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豐尼雅一號墓出土「神秘」兜子,專家說:這東西可是個寶貝

2020-12-06 歷史店

在新疆的民豐縣,有一處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遺址,即尼雅遺址。據考古專家介紹,尼雅遺址自1959年正式發掘至今,已經清理出了大量的房屋,佛寺和河渠等重要遺蹟,其中還在一號墓中出土了一個「詭異」的兜子,讓專家們奉為至寶,它究竟有什麼特殊用途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據文獻資料記載,自1901年國外探險家發現尼雅遺址後,就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專家和學者前來考察,他們通過研究確定,該遺址對應的是我國漢晉時期的古精絕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考古專家們,也開始了對尼雅遺址的保護和發掘工作。

1995年,我國的考古專家經過充分的準備,開始對尼雅遺址中的有價值的墓穴進行重點的發掘和清理,但誰都想不到的是,在很不起眼的一號墓內,竟然會出土一件「寶貝」……

這次發掘的尼雅遺址一號墓,原本是一個小墓,專家們原本預料這只是一場普通的發掘,可是他們經過半天的忙碌,挖了一米多深後才發現墓主人的棺木,木棺打開後,出土了墓主人的遺骸,以及一些二三類級別的隨葬品,比如陶罐,鐵器和一些木碗等等。可是一位專家在遺骸的腰部,卻意外地找到了一個奇怪的兜子,這個兜子保存完好,形如馬蹄,目測長寬都在十多釐米左右。

專家們一開始還以為只是個普通的兜子而已,便將其裝在普通文物的箱子裡,可是回到在博物館,進行分類研究的時候,卻覺得不對勁了。因為兜子的一側不僅有精美的紋飾,而且還有三個字——金鳳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又經過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並請教了專門研究古代服飾的專家,最後根據兜子的材料和紋飾的特點,得出了一個令人驚喜的答案,這件兜子是鞶囊(pán nánɡ)。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囊中取物」,這裡的「囊」就是古人用的包,在先秦時期叫做「佩囊」,正如《詩經》中的記載:「廼裹餱糧,於橐於囊」。佩囊出現的最早,使用的時間也最長,在一開始通常用粗布製成,但到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便開始用動物的皮革來製作囊,而這樣的囊就叫做鞶囊,一般是朝廷的官員等有身份的人才能使用。

從古代的壁畫可見,鞶囊常系掛在腰間用於裝東西,如手巾,銀兩和配飾等隨身物品。後來到漢朝時期,鞶囊的價值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即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同時在顏色和樣式上也有了特定的講究,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獸頭鞶囊,即用野獸作為紋飾,比如等級最高的「虎頭鞶囊」,通常由皇帝賞賜,而一般人可就沒有資格佩戴了。

據東漢班固《與竇憲箋》中的史料記載,「固於張掖縣受賜虎頭繡鞶囊一雙」; 《東觀漢記》中這樣寫道:「鄧遵破諸羌,詔賜虎頭鞶囊一。」;而《隋書》的記載就更仔細了:「鞶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鞶囊」,由此可見,不同形式和材料的鞶囊也代表著不同的官階。

