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家族墓出土一件陶俑,專家據此推斷:關羽徐晃真可能用長刀大斧

2021-01-09 騰訊網

咱們今天的話題,是從出土文物和古代兵書中來看古代兵器的演化,為了方便起見,咱們把關羽徐晃請出來做示範,看看後漢三國年間,關羽徐晃能否使用長柄青龍刀開山斧。

在說關羽徐晃之前,咱們還要請出書聖王羲之,因為咱們說的出土文物,跟王羲之的家族有關。

琅琊王氏,堪稱天下第一望族,且不說這一脈出現了王翦王賁那樣的名將,也不提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孝聖王祥(此人官至西晉大司農、司空、太尉),單單一句「王與馬共天下」,就可見琅琊王氏有多興旺了:從東漢到清朝,琅琊王氏出了九十二位宰相,六百多位名人,這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就是大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

琅琊王氏一門兩聖人,這可比見誰都磕頭的那個家族要強多了。但是咱們今天要說的,不是琅琊王氏有有多厲害,而是在南京象山王羲之族墓群七號墓中,出土了一件陶俑,考古專家看了這件陶俑,得出了這樣一個評價:《三國演義》並不是不靠譜,關羽和徐晃真有可能用長刀大斧,後世用來證明關羽不可能用青龍偃月刀、徐晃不可能用長柄開山斧的證據,都被這件陶俑推翻了。

2013年,經過科學測定和綜合其他文物分析,這件陶俑鑄造時間不晚於東晉永昌年間(公元322年前後),也就是東晉元帝司馬睿和明帝司馬紹執政期間,這期間正是琅琊王氏與司馬家族共有天下的開始。當年王羲之的伯父王導,不但不拜皇帝,小皇帝司馬衍反倒要給他磕頭:帝幼衝,見導,每拜。又嘗與導書手詔,則雲「惶恐言」,中書作詔,則曰「敬問」,於是以為定製。

琅琊王氏權傾朝野但卻並非富甲天下(王導與石崇有本質區別),但是按照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殯葬制度,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琅琊王氏家族墓葬裡還是有一些文物的,而最令現場專家感興趣的,是一件戰馬陶俑,這陶俑戰馬,不但有馬鐙,而且是雙馬鐙。

從形制上看,東晉時期的馬鐙,跟今天的也差不多,這是最有力的證明,而這也跟西漢中晚期出土的馬鐙殘片對上了號:起碼在西漢,就漢軍就已經裝備了馬鐙,有了馬鐙,那麼長柄大刀和長柄開山斧,也就有了在馬上揮舞的可能。

其實徐晃並不是最早使用長柄大斧的武將,出土文物可以作證,早在商周時期,長柄大斧就已經成了高級將領手中的大殺器,所謂假黃鉞,即使一種授權,也是可用來作戰的儀仗。

戰斧的誕生,可能要遠遠早於戰刀與長劍,這是因為無論是舊石器還是新石器時代,打造一把石斧,都比製造其他兵器容易得多。

金屬兵器出現之初,都是鑄造而非鍛打,所以把易碎的青銅做成兵器,用現在的說法,那就是腦袋大脖子粗,越憨越好。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下面五張圖片中發現端倪。

從上面五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出,周代的青銅斧鉞,有很多鏤空和雕花,除了好看,還能在保持殺傷力的前提下減輕重量。所以周代斧鉞很可能是禮器,但沒有哪條法律規定禮器不可以拿來上陣殺敵。

到了西周東周,斧鉞的花紋和鏤空都不見了,這些傢伙傻大黑粗,用來裝點門面肯定不行(比商朝的醜),但砍人面門肯定好使。

最後這把春秋銅斧,造型樸拙,像極了現在用的劈柴斧,這肯定不是禮器而是兵器了——當時還沒有哪一個貴族,會奢侈到讓奴僕用銅斧劈柴。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商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高級將領,拿大斧子更多是為了顯示威風,他們也不是騎在馬上而是站在戰車上,左右兩邊還有弓箭手和長戈手保護,所以青銅斧鉞有沒有斬將殺敵記錄,還真不好說。

但是到了唐宋時期,長柄大斧是軍隊制式裝備,雖然唐軍有明光鎧、馬槊、陌刀這樣的高檔貨,但是長柄斧作為破甲利器,一直是獨立成隊的,這一點我們從古代兵書中能找到有力證據。

