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古史對西域的真實具體記載始於漢朝,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最早的陸上絲綢之路。而近代新疆各地考古發現,最晚在六七千年前,新疆地區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的新石器時期,當時天山南北各地都發現了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蹟,而在《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有關周穆王西巡崑崙山會見西王母的故事。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新疆昌吉無人區發現的石陣古墓,出土眾多與其金箔,還有長相像外國人的陶俑。
2015年,新疆考古隊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東天山平頂山發現古遺址,經過初步勘探發現了一處呈條狀分布的石陣,被命名為「13連墩」,是罕見的文化符號具象遺址。經過前期的考古發掘,專家們認為平頂山地下很可能存在古墓群,在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後,新疆考古隊立即對平頂山展開了考古性發掘工作。意料之中,考古隊員們在平頂山發掘出土古墓群,根據碳十四測定年代,這些古墓距今大約2200年至2600末年,大約相當於戰國到秦漢時期。
專家們統計,東天山古墓群共計發掘100餘座古墓,最大的一座古墓直徑達到70米,四周遍布巨石土堆,而這也讓專家們感到十分詭異。因為平頂山周邊都是草原,看不見石頭的身影,那麼為何平頂山上會出現如此多的石頭,顯然這些石頭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經過人工堆砌而成。經過考古發掘,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殉葬馬的遺骨,以及彩色陶罐等遺物,甚至還清理出了形似「太陽」的墓地,但讓專家學者們深感興趣的還是排成一字陣的這13堆石塊。
專家表示石陣從北向南,到中間最大的石碓,都是七個堆成一堆,從南向北也是一樣,專家表示墓主對於數字「七」很崇拜。專家表示,「七」在中亞草原遊牧文化中有著重要涵義,新疆的哈薩克、塔吉克以及烏茲別克等民族,至今仍保留「尊七」的傳統。因為在他看來,「七」就代表著完美、吉祥和幸福。另外考古專家在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陶器、骨器和金器,而讓考古隊員興奮的是出土兩件石刻人像和陶俑,陶俑頭戴尖帽,高鼻梁、深眼窩,很明顯不是漢人長相,而更像是歐洲白人。
專家將墓葬屍骸進行鑑定他們屬於歐羅巴人種,專家查閱俄羅斯的考古資料記載,當時俄羅斯考古隊曾在圖瓦共和國也發現過石陣。而且出土文物和年代也大致相近,專家猜測這兩處墓葬埋葬的很可能是同一民族。俄羅斯人最缺人他們是斯基泰人(也叫塞種人),他們是曾活躍在亞歐大陸草原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而在《史記》、《漢書》中記載,斯基泰人也叫「尖帽塞人」,歐洲史料明確記載斯基泰人崇拜數字「七」。那麼他們為何會出現在新疆地區呢?專家推測他們很可能是躲避戰亂才遷徙到新疆的,死後埋葬在東天山的平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