第二撥蝗蟲已經開始傳播。幾個月來,專家一直警告說,大量破壞農作物的昆蟲正流向非洲和中東大部分地區。
  • 科學家:中國人祖先是純正非洲人
    而非洲,因為靠近赤道,溫度相對較高,那裡的古人得以繁衍存活。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院的孔興功老師告訴記者,在冰川期,赤道地區的溫度平均也就比現在下降1-2℃左右,而越往兩極,溫度就下降得更多。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生活在靠近赤道的這部分非洲人生存了下來,而其他大多數地區的古人都消失了。被譽為歐洲人起源的尼安特人就被推斷是在2萬年前左右滅絕的,因為這時候正是冰川期的最盛期。
  • 現代非洲人和歐洲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多
    圖片:普林斯頓大學傳播學院的Matilda Luk1月30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現代非洲人中,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為普遍,而且不同的非非洲人口的尼安德特人的血統水平令人驚訝地彼此相似。研究人員通過開發一種稱為IBDmix的新統計方法來鑑定現代人類基因組中的尼安德特人序列,從而得出了這些發現。
  • 專家在非洲發現第一頭鴨嘴龍化石,這種恐龍曾穿越海洋抵達非洲?
    考慮到存在將非洲和歐洲與其他大陸隔離開的大型持久性海洋航道,並且缺乏以陸橋為特徵的廣泛的雙向互換,因此,這些模式表明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存在跨越海洋天然屏障擴散,這與新生代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類似。 跨海洋屏障的擴散也發生在其他鴨嘴龍科和鈦龍蜥腳類的蜥腳類動物中,表明海洋擴散在構造中生代陸生恐龍動物群中起著關鍵作用。
  • 廣東人作為最厲害的吃貨,為什麼不吃非洲大蝸牛呢?
    非洲大蝸牛,產於東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後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所以被稱為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不是現在才出現在中國的。在90多年前就已經入侵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雲南也發現了非洲大蝸牛。
  • 雲南遊客景區撿到陶片,引出神秘遠古墓葬群,價值不輸元謀人遺址
    雲南遊客景區撿到陶片,引出神秘遠古墓葬群,價值不輸元謀人遺址中國有句老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用在雲南某個山洞裡,可謂是恰如其分,因為本來僅僅只是一個普通旅遊景點的山洞,卻意外成為了雲南第二個元謀人遺址,雲南的遠古歷史遠比人們想像的要早得多。
  • 中國有世界第一植保無人機群,雲南蝗災會爆發北遷嗎?
    據媒體報導,雲南發生大面積蝗災,到7月12日為止,普洱蝗災累計波及面積已接近12萬畝,大量農作物被蝗蟲啃食一空,當地正在積極開展蝗蟲殺滅工作!這蝗蟲不是在非洲和南亞肆虐呢,怎麼跑雲南來了?那麼雲南的蝗蟲群來自在印度肆虐的沙漠蝗嗎?完全不是!據媒體報導,正在危害雲南的蝗蟲群是黃脊竹蝗,這是一種主要危害竹子的蝗蟲,當然也會啃食玉米和水稻!黃脊竹蝗黃脊竹蝗來自哪裡?
  • 古遺傳學家付巧妹:我為什麼要研究中國南北方古人群
    滅絕古人類,顧名思義,就是現在已經沒有後代存世的古人類,他們的體質特徵與我們現代人是不一樣的。比如,尼安德特人的平均顱容量大於現代人,眉脊明顯,額頭平扁,他們的骨骼強健,四肢粗短,手和腳也比較大。大約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生活在歐洲、亞洲西部、非洲北部,在約3萬年前消失了。
  • Nature重磅:中國人很安全,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和歐洲人風險高
    (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種20萬年前活躍在歐洲地區的古人類,他們從12萬年前開始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令人驚訝的是,大約在3.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範圍卻開始快速縮小,最終在約3萬年前完全消失。
  • 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千年前的古人在內走動,科學家至今無解
    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千年前的古人在內走動,科學家至今無解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很多我們人類無法解答的現象和問題,也存在著一些奇妙的景觀,在看到時我們都會感到驚嘆,但是相對於形成過程我們不得而知,就像是海市蜃樓的出現,至今為止都有很多的疑問,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
  • 新疆東天山發現詭異石陣,出土歐洲人陶俑,專家:他們屬於塞種人
    而近代新疆各地考古發現,最晚在六七千年前,新疆地區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的新石器時期,當時天山南北各地都發現了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蹟,而在《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有關周穆王西巡崑崙山會見西王母的故事。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新疆昌吉無人區發現的石陣古墓,出土眾多與其金箔,還有長相像外國人的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