比如下圖中,就是古本《武經總要》中記載的長柄斧。

在《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器圖》中,大斧有很多種分類,但沒有李逵用的那種雙板斧,因為古代的大斧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長柄(柯):大斧,一面刃,長柯,近有開山、靜燕、日華、無敵、長柯之名,大抵其形一耳。

長柄戰斧從商周用到戰國秦漢,不可能到了三國時期就消失了,而以虎豹騎縱橫天下的曹軍,肯定已經有了當時最精良的馬具,所以有鞍有蹬的駿馬之上,大漢(當時諸曹夏侯五子良將都是正規漢軍)右將軍逯鄉侯徐晃徐公明,掄動開山大斧擊敗關羽關雲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說完徐晃的長柄大斧,咱們該來說說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了。

關羽的長刀是不是叫青龍偃月,這一點且不去管他,多數人質疑關羽用長刀的理由有兩點:第一,他陣斬顏良是刺而不是砍;第二就是當年沒有馬鐙,不可能用長柄大刀。

這一點我們還是要從《三國志》入手,看幾段相關記載,就不用糾結長柄大刀能不能刺了:「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關張馬黃趙傳》」「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武帝紀》」「太祖(曹操)救延,與良戰,破斬良。《董二袁劉傳》」

長刀的歷史也很悠久,可能僅次於長柄斧,而出現在戈矛之前,這一點也有出土文物為證。下圖中展示的,就是商代的青銅刀,而且經過復原後我們知道,商朝的青銅大刀,就已經是長柄的了。

受生產力水平限制,青銅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初期,兵器鑄造都很困難,鑄造長度達到一米的青銅刀劍,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要想擴大武器殺傷半徑,就只能給長度有限的刀刃加裝長柄,這就是長柄刀的由來。

演義小說裡常說某某悍將手使門扇大刀,這是靠譜的:最初的長柄大刀,看著還真像門扇。

我們看《武經總要》記載和出土文物,就會發現長柄大刀數千年來形制變化不大,倒是呂布的方天畫戟,也可以劃入刀的行列(下圖左為宋刀,右為商代稜脊刀)。

古代兵書和出土文物可以證明,早在關羽徐晃出現之前,長柄斧和長柄刀就已經是普遍應用於實戰,這兩種長柄砍殺武器,戰車轉移到馬背上,是有一個過程,但它們或許受到過冷落,但卻從沒有消失。

隨著甲冑的普及,長刀大斧又找到了用武之地,而雙馬鐙的出現,又免去了將士的後顧之憂——沒有馬鐙之前,雙手掄動長柄兵器,很容易閃下馬來,扭了腰倒不打緊,就怕被人趁亂取了首級。

我們可以說是馬鞍馬鐙讓長柄刀斧煥發了第二青春,但是關羽用不用青龍偃(掩)月長刀,徐晃用不用長柄開山大斧,我們沒必要爭論,我們只需要知道兩點:第一,後漢三國之前的一兩千年,就已經有了長柄刀斧,這種大殺器,不可能到了關羽徐晃那一代就消失了;第二,後漢三國時期也並不是沒有馬鐙,出土文物已經證明,雖然華夏屬於農耕文明,但是馬鐙的發明權,別人還真奪不走——西漢就已經有了馬鐙,中間隔了一個東漢,不可能不越來越好,如果說西漢馬鐙到後漢三國時期還沒裝備到關羽徐晃那個級別,估計是沒有人相信的。

本文探討的是關羽徐晃使用長柄刀斧的可能性,結論是他們有機會用,至於他們是喜歡用馬槊還是刀斧,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至於馬槊與刀斧的優劣,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筆者知道,一直到明朝,長柄戰斧和大刀都沒有消失,比較有名的大刀劉綎和大斧石彪,在正史中均有記載,石彪人品不好,所以他的大斧有多重,並沒有人關心,但是劉綎的大刀有一百二十斤,卻是在《明史·列傳一百三十五》中有記錄的: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

所以我們不能把演義小說裡的兵器一筆抹殺,起碼青龍偃月刀長柄開山斧之類的兵器,從商周時期列裝,一直到明朝還是有實戰價值的。處在商周與宋明之間的後漢三國時期,像關羽徐晃那樣的高級將領,使用長柄刀斧,雖然未必,但絕對有可能。