尼雅遺址墓穴中出土的鞶囊,不管是樣式還是紋飾,都和中原地區的鞶囊幾乎一樣。由此可見,古精絕國和當時的中原王朝,不僅有著密切的聯繫,或許是中原王朝的帝王,將如此珍貴的鞶囊,賞賜給了古精絕國,故此,這件鞶囊確實是個萬分難得的寶貝。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顯示身份的鞶囊承載了太多的內容,它不僅讓我們認識到,古精絕國和當時的中原王朝展開了邊貿的情況,而且也展現了古精絕國男人們彰顯身份的方法,同時也讓那一段精彩的人文歷史,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尼雅遺址發現神秘木牘,專家說:文字一旦破解,必將揭開尼雅秘密
    直到1959年,我國的考古專家們,才對尼雅遺址進行保護和發掘,並通過史料記載,確定尼雅遺址或許就是《漢書·西域傳》中提到的精絕國,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裡。史料中的尼雅(精絕國)繁榮昌盛,而且還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每日迎接著來往於中西方之間的貿易商人,並且在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遺蹟和文物來看,也佐證了這段史料的真實。那問題來了,尼雅(精絕國)為何突然就消失了呢?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探秘尼雅考古
    中日共同尼雅遺蹟學術考察 199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年輕的考古隊員劉文鎖接到所裡通知:準備進入尼雅遺址考察。 如今已經是中山大學教授的劉文鎖至今記得聽到這個消息時的興奮心情。「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滿腦子都是美國電影《奪寶奇兵》中印第安納·瓊斯式的考古探險。」劉文鎖說。 遙遠而神秘的尼雅遺址,幾乎滿足了劉文鎖對考古的所有期待。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參與的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彩繪人形木牌、鑲綠松石的黃金飾品、金胡瓶、馬具金飾件、圖案豐富的絲織物……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鬱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
  • 鄧縣墓出土一塊磚,印著「怪異」的圖案,它是墓中最有意義的寶貝
    在鄧縣(今鄧州)的一座古墓中,我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的南朝時代的畫像磚,其中一塊畫像磚上,模印了一對怪物,為何說它們是怪物?因為它們一個是人頭鳥身,另外一個是獸頭鳥身,這對怪物的名字叫什麼?盜墓賊真的是太恨人了,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經過盜墓賊洗劫的墳墓,基本已經失去了發掘的價值,所幸的是,因為盜墓者做賊心虛,他們雖然在墓內取走了不少珍貴的文物,可是依然剩下了一些好東西,專家打開棺木,在墓內,墓外出土了不少的漆木器,玉石器和金屬器等文物,可是說句公道話,這些文物的等級價值確實是不高,難道考古專家們忙活了好幾天,就真的白幹了不成?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出土,專家經修復發現,後面還有13個字
    —— 莎士比亞 在我國新疆和田地區的一座古代遺址中,考古專家們找到了一件極其特殊的文物。該文物為一件漢代織錦護臂,其上還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可是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件護臂上的漢字並不完整,直至後來,才通過努力徹底將其修復。專家們修復之後的織錦護臂,上面的漢字究竟是什麼?
  • 新疆沙漠古墓現八字真言,日本專家感嘆,中國將再一次傲視群雄!
    中國地大物博,所以總是會發現一些古墓,在上個世紀西方的考古學家在我國新疆從事考古活動時。無意中發現了中國古人類的文化遺址,這一遺址就是在漢朝時期聞名於世界的精絕古城,在那裡有一文物上出現了八字真言,預示著東方之龍將再一次傲視全世界。
  • 關廂出土小墓,專家在無名墓主胸口發現國寶玉杯,說:這怎麼可能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發出消息後,該話題立即登上熱搜。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事死如事生,他們認為在陰間也會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在陵墓內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考古工作者曾在關廂發現一座小墓,並在墓主的胸口發現玉杯,考古專家,都說不可能。更讓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工作人員竟要徹查墓主的身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其實並非如此,當時的考古團隊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在陝西一帶多處地方進行發掘後卻一無所獲。在尋找秦人墓葬的考古工作長達十年沒有進展後,1976年,一位陝西寶雞的村民在打井的時候,挖到了秦皇先祖的墓穴。 重大的考古發現有時候偏偏是在無意中出現的,這就是我國考古學界的一大戲劇性。這一個秦皇先祖的墓穴就是現在的「秦公一號大墓」,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
  • 嬴政奶奶墓挖出神秘動物遺骸,形狀有點像人,專家:幾乎絕種了
    其中最為神秘的墓葬無疑是秦始皇陵了,作為古代第一個帝王秦始皇的墓葬,自然是吸引了世界無數關注考古的人的眼球,可惜的是至今我們都還不敢去發掘秦始皇陵,畢竟這可是祖龍的墓葬,稍有不慎到時候出現的損失是無人能負責的。
  • 唐墓出土「外星人頭骨」,修復後震撼世界,專家:哪來的高科技?
    這些東西有的成為了至今尚未解開的謎團,有的卻已經大約知道了來龍去脈。1990年,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出土了一隻戰國時期的水晶杯,這隻水晶杯無論是外形還是顏色都令人嘖嘖稱奇,這隻杯子放在博物館中時,常常會令人疑心是不是放錯了東西。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隻水晶杯都與現在常見的玻璃杯極其類似。
