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雙尾貓
要問農業起源在哪?中東是一個公認的農業發源地。上萬年的農業遺址從兩河到小亞細亞,可以說中東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然後出現這樣一種說法。今天的歐洲人都是來自中東的農夫後代,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從文明傳播來看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中東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往東可以去亞洲,向北可以翻越高加索山沿著黑海進入歐洲,得益於交通的便利所以中東地區文明也出現的非常早。
古希臘早期的文物甚至還有古埃及風格,所以中東對歐洲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有的學者根據語言學提出印歐語系的發展概念也支持這一說法。
那麼有人會問歐洲之前沒有土著人嗎?還真有,這部分人群在舊石器時代以狩獵採集為生。有人認為掌握農業和金屬冶煉的中東人群進入歐洲後,他們憑藉農業技術的優勢很快取代原來的人群。有些甚至套用一些比較火的觀點,就說老歐洲人直接被新歐洲人利用先進技術全部屠殺了。那麼事實真如傳言猜測的那樣嗎?
我們根據近些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整理下,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消失的歐洲第一批現代人
在現代智人走出非洲之前。尼安德特人曾經遍布歐亞大陸。所以歐洲曾經是尼安德特人的地盤,關於尼安德特人。曾有學者認為他們和現代人毫無關係,但是近些年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學者們發現,今天非洲以外的人群中還是攜帶少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的。
所以當現代人走出非洲以後,也逐漸和尼安德特人相遇,不同於一些人猜想的兩個人群一見面就互相殺一方把另一方殺光。實際上當五到四萬年前,第一批現代人移民來到歐洲的時候。他們在歐洲快速擴散的同時也和當地的尼安德特人發生融合。
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在DAN檢測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對四萬年前的古人有個大致了解。時間是2016年,當時中國學者付巧妹身在德國馬普所領導了對51個歐洲古人類樣本的DNA檢測,這些古DNA樣本中就有4萬年前左右生活在羅馬尼亞地區的Oase1和4.5萬年前左右生活在西西伯利亞地區的Ust』Ishim。
其中Ust』Ishimh和Oase1作為四萬年前歐洲舊石器時代第一批達到歐洲的現代人群,有人會問他們是歐洲人的直系祖先嗎?
從DNA的檢測結果來看,似乎不是。因為這Oase1樣本的父系屬於Y染色體單倍群K2a,而今天歐洲人主要父系YSNP的類型是K2b的下遊支系。不能說這種類型在歐洲沒有,而是K2a的下遊支系在現代則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東部地區。
然後通過現代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比較發現,相對於今天的歐洲人群,就像他們的K2a類型一樣,更接近於今天的東部亞洲人群。但是進一步比較發現他們和亞洲東部人群的遺傳距離和之後的歐洲採集人群距離相當並沒有近多少。說明這一批現代人遭遇了一些災難性事件,最後導致這批人在當地消失。
二、 混血兒Oase1
尼安德特人消亡有很多假說,其中有被現代人取代的說法,也有說法是是因為末冰期的一系列事件導致尼安特人消亡。之前有個網紅提出一個智人大殺特殺論,認為智人走出非洲後就大殺四方,見到尼安特人就一個不留。之後因為DNA技術的發展發現現代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的DNA痕跡。那麼二者在一片土地上共存了多久呢?
根據從羅馬尼亞發現的古人化石Oase1所代表人群基因研究發現,Oase1所含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例遠高於今天的現代人,而且Oase1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比例遠高於更早的Ust』Ishim。Ust』Ishim的年代要比Oase1早了五千年。說明這支人群與尼安特人多次發生融合現象,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智人和尼安特人相處時間要比之前估計的長。
但是和尼安德特人一樣,他們並沒有傳承到今天。因為遇上了坎皮弗萊格瑞火山,這是這座超級火山於3.9萬年前爆發。不僅僅對歐洲對全世界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這些研究結果說明末冰期這一系列事件影響的不僅僅是尼安特人還波及到了到達歐洲的第一批現代人。
三、 後續的歐洲人
在第一批到達歐洲的現代人消失後,歐洲大陸上又遷入了奧瑞納文化(Aurignacian Cultue)人群,被稱為「古代西歐狩獵採集人群」(WHG)。因為以捕獵猛獁象留下大量猛獁象牙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猛獁獵人。
除此以外一個來自歐洲東部地區的文化進入了西歐地區,考古上被稱為格拉維特文化(Gravettian Cultue)。格拉維特文化人群和奧瑞納人群一樣留下了大量的洞穴壁畫和雕刻藝術,
這兩支人群雖然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史前文化,但是終究擋不住冰河時代的嚴寒。
末冰期的幾次降溫時間對這些人群產生了極大的瓶頸效應,尤其是更新世與全新世之交的新仙女木事件對當地人群打擊更加嚴重。
新仙女事件雖然造成人口銳減和大量物種滅絕,但是客觀上迫使古人開始接觸農業,所以全新世早期生活在中東地區的人群逐漸掌握了農作物種植及馴養家畜的技術,相比於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農耕能夠是人群過上相對穩定的糧食來源,也使得一個地區能夠承載更多的的人口。
攜帶新技術的中東農業人群憑藉技術上的優勢不斷向外擴散,這就是被網友們所稱為中東農夫的人群,他們大約距今8000年前左右,從小亞細亞地區遷徙到中歐地區,在此說一下近幾年的一個研究成果關於黃牛的,通過對石峁陶寺等遺址黃牛骨骼的DNA檢測,發現中國龍山時期的黃牛母系來源於今天的高加索一帶的中東地區。
可以想見面對帶有先進農業技術和牲畜飼養技術的中東人群。原有的歐洲狩獵採集人群經過新仙女木事件的影響本來數量就少,面對更具有優勢的族群自然被同化甚至邊緣化。
許多人疑惑為何東亞人群所攜帶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例要高於歐洲人群,這是因為新遷入的中東地區人群可能和尼安德特人沒有發生過直接接觸,所以攜帶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更少,另外加上農業使得這一人群的規模相對以往更大,自然導致歐洲人相對三萬年前的人群發生重大改變。除了八千年前小亞地區的農業人群外,還有來自高加索和東歐草原地區的人群多次湧入歐洲,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歐洲人群。
所以雖然大部分歐洲人是中東農夫的後代,但是原來的採集人群並沒有消失,而是受到了農業人群的影響,最終狩獵人群融入農業人群這個大人群中所以今天為何歐洲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歐依然能檢測曾經的狩獵採集人群留下的遺傳印記。
相對於一些人說的智人走出非洲進擊四方,大殺四方。其實現代人走出非洲後同樣坎坷不少族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是好在堅持了下來。