相關焦點

  • 成都發現北宋第一畫家墓,挖出一件女性用品,考古專家卻難以啟齒
    ,有些文物我們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過,為此你無法想像這居然是來自幾千年前的古代,這些就是「穿越物」!  在今天的介紹的這座北宋古墓群中,就挖出一件非常特殊的女性用品,說實話真的連考古專家都難以啟齒,看到這裡,或許大部分人都開始想歪了,只能告訴你真的是如你們所想的那樣,還是來一起看看吧!
  • 經論講堂:汪世顯家族墓出土文物鑑賞
    官窯粉青釉多稜直頸瓶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兩件官窯粉青釉多稜直頸瓶,被視為汪氏家族墓最珍貴的兩件藏品,現在分別藏於甘肅省博物館與漳縣博物館。70年代,前故宮博物院瓷器研究專家耿寶昌先生在甘肅考察時,看到這兩件直頸瓶,鑑定它們出自南宋官窯。
  • 湖北發現關羽墓,專家鑽盜洞後,發現被鐵鏈吊著的一口「巨棺」
    文/鏡子 標題:湖北發現關羽墓,專家鑽盜洞後,發現被鐵鏈吊著的一口「巨棺」 關羽在最後戰爭的時候被孫權一幫人所俘虜,孫權俘虜關羽之後直接將其頭顱砍了下來送給曹操。
  • 新疆東天山發現詭異石陣,出土歐洲人陶俑,專家:他們屬於塞種人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新疆昌吉無人區發現的石陣古墓,出土眾多與其金箔,還有長相像外國人的陶俑。2015年,新疆考古隊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東天山平頂山發現古遺址,經過初步勘探發現了一處呈條狀分布的石陣,被命名為「13連墩」,是罕見的文化符號具象遺址。經過前期的考古發掘,專家們認為平頂山地下很可能存在古墓群,在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後,新疆考古隊立即對平頂山展開了考古性發掘工作。
  • 王羲之妻郗璿墓識真偽的考據
    自從紹興會稽金石博物館張笑榮先生公布其所藏「書聖」王羲之妻郗璿「墓識」原石以來,一時在學術界、書法界及書法和歷史愛好者中引發熱議,對於其真實性,在目前可見的文章中,持肯定和否定兩種不同的態度。張笑榮先生說:多數專家認定墓誌「毋庸置疑」,墓誌內容幾乎不可能由後人或者現代人去「想像杜撰」,書法水平非同凡響,在器物和汙垢之間,並沒有發現任何「現代黏結物」的痕跡。
  • 陝西唐墓出土「半人高」彩陶駱駝 或為官方製造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4日電(記者 田進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4日透露,該省華陰市境內發現一座唐代夫妻合葬墓,墓主宋素在唐高宗時期曾任敦煌縣令,墓葬出土了胡人俑、陶駱駝、陶馬等隨葬品70餘件,其中2件彩陶駱駝將近半人高。專家認為,該墓的發現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歷史提供了資料。
  • 關羽死後,身首異處埋葬,怎麼專家卻發現了三處關羽墓?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大將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斬下首級,身首異處。據說他的頭顱被孫權送給了曹操,曹操感念關羽的忠肝義膽,為他製作木身,最後安葬。而他的身體,被劉備取回,安葬在了洛陽。所謂的「頭枕洛陽,身困當陽」就是這樣而來的。但是如今,專家們卻發現了三個關羽墓穴,難道其中一個墓穴是假的?
  • 明代成化年間外戚萬氏家族墓出土的金玉文物
    今天分享的是在北京出土的明成化外戚萬貴、萬通墓出土的金玉文物。萬氏家族,這名聽著就霸氣,莫不是要流芳「萬世」?可這萬氏家族是哪個家族?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但要說那流傳了近700年,上過電視的皇家姐弟戀。八卦泛濫的人估計能有點印象了。沒錯,這姐弟戀的女主萬貴妃(萬貞兒)就是萬氏家族的掌上明珠。男主是誰?
  • 西安出土了一套神秘的「驕傲」俑,秘密揭開,謎底應該是這樣
    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立即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特別關注」,很快,專家們就對墓葬進行了保護性發掘,還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十二生肖陶俑」也叫「驕傲俑」,一時間,引起了業界的專家和學者,對這套驕傲俑用途的大討論。但是這套「驕傲俑」卻暗藏三個秘密,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 南京出土一個神奇酒杯,怎麼裝都裝不滿,專家將它放X光下才明白
    經調查和研究,發現該墓群乃是東晉的豪門家族、東晉尚書、左僕射王彬家族的墓葬。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王獻之,都是該家族的人。專家對這個發現非常驚喜,並對該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這一挖就是整整5年。7座墓出土的隨葬品總共230餘件,已發掘的王氏族葬區面積超過了50000平方米。其中,王彬的四兒子王興之夫婦墓出土的一件文物,令專家有些疑惑。
  • 村民鋤地時發現黃土地帶有一絲血色,專家聽後:下面有大墓