  •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最近,中國考古界最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就是國家重啟了對「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工作,並特意在媒體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無數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的注意。
  • 德安周氏墓出土「謎」樣的盒子,有人竟要高價收購,這是怎麼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使用一些美妝產品,來使自己看起來更加白皙,但其實這並非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屬。在江西德安縣的一座古墓中,考古專家們出土了一件神秘的銀盒,它裡面裝的東西也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並且還揭開了古人美白的秘密。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破解了失傳千年「溫明」的秘密!
    華夏歷史,浩瀚五千年,可以說古人在幽深的地下陵墓中,為我們留下了千千萬萬的文物,可是有一樣,不是出現了陵墓坍塌,或者發生被盜的險情,我文物工作者一般是不會主動去發掘地下文物的。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17年3月,青島的黃島區土山屯要修一條鐵路,這條鐵路要經過土山屯的漢魏墓葬保護區,為了配合這條鐵路的修建,青島的文物部門,對墓葬保護區的74座古墓,進行了一次保護性的發掘……這次發掘,成果是喜人的,不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還在一座古墓中,找到了實體的「溫明」,要知道,溫明作為一種古代的葬俗,只是在歷史典籍中出現過,這次溫明的出土,確實是破解了一件千古之謎
  • 新疆的11個未解之謎,沒想到新疆竟然有這麼多故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新疆,作為中國領土,新疆其實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地帶,今天和大家說的是關於新疆的11個未解之謎,看完之後絕對讓你大跌眼鏡,這到底是怎麼說呢?第二個:太陽墓葬之謎1979年的時候,中國考古學家在樓蘭進行考古,結果發現了一個古墓,這是一個神秘的墓葬,這個墓葬用胡楊木做成,就像是太陽一樣,所以被稱為太陽墓葬。
  • 考古挖掘一座秦墓,出土3把神秘寶劍後,被規定永久禁止進入
    但是有一部史書卻是失傳了,而且歷史的史書基本都是書寫上個朝代的。就是說這個朝代的史學家,來寫上個朝代的歷史,那其中自然會出現一些篡改了。所以有一句話叫做「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書寫的」。而在考古過程中,那些古董文物都是當時歷史的見證者,它們是文化最直接的傳承著。對於研究歷史的人來,它們代表的就是現場第一手資料。
  • 這座陵墓中出土一枚詭異器具,專家說是刺鵝錐,還有三個獨特功能
    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專家在內蒙古的通遼市,發掘了一處皇室的古墓,並且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銀玉器,但考古專家們的最感興趣的,竟然是一件造型詭異的寶貝。經過深入的研究,終於揭開了它的秘密,到底這是一件什麼東西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然後再告訴您它的三個神奇功能。
  •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現世,出土神秘頭骨,證實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在我國西安現世,墓中出土一塊神秘的頭骨,中國學者認不出來,美國人速度一眼看出來,後來證實這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的遺骸。而在陵園北區是墓室的核心部分,南區則是古代守陵者居住的地方,由此可見墓主人的身份必然不同凡響。隨後墓中竟然還出現了只有天子可以乘駕的六匹馬之車,這樣的「天子六駕」昭示了墓主人的皇族身份,再結合墓中的文字,最終學者們確定了這座3000多年前的古墓就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皇陵。
  • 3年前,成都船棺墓出土兩隻「玻璃珠」,專家:是蜻蜓眼,能闢邪
    而這次我們要介紹的這件古文物,應該說是非常的神秘的,它乍一看就是玻璃珠,但其實它並不是什麼普通的玻璃珠,相反而是蜻蜓眼,當然了是因為看著像蜻蜓眼,而且據悉它具有闢邪的功能,確實讓人覺得很是神秘呢。時間得回到2016年的成都蒲江縣飛虎村,其實就是我們前幾天說的蒲江船棺墓群,這座船棺墓群共計挖出了60座船棺墓,而且陸續清理出了幾百件文物,比如什麼陶器、銅器、兵器、古蜀國時期的種子等。
  • 村民鋤地時發現黃土地帶有一絲血色,專家聽後:下面有大墓
    如今,人們更願意把時間花費在未知的事情上,越是奇怪的東西越能引起眾人的好奇心。對於這一點相信各位都認同,從古至今人類對於神秘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為解開奧秘或者真相,一些人甚至願意以生命去冒險。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這樣的地方,充滿了神秘和詭異!圖片:冒險劇照一、荒地下的大墓既詭異又神秘,那古墓一定首當其衝!
  •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本志怪典籍,大概成書於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作者不詳。其中記載了非常多光怪陸離的東西,特別是各種上古異獸,簡直聞所未聞。考古隊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墓葬很快打開,看上去似乎是一座漢代風格的古墓,不過經過對出土文物進行分析,發現這是一座漢代的匈奴墓。匈奴本來就與漢族同源,不過後來逐漸分化到北方,並適應北方的環境而成為遊牧民族,因此,兩族的文化以及遺留的文物風格還是非常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