    圖片:冒險劇照一、荒地下的大墓既詭異又神秘,那古墓一定首當其衝!對很多人來說,都想下墓探險一番,感受一下古墓裡的氛圍。不過,古墓裡可不是好玩的,稍不注意觸碰機關可能就會丟了性命。眾所周知,陝西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共有十四個王朝定都於此。所以陝西的歷史珍寶特別豐富,意外挖到古墓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 關廂出土小墓,專家在無名墓主胸口發現國寶玉杯,說:這怎麼可能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發出消息後,該話題立即登上熱搜。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事死如事生,他們認為在陰間也會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在陵墓內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考古工作者曾在關廂發現一座小墓,並在墓主的胸口發現玉杯,考古專家,都說不可能。更讓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工作人員竟要徹查墓主的身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這座弓魚國陵墓中,出土一件鳥形「怪」器,背後還藏著三個謎團
    ,卻有不一樣的發現,竟出土了一隻「三足鳥」青銅器,讓專家們都感到大為不解。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俗話說「事出有因」,事情還得從弓魚國陵墓開始說起。在44年前的1974年冬天,陝西寶雞的茹家莊村發生一件大事。這一天有點陽光,所以還算暖和,十幾戶社員跟隨著隊長,準備平整村口的土路,為開春的播種做好準備,但是誰都想不到,今天會挖出一件「寶貝」。
  • 匈奴墓藏山海經異獸,出土時考古人員都驚了,美國專家:不可能
    匈奴墓藏山海經異獸,出土時考古人員都驚了,美國專家:不可能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小編為大家介紹歷史的時候。說起山海經,大家想必一定不會陌生。據說,這是一本上古奇書,在古時候歷朝歷代都將這本書劃為志怪奇異的書籍。
  • 三國演義猛將排名前二十位,文鴦力壓關羽擠進前5,呂布不是第一
    6、關羽關二哥的斬將能力一流,突圍能力中遊,單挑不是很強。也就是說,關羽擅長依靠前三刀的爆發力秒殺敵將,秒不了的話就得打個30回合以上。關羽幾乎沒有十幾回合、二十回合擊敗敵將的記錄,30回合戰不下紀靈就是例子。關羽最精彩的就是斬顏良誅文丑,不管這個戰績合不合理,我們得尊重羅貫中老先生的安排。關二哥就是猛,一刀砍翻顏良,三刀斬殺文丑。
  • 九江星子發現罕見明代高僧壁畫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龜趺
    6月5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去年5月至今,該所考古專家在星子縣秀峰景區發掘了一座明代塔院,清理高僧墓葬3座,發現精美的壁畫,出土了一批珍貴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以及大量與塔院建築有關的石構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此次發掘為研究江西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佛教文化及其僧人的喪葬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參與的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彩繪人形木牌、鑲綠松石的黃金飾品、金胡瓶、馬具金飾件、圖案豐富的絲織物……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鬱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
  •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本志怪典籍,大概成書於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作者不詳。其中記載了非常多光怪陸離的東西,特別是各種上古異獸,簡直聞所未聞。然而,多年前陝西省的一次考古行動,出土了一件奇特文物,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無法理解。因為這件文物與山海經上記載的異獸「蠱雕」如出一轍,難道真的曾經存在過這種生物嗎?多年前,在陝西神木縣一個偏遠的小村子,一位村民墾荒時意外挖到一些青銅器殘片,隨後在不遠處又看到一個大洞,這位村民瞬間意識到,可能有盜墓賊來過了。
  • 秦始皇兵馬俑發掘鬧出大烏龍,秦軍可能已裝備鐵兵器,酷似環首刀
    當時專家公布的數據:總計出土青銅兵器四萬多件,鐵兵器數十件。這似乎也進一步證明,秦始皇擊敗六國,建立大一統時,秦軍裝備的是青銅兵器。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最近有考古學家查閱發掘秦始皇兵馬俑的原始記錄,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當初專家公布的「兵馬俑中四萬多件青銅兵器」,竟然是四萬多支青銅箭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